水文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_第1页
水文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_第2页
水文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_第3页
水文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_第4页
水文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6/17某水库坝址区岩溶渗漏研究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姓名:***专业:环境工程(水文地质方向)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2在建的某水库位于四川省某县某江左岸支流某河上,是兼有灌溉、供水、防洪发电等多项功能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正常蓄水位488.00m,总库容1497万m3,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上下游水位差74m。大坝位于华蓥山背斜北西翼,横跨三条断层,可溶岩覆盖100%。自2011年底施工以来,在坝基开挖、导流洞施工过程中发现多处溶洞、宽大裂隙、并于坝下游约1km处发现某泉,复杂的岩溶地质问题导致工期严重滞后。如此集中分布的岩溶洞穴、裂隙和断层带可能构成岩溶管道—溶隙网络体系,形成连通上下游的岩溶管道网络系统,导致水库严重渗漏。针对渗漏问题,为下一步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意见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对此展开研究。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2013/6/171.前言31.2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在三次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本论文结合室内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某水库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渗漏等问题展开了研究。2013/6/17技术路线图1.前言42.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条件2.1自然地理2013/6/17研究区位于四川东部某县某江以东华蓥山南端某河中上游,某县铁路、公路、航道纵横贯通,交通便利。坝址区交通位置图52.1自然地理某河属长江四级、某江一级支流,水力坡度约17‰,枯期流量0.1m3/s,洪期流量25m3/s,一般流量1.25m3/s,不稳定系数250.0。研究区地势北高南低,某河峡谷呈V字形。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属典型的低山峡谷地貌。研究区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mm,年平均气温17.4℃,2013/6/172.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坝区水系图6库坝区及其附近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雷口坡组(T2l),其中嘉陵江组出露范围较大。西部丘陵及平坝区主要出露三叠系、侏罗系红色陆相地层,第四系零星分布于江、河两岸。本区在构造上位于四川盆地川东褶皱带西缘华蓥山背斜中段北部。川东褶皱带由一系列NE~SW向不对称褶皱组成,为背斜紧密、向斜开阔的隔档式构造2.2地层岩性及构造:2013/6/172.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条件73.1岩溶发育形态及发育程度坝址区地表岩溶形态以溶沟石芽、干溶斗、干溶洞为主,地下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溶蚀孔洞为主。钻孔和平洞揭露岩溶形态主要是溶孔、溶隙、小溶洞,大多数被粘土和岩屑充填。在统计的13个钻孔中有4个遇到溶洞,遇洞率30.8%,各钻孔溶蚀程度较大,单个钻孔最长溶蚀段累计16.5m,最短2.6m。平均8.58m。钻孔线溶蚀率3.6%-20.7%。说明岩溶发育分布广泛,3.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2013/6/1783.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2013/6/173.2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两点:3.3控制因素坝区溶洞平面分布图A、深度分析:两岸溶蚀孔洞低于地表近80m,河谷处约为60米。溶蚀现象大多发育在地表以下55m深度范围以内,通过高程换算,坝区内溶蚀现象多集中在海拔370~490m的区间范围内。92013/6/173.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3.4河谷深岩溶及成因分析钻孔溶蚀空间分布高程示意图103.4河谷深岩溶及成因分析B、成因分析3.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2013/6/1711水文地质条件是岩溶水库渗漏问题研究的重点,本章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及前几章节论述,对某水库坝区地下水类型、构造的岩溶水文地质意义、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将坝址区岩溶径流流系统划分为I、II、III三个径流带(区),确定了地下水优势径流方向和水动力特征、为分析渗漏条件和类型提供了依据。4.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2013/6/17124.1含水岩组及地下水类型坝址区含水层包括T1j、T2l、Q4,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可分为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4.2构造对岩溶水流系统的控制坝址区三条断层封闭性较好,隔水性较强,裂隙可分为三种类型:横张裂隙、层面裂隙、剪切裂隙。这些构造对坝址区水流起着一定控制作用。4.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2013/6/172023/9/5134.2构造对岩溶水流系统的控制4.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剪裂隙含水丰富,而层面裂隙和横张裂隙控制着地下水的主要运动方向144.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2013/6/17坝区各溶洞及裂隙等溶蚀空间的发育方向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地下水天然径流方向,研究其连通性对于查明地下水水力联系非常必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坝区开挖洞穴进行了简易连通试验。4.3坝基溶蚀空间的连通性连通试验平面布置图154.3坝基溶蚀空间连通性

结果分析:近垂直发育的R02、R06在注入后水很快排入某河,水流方向垂直于河谷方向,说明右岸存在水平发育的大型岩溶管道可能性较小。左岸L02溶洞注水试验结果显示,水流动方向大致与洞身发育方向一致,和某河谷斜交,倾向河流下游,说明左岸存在纵向发育的岩溶通道,河床地下水接受纵向补给。4.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2013/6/172023/9/5164.4某泉径流通道分析某泉位于坝址下游约1km处某河河谷左岸。出露地层为T1j4。海拔400m,流量30.928-223.49L/s。结合泉出露位置地质条件利用水均衡和水化学方法分析某泉径流通道。4.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