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文化与茶艺清茶闻道,
静以修身目
录基础篇项目一溯源文化悟精神——茶文化概述项目二
草木英华传雅韵——茶树与茶叶拈叶烹火,
细品真趣目
录实践篇项目三鉴水识器晓茶艺——茶艺基础项目四
悬壶高冲淡香起——茶的冲泡技艺项目五
知礼明仪重传承——茶艺礼仪奇茶妙墨,
落笔闻香目
录拓展篇项目六青茗一杯荡书韵——茶与文学艺术项目一溯源文化悟精神
——茶文化概述目录contents初识茶文化1领略各地茶俗2项目一:溯源文化精神——茶文化概述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的茶文化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瑰丽的遗产之一。探寻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多姿多彩的各地茶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我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独特魅力,培养对茶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项目导读项目一:溯源文化精神——茶文化概述知识目标:★了解茶文化的概念★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对外传播★了解各地的饮茶风俗★了解茶道学习目标技能目标:★能够设计行之有效的茶文化宣传方案,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贡献力量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一、茶文化的概念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是指人们在种茶、制茶及饮茶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关茶的历史、著作、礼仪、习俗、冲泡与品饮技艺等,以及在品茶、制茶等过程中所孕育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我国古老而悠远的文明发展史为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茶文化在漫长的孕育与成长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采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唐代之前:萌芽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指茶,反映了茶最早是作为药使用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到了春秋时期,先民们逐渐将茶由药用发展为食用,采摘茶树鲜叶烹煮成羹汤而食。两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已经开始大量种植茶树,饮茶之风慢慢在全国范围内传开。在这一时期,客来敬茶已成习俗。茶完成了从药用、食用到饮用的转变,同时,也进入到文学作品和祭祀礼俗中,为此后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基础。文人学士以茶助兴,坐而论道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二)唐代:形成时期到了唐代,全民饮茶蔚成风气,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加入了饮茶者之列。茶成为全社会各阶层的通用饮品。唐代的茶叶生产以饼茶为主,饮茶方式主要是煎茶法。当时,茶叶产区位于南方,而北方地区不产茶叶,所用茶叶皆从南方运送。因此,唐代的茶叶贸易非常繁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代政府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征收茶税。另外,唐代政府规定每年各地都要选送优质名茶进贡朝廷。贡茶的出现促使各地提高了制茶技术,使得茶叶的加工、储存和保管技术都上了一个台阶。伴随着饮茶风尚的盛行,茶学著作相继问世,如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温庭筠的《采茶录》等。其中,陆羽编著的《茶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陆羽的《茶经》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二)唐代:形成时期《调琴啜茗图》(唐·周昉)此外,还出现了许多与茶相关的诗词及绘画作品,如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周舫的《调琴啜茗图》等。与此同时,在唐代,茶宴、茶会开始盛行,为唐代文人进行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外,中唐时期出现的茶馆为人们提供了驻足休憩的场所,是后世茶馆的雏形。此外,唐代与周边各国的交往甚密,茶叶及茶文化以茶马交易的形式,沿着“丝绸之路”经回纥及西域各国向西亚、中亚、东亚等地区传播。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三)宋代:兴盛时期宋代时期,饮茶风尚更为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在宋代,王公贵族嗜茶成风,经常举行茶宴。宋太祖赵匡胤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礼制形成。赐茶成为宋代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同时,茶叶还被作为回礼赐给外国使节。在普通百姓中,若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人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等等。茶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宋代的饮茶方式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点茶法。相比唐代的煎茶法,点茶法更方便、更富有美感。随着点茶之风大兴,以比试点茶技艺的斗茶活动开始盛行,大大提升了茶的品饮技艺与审美情趣。扫一扫宋代点茶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三)宋代:兴盛时期宋代的茶叶生产与贸易迅猛发展,为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物质保障。宋代的产茶区不断扩大。《宋代经济史》指出,南宋时期,东南十地产茶地共有66州,242县。茶叶产量进一步增加,并形成了稳定的产销市场,大大刺激了宋代的茶叶贸易。宋代的制茶工艺也有了新突破。北宋太宗初年,北苑官焙茶园在福建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建立。其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这是一种模压成龙凤图案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这种团饼茶的制作程序十分复杂,据宋代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记载,其制作需经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工序。这种制茶工艺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对茶的审美范围,即由对色、香、味的品尝,扩展到对形的欣赏,为后代茶叶形制艺术发展奠定了审美基础。龙团凤饼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三)宋代:兴盛时期形成于唐代的茶馆,也叫茶楼、茶肆、茶坊等,到了宋代,达到了兴盛期。宋代茶馆的数量大大增多,都城及市镇中的茶馆遍地皆是,凡有人群处,必有茶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的市井生活,其中,很多画面都有茶馆的身影,生动再现了古代茶馆的风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茶坊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多元发展时期元代1在元代,茶文化的发展虽未能达到巅峰,但却延续了唐宋以来的饮茶之风,并有所发展创新。元代的饮茶方式分为清饮和调饮两大类。清饮即饮用不加其他佐料的清茶。调饮即在茶中加入酥油,这种以酥油入茶的饮茶方式,后来流传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影响了这些民族的饮茶方式。元代除了继续饼茶的生产与使用之外,也渐渐开始生产和使用散茶。同时,元代沿袭了宋代的贡茶制度,保留了一些御茶园和官焙茶园。但是,与宋代贡茶相比,元代贡茶的制作工艺有所简化,其研磨程度也不像宋代那么细腻。一些精品散茶在元代的王室宫廷中也有所应用。此外,元代的花茶加工工艺已较为成熟,而且品种多样,有茉莉、木犀、素馨等花茶。元代的茶具以瓷器茶具为主,高足杯是元代瓷器茶具中最流行的器型。另外,元代景德镇创制的青花茶具因器形丰富、造型美轮美奂而闻名天下。任务一:初识茶文化元代散曲中的茶广告随着城市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发展,元代出现了许多散曲形式的商业广告。其中,以李德载的十首《赠茶肆》最为有名。李德载的这十首茶曲,有对茶的采摘、碾制、烹煎的介绍,有对茶色、茶香、茶具的赞美,也有直接的推销话语和劝说言辞,完全具备了当代商业广告的特征。例如,《赠茶肆》第一首写道:“茶烟一缕轻轻,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高手赛维扬(扬州旧称)。非是谎,下马试来尝。”这首茶曲的含义如下:茶水热气轻扬,香气逼人,煎茶师傅技艺高超,胜过扬州的烹煎妙手。不是说谎,可以下马来品尝。在向客人热烈推销后,还怕客人信不过,最后向客人保证:“非是谎,下马试来尝”。这首散曲妙趣横生,客人在被激起消费欲望后,自然而然会步入茶肆中,品饮香茶。茶链接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多元发展时期明代2废团改散,促进茶及茶文化的发展瓷器茶具与紫砂茶具高速发展饮茶方式由繁至简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广泛发展1234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多元发展时期明代2(1)废团改散,促进茶及茶文化的发展
团茶制作劳民伤财,出于体察民情、减轻百姓负担的考虑,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正式下诏废除进贡团茶:“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从此,向皇室进贡的茶,只要芽叶形的蒸青散茶。此举促进了散茶生产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散茶的普及,奠定了散茶的地位。(2)饮茶方式由繁至简
明代初期,饮茶方式依然沿用宋代以来的点茶法。但随着“废团改散”的提出,以及散茶的普及,明代的饮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到明代中期,饮茶方式变为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的撮泡法。由于简单方便,所以撮泡法深受大众欢迎。
如果说在明代以前,饮茶还是封建社会部分人的专利,那么从明代开始,饮茶逐渐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结合起来,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多元发展时期明代2(3)瓷器茶具与紫砂茶具高速发展
明代茶叶生产及饮用方式的巨大改变,使茶具的制作与使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明代的瓷器茶具更讲究制法,注重质地。茶壶造型精美、千姿百态,对质地、花色、釉彩十分讲究。茶盏尚白,这是因为明代冲泡散茶时不再追求白色的茶汤,而更追求茶的本色。绿色的茶汤与莹白如玉的茶盏相映衬,能够给人一种清新雅致、赏心悦目之感。因此,白色茶盏备受推崇,也促进了白瓷的飞速发展。明代时,江西景德镇因其白瓷茶具胎白细致、釉色光滑,具有极高的艺术性,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制瓷业十分繁荣。
明代还造就了紫砂茶具的发展高峰。紫砂茶具做工古朴纯厚,具有良好的品饮功能,且具有一种自然美,与诗、画等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迎合当时社会所追求的闲雅、自然、质朴、平淡之风,因此备受文人的青睐。在文人的推崇下,以及一大批制壶名家如李仲芳、时大彬的技术支持下,紫砂茶具异军突起,逐渐走上繁荣之路。紫砂茶具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多元发展时期明代2
(4)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广泛发展
由于饮茶风尚的普及,为茶著书立说在明代达到又一个高峰。明代茶书的撰写数量是历代最多的,茶学在明代高速发展。例如,朱权的《茶谱》对饮茶之人、饮茶之环境、饮茶之方法、饮茶之礼仪等都做了详细介绍。此外,明代的茶画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唐寅的《事茗图》等,都是茶画中的精品。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多元发展时期清代饮茶盛况空前,饮茶之风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送礼、议事、庆典等都离不开茶。清代的几代帝王对茶多有关注,形成了独特的宫廷茶文化。宫廷茶宴在清代盛极一时,尤以在康熙年间后期与乾隆年间最盛。其中,“三清茶宴”与“千叟宴”最具代表性。同时,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茶叶生产技术提高,茶类不断丰富,各地名茶涌现,奠定了现当代中国名茶的基本局面。据《中国茶经》记载,清代的名茶有40余种,包括武夷岩茶、黄山毛峰、西湖龙井、普洱茶、祁门红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等。清代3任务一:初识茶文化各种茶叶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多元发展时期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五)现当代:弘扬时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国内的茶文化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是继唐宋以来茶文化出现的又一个新高潮,被称为“再现辉煌期”。2413茶文化社团应运而生茶文化教研机构与展馆相继建立茶文化活动频繁开展茶文化书刊、影视的繁荣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五)现当代:弘扬时期
1.茶文化社团应运而生
全国各地茶文化社团的成立,对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全国性茶文化社团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协会”等。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社团,如浙江湖州的“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广东的“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等。2.茶文化活动频繁开展
许多省市每年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茶文化节、国际茶会或学术研讨会,如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西湖国际茶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等。此外,还会举办茶博览交易会、茶文化艺术品展览、茶道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五)现当代:弘扬时期
3.茶文化书刊、影视的繁荣
一些专家学者对茶文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出版了数百种茶文化专著。除研究茶文化的书籍大量涌现外,还有众多茶文化相关的专业期刊和报纸等相继出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中国茶叶》、中华茶人联谊会的《中华茶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茶博览》,以及各省市茶叶学会和茶文化社团编辑的茶刊等。
此外,与影视等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有关茶的艺术作品开始不断涌现,包括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影视剧等。例如,作家王旭峰创作的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南方有嘉木》被改编为同名影视剧。再如,中央电视台打造的茶文化纪录片《茶叶之路》《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都为弘扬中华茶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任务一:初识茶文化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五)现当代:弘扬时期
4.茶文化教研机构与展馆相继建立
目前,我国已有数十所院校设立了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有的院校还设有茶文化研究中心。此外,随着人们对茶文化活动热情的高涨,全国各地以茶叶、茶文化及茶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相继建成。例如,蒙山茶史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圣吴觉农纪念馆等。任务一:初识茶文化蒙山茶史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史厅三、茶文化的传播任务二:了解茶文化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茶及茶文化的传播,经历了由原产地向全国传播,并逐步走向全世界的历史过程。我国的茶业,最初兴于巴蜀。秦汉时期,茶业重心逐渐由巴蜀转移至我国东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湖南出现产茶胜地“茶陵”。唐代,茶业重心开始东移,江南成为茶叶产制中心,茶叶的生产非常繁盛。此外,北方饮茶风俗兴盛,带动了茶叶向西北边疆的传播。在当时,中原的茶叶通常通过茶马交易的方式向边疆传播。到了五代及宋代初期,茶业重心由东向南转移,福建建安茶被列为贡茶。到了宋代,茶已在我国各个地区传播开来。三、茶文化的传播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马互市茶马互市起源于我国唐宋时期,是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贸易行为。在我国古代,内地民间的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优良的骡子、战马,而茶是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于是,边疆地区的人们便用良马与内地的茶叶进行交易,由此产生了“茶马互市”。茶百科
随着国内饮茶风尚由南向北的普及,我国的茶及茶文化也开始了向周边国家及地区传播的历程。具体来说,我国的茶及茶文化主要是通过四条路线,即东传路线、西传路线、南传路线、北传路线,传遍全世界的。三、茶文化的传播→(一)东传朝鲜、日本任务二:了解茶文化1.朝鲜朝鲜与我国的辽宁省和吉林省接壤,因此在茶文化的传播及接受方面,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的茶及茶文化传入朝鲜始于唐代。当时,朝鲜处于新罗时期,大批新罗僧人入唐学佛,并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在回国后,将我国的饮茶习惯传播给了国人。828年,新罗遣唐使节金大廉自唐带回茶籽,新罗朝廷下诏将茶籽种植于智异山,此举促使朝鲜开启了茶树栽培的历史。三、茶文化的传播→(一)东传朝鲜、日本任务二:了解茶文化1.朝鲜到了宋代,朝鲜进入高丽王朝时期,这段时期是朝鲜茶文化最为兴盛的时期。宋代的点茶法、茶具、团饼茶等都传到了朝鲜。此外,在这一时期,朝鲜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茶礼。到了明代,散茶冲泡法传至朝鲜。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当时,朝鲜赠给明朝使臣的茶叶是散茶雀舌茶。由此可知,当时散茶冲泡法已传至朝鲜。此外,朝鲜茶道精神的形成受我国影响颇深。朝鲜茶道精神的创始人草衣禅师的茶道核心思想是“中正”,而“中正”思想正是我国儒家所提倡的“中庸”思想。任务二:了解茶文化2.日本我国的茶及茶文化向日本传播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学成归国时,由唐带回茶籽,并播于日本近江地区的台麓山。806年,日本僧人空海归国时也由唐带回了茶籽,同时带回了饮茶方法和制茶技术;此外,他还经常创作以茶为主题的诗作,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到了宋代,日本僧人荣西两度来我国参禅,于1191年归国时带回茶籽,并将宋代的点茶法、茶具、瓶罐贮藏法等带回日本。同时,他还将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的手迹“茶禅一味”带回了日本。回国后,荣西还根据陆羽的《茶经》,编纂了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书中提到,茶叶具有养生的功效,饮茶还能够修身养性,有力地推动了日本饮茶之风的普及。此外,荣西还根据宋代寺院的饮茶方法,制定了寺院饮茶仪式,对日本茶礼的推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三、茶文化的传播→(一)东传朝鲜、日本任务二:了解茶文化2.日本宋代时,日本僧人还将宋代建窑出产的黑釉盏带回了日本。日本僧人将其称为“天目盏”,对其极度喜爱。日本也曾尝试烧制天目盏,但很难达到宋代建窑的水平。1223年,日本的加藤四郎到我国浙江天目山等地学习陶艺。学成归国后,开始了黑釉盏的烧制,最终创制出了日本著名茶具“濑户天目”,而加藤四郎也被尊为日本的陶瓷之祖。在日本,茶道的概念是由奈良称名寺僧人村田珠光首创的。村田珠光从圆悟克勤禅师的墨迹中悟出了“茶禅一味”的思想,并创作出凝聚日本茶道精神的《心之文》,开辟了日本茶道的发展之路。而村田珠光也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三、茶文化的传播→(一)东传朝鲜、日本天目盏三、茶文化的传播→(二)西传欧美各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
我国的茶及茶文化传入欧美各国的时间要晚于朝鲜、日本等国。大约从16世纪开始,我国的茶及茶文化才逐渐传入欧美各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法国三、茶文化的传播→(二)西传欧美各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1.葡萄牙
1556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来华传教时,在广东品尝到了中国茶。归国时,他将中国饮茶的消息带回,并著成葡萄牙第一本茶学著作——《中国茶饮录》。另外,克鲁兹在其另一著作《广州记述》中提到:“中国人彬彬有礼,当欢迎宾客时,总是递给客人一个干净的盘子,上面端放着一只瓷器杯子……喝着他们称之为‘Cha’的热水,此物颜色呈红色,有医疗价值。”
如今,葡萄牙人仍把茶称作“Cha”,而克鲁兹可能是首先将“Cha”这一发音带到欧洲的人。在向欧洲国家介绍我国的饮茶风俗方面,葡萄牙人起到了先导作用。三、茶文化的传播→(二)西传欧美各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2.荷兰
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尽管葡萄牙人最早接触、品饮到了我国的茶,但荷兰人首先将茶作为商品运销欧洲。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并于1607年将澳门的茶叶运往欧洲,随后我国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被输往欧洲各国。自此,茶叶成为荷兰在我国采购的重要商品。
茶在刚传入荷兰时,因价格昂贵,多为上层社会所需。1649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科内利乌斯·博特科伊在其发表的论文《茶、咖啡和巧克力》中,阐释了饮茶的种种好处,推动了饮茶风气的传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荷兰的商店开始出售茶叶,饮茶已成风尚。
饮茶风尚的兴起,激起了荷兰人收集茶具及兴建茶亭、茶室的热情。当时,我国精美的茶杯、茶壶等茶具受到荷兰人的追捧。三、茶文化的传播→(二)西传欧美各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
3.法国
1635年,荷兰人将茶叶带入法国。茶叶在最初传入法国时,曾引起激烈的讨论,被法国人认为是有害健康的。后来,法国皇室最先接受了茶这一饮品,开始饮茶。在皇室的倡导下,饮茶之风逐渐在法国上层社会流行开来。
17世纪中期,法国的传教士曾将我国茶叶的栽培和加工技术带回法国,作为研究资料。进入18世纪,饮茶有利于健康的观念在法国上层社会中盛行不衰。法国大革命后,饮茶不再是贵族的专属,饮茶之风逐渐在民众中传播。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的茶叶消费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对我国的茶文化产生兴趣。
如今,我国与法国的茶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活动形式更加多样,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三、茶文化的传播→(二)西传欧美各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
4.英国
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拉威在其位于伦敦的咖啡馆首次兼卖茶叶。由此说明,在17世纪中期就已经有英国人开始饮茶了。
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我国的茶叶被作为嫁妆带到英国。凯瑟琳公主还在宫廷倡导举行茶会,此举使得饮茶成为英国宫廷生活的一部分,饮茶之风开始在英国上层社会中普及开来。
1669年,英国政府规定,禁止茶叶由荷兰输入本国,授予英属东印度公司茶叶专营权。从此,英国政府开始大量收购中国红茶。红茶也开始取代绿茶,成为欧洲人饮用的主要茶类。
随着大量茶叶的输入,茶叶的价格随之下降,茶叶不再只流传于贵族王室之间,开始向平民开放。18世纪中期,饮茶之风开始在英国各个阶层盛行开来。
在受我国茶文化影响的同时,英国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茶会是英国人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当时,人们醉心于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及高雅的生活情趣,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形式优雅、内涵丰富的下午茶文化。三、茶文化的传播→(二)西传欧美各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5.美国
17世纪中叶,荷兰人通过海路将茶叶输送到了新阿姆斯特丹(今美国纽约),带动了北美的茶叶消费。1784年,美国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港,开始了美国与中国正式的茶叶贸易。
1784年到1794年,我国平均每年输美茶叶约500吨。此外,美国还发布法案减少对从中国进口货物的关税,且禁止外国商船运茶进入美国,此举为美国商人经营中国茶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茶的普及,美国形成了与我国不同的饮茶习惯——热衷饮用冰茶。如今,冰茶占据美国茶叶市场销售额的80%左右。三、茶文化的传播→(三)南传南亚诸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
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涉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斯里兰卡等国。这一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尽管这一地区的饮茶历史及茶叶种植时间不长,但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印度和斯里兰卡两国的茶叶生产量及出口量迅速提高。1.印度
1780年,印度通过英属东印度公司引进我国的茶籽试种,这是印度最早栽植茶树的记录。
1834年,印度成立了茶叶委员会,并派遣人员到我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购买茶种。随后,印度聘请我国的制茶技工到印度传习制茶技术。19世纪50年代以后,印度的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植茶公司日益增多,茶叶生产逐渐走向机械化。19世纪末,印度的茶园进一步扩大,为出口创造了条件,印度的茶叶输出量急剧增加。如今,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产茶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茶叶消费大国之一。
在饮茶方式上,印度人喜欢将红茶、糖或奶倒入锅中或壶中,加水煮开后滤掉茶叶,将剩下的茶汤倒入杯中饮用。如今,这种茶已成为印度人日常生活及待客的必备饮品。三、茶文化的传播→(三)南传南亚诸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颇具特色的印度“马萨拉茶”
马萨拉茶是印度的特色茶,极受印度人的喜爱。其做法是在红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冲泡而成。尽管马萨拉茶的制作很简单,但饮茶的方式却颇为特别。在调制好茶汤后,并非将其斟入茶碗或茶杯里,而是斟入盘子里。饮茶时并非用嘴去喝,而是伸出舌头舔饮,故被当地人称为“舔茶”。茶链接五香味的马萨拉茶三、茶文化的传播→(三)南传南亚诸国任务二:了解茶文化
2.斯里兰卡
1824年,英国人将我国的茶叶带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1854年,锡兰成立了茶叶种植者协会,茶叶生产得到发展。1866年,有“锡兰红茶之父”之称的詹姆斯·泰勒访问印度,了解种茶情况,并于1867年在锡兰开辟茶园培育茶树。随后,他改进了茶叶采摘方法与制茶方法,使得锡兰茶获得好评。1883年,锡兰的茶叶生产走上机械化道路。1887年以后,锡兰的茶叶生产完成了机械化进程,茶叶种植面积再度膨胀,茶叶出口量迅速增长。
如今,斯里兰卡已发展成世界重要产茶区之一,跻身三大茶叶大国之列。三、茶文化的传播→(四)北传俄罗斯任务二:了解茶文化
1639年,蒙古可汗赠予俄国公使瓦西里·斯塔尔科夫茶叶作为给沙皇的礼物。从此,茶传入了俄国。17世纪中后期,俄国托博尔斯克等地的海关文件中已有茶叶贸易的记载。
1727年,中俄签订互市条约,以恰克图为中心开展陆路通商贸易,茶叶成为两国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随着我国茶叶源源不断地输入,到19世纪,饮茶之风已经扩展到了俄国的各个阶层。19世纪的俄国文学作品中也记载了当时的饮茶情况,如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中提到,当时人们在饮茶时,会使用一种叫茶炊的烧水器具和漂亮的瓷质茶具。茶炊是俄罗斯的一种特色茶具,是当时人们饮茶的标配器具。在茶叶品种上,俄罗斯人更喜欢红茶,饮用时通常喜欢在茶汤中加入糖,还喜欢搭配白面包及各种茶点。茶炊三、茶文化的传播→(四)北传俄罗斯任务二:了解茶文化传扬文化,勇担责任实践文化传播新形式,勇担社会责任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教授朱海燕,可以是茶席前端坐的“艺术家”,可以是田间山头的“主播”,也可以是奋笔疾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茶文化的研究者与传播者,她身体力行地推进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她带领学生深入全国各地茶产区深入体验,采用直播的形式传播茶文化。
从2020年3月起,朱海燕组建的直播团队已经开展了数十场关于茶叶生产、茶叶冲泡与品鉴的直播,吸引了逾100万人次观看。当问及做直播的初衷时,朱老师说,她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感受这一片叶子的魅力。而直播是一个接近年轻人的方式。她还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到茶园实习,对学生来说很有收获,也很难忘。
此外,朱海燕还经常利用直播帮助茶农进行宣传。她曾专程到位于湖南石门县雁池乡的西山垭茶叶基地指导春茶采摘、加工,并利用网络平台现场直播基地生产茶品的加工流程,帮助山区茶农扩大销售。“茶与生活息息相关,茶产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色产业。”朱海燕说:“在当前茶产业蓬勃发展时期,社会对茶学知识有着旺盛的需求,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也是我们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四、茶文化与茶道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道发源于我国,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了“茶道”一词。在古代,茶道的含义较为广泛,没有明确的界定,往往指煮茶与饮茶之道,或是饮茶过程中所领悟之道。例如,唐代封演在其所著《封氏见闻录》一书中所提出的茶道,就是指陆羽倡导的饮茶之道,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烧水、煎茶、品饮等一系列程序。而宋代黄庭坚则在《阮郎归》一词中写道:“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眼”,细致地表现了饮茶后怡情悦志的感受。到了现代,人们对于茶道的含义也是见仁见智。当代茶圣吴觉农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茶学大家庄晓芳认为,茶道就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四、茶文化与茶道任务二:了解茶文化《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道”的解释如下:“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活动。起自中国,传到海外,并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强调环境、气氛和情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通俗地说,茶道就是一种以茶为媒介修身养性的方式,是人们在沏茶、饮茶、赏茶的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任务二:了解茶文化中国茶道精神:和、静、怡、真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茶道的理解见仁见智。因而,对茶道精神的理解也莫衷一是。我国茶文化专家林治在其所著《中国茶道》一书中,将我国的茶道精神概括为“和、静、怡、真”四个字,较为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我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1)和——核心思想。“和”是我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指一种平和的状态,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例如,在泡茶时讲究适中,“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在饮茶时讲究谦和,“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
(2)静——必经之路。“静”是我国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茶道精神中的静,并不只是指环境的清静、氛围的宁静,还指心灵的虚静。在泡茶过程中,只有平心静气,才能使备具、置茶、冲水、奉茶等动作安静平和,具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在品茶过程中,只有平心静气,才能排除内心的干扰,获得心灵世界的安宁,体道入微。茶链接四、茶文化与茶道任务二:了解茶文化中国茶道精神:和、静、怡、真
(3)怡——身心享受。“怡”是指人们在茶事活动中的身心享受,也是品茶需要达到的目的。首先,人们在品茶时通常会选择安静雅致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放松心情,忘却烦恼。其次,精美的茶具、优美的冲泡动作、清香的茶汤等都具有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效果,能够让人们在品茶的过程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最后,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交朋结友,谈经论道,怡然自得,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与无穷无尽的乐趣。
(4)真——终极追求。“真”即为不假、与事实相符,是我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我国茶道所追求的“真”表现在物真和人真两个方面。其中,物真指茶真、器真、景真。“茶真”指茶要为真茶、好茶,要让品饮者品到茶的真味;“器真”指所用茶具必须是真材实料,不能使用仿制产品;“景真”指茶事活动中的布景要用真物,如茶席上的插花要以真花为材料,挂画必须是真迹等。人真意味着情真、性真。“情真”指在茶事活动中,待人接物要真诚,切莫虚情假意。“性真”指在茶事活动中,要放松心性,随性而饮,回归本真。茶链接四、茶文化与茶道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1234长江中游地区茶俗长江上游地区茶俗长江下游地区茶俗两广地区茶俗5福建地区茶俗6北方地区茶俗
茶俗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介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茶俗。一长江上游地区茶俗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北西南部及湖南西北部等地。这一地区是我国的茶树原产地,也是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保留着各种独特的饮茶习俗。
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凉拌茶是其最为独特的茶文化遗产之一。凉拌茶通常搭配米饭食用,属于一道茶菜,是我国古代食茶之法的延续。凉拌茶的做法并不复杂,将新采的鲜嫩茶芽揉碎后放入干净的碗内,再加入辣椒、黄果叶、切碎的大蒜及食盐,随后加入少许水搅匀,静置片刻后即可食用。(一)基诺族凉拌茶凉拌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一长江上游地区茶俗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饮烤茶是拉祜族传统的饮茶方式,一直沿袭至今。烤茶的做法如下:先将陶罐放在火上烤热,然后将茶叶倒入事先烤热的陶罐中翻烤,烤至叶色转黄并略带焦糖香为止;随后,在陶罐中注满沸水,撇去上部的浮沫,再注满沸水,待煮沸3分钟后即可倒入碗中饮用。这种茶香气浓烈,能够振奋精神,备受拉祜族人喜爱。(二)拉祜族烤茶扫一扫拉祜族烤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一长江上游地区茶俗
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种待客风俗,包括苦茶、甜茶、回味茶三种不同的茶,代表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寓意。白族三道茶的做法别具一格,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第一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寓意“做人做事,都必须先吃苦”。第二道茶为甜茶,寓意“做任何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寓意“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三)白族三道茶三道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一长江上游地区茶俗
酥油茶是一种用茶、酥油和水等原料制成的饮品。它既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他们用来馈赠宾客的礼品。制作酥油茶的酥油,是煮沸的牛奶或羊奶,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制作酥油茶时,先将砖茶捣碎熬煮成茶汤;之后,滤除茶叶,将茶汁放入打茶筒内,再加入适量的酥油和食盐,还可以加入核桃仁、芝麻、松子等;随后,用木槌在茶筒里上下抽打,让酥油和茶汁充分融合成黄色的浆液,然后倒入茶壶,放到火上煨热。
敬酥油茶是藏族人款待宾客的一种郑重礼节。客人在饮酥油茶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例如,饮第一碗酥油茶时,不可一饮而尽,而应在碗内留下少许,表示还想喝的意愿及对主人手艺的赞许。如果不想再喝,就将茶杯静置,不去触碰。(四)藏族酥油茶酥油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
文成公主与茶
相传,藏族人民爱喝的酥油茶是由文成公主所创。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唐代的饮茶之风已十分兴盛。因爱饮茶,文成公主除携带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嫁妆外,还带了各色名茶。由于不习惯西藏的寒冷气候及饭食,她会在早饭前先喝半杯牛奶,再饮半杯茶。后来,为了饮用方便,她又将茶与牛奶混合在一起饮用,有时还会加入一些糖,之后逐渐形成了习惯。渐渐地,文成公主的这种做法引起许多贵族的效仿。而她也常常以这种自制的奶茶赏赐群臣,款待亲朋。同时,为了丰富茶的口感,增加品茶的乐趣,文成公主还在煮茶时加入松子仁、酥油等食物,并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加糖或盐。之后,许多人都效仿起文成公主的这种做法,饮酥油茶的风气也开始在西藏流行。茶故事文成公主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一长江上游地区茶俗
打油茶也称“吃豆茶”,是侗族传统的待客食品之一。打油茶通常是用茶叶、油炸糯米花、花生、芝麻、黄豆等原料配制而成的,浓香甘甜,具有提神醒脑、帮助消化等功效。制作打油茶时,先将事先蒸熟、晾干的糯米炸成米花备用,接着把花生、芝麻、黄豆等炒熟备用。然后,将米放入锅中炒焦,再放入茶叶,翻炒几下,添温水入锅,加盐煮沸,滤出茶汁备用。最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米花、花生、黄豆、芝麻等原料放入碗中,斟入滤好的茶汁。这样,一碗色香味美的打油茶就打好了。吃油茶时,第一碗油茶必须端给座上的长辈或贵宾,以表示敬意,然后再依次端送给其他人。接到油茶后,也不能立刻就吃,而是要把碗放在自己的面前,等主人说一声“敬请”,大家才一起端碗。吃油茶时,只用一根筷子,且每人至少要吃三碗,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尊重。吃过三碗后,如果不想再吃,只需把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即可。(五)侗族打油茶打油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二长江中游地区茶俗(一)菊花豆子茶
菊花豆子茶味道香浓,口感鲜嫩,主要流行于江西西北部修水一带。其做法是将熟芝麻、熟黄豆、熟花生、生姜、晒干的盐腌萝卜丁和黄菊花一起冲泡。在饮完茶汤后,可食用佐料,既暖胃又充饥,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安徽西南部等地,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这里地域辽阔,各地饮茶方式不同,茶俗也各具特色。菊花豆子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二长江中游地区茶俗(二)桃源擂茶
桃园擂茶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带,是用生茶叶(从树上采下的新鲜茶叶)、生姜、生米混合碾碎后加水烹煮而成的汤,故又名“三生汤”。桃源擂茶能够充饥解渴,是待客的佳品。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安徽西南部等地,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这里地域辽阔,各地饮茶方式不同,茶俗也各具特色。桃源擂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桃源擂茶的传说
据传,东汉时期,名将马援奉命率兵追击叛军,路过乌头村(今桃花源一带)。时值盛夏,瘟疫横行,很多将士病倒,马援也染上了瘟疫,全军被困。为躲避炎热天气,马援下令在山崖下开凿石室,作为军队的驻扎地。马援的军队纪律严明,丝毫没有惊扰百姓。
一天,一白发老妪挑着一担茶汤来到军营,说送来了治疗瘟疫的汤药。马援将信将疑地问:“是什么汤药?”老妪回答:“祖传的三生汤。”马援听后,拿起碗喝了一口,顿觉滋味甜美,口舌生津,畅快无比。于是连喝三大碗,全身大汗淋漓,四肢舒畅,往日的病痛似乎也消退了不少。马援大喜,当即将茶汤分给将士们服用。患病的将士喝了此汤后,数日便恢复如初。此后,当地居民争相饮用,沿袭至今。茶故事二长江中游地区茶俗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二长江中游地区茶俗(三)新婚交杯茶
在湖南省的洞庭湖地区,新婚夫妇在结婚时要喝交杯茶。交杯茶的茶具是小茶盅,茶水是熬制好的红糖茶水。在饮茶时,需要由男方家的人用四方茶盘盛着两只小茶盅端给新娘和新郎。随后,新郎和新娘用右手端起茶杯,将右手互相挽绕,然后一饮而尽,茶水不可有半点泼洒。此举意味着夫妻恩爱,家庭幸福。交杯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二长江中游地区茶俗(四)春茶会
在江西省安福县,当地人会在每年的农闲时节举办春茶会,由每家轮流请客。请客的主人家会在春茶会的前一天晚上到各家邀请,将受邀客人在春茶会上所用茶碗收集起来,并在茶碗上做好记号。春茶会上所用的茶叶是主人家珍藏的上等好茶或自制的山茶。茶碗中除了茶叶外,还会放炒芝麻、胡萝卜干、腌香椿芽、冰姜(腌渍的咸姜)等佐料。同时,每只碗中还会放上竹签或芦棒,以便客人食用所放佐料。在茶会上,客人们会交流农作经验、当家理财的信息等,还会唱采茶歌。春茶会是一种以茶联谊的好方式,能够使邻里间更为团结和睦。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三长江下游地区茶俗(三)七家茶(四)泾县琴鱼茶(二)谷雨茶(一)元宝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三长江下游地区茶俗(一)元宝茶
在春节期间,江浙地区的人们会为客人端上一杯元宝茶,寓意年年发财、岁岁如意。元宝茶的制法很简单,在茶碗中放入两颗青橄榄和一撮高级茶叶,沏上开水即可。青色的橄榄沉于黄亮的茶水底部,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客人在喝完茶后,再吃掉两颗橄榄。橄榄代表金银元宝,是主人预祝客人来年发财的意思。元宝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三长江下游地区茶俗(二)谷雨茶
谷雨时节是江浙地区采茶的好季节。此时,茶芽初漏,是制作茶叶的极好原料。因此,江浙地区的人有喝“谷雨茶”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将谷雨这天采摘下来的鲜茶叶炒制烘干,然后用开水冲泡饮用。此外,在谷雨前后,当地人还会给远离家乡的亲朋好友寄上新茶,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三长江下游地区茶俗(三)七家茶
浙江省杭州市盛产名茶,饮茶历史悠久。七家茶是杭州地区独特的古老饮茶习俗,源于何时,不可考证。但至今,杭州地区仍保留着这一茶俗。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杭州茶区的茶农们就会烹煮新茶,并配以各种茶点馈赠给亲友和邻居。赠送的范围是自家左右各三家,加上自己一家,共计七家,故称“七家茶”。七家茶能够巩固邻里之间的感情,促使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三长江下游地区茶俗(四)泾县琴鱼茶
在安徽南部的泾县琴溪镇,流行一种奇特的“琴鱼茶”。这种茶浓香四溢,茶味醇和,极受当地人喜爱。
在泾县琴溪镇旁的琴溪河中,生长着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琴鱼”的小鱼。每年清明前后,当地人会捕捞琴鱼,制作琴鱼茶。制作琴鱼茶时,需要先将琴鱼放入盐开水中,并佐以茶叶、茴香、糖等;随后,用温火将琴鱼焙熟;之后,用炭火将其烘制成琴鱼干收藏起来。逢年过节或有客来时,他们会用开水冲泡琴鱼茶招待客人。琴鱼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四两广地区茶俗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1.潮汕功夫茶
广东潮汕地区流行功夫茶。功夫茶的泡茶方式比较独特,十分讲究茶叶、水质、火候及冲泡技艺。功夫茶的茶叶是福建广东特产乌龙茶;用水以山泉为上;泡茶壶一般使用紫砂小壶。功夫茶在品茶时也讲究一定的程式:客人端起茶杯要闻其香﹑观其色,慢斟细呷。这种饮茶方式的目的不在于解渴,而在于从鉴赏茶的香气、滋味中获得物质及精神的享受。若一饮而尽,便被视为牛饮。四两广地区茶俗→(一)广东茶俗功夫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
广州人喜饮茶,尤为喜欢到茶楼饮茶,有吃早茶、午茶和晚茶的习惯。其中,以吃早茶的风气最盛。广州人吃早茶时不仅要饮茶,还要吃各种茶点。广州的茶楼中茶叶种类甚多,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点心也是各式各样,如叉烧包、烧卖、酥饼、凤爪、水晶虾饺、云吞面等,都是传统的粤式茶点。在广州,吃早茶不仅是一种用早餐的方式,还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亲友聚会、洽谈生意、消遣休闲等都少不了吃早茶。四两广地区茶俗→(一)广东茶俗早茶2.广州早茶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四两广地区茶俗→(二)广西茶俗打油茶1.侗族坐夜打油茶
“坐夜”是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男女青年之间的婚恋社交活动。男女青年在相识后,男方会在约定的时间去女方家里做客。在经过礼貌性地对歌后,双方会互诉衷肠,进行进一步的对歌和交谈。在此期间,女方需要用打油茶招待客人,双方边喝茶边交谈。如果女方不提休息,男方便不能离开。在女方多次提出休息后,男方才能离开,以示尊重。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四两广地区茶俗→(二)广西茶俗桂林虫屎茶2.桂林虫屎茶
桂林虫屎茶又名“龙珠茶”,主要产自广西桂林龙胜一带。虫屎茶虽名曰“虫屎”,但并无异味,且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颇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虫屎茶的制法很奇特。当地人把野生的藤、茶叶、大白解和化香树的树叶堆放在一起,引得许多极小的黑虫来啃食。黑虫吃完枝叶后,便会留下细小的粪粒,当地人称其为“虫珠”。用筛子筛出虫珠后将其晒干,随后在180度的热锅里炒20分钟取出,再加上蜂蜜与茶叶,虫屎茶才算制作完成。虫屎茶用开水冲泡后会迅速溶解,滋味甘醇,具有清热、消暑的功效。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的故乡,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茶俗,如“茶王赛”。安溪的茶王赛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民间的“斗茶”。在这里,每逢新茶上市,茶农们便会携带自家制作的上好茶叶前来参赛,由专家评委经过品鉴,评出“茶王”。安溪的茶王赛活动连年不断,活动形式不断丰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传统制茶工艺的改进,提高茶叶的品质,还能够展现安溪名茶的风采。五福建地区茶俗(一)安溪茶王赛茶王赛任务二:领略各地茶俗在福建省福安市,畲族男女结婚时,流行喝“宝塔茶”。在成婚之日,男方需要请一位能歌善舞的男子(当地人称“亲家伯”)做代表,带着迎亲的人抬着花轿去女方家迎亲。到女方家时,女方家的接亲人员(当地人称“亲家嫂”)便会端出5碗茶,叠成宝塔的形状,俗称“宝塔茶”。双方在对歌完毕后,亲家伯需要用牙齿咬住“宝塔”顶端的一碗茶,双手夹住另外四碗茶,分别递给四名轿夫,最后自己当众喝干茶。茶水不溅出就会博得满堂喝彩,若有茶水溅出则显示功夫不到家,会遭到亲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新浪家居产品规划》课件
- 财政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口算题卡
- 巡视办公室工作总结3篇(巡视整改办公室工作汇报)
- 《浅谈护理服务》课件
- 金融行业客户关系总结
- 银行产品销售与推广
- 耳科护理工作总结
- 信息服务业服务员工作总结
- 2023年鞍山市海城市教育局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
- 北京202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招聘140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抚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乳腺中心建设方案
- 国开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
- 提高有风险患者预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落实率品管圈PDCA案例汇报
- 安环部2025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