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269-2021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_第1页
DB43-T 2269-2021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_第2页
DB43-T 2269-2021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_第3页
DB43-T 2269-2021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_第4页
DB43-T 2269-2021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020.0CCS

B

43湖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43/T

2269—2021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Hunan2021

-

12

-

29

发布

2022

-

-

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布DB43/T

2269— 前言························································································································

Ⅲ引言··························································································································

V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

25 规划美··················································································································

26产业美··················································································································

47环境美··················································································································

58 风尚美··················································································································

69治理美··················································································································

810

生活美·················································································································9参考文献··················································································································

11DB43/T

2269— 本文件按照

GB/T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咨询有限公司。仁、谢永宏、李卫东、钟永德、王唐攀、何丽波、高志强、刘浩然。IIIDB43/T

2269—

GB/T

32000—2015着力将新时代湖南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富饶、美丽、幸福新乡村。DB43/T

2269—1

活美等“六美”建设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单个行政村或多个自然村共同构成的自然地理单元美丽乡村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DL

493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NY/T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DB

43/T

(所有部分) 高标准农田建设DB

43/

166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3/

1752 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J

43/T

湖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美丽乡村 beautiful

DB43/T

2269—单元)。4

4.1科学规划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循序推进。4.2 注重质量明确建设标准,严把建设质量关。4.3 从容建设为功,积小胜为大成。4.4 多方合力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集成政策、资源、资本等要素共同发力。5

规划美5.1 规划原则5.1.1因地制宜承乡村内涵,因地制宜的编制具有建设指导意义的实用性乡村规划。5.1.2布局合理局合理。5.1.3 突出特色业景观、森林景观、乡土文化等。5.1.4 顺势而为规划目标应顺应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大势,落实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和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致力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DB43/T

—5.1.5 公众参与权;引导各类规划人才队伍驻村服务和乡贤能人参与村庄规划编制。5.2 规划要求5.2.1规划范围资源共享等连片的多个村庄合并组织编制。5.2.2 规划内容整治、历史文化保护与自然遗迹保护、防灾避险、近期建设方案等。5.2.3 规划效果融合中实现村庄的宜业、宜居、宜游。5.3 规划流程5.3.1前期准备5.3.1.1 5.3.1.2 规划编制委员会负责制定规划编制方案、落实规划编制经费、确定规划编制技术服务单位。5.3.1.3通过资料收集、线上或线下问卷调查、实地踏勘和访(座)谈等形式,开展相关基础调查。5.3.2 规划编制5.3.2.1

在基本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村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现状分析评价,重点找准村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突出问题。5.3.2.2

在传导上位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衔接各专项规划与建设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落实管控要求和建设项目。5.3.2.3

以落实规划传导为前提,综合评估评价结论,回应村民诉求与发展意愿,充分尊重调查和问卷结果,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村庄规划的各项内容。5.3.2.4

规划宜深入实地调查,宣讲规划意图,并充分征求和吸纳当地居民的意见。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就不同阶段的规划成果进行宣讲及意见征集。规划完成后,应依法完成相关程序并及时公示。5.3.3 规划审批位置公示,并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实施。DB43/T

—6

产业美6.1 产业提质6.1.1绿色高效6.1.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接地域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有品牌保障的系列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以及花卉苗木等园艺生产。6.1.1.2

引导乡村产品加工业实行园区化清洁生产,无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6.1.2 特色开发6.1.2.1

利用地域性特色资源或地方性历史文化要素,重点开发有原产地地理标志或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元素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6.1.2.2 注重保护文物古迹和优秀文化,无破坏当地历史文物或消极对待优秀文化行为。6.1.3 新型服务生、养老等目的地的多功能配套服务。6.2经营升级6.2.1 新型主体6.2.1.1 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6.2.1.2 6.2.2 “三产”融合6.2.2.1 通过乡村多功能拓展和产业链延伸,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效融合。6.2.2.2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实行线上线下产品营销和服务供给。6.2.3 品牌打造6.2.3.1 参与区域性公共品牌打造,共享区域性公共品牌经营。6.2.3.2 制定自有主导产品和主营服务标准,创造条件注册相应商标,建立自有品牌。6.3 条件改善6.3.16.3.1.1

结合实际开展田园土地和水面整治和保护;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按

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无耕地撂荒现象。6.3.1.2 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分别达到

GB

50201

GB

50288

的要求。6.3.1.3配备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机具。6.3.2 加工业DB43/T

—6.3.3服务业依法、规范、有序建设生产性、经营性用房和配套设施,无浪费资源和破坏(污染)环境现象。7

环境美7.1 生态优良7.1.1 质量达标7.1.1.1 村域内生态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达到

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1.2村域内生态环境中的土壤质量达到

GB

36600

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1.3 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水质和地下水的水质分别达到

GB

3838

GB/T14848

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2 保护有力7.1.2.1 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制度,无非法占地和破坏植被、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7.1.2.2 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河道、沟渠等长效保洁。7.1.2.3 对村域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进行有效保护、保育和修复。7.1.2.4

村庄绿化宜采用本地果树林木花草品种,兼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果,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协调。7.2 设施齐备7.2.1 路桥交通7.2.1.1 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布局村域道路和桥梁。7.2.1.2

户以及

100

人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率

本实现域内外道路交通互联互通。7.2.1.3 村域内通村道路和游道两旁利用本土植物绿化美化。7.2.1.4 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符合

5768

要求。7.2.2 水电网络7.2.2.1 村域用水、用电、用气和信息通讯的“管线网”应达标建设,布局有序。7.2.2.2通村道路和公共场所合理配置照明路灯,宜使用节能灯具。7.2.2.3 村域内饮用水达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安全档次的覆盖率

7.2.2.4电线杆和管线排列应整齐、安全、美观。7.2.2.5 建立村级信息服务平台。7.2.3 附属配套7.2.3.1

建有占地面积适度、环境适宜、户内户外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具备村民集会、集市、休闲等功能场所。7.2.3.2 集中居住地常住人口

人及以上的建制村及自然村建有公共厕所,村域内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1002020)的要求,旅游村或景区旅游厕所达到

GB/T

DB43/T

—7.2.3.3 因地制宜设置村庄游览路线、游步道和导向标牌系统。7.3 村容管控7.3.1 住宅建筑7.3.1.1

村庄新建、改建、扩建住宅活动按照《湖南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和当地农村建房管理7.3.1.2

落实农村建房“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和产业发展,依法开展危房及违规建筑整治,集中清理村庄乱堆乱放。7.3.1.3

建筑风格符合地方政府规划导引要求,体现乡村特色,能较好地与当地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格相呼应。7.3.2环境整治7.3.2.1 村庄整治应符合

GB

7.3.2.2 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保持房前屋后和室内整洁与舒适。7.3.2.3 宣传栏、广告牌、店招等设置规范,无违章占道、占用红线和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7.3.2.4

村域内无散落或堆存垃圾及柴草不乱堆现象,清扫保洁全覆盖,垃圾清运及时,且无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的现象。7.3.2.5 村域内村民主要集聚区及其外延伸

米区域,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消除黑臭水体。7.3.2.6

建立并实施公共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基础设施维护等管护机制,配备与村级人口相适应的管护人员,做到每个自然村落有专人管护。7.3.3 污染防控7.3.3.1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施用符合

的要求。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农药施用符合

GB/T

8321

的要求。肥料、农药包装等农业投入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7.3.3.2 建立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处置体系,提升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能。7.3.3.3

18596

源化利用,不发生畜禽环境污染事件。水产养殖废水按

1752

要求达标排放。7.3.3.4

村域内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7.3.3.5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处理应符合

43/T

要求。7.3.3.6 厕所实行网格化管理,三格式化粪池管护到位,并按

GB

7959

要求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7.3.3.7

农村生活污水应实行雨污分流,因地制宜采取分散或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并定期维护,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按

DB

1665

要求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覆盖农户的比例不低于

100%。8

风尚美8.1 崇尚美德8.1.1 家国情怀8.1.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DB43/T

—社会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8.1.1.2 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8.1.1.3

抵制封建迷信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普及科学技术、卫生健康、生态文明、公共安全、文明礼仪、依法办事等知识。8.1.1.4 制定、完善新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8.1.2 移风易俗8.1.2.1

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廉办”新风,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8.1.2.2 杜绝失信老赖、好逸恶劳、黄赌毒黑、庸俗表演等不良社会现象。8.1.2.3 推进文明安全祭祀和绿色殡葬,村民普遍认同节地生态安葬。8.1.3 身心健康8.1.3.1 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具有健康的体魄。8.1.3.2 崇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8.1.3.3 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大度、与人为善的健康心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2 文体兼修8.2.1 文体设施8.2.1.1 建有一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民能便捷获取图书资源和数字文化资源。8.2.1.2 传内容。8.2.1.3 建有占地面积适宜的运动场地,添置健身活动器材。8.2.2 文体活动8.2.2.1 设有文体管理员,组建群众性文体协会。8.2.2.2 适时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8.2.3 文化保护8.2.3.1

建立乡村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管理与保护制度,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清单,形成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8.2.3.2

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农耕文化遗产等得到科学有效保护。8.2.3.3 注重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8.3 率先垂范8.3.1 党员带头8.3.1.1 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公开承诺制度,组织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扶群众。8.3.1.2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8.3.2 典型引路8.3.2.1 DB43/T

—8.3.2.2 8.3.2.3 8.3.3 志愿服务8.3.3.1 8.3.3.2围绕乡村公益需求,制定志愿者奖励激励计划。8.3.3.3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挤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乡村志愿服务氛围。9

治理美9.1 组织有力9.1.1 村党组织9.1.1.1 组织健全,管理规范,担当作为。9.1.1.2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9.1.2村民委员会9.1.2.1 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组织力和协调力强。9.1.2.2 能及时了解和处理村民问题。9.1.2.3 稳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网格化、精准化、信息化水平,主动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9.1.3 村务监督委员会9.1.3.1 主动对监督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清廉乡村建设。9.1.3.2 健全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机制。9.1.3.3

对发现的涉嫌贪腐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向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政府及纪检监察机关报告。9.1.3.4 遏制村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乡村和谐稳定。9.1.4 群众组织9.1.4.1 成立爱村卫生协会,有效管理村容村貌。9.1.4.2 成立红白理事会,树新风、除陋习。9.1.4.3 成立文化体育协会,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和推动乡村文明创建。9.2 “三治”结合9.2.1 村民自治9.2.1.1 建立健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系。9.2.1.2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实行民主决策。9.2.1.3 村级权力明晰,村级事务运行规范。9.2.2 乡村法治9.2.2.1 每建制村宜配备法律顾问,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DB43/T

—9.2.2.2

加强乡村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形成村民学习法律、尊崇法律、依法办事、依法监督的氛围。9.2.2.3 发挥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在调处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9.2.2.4建立乡村法治档案记录。9.2.3 乡村德治9.2.3.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文明风尚。9.2.3.2 建立新的村规民约,明确消除陋习和禁止非法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