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_第1页
2021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_第2页
2021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_第3页
2021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_第4页
2021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山东省济宁学院附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A.100gB.45rc.looo烟D.45kg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站在小溪旁边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B.将耳朵靠近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见两次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

回声

C.医用听诊器并没有增大发声体的振幅,而是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地震时产生的超声波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下列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或应用中,由于小孔成像产生的是()

A.墙上的手影B.树荫下的光斑

C.日食现象D.日辱计时

4.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上,武大靖在过弯道时双脚并

拢保持身体平衡通过,如图所示,一到直道便奋力蹬冰加速前进,

最终勇夺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弯道时武大靖的运动状态不变

B.通过弯道时武大靖受到平衡力作用

C.直道加速蹬冰时,他的机械能增加

D.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是他受到摩擦力减小

5.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举起杠铃停留在空中不动时的情形,则下列各对力中属

于平衡力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X举重

B.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和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

C.运动员的重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D.杠铃的重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

6.下列生活现象与其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利用铅垂线判断墙壁是否竖直-利用惯性

B.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减小摩擦

C.书包的背带都做得宽而大-增大压强

D.人穿旱冰鞋推墙时后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如图所示,水平拉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桌面上做加速运

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只改变拉力的大小,则摩擦力的大小也会随之改变

B.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说明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有关

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拉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下列用电器中,没有使用到电磁铁的是()

A.电炉B.电磁起重机C.电磁继电器D.电铃

9.如图为一只“6U1.5W”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若把一

只这样的灯泡和一个阻值为300的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0V的电源两

端,则此时灯泡的电阻和功率分别为()

A.2400.67W

B.2000.8MZ

C.24。0.96〃

D.20P0.67/

10.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牛顿B.法拉第C.伽利略D.瓦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1.一辆大货车,以54km"的速度驶进一个长200机的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

的时间为14s,则货车长为m;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

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1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9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1A,通电时间为10s,则电流做功为J,

消耗电能为人

13.如图甲所示,柱状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大小为160cm3的长方体木块且容器足够高,现不断向容

器内注入水,并记录木的总体积V和所对应的水的深度人,V和〃的对应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长

方体木块的底面积Si为cm2,物体的密度为kg/m2.

14.如图是安装了漏电保护器的家庭电路。当漏电保护器检测到通过图中A、3两处的电流不相等(即

发生漏电)时,会迅速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当家电维修人员在图中C处不慎触电时,

漏电保护器填(选填“会”或“不会”)切断电路。若人体电阻为lOfcfi.触电时通过人体的

电流为mA由图可知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之间是联的。

C

•-----------1A用

火威—I广电

零线-----1・器

L______!B工

混电保护器

家庭电路与漏电保护器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6.关闭发动机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在如图中画出汽车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17.(1)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cm;图2中电阻箱的示数为2

(2)如图3所示的手摇式手电筒,筒内没有电池,使用时只要转动手电筒的摇柄,使永磁体在线圈中

转动,灯泡就能发光.它是根据现象制成的;利用这种现象可以制成机;转动手

电筒的摇柄时,它将能装化为电能.

图3

18.当雨滴从高空下落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研究发现,同一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与下落速度和所处环境空气密度有关,表是对一重为2.5xIO”牛的雨滴进行研究得到的数据.

空气密度P7下落速度V所受空气阻力F阳

实验序号

(千克/米3)(米/秒)(X10-3牛)

10.420.13

20.820.26

31.020.325

41.030.73

51.041.25

①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雨滴在密度为0.4千克/米3的空气中以2米/秒速度下落时所受合力为

______牛.

②由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2与3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当______相同时,.

③由上表中实验序号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下落

速度的关系.

④请计算当该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625牛,并以4米/秒的速度下落时,所处环境空气密度

应满足的条件:P^=千克/米3.

19.小秋想利用一架己调好的天平、烧杯、溢水杯和水测出一块雨花石的密度,请把小秋的实验步

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雨花石的质量小】;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3)在溢水杯中,将雨花石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并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4)设水的密度为p,则此雨花石的密度表达式为。石=.(用mi、m2,m3,p表示)

20.如图所示,小明利用甲乙丙三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完成下面两个热学实验。

(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他应选择(选填“甲、乙”、“乙、丙”或“甲、

丙”)两套装置。

①实验应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相同,分别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小明通过(选

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经过实验得出了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丁所示,根据图丁可判断出_____(选填“水”

或“煤油")的吸热能力强,若不计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根据丁图信息可以得到煤油的

比热容是_____]/(kg-℃)o

(2)为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小明选择了甲、乙两套装置,他分别在加热器中放入相同质量的不同燃

料•,同时点燃后对质量和初温相等的同种液体加热,直至燃料完全燃烧。

①除了甲、乙两套装置所示器材之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②实验通过(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来比较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多少;

③小明按正确方法进行实验,发现用燃料2作为燃料的水升高的温度△0是用燃料1作为燃料的水

升高的温度的2倍,由此他得出“燃料2的热值是燃料1的2倍”的结论,同组的小贝则不

同意小明的结论,小贝不同意原因是:。

(3)我们知道固体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仍需吸热。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人们把单位质量的某

种物质,在熔点时从固态完全变为液态需要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解热,用字母;I表示。已知

质量5依冰由-1(TC全部熔化成(TC的水所需的热量是1.78x106/,则冰的熔解热;I为]/kg.

[其中冰的比热容2.1x103J/(kg-℃)]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1.质量为60依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00N,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机械中摩擦力及钢绳重忽略不计。(g=

10N/kg),在一次应用此滑轮组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工人师傅在Imin内将三块相同的某种型号的

玻璃匀速向上提高了6〃i,(已知玻璃的密度为2.5X103的/m3)求:

(1)三块玻璃叠放在平整的水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如忽略捆扎玻璃的绳子重量,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该工人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来运送其它的货物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能够达到的最大值是多

少?

22.图是某电热水壶的内部简化电路,其中凡是加热管,/?2是限流电阻,只有加热管放出的热量能

被水吸收。S1是一个防干烧开关(或称“温控开关”),52、S3是手动开关,调节S2,S3可以使电

热水壶分别处于加热或保温状态。表是该电热水壶的铭牌。

XX牌电热水壶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容量1.2L

额定加热功率880W

额定频率50Hz

(1)要使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应怎样调节开关S2和S3?

(2)由该电热水壶的铭牌可知,加热管&的阻值为多少?

(3)假设当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时水温保持恒定,此时水每秒向外界散热55J,水壶处于保温

状态时的总功率约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自己质量和质量单位的了解作出合理的判断。

解: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0.05t=50000g左右,45依接近50口,故A8C不合题意,力符合题意。

故选Do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

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

中进行传播,能否正确判断声音的传播介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A、“潺潺”的流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不符合题意;

8、敲一下铁管发出的声音,可在铁管和空气中向外传播,所以听到了两次响声;由于声音在铁管中

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第一次是声音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来的,不

符合题意;

C、听诊器不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用听诊器进行诊病时,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

度,符合题意;

。、地震是地壳的变动引起的,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B

解析: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墙上的手影、日食现象、日辱计时,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影子不是实像;树荫下的光

斑是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空隙形成的实像,属于小孔成像。

故选:B。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日食月食等等。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

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力学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影响机械

能的因素;可解答此题。

(1)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则说明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3)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A.通过弯道时,武大靖的运动方向一定在变化,故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

区通过弯道时,运动状态改变,说明他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B错误;

C.直道加速蹬冰时,他的动能变大,故机械能增加;故C正确;

D冲过终点后继续滑行,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粗糙程度不变;故滑动摩擦力不变;故。错误。

故选Co

5.答案:D

解析:解:4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人,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地面,受力物

体不同,不符合“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这一条件,所以不是平衡力。

8、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是作用在人上面的力;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作用在杠铃上的力,两个

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

C、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为杠铃和运动员的重力之和,故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杠铃的重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符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

个物体上,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

故选:£><)

(1)运动员举起杠铃停留在空中不动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准确掌握和理解。同时要能够区别平衡

力和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答案:D

解析:解:

A、建筑工人利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因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

8、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书包要用宽大的背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穿旱冰鞋的同学用手推墙,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会受到墙对他的

反作用,所以自己也会后退,故。正确。

故选:D。

(1)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2)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

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增大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力作用的相互性和惯性等知识点的理解,

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7.答案:D

解析:解:A、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若只改变拉力的大小,滑动摩

擦力不变,故A错误;

8、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拉力大

小不能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8错误;

C、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故C错误;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绳对木块的拉力作

用在木块上,木块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正确;

故选:Do

(1)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

(3)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

(4)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绳对木块的拉力作用

在木块上,木块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本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关键知道平衡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答案:A

解析:解:提供的选项中,只有电炉是完全的发热装置,而其他电器中均需要电磁铁产生磁性进行

工作.

故选A.

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

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

本题考查的是电磁铁的应用,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就随之消失,电磁铁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9.答案:B

解析:解:

灯泡L与定值电阻R串联时,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源的电压等于两者电压之和,

所以,由/=£可得,电源的电压:U=UL+IR,

即:iov=uL+ix3oa,

由图象可知,当(4=4V,/=〃=0.24时符合题意,

则此时该灯泡的电阻:

&=+=怒=20优故AC错误;

此时灯泡的功率:

pL=ULIL=4Vx0.2A=0.81V,故B正确,£>错误;

故选:Bo

灯泡与定值电阻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电源的电压等于两者电压之和,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

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根据图象得出符合题意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

根据P=U/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读出符合题意的电流和电压

是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推论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规律,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

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了100多年后,卡文迪许

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故选:A。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

明,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

对于物理学上重要实验、发现和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中考考查内容之一。

11.答案:10;9:10

解析:解:(1)货车行驶的速度"=54km"=15m/s,则由u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

路程:

s=vt=15m/sx14s—210m,

由s=L碇逍+乙套可得,大货车自身长:

L车二s-L隧道=210m-200m=10m;

(2)由u=:可得,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

S甲

“甲‘甲s甲'乙639

vzZS乙t,1,5410,

故答案为:10;9:10.

(1)已知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和货车行驶的速度,根据S="求出货车行驶的

路程,根据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车身长求出货车长;

(2)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和路程之比,根据求出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货车全部通过该大桥的总路程为货车长与大桥长的和.

12.答案:9090

解析:解:导体两端电压1/=9乙导体中的电流/=14,通电时间t=10s,

电流做的功:W=UIt=9VxlAx10s=90/;

电流中消耗电能的过程即电流做功过程,

电路中消耗的电能卬点=勿=90/。

故答案为:90;90o

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以及工作时间,根据W=U/t求出电流做的功。

电流通过导体做功的过程,本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13.答案:8;0.75x103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从5-10cm,水的体积变化:

3

△V=(S2—S1)(10cm-5cm)=60cm,------①

力从18-21cm,水的体积变化:

3

△V=S2(/i5—九4)=60cm,

3

即:S2(21cm—18cm)=60cm,

解得:S2=20cm2,

代入①得:Si=8cm2;

(2)由于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匕^=工”,则柱状物体的高:

如果长方体木块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加水过程中长方体木块将静止在容器底不会上浮,

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在20c〃?以内应该与h的变化成正比;

由图象数据可知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h的变化不成正比,所以长方体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因此随着水的增多,长方体木块将漂浮在水面上,

设长方体木块浸入的深度为H浸,

当h5=21cm时,

水的体积:

3

S2hs-S]H浸=300cm,

即:20cm2x21cm—8cm2xH浸=300cm3,

解得:

H葭=15cm,

此时排开水的体积:

丫排=SiH&=8cm2x15cm=120cm3,

由于长方体木块漂浮,则F浮=GR

BP:PN涸=PNg,

所以,lx103kg/m3x120cm3xg=p^.x160cm3xg,

解得:

p木=0.75x103kg/m3,

故答案为:8;0.75x103.

(1)观察图象中数据可知,h从5-10cm,可求水的体积变化△U=(52-Si)△h=60cm3;h从18-

3

21cm,水的体积变化AV'=S2(h5-%)=60cm,据此求出S2和S1的大小;

(2)知道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可求长方体木块的高,分析数据,如果长方体木块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水

的密度,在加水过程中长方体木块将静止在容器底不会上浮,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力的变化

成正比,由表中数据可知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的变化不成正比,所以长方体木块的密度小于

水的密度;因此随着水的增多,长方体木块将漂浮在水面上,

设长方体木块浸入的深度为“浸,当生=21。小时,知道水的体积,可求长方体木块浸入的深度,进

而求出此时排开水的体积,根据漂浮体积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长方体木块的密度.

本题为填空题,实质是一道复杂的力学计算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

握和运用,根据表中数据确定最后柱状物体的状态是本题的关键.

14.答案:会;22;并

解析:解:(1)当家电维修人员在图中C处不慎触电时,电流就会从C处通过人体流向大地,导致通

过8处的电流比A处的小,因此漏电保护器会切断电路。

(2)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U,人体电阻R=10kn=10000/2,

因此通过人体的电流:

(3)由图可知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并列的接在电路中,故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

故答案为:会;22;并。

(1)判断漏电保护器会不会切断电路,就是分析A、8两处的电流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不会切断电

路,如果不相等就会切断电路;

(2)根据家庭电路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通过人体的电流;

(3)各用电器并列的接在电路中时并联电路。

本题关键有两点:一是抓住漏电保护器的工作条件:通过虚线框内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二是

会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15.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8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H、B',用虚线连接4、B'即为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B,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

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

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16.答案:解:经分析,汽车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

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关闭发动机

后汽车的运动靠的是惯性,不受牵引力的作用.因此汽车受力情况如下图:

解析:(1)竖直方向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水平方向汽车处于减速运动状态,由于关闭了发动机,不再受汽车的牵引力,在路面上运动是由

于惯性,因此水平方向只受摩擦阻力的作用.

(3)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维持物体运动的

是惯性;

(2)当一个物体上画多个力的示意图时,为了表示美观,常把各力的作用点统一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7.答案:1.45;7408;电磁感应;发电;机械

解析:解:(1)图示刻度尺1。"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从0刻度开始测量,末

端刻度值为1.45cm,物体长度为1.45cm;电阻箱的读数为:7Ux1000+40x100+0。x10+80x

1=74082

(2)当永磁体在线圈中运动时,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故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根据这

一原理制成了发动机,该装置消耗了摇晃手电筒的机械能转化为了电能.

故答案为:(1)1.45;7408;(2)电磁感应;发电;机械.

(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若没从0开始,可以把1.00cm处当作“0”

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电阻箱

要弄清楚△对准旋钮上的数字,再用数字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把四个数字相加即可;

(2)发电机都是由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且发电机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刻度尺和电阻箱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

度垂直.特别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本题还考查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注意从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上进行分析解答位.

18.答案:2.37x10-3;下落速度:空气密度越大,雨滴所受空气阻力越大;3、4、5;1.3

解析:解:

(1)雨滴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空气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下落时,合

力为重力和空气阻力之差,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产合=G-F=2.5x10-3%—0.13X10"N=

2.37X10-3/V;

(2)由表中1、2、3三次数据可知,控制不变的因素是雨滴下落速度,变化的因素是空气密度,雨滴

所受空气阻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就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改变下落速度,可知表格中

3、4、5次数据符合要求.

(4)根据表中数据1、2可知,在雨滴下落速度相同时,雨滴受到的阻力与空气的密度成正比;所以

当该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625N,并以4m/s的速度下落时,根据数据5可知,所处环境空气密度

为:P气==1.3kg/m3.

。1.Z5AF

故答案为:(1)2.37X10-3;(2)下落速度;空气密度越大,雨滴所受空气阻力越大;(3)3、4、5;(4)1.3.

(1)雨滴下落过程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2)根据1、2、3三次数据找出控制不变的因素,再找出变化的因素,最后看雨滴所受空气阻力随变

化的因素怎样变化.

(3)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和什么因素的关系,就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这一因素.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雨滴受到的阻力与空气密度和下落速度的关系,然后求解.

(1)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同向相加,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反向相减,大小等于二力之差;物体受

合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合力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变速运动状态.

(2)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时,注意找准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研究与哪个量的关系时,要改变这

一量,控制其他量一定.

19.答案:盛满水;苦

解析:解:(3)没有量筒测体积时,可借助溢水杯、天平利用排水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故实验操作是:测出空烧杯的质量62;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将雨花石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并同

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小3・

(4)由于雨花石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

所以,雨花石的体积:%=V瀚水=-=胆产;

mimi7nlp

雨花石的质量租1,此雨花石的密度表达式为P石=口=亨I=砺:

故答案为:(3)盛满水;(4)意置.

要想测量雨花石的密度,必须想法测出质量和体积,此题中的体积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出,即利用

雨花石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作为桥梁求出雨花石的体积,根据P=/求出雨花石的密度.

本题是一道测量密度的实验题,根据实验原理想法测出物体的体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注意等效替

代法的运用.

20.答案:甲丙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水2.1x103天平温度计上升的示数两种燃料燃烧释放的热

量并不能完全被液体吸收3.35x105

解析:解:

(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质量和初温

相同的液体升高的温度,他应选择甲、丙两套装置;

①实验应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相同,分别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小明通过温度计上

升的示数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根据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知,温度升高:30汽-1(TC=20。*人用时3分钟,。用时

6分钟,由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即水的吸热能力强;

根据Q=cmAt,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多少与比热容成正比,故乙的比热容:

3mmrr

c=——x4.2x103J/(kg•℃)=2.1x103J/(kg•℃)

6mm

(2)①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故应使用天平测质量;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时应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燃料完全燃尽后液体升高的温度,即根据温度计

上升的示数比较燃料热值的大小;

③用不同燃料对液体加热时,两种燃料释放的热量不可能完全被液体吸收,不能根据液体升高的温

度直接得出“燃料2的热值是燃料1的2倍”的结论;

(3)冰由-1(TC全部变成0式的冰吸热:

35

Qi=cm(t-t0)=2.1x10J/(kg-℃)x5kgx[0℃-(-10℃)]=1.05x107;

故0°C熔化成0汽的水吸热:

Q2=Q-Q1=1-78x1067-1.05x105/=1.675x106J,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点时从固态完全变为液态需要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解热,

2=丝=1675X1啊=3.35x10,J/kg。

m.5kgJu

故答案为:

(1)甲丙:①温度计上升的示数;②水;2.1x103;(2)①天平;②温度计上升的示数;③两种燃

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并不能完全被液体吸收;(3)3.35x105«

(1)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或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则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确保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

间,比较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升高的温度,由△£=2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越多,则吸热

cm

能力越小;

①根据(1)回答;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

能力强;

根据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得出温度升高20。加和«的加热时间,由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确

定。的吸热能力强;

根据Q=cznAt,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多少与比热容成正比得出乙的比热容;

(2)②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根据Q=cmAt,

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根据q=《这种燃料热值越大,据此分析;

③燃料释放的热量不一定全部被液体吸收,不能根据液体升高的温度关系确定两燃料的热值关系;

(3)根据Q=cm(t-场)得出冰由-10冤全部变成0冤的吸收的热量,由已知条件得出0笛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吸收的热量,根据熔解热的定义求出九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和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实验,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

吸热能力的方法、Q=cm的运用及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强。

21.答案:解:

(1)由图丙可知:三块玻璃的体积与加3abc=3x40cmx30cmx10cm=36000cm3=0.036/n3,

根据P=£可得:

玻璃总质量讥破睛=P密/感2.5x103kg/m3x0.036m3=90kg,

则重力G短端=小彼端g=90kgxlON/kg=900N;

所以三块玻璃对地面的压力尸=G玻璃=90QN;

放在平整的水平地面时的受力面积S=bc=40cmx30cm=1200cm2=0.12m2,

对地面的压强p=(=溜j=7500Pa;

(2)由图乙可知,物重G=3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60%,

因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克服物重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物重做的功为总功,

所以,根据〃=常=辞工=■-可得:

W&(G+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