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朝《皮黄》钢琴的美学欣赏_第1页
论张朝《皮黄》钢琴的美学欣赏_第2页
论张朝《皮黄》钢琴的美学欣赏_第3页
论张朝《皮黄》钢琴的美学欣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张朝《皮黄》钢琴的美学欣赏

张超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其音乐创作涉及交响乐、歌舞剧、钢琴曲、民族器乐、室内乐、歌曲、大型广场艺术音乐及影视音乐等。其中钢琴曲《滇南山谣三首》及无伴奏合唱《春天来了》分别获得第二、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曲《皮黄》获首届“帕拉天奴杯”中国音乐创作大赛一等奖。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音乐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学科,她不仅仅是美学与音乐简单叠加的结果,她的实质与内涵就是音乐的特色和美学思考的相互融汇和渗透。利用音乐美学的观点分析张朝的钢琴曲《皮黄》,能充分领略乐曲的民族特色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张朝直接将京剧原始作品的音调素材韵化到创作作品中,并吸允了京剧的音调以及本土音色,使作品听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具有很强的民族亲和力。我们表面看到的是几个脍炙人口的京剧音符,其实这当中包含韵化了民族音乐精神内涵,这些简单的音符更深层次的是其代表着我国戏曲民族音乐的精华;在浩瀚的传统音乐的作品之中,无论民间舞曲、民歌、民族器乐曲还是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性格鲜明、调式明确的旋律线条是中国音乐的主要呈现、流传和存在的方式。原以“三大件”为主的京剧唱腔伴奏,依据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乐器的特点,无疑是单声部的。《皮黄》既然要在演奏形式上有所改变,就要发挥钢琴这个多声乐器特有的表现功能,必须将其演奏的思维转换为多声思维,并要通过钢琴的织体具体地体现出来。因而,张朝的钢琴曲《皮黄》讲究纵向思维的单声旋律到横向思维多声旋律艺术表达的转变,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京剧这种板眼突出、旋律线条分明的特点,又强化了钢琴西洋乐器的和声作用。张朝在为钢琴这种多声乐器创作和编配曲目的时候,充分发挥京剧主题曲调的西皮和二黄在揭示音乐内容、刻画艺术形象方面的主导作用,钢琴作品之所以获奖和作品之所以久弹不衰、历久弥新与此直接相关。1、音乐意境的建构有着“国粹”之美名的京剧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多年来一直深受海内外观众和听众的追捧青睐。京剧是在北京特定的人文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清代中叶的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我们知道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京剧的唱腔部分主要是由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系统构成,所以京剧也称“皮黄”。其中二黄是一种比较平和、深沉、稳重、抒情的腔调,节奏平稳;而西皮的曲调则活泼、跳跃、刚劲有力。这两大声腔在音乐上的特点表现出了京剧音乐中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并没有直接选用西皮、二黄中最有特点的唱腔,而是借助一波三折的戏曲板式的变奏手法,巧妙地运用了属于西皮腔系的行弦和二黄过门中的部分材料加以提炼,以传统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出一段段充满丰富情趣的中国戏曲。展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场景和成年后生命充满期望的爱国主义情怀。作者所要表现的仅是对京剧的“瞬间”印象,而非直接和具体的再现,其音乐意境质朴无华、纯净典雅。张朝是一位性格爽朗和博学多才的音乐家。他少年时期,生长在滇南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红河地区。13岁那年张朝就离开从小生长的红河及其眷念养育他的父母,独自来到昆明艺术学校寄宿念书。那时候他就感受到一种没有父母的呵护,全靠自己打拼——从一个熟悉环境来到了另一个全然陌生的新世界的全新感觉。而恰好他们学校就坐落在滇池旁边,那实在是美不可言的环境,他在教室能看到滇池,他在琴房也能看到滇池。风景美不胜收、水清澈见底,甚至连水里的水草、鱼儿都能看见。所以,入学第一天他就跑到滇池那里玩,他很热爱大自然,几乎每天都到滇池游泳。他的童年经历是如此的纯真和浪漫,而他对音乐又是这样的执著和情有独钟,这就给他日后钢琴作品《皮黄》的创作蕴育了极为丰富的素材,给他的创作灵感提供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张朝纯熟地利用京剧板式变奏的乐曲结构,再加上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生命充满期望。乐曲描述的意境内容为作曲家张朝儿时在云南滇池边的生活景象,不仅描述了滇池的壮丽幽雅的景色,也反映出他对心灵自由和大自然宁静的一种追求。随着日渐长大成熟,张朝更加喜欢追忆往事。作品中的[原板]反映了张朝五六岁时对世界的朦胧感知,这是一个非常天真的孩童时代,一段让人回忆不尽的美好时光。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作品中的[原板]是我五六岁时对世界的感知。对我来说一切事物都特别的新鲜,这是人最初的感知,是最可贵的东西。这种人的本质很有意思,所以我把它写成[原板]。”到了[慢板]也就是戏剧性须要展开的转折点。声音奇妙独特,好像远远的那样飘来非常宁静的思考。仿佛每位听众都会感悟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作者也很想尝试在这段演奏乐曲中增加的“一种南腔北调很有音乐性”的背景朗诵直至[垛板]高潮的迭起时。在乐曲的中部与结尾的部分就充分地表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把曲折辗转的情节叙述出来。在这首作品中,张朝利用戏剧性的转变和京剧武打的音响效果,来表达中国古代英雄林冲和岳飞的爱国精神与凄凉的境况遭遇。作曲家张朝既仰慕英雄为国牺牲的精神,又同情他们的遭遇。正如他说的:“我从小就追求光明……人性有很多弱点……[摇板]就有点像《水浒》——林冲夜奔。他被人害,无法生存,我对他特别的同情。更使我愤怒的是,岳飞是一个爱国将领却被害死,他的遭遇使我非常感慨。”这就是我们民族好打抱不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体现。在京剧里除了念白、唱腔以外,武打场面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皮黄》的另一个特点是武打场面的音色特点,表现在对京剧里的弹拨乐器四大件(京二胡、京胡、三弦和月琴)和打击乐四大件(铙钹、小锣、大锣和鼓板)的音响模仿。作曲家提醒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弹这首曲子的时候,不要机械地去规定表现哪种乐器。钢琴是不可能完全的去模仿某一种民族乐器的,因为它并不是那件乐器。我们只能是把民族乐器的某些音色特点、演奏特点、性格特点揉入到钢琴里面去,使其在音色、演奏、织体、旋律、和声、伴奏等方面产生一种东方的色彩。”2、曲式结构部分《皮黄》作者力图把京剧所有特点的板式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京剧戏曲板式为主体的变奏曲式结构。按照西方人的观念,《皮黄》有点类似他们的变奏曲。但不同于西方乐章分段体的变奏曲,在于《皮黄》是一气呵成,中间只有板式变换而没有明确乐章分段。张朝在介绍作品时说:“西方表现矛盾冲突最典型的曲式是奏鸣曲式,很多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是奏鸣曲式。中国人一直想找出中国式的矛盾冲突的曲式,但似乎没有找到。”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戏曲里,各种板式的变奏在情绪变化上都是非常显著的——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故此《皮黄》作者就大胆地尝试利用中国板式变奏在情绪变化上的戏剧性去代替演绎西方奏鸣曲式的矛盾冲突。京剧的板式结构以前很多人也用过,但是如此集中地把京剧诸多板式展现到一首钢琴作品里,这是比较罕见的,我们不禁为之成功而赞叹!考虑到钢琴对京剧唱腔及其伴奏表现的局限性,张朝对“西皮”与“二黄”的解读和发挥的创作过程中,则更着眼于“板式变奏”方面的音乐构思。全曲由一波三折的[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尾声]十段音乐构成;而且在转板过渡时并不一定形成明确的段分,如[二六]到[流水]再到[快三眼],几乎都是“高山流水”般地一气呵成的;又如[慢板]到[快板]直至[摇板]的速度转换也充分体现了非匀速的弹性变奏。这种板式变化组合所具有“牛皮筋”式的弹性变速是中国人所熟悉的,颇具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之神韵。这正是作者区别于西方的曲式结构,也不同于西方的变奏思维的创作体现。同时这又是西方人特别感到诧异新奇和独具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特色的韵味所在。因而,我们很容易用这种“比较音乐”的方法,在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中,找到了可使彼此理解对方乐曲的契合点。《皮黄》作者这种来自戏曲的结构创作经验,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分析《皮黄》的曲式结构其大致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组成。其中[导板]Rubato(在戏曲中也称叫板)是乐曲的引子以自由节奏和清澈的京腔音的bE宫调式拉开音乐的序幕。张朝在解读赏识作品时说:“京剧里面的[导板]都是很自由的,就是引导一下。中国人很讲究弹性,这是中国音乐的特点。好像古琴曲,古琴曲是没有小节的,每次弹都有很大的区别,都不一样。它不规定死,大的东西不变,但细节可能就非常不一样。这里就像是一个很远传过来的声音,色调安详缓缓的、远远的,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画一样,就是黑与白”。(见谱例1)第二部分由[慢板]单独组成。[慢板]Largoacapriccio(幻想稍自由的)bG宫调式的较长乐段,由低沉的二黄音调和高音区八度的持续音颗粒清脆的背景音乐上煽情地梦幻般如歌如诉地奏响,随后我们仿佛依稀听到禅院的钟声。作者说:“慢板是天人合一,我热爱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里享受宁静与和谐。我们那时候在滇池边经常看到晚霞色彩的变化。这段是写一种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宁静、享受心灵的平和。”见谱例3第三部分由[快板][摇板][垛板]三段音乐构成。其中[快板]Allegrodecisivo(果断的)属二黄音调的变奏,第一乐句由A微调式转B羽调式,第二乐句由#C微调式转为#D羽调式。这里表达的是:果断不逃避的,争执、争辩和抗争的精神。[摇板]F羽调式,乐曲弱起,采用京剧紧拉慢唱的手法以及模拟鼓板、锣、铙钹等京剧打击乐的声音,营造出《水浒》林冲在雪夜中奔赶焦躁不安的场景。(见谱例4)[垛板]PrestoSdegnoso(愤概的)G宫调式,是第三部分的结尾,融合了二黄与西皮两种音调,左手模仿板鼓右手模仿拉弦,在保持旋律清晰的颗粒性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表现出:爱国将领岳飞被奸臣害死——令国人愤概的场景。(见谱例5),最后的[尾声]为bE宫调式,是西皮原板音调的再现,尾声扩大了西皮[原板]里用的三音动机。展现化悲伤为力量,因而[尾声]是光辉的、精神永在的。(见谱例6)纵观张朝《皮黄》钢琴曲的创作背景,从美学欣赏的角度着眼充分展示乐曲极具民族特色和京剧韵味的各种表现手法,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音乐作曲大家在感悟了人生的各种体验后所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的灵气及其思想的结晶。紧接着的[原板]AndantePacatamente(安详地)即主题原型,采用西皮风格旋律对答的bE宫调式复乐段结构,速度缓和乐句之间赋有弹性的中国的戏曲特点,这是戏曲板式变奏的基础,也是整首乐曲的变奏主题,给人一种自得自乐淡淡的优雅之感。(见谱例2)[二六]Allegrettoinnocente(天真地),首先以bE宫调式开始,最后转为F商调式结束。左手持续音是模仿板鼓的节奏,配以适当的踏板控制颇有板鼓敲击的回音效果,其后的器乐化拖腔既突出西皮音调的变奏主题,又为音乐增添了许多轻盈飘逸生动之感。[流水]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