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公共选择主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文华第四章
公共选择主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章概要在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探讨现代政府实行的民主制度中的不足及其纠正问题,对现代社会的选择主体的选择目的、后果进行了综述,对产生寻租的原因、过程与治理进行介绍。
主要概念:
阿罗悖论、峰值、选票交易、中位投票人、用脚投票、投票费用、特殊利益集团、相机抉择、寻租、无意设租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本章概要在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探讨现代第一节阿罗悖论及其求解第二节公共选择中的不同主体第三节公共选择情况下的寻租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一节阿罗悖论及其求解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一节
阿罗悖论及其求解
主要内容公共选择的准则阿罗悖论的内容阿罗悖论的求解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一节阿罗悖论及其求解主要内容公共选择的准则阿罗悖论的一、公共选择的准则1、选择者个人处在一种理性状态。对于任何一组给定的个人偏好来讲,社会选择规则必须产生一种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又具有完全性和可传递性。这里的完全性是指:对于任何两个不同的可供选择的社会状态x与y,任何人或者认为x比y好,或者认为y比x好,或者认为x与y一样好。这些方案是社会秩序维持的全部方案,对他们的选择必须是完全明确的。所谓可传递性是指:如果某人认为社会状态x比社会状态y好,社会状态y比社会状态z好,则他一定是认为x比z好,而不是零乱的结论。用数学语言表示选择者个人处在一种理性状态的情况为:A>B,B>C,则A>C,否则无效。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的准则1、选择者个人处在一种理性状态。公共经济学一、公共选择的准则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因素不影响选择内容的变化其它因素变化不影响对已有选择顺序的变化,这种选择只受各个个人对于这些状态的偏好顺序的影响。如果选择只是在x和y之间作出,这时如x和w之间的关系变化了,则该变化与x和y之间的顺序无关。如果社会在这组状态之间所作出的选择改变了,则该变化必定来自与这组选择相关的一些个人的偏好的改变。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的准则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因素不影响选择内容的变一、公共选择的准则3、适用帕累托最优原理社会成员都认为x比y好,则社会选择的顺序必定表示为x比y好。若社会大多数成员认为x与y没有差异,而一部分人认为x比y好。那么,社会选择顺序必然表现为x比y好,只因为这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的准则3、适用帕累托最优原理公共经济学第4一、公共选择的准则4、所要作出选择的因素都处于选择的同一区间之内即用数学语言表示为社会选择得以产生的定义域必须包括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顺序,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个人偏好顺序的定义域来产生某一个社会顺序。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的准则4、所要作出选择的因素都处于选择的同一区间一、公共选择的准则5、不存在个人独裁即不存在某一个个人认为x比y好,而全体社会成员的选择也必须认为x比y好,将其他个人的偏好排除在外的那种情况。换句话说,不能用一个的偏好决定社会的偏好。
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的准则5、不存在个人独裁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二、阿罗悖论的内容美国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J·阿罗(K·J·Arrow)在其《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提出了“不可能性定理”,亦我们知道的投票悖论(又称阿罗悖论)。所谓投票悖论就是指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即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规则,最终的选择结果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依赖于投票过程的次序安排,不同的投票次序会导致不同的集体选择结果,如果人们事先知道这种关系,就会在投票之前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投票顺序。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阿罗悖论的内容美国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个人1ABC个人2BCA个人3CAB1、投票规则:AB先PK,胜者然后与C相互PK,则C获胜。2、投票规则:AC先PK,胜者然后与B相互PK,则B获胜。3、投票规则:BC先PK,胜者然后与A相互PK,则A获胜。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个人1ABC个人2BCA个人3CAB在一次全民选举中,总共有5个候选人A、B、C、D、E竞选总统,经全民投票后,结果如下:
ABCDE 33%BDCEA 16%CDBAE 3%CEBDA 8%DECBA 18%ECBDA 22%请问谁能当选总统?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在一次全民选举中,总共有5个候选人A、B、C、D、E竞选总统在一次全民选举中,总共有5个候选人A、B、C、D、E竞选总统,经全民投票后,结果如下:
ABCDE 33%BDCEA 16%CDBAE 3%CEBDA 8%DECBA 18%ECBDA 2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将制定一个怎样的规则,(尽可能是已在现实中应用的)让自己能够在本次选举中胜出!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在一次全民选举中,总共有5个候选人A、B、C、D、E竞选总统
ABCDE 33%BDCEA 16%CDBAE 3%CEBDA 8%DECBA 18%ECBDA 22%答案(不是唯一的):1、简单多数原则:A当选2、打分制(54321):B当选3、一对一PK:C当选4、每次淘汰一个:D当选5、先淘汰3个:E当选结论:不同的选举规则就会导致不同的选举结果。即便是在选民的偏好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
ABCDE 33%结论:不同的选举规则就会导致不同的二、阿罗悖论的内容阿罗不可能性定理(阿罗悖论),被森(Sen)简单地概括为:不存在同时满足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以及无限制域条件、帕累托原则、独立性条件、非独裁性条件四个公理性条件的阿罗社会福利函数。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阿罗悖论的内容阿罗不可能性定理(阿罗悖论),被森(Se二、阿罗悖论的内容阿罗悖论大致的结论是:社会选择中如果要求满足各种备选方案的广泛性、一致性、独立性和非独裁性,就无法形成一种社会选择方案。换句话说,合情合理的常识中认为理应具备的选择条件事实上是苛刻的,甚至是无法满足的。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阿罗悖论的内容阿罗悖论大致的结论是:社会选择中如果要求三、阿罗悖论的求解
作为个人来讲要在这样的选择中获胜,使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结果成为公共选择的结果。一般不首先选择自己的最优顺序,而是联合一个合作对象,将其中某一选择顺序给否定掉,然后来达到自己的选择目的,这一点符合了利他到利己的原理。总体来讲投票悖论有许多种解法,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些解法的内容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阿罗悖论的求解作为个人来讲要在这样的选择中获胜,三、阿罗悖论的求解基本解法:偏好结构的调整——从双峰偏好到单峰偏好
事先确定好投票程序或议程
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
利用偏好强度不同的选择
中位投票人定理
用脚投票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阿罗悖论的求解基本解法: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第一第二第三O选择方案ABC选择次序VB个人1个人2个人3图4-1在图4-1中,个人3的选择有两个峰值点V、B。所谓峰值是指如果把关于公共产品量或公共支出量的议案按顺序,比如按数量大小排列,则其中必有一种议案所获得的偏好较大,这种偏好较大的议案称为峰值。一个图中有两个峰值点表明选择者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所以存在不可传递性,也就无法作出唯一的选择。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一第二第三O选择方案ABC选择次序VB个人1个人2个人3图第一第二第三O选择方案ABC选择次序个人3个人2个人1再看图4-2中任何一个选择者都只有单峰偏好,说明偏好具有一贯性,也可传递,这样必然会有一个选择的结果。
图4-2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一第二第三O选择方案ABC选择次序个人3个人2个人1再看图返回第一第二第三O选择方案ABC选择次序个人3个人2个人1我们通过两个图的比较,就能发现图4-1中个人3的选择处在一种非理性状态,造成了双峰偏好,结果出现投票循环,所以要用调整峰值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关键是做好个人3的工作,调整他的选择。图4-2就是在个人3的选择作出调整后,产生了唯一的解。图4-2第一第二第三O选择方案ABC选择次序VB个人1个人2个人3图4-1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返回第一第二第三O选择方案ABC选择次序个人3个人2个人1我3、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
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实际上是一种互惠合作的交易问题。互惠合作是一种处于合法与不合法边缘的交易行为,纯粹非法行为不在此例,人们也不会为公共利益而通过非法手段谋得成功。在这里的互惠合作举例说一个县要造高速公路进城,另一个县要建水利工程,还有一个县要搞旅游业。若每一个方案单独表决可能都通不过,因为市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它们就会都遭到否决。但若有人提出相互帮助,先将某一个县的方案通过,然后逐个相互支持,最终大家也就都得以通过,每个方案在若干时期里都有了实施的可能。
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策略行为和选票交易,实际上是一返回选择成员选择顺序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个人1702010个人2105040个人3504010积分总和13011060表4-3假定有3个投票者,每人被给予100分,允许每人将分分别打在A、B、C三个不同的选择方案上,对每个选择方案打多少分就显示了投票者的偏好强度。(与货币选票做对比)4、利用偏好强度不同的选择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返回选择成员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个人1702010个5、中位投票人定理中位投票人是指对某一议案或公共产品需求量持中间立场的人,他正好把另外偶数个投票人分为兴趣或意愿刚好相反的两组。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5、中位投票人定理中位投票人是指对某一议案或公共产5、中位投票人定理
中位投票人定理在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行为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政客或政治家,要想获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符合中位投票人的意愿。在一个社会中,走极端的总是少数人,但不管多好的方案都是会有人反对与支持的,要想方案赢得支持,就要争取这些处在中位状态的社会成员的支持。反之,如果一个社会成员中产阶级居于多数地位,那么整个社会就越是不可能出现走极端的选择,就越容易形成主流价值观,就越不可能出现革命或者反革命,政治就越稳定,社会经济生活也就越有条件理性化,而不是走向极端。争取中位投票人是解决投票循环的又一方法。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5、中位投票人定理中位投票人定理在公共选择学6、用脚投票用脚投票需要有以下这些假定:⑴所有公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⑵完全了解所有社区的特点。⑶存在着充分的社区选择范围,包括公民期望得到公共产品的可能数量。⑷各社区之间没有利益上的溢出效应。⑸在各个个人收入方面,没有地理上的限制。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6、用脚投票用脚投票需要有以下这些假定:公共经济学第4章6、用脚投票用脚投票的现实案例:1、洋插队与出国潮。2、孔雀东南飞与民工潮。(杭州开出租车的不同)3、证券市场的竞争。4、高校竞争与企业竞争。(exit、voiceorvote)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6、用脚投票用脚投票的现实案例: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第二节公共选择中的不同主体主要内容单个选民的选择政党的选择官僚集团的选择特殊利益集团的选择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二节公共选择中的不同主体主要内容单个选民的政党的官僚一、单个选民的选择决定单个选民是否参与社会公共选择的因素包括:
1、投票收益2、投票享受3、投票费用4、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单个选民的选择决定单个选民是否参与社会公共选择的因素包一、单个选民的选择1、投票收益对选民来说,他们投票所期待的收益取决于对自己所希望的政策得到实施的期望值。一般是由选民通过投票获得的收益的期望值,用投票带来的收益与自己的投票影响政策实现的概率之积来表示,这种概率包括这样几种因素:(1)自己选举的候选人通过自己投票当选的概率;(2)自己不投票时,候选人当选的概率;(3)自己投票的候选人当选时,自己所希望的政策得到实施的概率;(4)自己未投票的候选人当选时,自己所希望的政策得到实施的概率。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单个选民的选择1、投票收益公共经济学第4章一、单个选民的选择2、投票享受一般个人所投一票的影响是非常小的,选民愿意投票的热情是出于:(1)选民通过义务投票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2)为政治体制尽忠的满足感;(3)给予自己最喜欢的政策以支持而带来的满足感;(4)决定投票意志并为此收集信息的满足感(以行动为乐);(5)选民能力应验时的满足感。有的选民参选是希望自己热爱的候选人高票当选,使其在当选以后影响政策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愿望较容易得到实现。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单个选民的选择2、投票享受公共经济学第4章一、单个选民的选择3、投票费用投票费用可以分为与投票行为本身有关的费用,以及为决定参加投票而收集信息所需的费用。前者包括参加投票的实际支出,如交通费、食宿费等,及放弃投票的可能收入,即机会成本。后者包括为了对候选人本人及候选人提出的政策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收益作出判断而收集必要信息的费用(如购买报刊资料或向人咨询的费用等)。各种投票人偏好强度不同,支出的费用通常也是不同的,但其费用一般都会考虑与收益的关系。从这一点上讲,要增加选民的参与热情,尽量要降低投票费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方便选民获取信息的渠道。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单个选民的选择3、投票费用公共经济学第4章一、单个选民的选择4、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所谓特殊利益集团是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团体。特殊利益集团人多面广,利益一致,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观点、主张,以争取到足够多的选民的支持。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往往也与其他选民有比较接近的地方,为其他选民所认同,加上谬误千遍成真理,讲的人多了,选民也会信以为真。特殊利益集团人员因有集团支持的背景,其政策主张容易被通过,其他选民也就愿意与他们保持一致。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单个选民的选择4、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公共经济学第45、影响选民投票热情的情况预测投票的结果比较明确,是否投票的影响力较低,机会成本校高
信息收集的费用较高,选民会不收集信息直接投票或弃权。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合理的无知”
一、单个选民的选择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5、影响选民投票热情的情况一、单个选民的选择公共经济学6、选民一般比较愿意投有政党依托的候选人的票,因为这类候选人:第一,政策比较系统明确;第二,信息收集容易、费用较低;第三,在议会内影响大,政策容易生效;第四,有政党作担保与约束,值得信任。返回庙与和尚的关系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6、选民一般比较愿意投有政党依托的候选人的票,因为这类候选人二、政党的选择1、执政党的参选目的与策略政党在选举活动中的目的是被人选中,成为执政党,他们的行为是围绕着争取得票率的高低而展开。政党和政治家的参选武器是通过作出某些政策承诺来获得选民支持,以确保自己当选执政,执政党对政策的承诺是由已有政策执行状况来影响选民的。在政党的选择策略中,执政党与在野党的策略是有所区别的,尽管他们面临的同一社会经济状况。对于执政党的策略而言是:(1)已有执政业绩较好时,另辟新径提出一些本政党尚未提及的政策,以显示革古创新。(2)已有执政业绩较差时,用较为选民认可的方案对已有政策作反其道而行之。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政党的选择1、执政党的参选目的与策略公共经济学第4二、政党的选择2、在野党的选择策略一般而言在野党的选择策略是比执政党更为理性化的内部政策和更为强硬的外部政策。寻找执政党的执政弊端,提出标新立异的内容,补充执政党政策的不足,提高选民的福利水平,坚持轮流执政。一般执政党有政府权力和宣传上的优势,但在野党也往往被选民所看好,主要是选民的求变求新的心态及经济状况的周期变化,使执政党难有一贯的政策可以操作,形成被动的局面而变得有利于在野党。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政党的选择2、在野党的选择策略公共经济学第4章
1980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在选战中,威廉•凯西(WilliamJ.Casey)主掌里根阵营的竞选计划,他的策略是瞄准当时伊朗人质危机的议题;新闻媒体每天持续报导卡特政府在拯救人质上的无能失败,许多分析家认为这是导致卡特败选的主因。同时,卡特也无能解决当时高涨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成长迟缓,不稳固的石油市场使加油站前大排长龙,更让选民察觉到美国在国防上的弱点。在谈到经济时,里根如此说道:“我告诉你们我不能使用萧条这个字眼。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些定义,经济的衰退是指你的邻居失了业,经济萧条则是指你也失了业。而经济开始复苏指的则是卡特已经失业的时候。”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1980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在选战中,威廉里根在电视辩论上的表现也提升了他的选情,辩论中他看起来比卡特更为自在。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和银行利率急速高涨的时期,在回答观众的问题时他做了非常有力的回答:“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比四年前要好吗?”
选举的结果里根在普选上获得43,903,230票,比卡特的35,480,115票高出了10%。而在选举人票上里根则获得压倒性胜利,囊括489张选举人票,卡特则只获得49张。同时那年的选举还使共和党在参议院一举增加了12个席次,成为参议院的多数党,倒转了28年来民主党在参议院保有的多数地位。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里根在电视辩论上的表现也提升了他的选情,辩论中他看二、政党的选择3、多党轮流执政或者说多党竞争性执政行为的消极后果(1)由于政党为迎合选民而展开政策承诺,在实际上往往需要付之行动,那样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大众福利”倾向,造成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这也说明在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供大于求时的高福利与实施民选条件才比较成熟,否则只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党承诺是满足选民不断提高的福利需要,久而久之,政府就不堪重负。(2)政策行为的短期化。政策行为的短期化服务于目前政绩的需要,一些政策措施如为启动市场而增发货币等,可能造成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有的甚至有意设计出一些为难未来政府的政策,以便本党尽早卷土重来。(3)民族倾向比较严重。高喊与其他国家抗衡,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是现代社会较为受本国选民欢迎之举,一些政客为拉拢更多选票,往往也愿出此策,造成了今天许多国家民族主义抬头的后果,而与开放世界格格不入。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政党的选择3、多党轮流执政或者说多党竞争性执政行为的消三、官僚集团的选择1、政府官僚(员)的主要特征:(1)官员是实行任命制的,所以他通常只对任命他的政府机构和政治家负责,不直接对选民负责。(2)选民只能简接地通过社会舆论,组成一定的利益集团,通过对政党和政府的影响来影响官员,因而选民对官员的制约是一种软约束制约,作用的过程也相对较长。(3)官员的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是因为并不直接受选民的制约,又是由政府机构任命的,政府机构的相对稳定性与政治家的流动性使官员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官僚集团的选择1、政府官僚(员)的主要特征:公共经济学三、官僚集团的选择1、政府官僚(员)的主要特征:(4)官员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政治家与政府领导人的诺言、政策主张要转变为有条不紊的章程、制度,在实际当中可以安排,需要通过官员起草的政策、法案才能实施。并且官员还负责审议、选择议案时收集、分析和提供各种必要的信息任务,所以他们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官员们提供的信息状况直接影响着政治家的决策。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官僚集团的选择1、政府官僚(员)的主要特征:公共经济学三、官僚集团的选择AMU,MCBOEX0XbXCMCDXXbX0TU,TCTCTUO(b)(a)如果官员们的最大利益得到实现,其实际后果失去的是消费者剩余ECD这一部分,及其政府机构的不断膨胀与财政赤字严重化。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官僚集团的选择AMU,MCBOEX0XbXCMCDXX2、官员行为的表现无产权约束(恒产与恒心)高度垄断(缺乏竞争机制,takeover)无明确规范的政府考核指标(产出不明)监督困难(行为规范不明)成本清核要求不明(如:抗震救灾)拥有相机决择权(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官员行为的表现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四、特殊利益集团的选择特殊利益集团的概念
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影响方法:
游说政府官员和选民代表、游行示威、舆论宣传、政治捐款、赞助选举、直接或间接操纵选举、在政府中寻找代理人
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四、特殊利益集团的选择特殊利益集团的概念返回公共经济学第三节公共选择情况下的寻租主要内容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寻租活动的治理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第三节公共选择情况下的寻租主要内容寻租现象寻租活动的寻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寻租(rentseeking)是指为获得政府法规支持所形成的垄断利益(租金)而进行的活动。在私人垄断存在的情况下,会有垄断利润产生。当政府介入经济活动,运用经济政策(包括法规在内的制度约束也是经济政策手段之一)来调节经济时,不但存在有市场中形成的私人垄断,而且还产生了政府所允许的垄断。为了从政府中得到这种垄断所从事的活动称为寻租活动。寻租作为经济人的一种活动,有其产生的原因、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规律,它将给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对策。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寻租(rentseeking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直选民主制中的“政府失灵”在直选民主制社会中,政府决策往往是直接通过公民投票表决的方式来进行的。由于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价值判断各有不同,才需要集体决策过程。在集体决策中,一致同意当然是件好事,但却非常困难,因为它需要经过多方反复的磋商和谈判,提高了决策成本。当决策成本相当高时,社会就会因缺乏决策效率而遭受损失。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公共经济学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决x0minTC成本总成本线100图4-4决策成本线走势图外部成本线策成本线一致性(%)决策必须兼顾决策成本和外部性成本。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规则就成为直选民主制社会中公共选择过程的基本规则。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决x0minTC成本总成本线100图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直选民主制中的“政府失灵”
作为经济人的投票者通过成本一收益分析,保持一种合理无知的状态。如果多数选民都持这种冷漠态度,公共选择过程就会被少数组织良好的特殊利益集团所操纵,从而使其成为谋取局部利益或个人私利的手段,最终导致公共选择失灵,即公共选择过程不能保证公共决策真正符合社会需要,多数人输在了少数人的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能给少数人带来很大的利益而从多数人那里索取很少的平均费用的方案(如较大程度的自由贸易仅仅能使每个人得到一小点好处,而保护贸易却能使少数人得到很多好处)得以通过。此外,投票者“搭便车”的动机往往使得征求民意的办法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使公共选择失灵。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直选民主制中的“政府失灵”公共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直选民主制中的“政府失灵”在由分散的选民投票来决定每个公共政策问题的民主制社会中,如果每个人在每个问题上都按照他或她的真实偏好来投票,那么,根据阿罗悖论,社会选择就可能产生既是帕累托无效又是分配上不公平的结果。直选民主就可能导致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控制。多数派也许还会无意地使少数派承受高昂代价,因为投票方案并未允许人们表达他们的偏好强度。而对少数人仅仅是相对少数人而言不管有人不喜欢提出的方案到什么程度,他也只有通过手中的一张选票显示其偏好,无法显示其偏好强度(如举双手赞成或反对),这样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控制所造成的危险使得由选民投票的民主通常是不需要的。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直选民主制中的“政府失灵”公共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
作为经济人的政治家在代议制民主中,被选出的政府官员或议员等政治家也像社会上其他人一样具有经济人性质,所不同的是积累的意识形态资本在量上的差异。因此不能指望他们一旦当选,成为政府官员,就突然神奇地改变了自己的偏好体系、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变关心个人利益为关心公共利益。事实上,候选议员或政府官员在选举过程中可能就已经开始以其特殊的方式追求私利,只要“当选”这件事本身对一个候选人来说是件“好事”,是能够为他自己提供满足、带来“好处”的,“当选”本身就会成为不择手段加以追求的目标,甚至连竞选纲领也要服从个人的当选。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公共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
作为经济人的政治家一个追求选票最大化的政府将造成政治性经济波动:当该政府发现失业对选民的危害大于通胀时,它在大选前就力求降低失业率以获取选票,而放松对通胀的控制,使通胀率上升;当大选结束后,政府就要采取紧缩政策,以求降低通胀率,又使失业率得以上升。于是失业与通胀将随着大选的定期举行而呈现出周期性来,使国民经济时冷时热。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公共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
作为经济人的政治家此外,在大多数国家里,议员代表地理上确定的地区。由于立法机关成员通常代表本选区居民的偏好,即使他们可能真诚地愿意以整个国家的利益为重,可是他们企图再次当选的动机却促使他们更加关心他们自己的地区利益,这就经常导致那些并非有助于整个国家福利的政策选择的产生。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公共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
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在寻租活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子。为抵消寻租成本支出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损耗,往往会有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出现。由他们提供的产品在质与量上千方百计考虑的是只要符合最低的标准,这样既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又损害了社会福利。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2)代议制民主中的“政府失灵”公共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3)官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政府失灵”
跟私营企业不一样,政府机构利用公共的劳动和其他要素投入来产出公共产品。政府机构无需通过市场检验以求得生存,它本身就是一个垄断组织。公共决策是由政府来加以实施的,在政府机构中并不存在提供同种公共产品的竞争,缺少竞争就意味着缺乏激励,从而降低了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政府机构不以盈利为目标,其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即使计算成本,也无须做到精确,甚至故意封锁成本信息,使有关职能部门难以行使监督,因此就难以降低成本。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3)官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政府失灵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3)官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政府失灵”
公共服务通常不是以价格形式出售的,因此,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的评价不会像对市场价格那样敏感,从而缺乏社会监督的压力;政府官员所追求的是薪金、权力、晋升、特权、福利(如健康保险、养老金、豪华的办公室,以及旅游式的出差,等等),而这些都是与财政预算的规模正相关的。官僚们总会扩大预算规模,造成国家机构过于庞大,由此引发了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巨额政府开支产生的挤出效应又使财政政策大打折扣。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3)官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政府失灵20多年来,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次精兵简政和机构精简,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1979年,我国在编干部为279万人,1997年扩大到800多万人,权威人士估计,我国仅县和县以下由农民养活的党政干部目前高达1316.2万人;当今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高达4572万人;另外,还有500万人仰赖于政府赐予的权利实行自收自支。“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26∶1,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吃皇粮者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令人堪忧!”“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0多年来,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次精兵简政和机构精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3)官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政府失灵”
总之,立法官员和政府机构追求私利的行为一方面导致了过多的公共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际成本大大增加,结果便是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经济效率日益降低,资源配置无效,社会福利有减无增。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3)官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政府失灵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4)政企博弈中的“政府失灵”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企业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必将与政府展开博弈。政府的一些经济政策是否有效,往往取于经济行为当事人能否看穿政府的意图,能否采取相应的对策。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个社会都是如此。因此,高明的政策要能够出其不意,使人没有空子可钻。然而,由于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政策的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4)政企博弈中的“政府失灵”公共经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4)政企博弈中的“政府失灵”政企之间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政府管制企业的官员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如企业的经理人员,其所掌握的信息也往往是第二手的,所以他们在与企业经理交手时常占下风。同时,管制企业的政府官员虽然代表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但他们很容易被企业所“俘获”,一种可能是官员直接被腐蚀拉拢,收受贿赂,开后门;另一种可能是虽然政府官员没有直接贪污腐化,表面上廉洁奉公,但他们与被管制的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管制某个行业的官员往往是这一行业的专家,与企业的同行常有同窗校友之谊或其他私交,同他们在业务上的接触也比同消费者代表的接触多,所以管制官员对企业的诉求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许多企业还喜欢雇佣曾在政府有关部门工作过的退休官员做顾问,所以在职官员很不愿意和企业的同行搞坏关系,以便为自己的将来留一条后路。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一、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4)政企博弈中的“政府失灵”公共经“我不怕干部、只怕干部没爱好”经司法机关审理,共有300多名犯罪分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包括部级干部至少4人,厅局级干部23人,处级干部84人。另外,纪检监察机关还对196名涉案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作出了党纪政纪处理……涉案干部之众创下共和国经济犯罪案件的最高纪录。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我不怕干部、只怕干部没爱好”经司法机关审理,共有300多名2、租金的来源
(1)是政府的“无意设租”即政府为弥补市场的不足而干预经济生活时产生的租金,由于干预的方式方法不当,造成了政府失灵,使该租金无法消散,这可以说是好心办了坏事,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而产生的租金。(如:经济适用房)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租金的来源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租金的来源
(2)是政府的“被动设租”即在市场经济的发达阶段,在民主政体下,政府受特殊利益集团的左右,成了某些特殊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为其所利用,通过并实施一些能给特殊利益集团带来巨额租金的法案,客观上为这些特殊利益集团服务。(如:石油价格管制)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租金的来源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租金的来源
(3)是政府的“主动设租”即在市场经济下的不发达、不成熟阶段,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制造租金,诱使寻租企业向他们进贡(准赞助)作为获取这种垄断租金的条件。同时,政府官员还会故意提出某项会使一些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或规定作为威胁,迫使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给他们(准摊派、抽租),以求其高抬贵手,放弃制定或实施该项政策或规定,使自身的利益不再受损,这实质上是一种权钱交易。由此行成了大量的租金,租金的来源实际上是政府权力对社会收入的有分配的结果,是同期其他社会成员收入的剥夺。(如:金融管制)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租金的来源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1、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2、寻租活动的结果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二、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1、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返回公共经济1、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寻租活动是要花费成本的,它包括寻租者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支出,以及心理成本(一种负效用)。寻租者就是用这种成本来“购买”政府管制和垄断利润的,因此,寻租成本实际上就是政府管制的显示价格。理论上这种价格也有一个均衡值,由寻租的边际成本与其边际收益(垄断利润增量)相等这一条件所决定。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1、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Q2Q0Q1QODESCAC=P1P0bRcdaP2P图4-5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由于垄断,商品供给量Q2小于均衡数量Q0。此时由于供不应求,买方愿以价格P2购买,从而使卖方获得超额利润(租金)P1P2ad(即P2×Q2-P1×Q2)。其中即(P1bcd)为寻租成本,R(即p2bca)为垄断利润扣除寻租成本后的余额(即P1P2ad-P1acd)。由此可见,寻租花费的原则是小于或等于收益期望值P1P2ad,花费一旦超过收益期望者,寻租便会终止。即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是R≥0。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Q2Q0Q1QODESCAC=P1P0bRcdaP2P图4-1、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一般而言,寻租成本的支付对于寻租者个人来说是值得的。通过这种支付,他买到了稳定的、有保障的超额利润收入。因此对寻租者个人来说,这种成本支出是“生产性”的,它为寻租者“生产”出超额利润(租金)。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部分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它没有生产出任何新的物质产品,而只是寻租者对既定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寻租者由此获得的收入是非生产性利润收入,对社会寻租而言负和博弈的存在是经济资源配置无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1、寻租活动的经济界限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的结果(1)寻租活动的最大受益人往往是设租的政府。P2pP1OQ2O1QDE1MRBE2图中阴影部分P2P1BE2就是垄断利润,或称租金。这种租金产生于垄断价格OP2高于正常均衡价格P1。它是社会消费者剩余的损耗,是以消费者支付较高的价格作为支撑的。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的结果P2pP1OQ2O1QDE1MRBE2图中2、寻租活动的结果(2)寻租情况下垄断的社会成本
在图中,Pc是竞争性价格,Pm是垄断价格,在竞争性价格下,消费者剩余是R+L+G,而在垄断价格时,消费者的剩余只有G了。三角形面积中的L是消费者因垄断而导致的消费者剩余的净损耗,R代表垄断者获得的租金。
价格边际成本数量0LRPmPcG图4-7寻租情况下垄断的社会成本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的结果在图中,Pc是竞争性价格,Pm是垄断价格,为了寻找这种租金,一些特殊利益集团会积极地投入资源以便保持垄断地位。因此,垄断的真实成本就不只是消费者剩余净损失,而是投入到寻租行为的全部资源。
2、寻租活动的结果(2)寻租情况下垄断的社会成本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为了寻找这种租金,一些特殊利益集团会积极地投入资源以便保持垄断地位的支出政府部门对这类支出作出反映的努力寻租行为所引起的第三方的各种扭曲行为2、寻租活动的结果(2)寻租情况下垄断的社会成本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保持垄断地位的支出2、寻租活动的结果公共经济学第4章(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第一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寻租者进行游说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为疏通层层关系而支出的礼品与金钱;(私企攻关费)政府官员为使寻租者支付的贿金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以及为掩人耳目而付出的时间、精力与资源;政府为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而进行反游说、反贿赂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与资源。(纪委)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第二是经济效率的下降人们为了争夺租金,耗费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却不为社会创造出任何财富。寻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成本,使经济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运行。获得政府特许的垄断企业往往没有强烈的激励去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由此造成了生产活动的低效率,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所以当寻租者得逞时,由于政府管制而形成的垄断将使社会付出福利代价。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第三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在寻租社会中,生产者未必能够多劳多得,而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设租者却可能大发横财,这对努力工作的生产者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削弱了发展生产的激励。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第四是造成社会公害它毒化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正当价值观念,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腐蚀了干部队伍,引致政府官员的腐败,造成了部门与行业的不正之风,破坏了社会稳定。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
卢万里性别:男出生年月:1947年最高职务: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罪名: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偷越国(边)境罪(2559万,5536.9万,2651万元)刑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2005年12月16日被执行死刑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卢万里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
郑道访性别:男出生年月:1947年最高职务:四川省交通厅原副厅长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罪名: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罚: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郑道访妻子高家兰有期徒刑十五年,判处被被告人郑道访之子郑勤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二人财产。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郑道访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
刘中山性别:男出生年月:不详最高职务:四川省交通厅原厅长兼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原董事长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藉,开除公职处分罪名:贪污罪、受贿罪刑罚: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刘中山
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
牛和恩,广东省交通厅原厅长李向雷,广东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褚之田,广西交通厅原副厅长马其伟,湖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章俊元,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阿曼·哈吉,新疆交通厅原厅长王兴尧,安徽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人民币560.77万余元、1万元新币和7.6万美元。)毕玉玺,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办案人员仅从毕玉玺家中就搜出现金1000多万元。)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牛和恩,广东省交通厅原厅长公共经济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
曾锦成性别:男出生年月:不详最高职务:周口地委副书记、地区行署专员、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藉,开除公职处分罪名:贪污罪、受贿罪(20多万)刑罚: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受贿所得赃款、赃物全部予以没收,上交国库省委:我以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名义向组织保证,我没有收人家的一分钱,绝不做对不起组织的事,坚决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曾锦成省委:我以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
张昆桐性别:男出生年月:1942年最高职务: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罪名: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100多万)刑罚: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立下廉政军令状: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张昆桐立下廉政军令状:让廉政在全省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
石发亮性别:男出生年月:1948年最高职务: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罪名: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罚:无期徒刑。(1900万)石发亮刚任厅长时,大打廉政牌,不论大会小会,言必谈廉政。讲到动情处,竟然眼眶湿润,令许多在场的干部深受感动。石发亮曾大喊廉政口号,提出:“一个‘廉’字值千金”,细化成“两个原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人情工程一件不干”。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部分地区交通厅长犯罪档案石发亮石发亮刚任厅长时,大打廉政牌1997年原厅长曾锦城落马开始,到2010年12月25日河南省交通厅厅长董永安被河南省纪委双规的消息传出,河南省交通厅创下了五任厅长(包括董永安之前的一名叫李占朝的副厅长在内)落马的纪录。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1997年原厅长曾锦城落马开始,到2010年12月25日河南特别提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特别提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公共经济学第特别提示:不要试图改变人性,而是努力改变制度。不要让人不想贪,而是让人不能贪、不敢贪保先教育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特别提示:保先教育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第五是给实现现代化造成致命的障碍寻租活动孳生了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靠寻租起家的利益集团正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它们将阻挠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因为,虽然这些人并不希望回到计划经济中去,但是,他们也反对进行彻底的改革,而愿意保持管制下的市场经济(坏的市场经济),以便自己浑水摸鱼,放手寻租。
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总结)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1)官僚政府下的垄断寻租模型假定考察一个企业(L)与政府官员(S)双边交易的寻租模型。假设L、S两方从事某项交易活动,L方通过事前预付或事后回扣的方式向S方行贿B,以换取租金R。在这过程中,除贿金B之外,L方还会发生一些其他寻租成本,如心理成本和时间、精力支出,以及一些为掩人耳目而支出的费用。因此L方的寻租成本LC大于贿金B。对S方来说,他在受贿的同时也存在受贿成本SC1和(或)设租成本SC2。其中包括预期一旦事故败露可能受到的惩罚PC和受贿与设租的心理成本MC,即SC=SC1+SC2=PC+MC,为S方总成本。因此,维持此项寻租活动的必要条件是:R>LC>B>SC=SC1+SC2=PC+MC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1)官僚政府下的垄断寻租模型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1)官僚政府下的垄断寻租模型R>LC>B>SC=SC1+SC2=PC+MC1)只有当R>LC时,L方才有利可图,才会产生寻租行为。R>LC在形式上对S方是不等价交换,实际上由于R不归S方所有,只有当S方把R提供给L方,才能得到报酬B。在这个意义上,B可被视为R的一部分,它可被预付,也可作为回扣。可见S方既是设租者也是寻租者。S方设租的目的是为了分享租金,因此,受贿者就是受租者,也就是寻租者。没有受贿的设租者与行贿的寻租者的“串谋”,租金是无法寻觅的。此处S方可以是政府官员(如在我国),也可以是政治家(如在代议制国家)。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1)官僚政府下的垄断寻租模型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1)官僚政府下的垄断寻租模型R>LC>B>SC=SC1+SC2=PC+MC2)对S方来说,B>SC是他参与寻租活动的前提。SC是预期被查处的概率p、惩罚强度d和监督成本C的函数,且与p、d正相关,与C负相关。因为监督成本越高,监督越难于实施,受贿越易于得逞。3)具有实质意义的收益,对L方是R-LC,对S方是B-SC。因此,当R与SC一定时,LC-B越大,行贿与受贿的激励越小;LC-B越小,行贿与受贿的激励越大。宣布行贿为非法,并加以严惩,无疑会加大LC-B。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1)官僚政府下的垄断寻租模型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被视为非法并加以监督的S方的活动可分为三种状态:①接受L方的B和提供R给L方都属非法;SC=SC1(B)+SC2(R),B-SC=B-SC1(B)-SC2(R)≥0,B≤B*
B>SCB=SCSC2(R)SC1(B)SC(B,R)B<SC45
B*B1*B2*B,ROSC图4-8设租者的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被视为非法并加以监督的S方的活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②接受L方的B为非法,而提供R给L方为合法;SC=SC1,B-SC1≥0,B≤B1*B>SCB=SCSC2(R)SC1(B)SC(B,R)B<SC45
B*B1*B2*B,ROSC图4-8设租者的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②接受L方的B为非法,而提供R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③提供R给L方为非法,但受接L方的B却被事实上认可。SC=SC2,B-SC2≥0,B≤B2*
由此可见,宣布受贿与设租皆为非法,将对S方构成紧约束。此时B的价值最低,从而削弱了S方设租的激励。
B>SCB=SCSC2(R)SC1(B)SC(B,R)B<SC45
B*B1*B2*B,ROSC图4-8设租者的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③提供R给L方为非法,但受接L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2)代议制政府下的竞争寻租模型“创造垄断的活动形成一个竞争的行业。”当租金广泛存在,人们普遍寻租之时,谁不主动地为争夺租金而奋斗,就意味着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产生了寻租竞争。可以预期,在一定时期内,虽然说有相当多的人都把资源用于获取垄断的努力之中,但却只有极少数人会取得成功。在寻租博弈中,虽说有租可寻,但花费了血本也未必就能在众多的寻租者中获胜。于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一方面,寻租者愿意花在寻租活动上的成本必须小于他可望从寻租竞争中得到的收益期望值,而且成本越小越好;但是另一方面,为了寻租的成功,他又不得不增加下注,花费直到与其收益期望基本值相等的费用去取得租金都是值得的。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2)代议制政府下的竞争寻租模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2)代议制政府下的竞争寻租模型在竞争性寻租模型中,租金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存在着某种联系,竞争越激烈,租金获得的数量越少,寻租成本越大,设租者的得利越大。一些寻租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潜在租金的获得,直接导致寻租成本高于寻租收益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主要图的是对设租者权力的控制,以使他们为自己长远的寻租服务。对设租者而言,并不能认为寻租者之间的竞争越激烈越好,主要还有一个安全问题。因为依靠设租的是公共权力,如果竞争越激烈,但获得的贿赂收入越不安全。所以设租者愿意放弃即时得利,与寻租者一样也看重长期得利。我国现阶段的反腐败已十分艰难,寻租者与设租者已有机地将公共权力作为他们生死相依的共同体,而产生了寻租排它性。
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3、寻租活动的成本—收益分析(2)代议制政府下的竞争寻租模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不监督监督寻租不寻租经济人监督机构F–C,–F–C,0–R,R0,0图4-9监督博弈的效用矩阵图概括了对应不同纯策略组合的效用矩阵。其中,R为所寻租金,C为监督成本,F为寻租成本(包括贿金和罚金)。假设只要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寻租就会被发现,且C<F。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不监督监督寻租不寻租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在这个博弈中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有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在求解以前我们给定p代表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的概率,q代表经济人寻租的概率。给定q,监督机构选择监督(p=1)和不监督(p=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U1(1,q)=(F-C)q+(-C)×(1-q)=Fq-CU1(0,q)=-Rq+0×(1-q)=-Rq当监督与不监督无差异时,U1(1,q)=U1(0,q),解得q*=C/(F+R),即,如果经济人寻概率小于C/(F+R),监督机构的最优选择是不实施监督;如果经济人寻租的概率大于C/(F+R),监督机构的最优选择是实施监督;如果经济人寻租的概率等于C/(F+R),监督机构随机地选择监督或不监督。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公共经济学第4章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
给定p,经济人选择寻租(q=1)和不寻租(q=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U2(p,1)=-F×q+R×(1-p)=R-(F+R)pU2(p,0)=0×p+0×(1-p)=0当寻租与不寻租无差异时,U2(p,1)=U2(p,0),解得:p*=R/(F+R),即,如果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的概率小于R/(F+R),经济人的最优选择是寻租;如果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的概率大于R/(F+R),经济人的最优选择是不寻租;如果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的概率等于R/(F+R),经济人随机地选择寻租或不寻租。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公共经济学第4章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因此,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p*=R/(F+R),q*=C/(F+R),即监督机构以R/(F+R)的概率实施监督,经济人以C/(F+R)的概率选择寻租。这个均衡的另一个可能的(或许更为合理的)解释是,经济中有许多个经济人,其中有C/(F+R)比例的经济人选择寻租,(1-C/(F+R))比例的经济人选择不寻租;监督机构随机地对R/(F+R)比例的经济人实施监督。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公共经济学第4章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不监督监督寻租不寻租经济人监督机构F–C,–F–C,0–R,R0,0图4-9监督博弈的效用矩阵监督博弈的均衡与所寻租金R、寻租成本F以及监督成本C有关。寻租成本越高、所寻租金越多,经济人寻租的概率越小,而监督成本越高,经济人寻租的概率就越大。为什么所寻租金越多,经济人寻租的概率反而越小呢?这是因为,所寻租金越多,监督机构越重视,相比之下监督成本就不算什么了,因此,所寻租金越多,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的概率越大,寻租被查处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经济人反而不敢寻租了。
p*=R/(F+R),q*=C/(F+R)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不监督监督寻租不寻租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当然,这个结论与我们面前关于监督技术和监督成本的假设有关(即只要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寻租就会被发现,且C<F),如果所寻租金越多,经济人越肯投入资源去琢磨更好的办法逃避监督,从而使寻租行为更难被发现,该结论就不一定成立了。此外,所寻租金越多,经济人就越有去贿赂监督机构的官员意愿,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结论也难以成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寻租成本越高,经济人寻租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必要性也就随之降低。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三、寻租活动的治理1、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公共经济学第4章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使经济人不愿为使经济人不必为使经济人不敢为使经济人不能为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1)使经济人不愿为在政府官员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荣誉感等,从道义上提倡官员廉政,自洁自律;利用宣传舆论工具对寻租活动予以揭露,形成一种反寻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环境。使经济人的偏好体系发生升华,更加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自觉放弃和抵制寻租行为。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正因为如此,短期内也许多数人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从长期来看,也并非人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但只要坚持必有所获。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1)使经济人不愿为公共经济学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2)使经济人不必为在政府公务员中进行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裁员加薪,让政府官员的收入与其肩负的使命相称,使之能过上中产阶级的、稳定又体面的生活,从而不必为有风险的“蝇头小利”而从事寻租活动。对把寻租者的贿赂全部上缴的官员,可奖励其所缴钱物的部分乃至全部,以鼓励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并使之制度化。(高薪养廉)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2)使经济人不必为公共经济学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3)使经济人不敢为制定出反寻租的政策和法律规章并严格加以执行。公开政府官员的收入和财产,使寻租者难逃应有的惩处,从而加大寻租成本,抑制政府官员主动设租、寻租的行为。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3)使经济人不敢为公共经济学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4)使经济人不能为①杜绝设租。要杜绝设租就必须制约权力,放松对经济活动的政府管制,取消种种有差别的优惠政策,缩小乃至消除寻租空间,从而消除无意设租、被动设租和主动设租现象,使经济人无租可寻。②消散租金。当设组不可避免时(如对出租汽车的限量管制等),则要采取措施使租金因竞争性加入而消散或以税收形式收归财政。如变暗租为明租,使政府管制的内容具有竞争性;公开拍卖证照、批文、特许权等,政府采购和投资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标,使效率最高的厂商优先使用社会的稀缺资源;征收资源垄断税,以消除先天性收益能力方面的差异,其税额以不超过所获租金为限,因为只有对经济租金征税才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由此使无意设租和被动设租所设之租金消散。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2、寻租活动治理的具体方法(4)使经济人不能为公共经济学近20年来,中国的土地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据统计,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面积、价款分别由1999年的1082公顷、114亿元,提高到2003年的5.19万公顷、2937.76亿元。全国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宗数占出让总宗数比例逐年提升。在市、县一级的许多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已占可支配财政收入的20~50%,个别地方可达80~90%,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国有土地的“招拍挂”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近20年来,中国的土地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国有土地的“招拍挂”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宗数占出让总宗数比例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国有土地的“招拍挂”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宗数占出让总宗数1、投票悖论:(又称阿罗悖论)所谓投票悖论就是指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进行投票选择,可能会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的情况。2、峰值:是指如果把关于公共产品量或公共支出量的议案按顺序,比如按数量大小排列,则其中必有一种议案所获得的偏好较大,这种偏好较大的议案称为峰值。3、选票交易:在简单多数规则下,获胜的多数将得到的利益可能少于失败的少数而付出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便可能试图进行选票交易,以防止这样的情形发生。这时的选票交易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人贿赂另一些人,使他们投票赞成自己所赞成的方案。二是两方面达成某种协议,在一类问题上甲方支持乙方,换取乙方在另一类问题上支持甲方。4、中位投票人:是指对某一议案或公共产品需求量持中间立场的人,他正好把另外偶数个投票人分为兴趣或意愿刚好相反的两组。5、用脚投票:是指在自由开放的情况下,选民通过区域间、不同组织间的自由流动而表达自己的意愿。名词解释返回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1、投票悖论:(又称阿罗悖论)所谓投票悖论就是指如果存在着至6、投票费用:可以分为与投票行为本身有关的费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