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调动你的知识储备(20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生命的酒杯,不可能总是盛满可口的甘般,苦酒也是成长的滋味。一帆风顺,显
示不出水手的坚强;百转千回,才能百lidn成钢。恰恰是在跌倒的时候,奋斗才能凸显
其意义。“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因为“历史只会
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懒惰者懈怠者)、畏难者”。
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低达。愿你青春灿烂,愿你前途光明。
(选自《人民日报》)
①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一帆风顺力岫
②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醴:lion:
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_改为_______
④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8分)为以优异生态环境质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朝阳社区居委会将开展“生态文明
示范社区”宣传活动,并发布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招募计划,实验中学的
小王想报名参加。
(1)为了营造氛围,请为社区里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以小王的名义撰写一段自荐语。(150字以内)
(3)为使本次宣传深入人心,请设计一些活动。至少写出两个并简单说明活动目的。(字
数50字以内)
3.(6分)诗文名句填空。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②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o(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二、展示你的阅读能力(70分)
4.(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0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加以赏析。
5.(18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
人?"庄子曰:“道与①之貌,天与之形,恶得②不谓之人?”惠子曰:“即谓之人,恶得
无情?”庄子曰:“星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
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④?”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⑤而瞑,天选子之
形,子以坚白鸣⑥!”
(节选自《庄子•德充符》)
[注]①与:赋予。②恶得:怎么能。③身:本性。④身:身体。⑤槁梧:几案。⑥鸣:自
鸣得意。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稣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
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彳旗其本。子曰'汝安知
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集释》)
(D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_______
②既_______
③是_______
④循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②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阅读【甲】文,请谈谈庄子所说的“无情”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有什么区别?
(5)庄子与惠子论辩巧妙,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巧妙在哪里?
6.(11分)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
悬桥叫作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
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
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
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
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一一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
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
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
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
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
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的红军匍匐向前爬了
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
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
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2)简要概括泸定桥附近自然环境的特点。
(3)作者是如何展现夺桥战士的英勇的?
(4)下列说法不思碰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B.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造反的故事,是我国古代第一
部长篇纪传体白话小说。
C.《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称八戒为“呆子”,其实“呆子”有时候也不呆,比如猪八戒
义激猴王,让他重回取经队伍智降妖怪。
D.宋江原是一位仗义疏财的义士,逼上梁山后替天行道,但由于其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
的局限性,最终选择妥协、招安、葬送了起义事业。
7.(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紫禁城里的“门当户对”
周乾
①社会流行语“门当户对”较早地出现在元代戏曲《西厢记》中,意为婚嫁的双方在社
会、经济等方面的地位互相匹配。由于门、户均为建筑木构件用语,因而“门当户对”
与古建筑大门相关。
②“门当”是指固定大门的石头,在民间中又称为“门鼓石”或“抱鼓石民间门当由
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前部为门鼓,做成鼓的外形,鼓上多刻有狮子造型或纹饰;
中间部分为固定门槛的凹槽,后面部分为门枕,体积较小,上面刻有凹形的海窝,用于
支承门轴,使得门轴在海窝内自由转动。“户对”即指门。“户”在甲骨文就出现,其字
形表现为带有转轴的单扇门,因而“户对”实际就是指双扇大门。
③紫禁城是明清皇帝执政和生活的场所。与古代普通民居类似,紫禁城里也有“门当户
对”,且理箪有两种建筑做法。一种是与民间宅院大门类似,在门口安放门鼓石一对,门
鼓上刻有狮纹造型,相应的门扇尺寸小、装饰普通。这种门当户筑做法在紫禁城里较少,
仅见于建筑等级较低的小型院落。如紧靠紫禁城东段城墙内侧的南十三排,为清代乾隆
年间所建,为卫士及宫廷服务人员居所。南十三排院墙的南端大门就设有门鼓石一对,
门扇装饰低调。
④另一种完全不同于民宅,门当的前部改成门枕做法,原有的门鼓及狮纹造型变成了独
立的铜狮陈设,立于宫门(门廊)的两侧,狮子胸前挂铜铃、戴理珞:相应的门扇尺寸
大、且多安装有九行九列铜鎏金门钉。这种建筑做法在紫禁城内普遍存在。如位于中轴
线上的乾清门、位于西北部的养心门,其中乾清门内是乾清宫,为明代皇帝及清顺治、
康熙帝的寝宫;养心门内为养心殿,为清代雍正及后世皇帝的寝宫。上述建筑的“门当”
中的铜狮造型立于大门前,威武庄严;“户对”则为极为豪华的门扇,上面布满门钉、上
下侧均有铜鎏金的包叶,彰显皇家的气派。
⑤需要说明的是,民间传言“户对”是指大门上方的门簪,门簪数量越多,则户主的地
位越高,这种观点是不妥的。所谓门簪,即门框上面凸出来的类似销子的木构件,主要
用于连接门框与连楹(连楹位于门背面,用于固定门轴的上部)。以紫禁城大门的门簪为
例,其门簪数量虽然为双数,但一般都不超过4个,就连乾清门、养心门的门簪数量仅
为4个。因此,门簪数量不存在多少一说,且与“户对”的建筑含义不匹配。
⑥无论是紫禁城古建筑还是古代民宅,其门当户对做法均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门当而
言,它有利于门框的稳固。从杠杆的力学平衡角度来讲,门槛位置相当于支点,门鼓重
量大、重心位置距离门槛支点的尺寸大,因而产生的力矩大(力矩为上述力与距离的乘
积);门扇重量通过门轴下部传到门枕海窝上的作用力虽然比较大,但是门轴距离门槛支
点的距离很小,因而产生的力矩小于前者。这样一来,门扇可在门枕上面反复自由开闭,
不会产生倾斜或歪闪。
⑦对于户对而言,其门钉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以紫禁城里的宫门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防卫性建筑的门虎,紫禁城的宫门由多块厚重的木板平铺拼成。为避免各木板散开,
木板之间需穿带板连接,其中穿带板的功能犹如门栓一样。为保持穿带与门板间的牢固
连接,古代工匠采用钾钉对二者进行固定。然而,钉入木板内的钾钉往往会露出一截。
为了防止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狮钉产生锈蚀,古代工匠又在钉子头部做了个圆形的“帽
子”,这样就形成了门钉。由此可知,从建筑技艺角度来看,门当和户对可反映我国古代
工匠的智慧。
⑧当然,门当与户对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⑨其一是狮子造型的镇宅内涵。无论是紫禁城多座庭院门口的铜狮,还是普通民宅门鼓
石上的狮子纹饰,其主要目的均为驱邪镇宅。狮子属于外来物种,最早在非洲地区生活。
据南朝史学家范晔等人所著《后汉书》卷三记载,狮子于东汉章和元年由西域的月氏国
国王派使者由丝绸之路进献给汉章帝,这是我国有狮子的较早记录。
⑩其二是门鼓造型的驱邪内涵。分析认为,普通民宅的门当前部做成鼓形,其主要原因
在于古人认为鼓声可以通神和辟邪。在古代的祭祀相关民俗活动中,多用到鼓。如汉代
儒家经典《周礼•地官•鼓人》就记载了古人敲打八面鼓来祭祀天神,通过击鼓,来向天
神传达崇敬信息,以获得天神护佑,并能够驱赶邪魔。又如南宋诗人陆游在《村饮》中
写有“击鼓驱殛鬼”、北宋诗人任梅尧臣在《除夜雪》中写有“击鼓人驱鬼”,说明击鼓
可以震慑妖魔。
⑪其三是封建等级的匹配性。“门当户对”在社会文化的匹配含义,在古代建筑中亦有体
现。对于门当而言,紫禁城里的门当上的狮子可单独陈设在门外,且狮子头上的螺髻多
为45个。清朝初期宫廷规定:一品官员府门的狮子头上螺髻只能有13个,随着官员品
级的降低,门府前狮子头上的螺髻逐渐减少;到七品官以下及民间百姓,宅门前则不允
许摆狮子,因而多用门鼓造型替代,狮子造型仅能通过纹饰方式雕刻在门鼓石上。
⑫紫禁城的“门当户对”既能体现古代建筑科学,又能反映古代皇家封建礼制文化,并
且与古代民居的“门当户对”的含义各有异同,因而有利于全面解读我国古代社会的科
技、政治、历史和文化。
(《科技日报》2020-05-09)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其说明顺序是
(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第⑤段在文中是否可以删去?请说说理由。
(4)选文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读完全文后,请具体阐述门当户对具有的文化寓意。
8.(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楠
①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
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
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
越来越远。
②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曾几何时,那里是她的家园呀!那荷、
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
尽的遐想。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
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
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
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③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鲤,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
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④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
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而且它们再也忍受不了近期污水中毒的折磨,不得不在一
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
跳的厮杀。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
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⑤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红鲤的美丽,并渴望用她作为诱饵捕猎更多的美味。因此老黑有预
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老黑将红鲤俘获并将其放在洞口旁边,在周围安排了多个看守
和猎手。红鲤不肯“出卖”无辜的生灵,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晶
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红鲤坚强地忍受着严酷的身心折磨,也暗暗地寻找
着逃跑的机会。
⑥中午是老黑们最为倦怠的时刻。为逃避渔人的捕杀,它们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
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绕开看守,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
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
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
只渔船的尾部。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斗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
空中生动地划了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⑦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
族的寻找。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
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⑧这时,白鲤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白鲤将红鲤托进了荷花淀。白鲤用嘴吮吸清洗红
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红鲤慢慢复苏了。
⑨荷花淀里多了两个生死相依的朋友。红鲤红,白鲤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红鲤和
白鲤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白就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
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
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
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⑩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一个午后,白鲤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
淀。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只又一只鱼叉,快活地
畅游、嬉戏。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幽邃的港汉间。这时一只哒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
白鲤看见一柄长长的渔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白鲤用
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⑪红鲤亲眼目睹了白就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
弹。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离开这里,离
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⑫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
茫。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
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
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⑬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
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有删改)
(1)小说为什么以“行走在岸上的鱼”为题?
(2)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答出两条理由)
(3)请从拟人的角度谈谈这篇小说构思的巧妙之处。
(4)请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下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欣赏你的精彩文笔(60分)
9.(60分)最熟悉的莫过是日日走过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乡陌生的路,最难忘的永远
是苦苦奋斗的人生路……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答案与解析
一、调动你的知识储备(20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生命的酒杯,不可能总是盛满可口的甘般,苦酒也是成长的滋味。一帆风顺,显
示不出水手的坚强;百转千回,才能百li&n成钢。恰恰是在跌倒的时候,奋斗才能凸显
其意义。“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因为“历史只会
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懒惰者懈怠者)、畏难者”。
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低达。愿你青春灿烂,愿你前途光明。
(选自《人民日报》)
①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一帆风顺TT0
②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醴:lilion:炼
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低改为抵
④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分析】①本题考查汉字临摹。用正楷字,把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即可。
②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甘醴”中的“醴”读作“li”,“百lion成钢”写作“百炼成钢”。
③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低达”中的“低"应为“抵"。
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
根据“奋进者”的提示,选“懈怠者”恰当。
【解答】答案:
①一帆风顺(百转千回)
②H;炼
③低----抵
④懈怠者
2.(8分)为以优异生态环境质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朝阳社区居委会将开展“生态文明
示范社区”宣传活动,并发布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招募计划,实验中学的
小王想报名参加。
(1)为了营造氛围,请为社区里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以小王的名义撰写一段自荐语。(150字以内)
(3)为使本次宣传深入人心,请设计一些活动。至少写出两个并简单说明活动目的。(字
数50字以内)
【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根据活动主题,简明扼要地表述即可,如:生态文
明,我为先锋。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感激和的要求,结合自荐语特点,能说清自荐原因,语言
流畅即可。
(3)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活动主题,注意操作性,如文艺演出、主题活动等形式均
可。根据活动主题和形式确定活动目的。
【解答】答案:
(1)示例:生态文明,我为先锋。
(2)我是实验中学学校的一名初中生,想报名成为一名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我
曾参加过区“五水共治”义务宣传活动,有参加宣传活动的经验;同时参加过“垃圾分
类宣讲员”培训,曾获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具备相应宣讲知识和能力;此外还
获得计算机一级等证书,能为宣传做好相关辅助工作。如果能成为宣传大使,我将尽自
己最大努力,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作出贡献。
(3)示例: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和生态文明文艺演出。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开展主题活动,
知行合一。
3.(6分)诗文名句填空。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
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不问苍生问鬼神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
③相顾无相识
④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成”的书写)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展示你的阅读能力(70分)
4.(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0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加以赏析。
【分析】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现了作者
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
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
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话的意思是:依
然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漂送我的行舟;我们可知,这首诗表达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题的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
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山随平野
尽,江入大荒流。”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
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结合这句话描绘的画面来赏析“随”和“入”即可。
答案:
(1)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2)“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
远去;“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2分)
译文:
远渡荆门之外的西蜀,来到了楚地游览。
大山随着原野地势渐平,长江流进无边的原野。
月影下垂像飞来的天镜,云层幻化出海市蜃楼。
依然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漂送我的行舟。
5.(18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惠子谓庄子曰:“人数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
人?"庄子曰:“道与①之貌,天与之形,恶得②不谓之人?”惠子曰:“即谓之人,恶得
无情?”庄子曰:“星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③,常因
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④?”庄子日:“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⑤而瞑,天选子之
形,子以坚白鸣⑥!”
(节选自《庄子•德充符》)
[注]①与:赋予。②恶得:怎么能。③身:本性。④身:身体。⑤槁梧:几案。⑥鸣:自
鸣得意。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
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彳后其本。子曰'汝安知
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集释》)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本来
②既既然
③是代词,指惠子说的情欲
④循追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②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阅读【甲】文,请谈谈庄子所说的“无情”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有什么区别?
(5)庄子与惠子论辩巧妙,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巧妙在哪里?
【分析】参考译文:
【甲】惠施问庄子:“人本来没有情欲吗?”庄子说:“是这样的惠施又问:“人如果
没有情欲,又怎么能叫做人呢?”庄子说:“道赋予他容貌,天赋予他形体,怎么能不叫
做人呢?”惠施说:“既然叫他做人,那哪能没有情欲呢?”庄子说:“你所说的情欲不
是我所说的情欲。我所说的情欲,是说人不要用喜好和厌恶从内部伤害自己的身体,一
切顺乎自然却不要人为地去补充活力。”惠施说:“不增加活力,怎么能够保有自己的身
体呢?”庄子说:“道赋予他容貌,天赋予他形体,不要用喜好和厌恶从内部伤害自己的
身体。现在您外耗您的神智,劳累你的精力。靠在树木吟咏,伏在干枯的梧桐上睡觉。
上天选择了你这个形体,你就用坚白论来争鸣。”
【乙】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鳏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
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
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
上知道的。“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
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一切顺乎自然却不要人为地去
补充活力。“而”是连词,在“而”前停顿,据此断句为: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
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人本来没有情欲吗?故:本来。
②句意为:既然叫他做人,那哪能没有情欲呢?既:既然。
③句意为:你所说的情欲不是我所说的情欲。是:代词,指惠子说的情欲。
④句意为:请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貌,容貌。形,形体。句意为:道赋予他容貌,天赋予他形体,怎么
能不叫做人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子,你。安,怎么。句意为: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
不知道鱼的快乐?“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时,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在理解句
意的基础上分析词语的含义。原文为“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
自然而不益生也”,意思是“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
其自然而不是人为地去增益生命”。由此可知,庄子所说的“无情”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无
情”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指没有感情或不留情。
(5)本题考查写法分析。所谓偷换概念,就是把一件事物的本来意义用狡辩的手法换成
另外一种看起来也能成立的解释,混淆是非把假的搞成了真的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以达
到某种目的。【甲】文中的“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和【乙】文中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可知,
庄子在逻辑上偷换概念,这是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
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答案:
(1)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2)①本来;②既然;③代词,指惠子说的情欲;④追溯。
(3)①道赋予他容貌,天赋予他形体,怎么能不叫做人呢?
②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4)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指没有感情或不留情,而庄子所说的无情是指人不因好恶而伤
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其自然而不是人为地去增益生命。
(5)【甲】文中的“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
自然而不益生也”和【乙】文中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可知,庄子
在逻辑上偷换概念,这是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
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6.(11分)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
悬桥叫作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
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
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
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
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一一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
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
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
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
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
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的红军匍匐向前爬了
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
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
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2)简要概括泸定桥附近自然环境的特点。
(3)作者是如何展现夺桥战士的英勇的?
(4)下列说法不无砸的一项是B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B.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造反的故事,是我国古代第一
部长篇纪传体白话小说。
C.《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称八戒为“呆子”,其实“呆子”有时候也不呆,比如猪八戒
义激猴王,让他重回取经队伍智降妖怪。
D.宋江原是一位仗义疏财的义士,逼上梁山后替天行道,但由于其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
的局限性,最终选择妥协、招安、葬送了起义事业。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
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讲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
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选文讲述了红军战士攻取泸定桥
的故事。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结合文中“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
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作泸定桥”可知泸定桥附近道路曲折、山高
谷深、结合“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
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可知道路落差大,泥泞不堪、易
守难攻。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中“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
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这是对战士的正面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等
展示红军的英勇和渡桥后的欢呼;结合“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
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现在赤脚的红
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儿千英尺高,
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
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
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守军的反应和恶劣环
境的来展示红军的英勇。
(4)本题卡槽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
故选:B。
答案:
(1)红军战士攻取泸定桥
(2)道路曲折、山高谷深、落差大、道路泥泞不堪、易守难攻。
(3)正面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等展示红军的英勇和渡桥后的欢呼;侧面描写,通过守
军的反应和恶劣环境来展示红军的英勇。
(4)B
7.(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紫禁城里的“门当户对”
周乾
①社会流行语“门当户对”较早地出现在元代戏曲《西厢记》中,意为婚嫁的双方在社
会、经济等方面的地位互相匹配。由于门、户均为建筑木构件用语,因而“门当户对”
与古建筑大门相关。
②“门当”是指固定大门的石头,在民间中又称为“门鼓石”或“抱鼓石民间门当由
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前部为门鼓,做成鼓的外形,鼓上多刻有狮子造型或纹饰;
中间部分为固定门槛的凹槽,后面部分为门枕,体积较小,上面刻有凹形的海窝,用于
支承门轴,使得门轴在海窝内自由转动。“户对”即指门。“户”在甲骨文就出现,其字
形表现为带有转轴的单扇门,因而“户对”实际就是指双扇大门。
③紫禁城是明清皇帝执政和生活的场所。与古代普通民居类似,紫禁城里也有“门当户
对”,且厚箪有两种建筑做法。一种是与民间宅院大门类似,在门口安放门鼓石一对,门
鼓上刻有狮纹造型,相应的门扇尺寸小、装饰普通。这种门当户筑做法在紫禁城里较少,
仅见于建筑等级较低的小型院落。如紧靠紫禁城东段城墙内侧的南十三排,为清代乾隆
年间所建,为卫士及宫廷服务人员居所。南十三排院墙的南端大门就设有门鼓石一对,
门扇装饰低调。
④另一种完全不同于民宅,门当的前部改成门枕做法,原有的门鼓及狮纹造型变成了独
立的铜狮陈设,立于宫门(门廊)的两侧,狮子胸前挂铜铃、戴谡珞;相应的门扇尺寸
大、且多安装有九行九列铜鎏金门钉。这种建筑做法在紫禁城内普遍存在。如位于中轴
线上的乾清门、位于西北部的养心门,其中乾清门内是乾清宫,为明代皇帝及清顺治、
康熙帝的寝宫;养心门内为养心殿,为清代雍正及后世皇帝的寝宫。上述建筑的“门当”
中的铜狮造型立于大门前,威武庄严;“户对”则为极为豪华的门扇,上面布满门钉、上
下侧均有铜鎏金的包叶,彰显皇家的气派。
⑤需要说明的是,民间传言“户对”是指大门上方的门簪,门簪数量越多,则户主的地
位越高,这种观点是不妥的。所谓门簪,即门框上面凸出来的类似销子的木构件,主要
用于连接门框与连楹(连楹位于门背面,用于固定门轴的上部)。以紫禁城大门的门簪为
例,其门簪数量虽然为双数,但一般都不超过4个,就连乾清门、养心门的门簪数量仅
为4个。因此,门簪数量不存在多少一说,且与“户对”的建筑含义不匹配。
⑥无论是紫禁城古建筑还是古代民宅,其门当户对做法均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门当而
言,它有利于门框的稳固。从杠杆的力学平衡角度来讲,门槛位置相当于支点,门鼓重
量大、重心位置距离门槛支点的尺寸大,因而产生的力矩大(力矩为上述力与距离的乘
积);门扇重量通过门轴下部传到门枕海窝上的作用力虽然比较大,但是门轴距离门槛支
点的距离很小,因而产生的力矩小于前者。这样一来,门扇可在门枕上面反复自由开闭,
不会产生倾斜或歪闪。
⑦对于户对而言,其门钉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以紫禁城里的宫门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防卫性建筑的门虎,紫禁城的宫门由多块厚重的木板平铺拼成。为避免各木板散开,
木板之间需穿带板连接,其中穿带板的功能犹如门栓一样。为保持穿带与门板间的牢固
连接,古代工匠采用钾钉对二者进行固定。然而,钉入木板内的佛钉往往会露出一截。
为了防止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钾钉产生锈蚀,古代工匠又在钉子头部做了个圆形的“帽
子”,这样就形成了门钉。由此可知,从建筑技艺角度来看,门当和户对可反映我国古代
工匠的智慧。
⑧当然,门当与户对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⑨其一是狮子造型的镇宅内涵。无论是紫禁城多座庭院门口的铜狮,还是普通民宅门鼓
石上的狮子纹饰,其主要目的均为驱邪镇宅。狮子属于外来物种,最早在非洲地区生活。
据南朝史学家范晔等人所著《后汉书》卷三记载,狮子于东汉章和元年由西域的月氏国
国王派使者由丝绸之路进献给汉章帝,这是我国有狮子的较早记录。
⑩其二是门鼓造型的驱邪内涵。分析认为,普通民宅的门当前部做成鼓形,其主要原因
在于古人认为鼓声可以通神和辟邪。在古代的祭祀相关民俗活动中,多用到鼓。如汉代
儒家经典《周礼•地官•鼓人》就记载了古人敲打八面鼓来祭祀天神,通过击鼓,来向天
神传达崇敬信息,以获得天神护佑,并能够驱赶邪魔。又如南宋诗人陆游在《村饮》中
写有“击鼓驱殛鬼”、北宋诗人任梅尧臣在《除夜雪》中写有“击鼓人驱鬼”,说明击鼓
可以震慑妖魔。
⑪其三是封建等级的匹配性。“门当户对”在社会文化的匹配含义,在古代建筑中亦有体
现。对于门当而言,紫禁城里的门当上的狮子可单独陈设在门外,且狮子头上的螺髻多
为45个。清朝初期宫廷规定:一品官员府门的狮子头上螺髻只能有13个,随着官员品
级的降低,门府前狮子头上的螺髻逐渐减少;到七品官以下及民间百姓,宅门前则不允
许摆狮子,因而多用门鼓造型替代,狮子造型仅能通过纹饰方式雕刻在门鼓石上。
⑫紫禁城的“门当户对”既能体现古代建筑科学,又能反映古代皇家封建礼制文化,并
且与古代民居的“门当户对”的含义各有异同,因而有利于全面解读我国古代社会的科
技、政治、历史和文化。
(《科技日报》2020-05-09)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紫禁城的''门当户对",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第⑤段在文中是否可以删去?请说说理由。
(4)选文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读完全文后,请具体阐述门当户对具有的文化寓意。
【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开篇由社会流行语“门当户对”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接着
说明了“门当”“户对”的概念、紫禁城里“门当户对”的两种建筑做法.然后说明门当
户对做法均有一定的科学性、门当与户对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最后总结全文,说明
紫禁城的“门当户对”既能体现古代建筑科学,又能反映古代皇家封建礼制文化,并且
与古代民居的“门当户对”的含义各有异同。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分析。文章标题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紫
禁城的“门当户对”。文章首先介绍了“门当”“户对”的概念。接着说明紫禁城里“门
当户对”的两种建筑做法。然后说明门当户对做法均有一定的科学性。最后说明门当与
户对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可见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分析原因。“通常”指“一
般情况下”,起修饰限制作用,在文中指紫禁城里的“门当户对”,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建
筑方法,也会有其他建筑方法的可能性,并不绝对,若删去,则与事实不符,“通常”一
词,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不能删去。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民间传言'户对'是指
大门上方的门簪,门簪数量越多,则户主的地位越高,这种观点是不妥的”分析,第⑤
段写出了民间传言解读“户对”的错误观点,承接上文“'户对'则为极为豪华的门扇,
上面布满门钉、上下侧均有铜鎏金的包叶,彰显皇家的气派”,使读者更加明确“户对”
只是指“极为豪华的门扇”的建筑含义,使文章的说明更严谨,同时也为下文说明“门
当户对”的科学性作铺垫。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引用,结合“如汉代儒家经典《周礼•地官•鼓人》
就记载了古人敲打八面鼓来祭祀天神,通过击鼓,来向天神传达崇敬信息,以获得天神
护佑,并能够驱赶邪魔。又如南宋诗人陆游在《村饮》中写有‘击鼓驱残鬼’、北宋诗人
任梅尧臣在《除夜雪》中写有'击鼓人驱鬼’,说明击鼓可以震慑妖魔”分析,引用儒家
经典和陆游、任梅尧臣的诗句。说明鼓可通神和辟邪,进一步说明门当做成门鼓造型的
驱邪内涵,使说明更权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其一是狮子造型的镇宅内涵。无论是紫禁城多座庭
院门口的铜狮,还是普通民宅门鼓石上的狮子纹饰,其主要目的均为驱邪镇宅。狮子属
于外来物种,最早在非洲地区生活”概括为:狮子造型的镇宅内涵。狮子作为外来物种,
其目的均为驱邪镇宅。结合“其二是门鼓造型的驱邪内涵。分析认为,普通民宅的门当
前部做成鼓形,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人认为鼓声可以通神和辟邪”,概括为:门鼓造型的驱
邪内涵。古人认为鼓声可以通神和辟邪;结合“其三是封建等级的匹配性……因而多用
门鼓造型替代,狮子造型仅能通过纹饰方式雕刻在门鼓石上”,概括为:封建等级的匹配
性。根据狮子头上的螺髻的多少体现官品的高低。
答案:
(1)紫禁城的“门当户对”逻辑顺序
(2)不能删去。“通常”指“一般情况下”,在文中指紫禁城里的“门当户对”,一般情
况下有两种建筑方法,也会有其他建筑方法的可能性。若删去,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
“通常”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不能删去。第⑤段写出了民间传言解读“户对”的错误观点,承接上文,使读者更
加明确“户对”只是指“极为豪华的门扇”的建筑含义,为下文说明“门当户对”的科
学性作铺垫。
(4)引用。说明鼓可通神和辟邪,进一步说明门当做成门鼓造型的驱邪内涵,使说明更
权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5)狮子造型的镇宅内涵。狮子作为外来物种,其目的均为驱邪镇宅;门鼓造型的驱邪
内涵。古人认为鼓声可以通神和辟邪;封建等级的匹配性。根据狮子头上的螺髻的多少
体现官品的高低。
8.(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楠
①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
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
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
越来越远。
②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曾几何时,那里是她的家园呀!那荷、
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
尽的遐想。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
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
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
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③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鲤,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
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④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
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而且它们再也忍受不了近期污水中毒的折磨,不得不在一
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
跳的厮杀。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
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⑤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红鲤的美丽,并渴望用她作为诱饵捕猎更多的美味。因此老黑有预
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老黑将红鲤俘获并将其放在洞口旁边,在周围安排了多个看守
和猎手。红鲤不肯“出卖”无辜的生灵,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晶
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红鲤坚强地忍受着严酷的身心折磨,也暗暗地寻找
着逃跑的机会。
⑥中午是老黑们最为倦怠的时刻。为逃避渔人的捕杀,它们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
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绕开看守,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
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
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
只渔船的尾部。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斗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
空中生动地划了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⑦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
族的寻找。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
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⑧这时,白鲤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白鲤将红鲤托进了荷花淀。白鲤用嘴吮吸清洗红
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红鲤慢慢复苏了。
⑨荷花淀里多了两个生死相依的朋友。红鲤红,白鲤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红鲤和
白鲤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白鲤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
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
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
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⑩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一个午后,白鲤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
淀。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只又一只鱼叉,快活地
畅游、嬉戏。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幽邃的港汉间。这时一只哒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
白鲤看见一柄长长的渔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白鲤用
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⑪红鲤亲眼目睹了白鲤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
弹。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离开这里,离
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⑫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
茫。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
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
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⑬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
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有删改)
(1)小说为什么以“行走在岸上的鱼”为题?
(2)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答出两条理由)
(3)请从拟人的角度谈谈这篇小说构思的巧妙之处。
(4)请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下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分析】本文主要以鱼儿生活在水中这一生活习性为基础,虚构了一个新奇的故事:鱼
儿竟然在水中无法生存,被逼得跑到岸上行走。通过这一荒诞的故事反映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鱼类生存空间遭到破坏,这个荒诞的故事与现实紧密联系,讽刺了人类的残暴行
径。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作答时,需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来具体分析。
从题目本身来看,鱼不可能行走在岸上,只能游行于水中,所以题目本身就吸引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联系全文内容来看,这个题目也是文中故事的结局,反映了鱼类生存空间
遭到破坏的现实。联系文章主旨来看,“行走于岸上”这一有悖常理的行为,也表现了这
条鱼桀瞥不驯、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性格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抵押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人员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范本 短期
- 单位购买电脑合同范本
- 勾机铲车出租合同范本
- 公司水果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玻璃保洁合同范本
- 蛋糕师招聘合同范本
- 代买股合同范本
- 制式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一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复习课件
- 成语故事-郑人买履-课件
- 数 学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
-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
- 健康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 2024年辽宁省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二级技师技能理论考试题含答案
- 《财政学》财政及经管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抖音运营》课件-3.短视频拍摄基础
-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知识讲解(一)-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实现持续成功指南-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