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荆州慈善救济活动述论
清代是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鼎盛时期。各地先后建立了各种慈善机构,资助穷人和孤儿,慈善机构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学界对清代湖北慈善史的研究已取得部分成果,但还不充分,对荆州地区慈善活动的研究更是空白。本文通过爬梳光绪《荆州府志》等文献资料,主要从慈善机构的概况、慈善机构的经营实态和慈善活动的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对清代荆州慈善救济活动进行初步探索。一、清代工商机构中的民间慈善活动据光绪《荆州府志》,荆州最早的慈善机构是建于1669年的石首养济院,此后至雍乾年间,荆州掀起了一个兴办慈善机构的小高潮,在经历嘉庆年间的短暂低落后,道光至同治年间再现一个高潮,各地先后出现了或官办或民办或官民合办的专门的慈善机构,各类慈善机构共37个,其中江陵县13个,公安县2个,石首县4个,监利县4个,松滋县5个,枝江县6个,宜都县3个。从兴建的时间看,康熙朝1个,雍正朝6个,乾隆朝5个,道光朝4个,同治朝4个,咸丰朝2个,光绪朝4个。从名称看,育婴堂和养济院七县均有,救生船和救生局则出现在江陵、沙市、监利和松滋等水患严重的地区。此外,江陵县还有孤贫无定所、济生堂、济众堂、施棺所、栖流所、清节堂、义冢或漏泽园等机构,枝江有福婴堂和敦本堂,枝江和石首均有漏泽园,松滋和宜都有同善堂。此类统计不包括荆州府或荆州卫设在各处的常平仓和社仓,而在灾荒年月,此类仓库也承担起了赈灾和济贫的使命。清代荆州府设常平仓多处,下辖各县均有常平仓一处,粮库、社仓等若干处。江陵县常平仓最高储粮额为九万零一百余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光绪二年(1876年),朝廷曾减免江陵漕粮、地丁银24次,蠲、赈11次(含荆州卫、荆州左卫、荆州右卫)。(P205)清代荆州慈善机构的经费来源在早期和后期是有所不同的。早期慈善机构一般由知府或知县倡建或捐建,无论是经费筹措还是管理运作,都凸显出官方性质。江陵县育婴堂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知县汪歙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县李豫捐俸重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知县杨界用库银二百余两垫修。公安县的育婴堂和养济院均于1739年由知县方纯儒捐俸建。沙市救生局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文蔚倡建大小红船六只”。沙市栖流所于1877年由文蔚捐建。江陵县的孤贫无定所,从经费的筹措、管理到发放均由知府承担。江陵、监利和松滋三县的荆江救生船均为奉文设,但在创建后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有民间力量(商会或富商或绅衿)介入。沙市济众堂于咸丰八年(1858年),“市人马超万等呈请巡道示谕十三帮捐置,举行一切善事。每年经费均归商民筹办,官不与闻”。江陵育婴堂发展到1873年,“知府倪文蔚谕邑人胡邦达接办,实存钱三千六百串”(P278)。沙市救生局,“十三帮共助赀万緍,总督李瀚章捐廉五百金”(P280)。十三帮作为具有地域性的外地旅沙同乡会性质的帮口组织,参加者既有社会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贾,也有一般店员、手工业者及普通民众。松滋县养济院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邑人赵连炳等捐购。这些民间慈善机构都兴起于近代中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此外,清代荆州民间个人慈善活动也很普遍。《荆州府志》记载了荆州各地孝义代表若干,其中有具体善举记载的就有133人,其善行义举包括救死扶伤、赈灾济民、施棺掩埋等多方面。二、徐州慈善事业在逐步社会化和民间化清代荆州的慈善机构涉及育婴、养济、栖流、救生、施医、备棺等领域,但府志对各机构的经营情况并未作详细记载,有的只是提到一个名称及所在位置。下面仅以几个记载稍详的机构为例,对荆州的育婴业、施棺代葬业和施药救治业经营实态进行简略分析。育婴堂经营实态。“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溺婴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同时由于统治者和地方士绅的重视,清代也成为继两宋之后育婴事业最为兴盛的时期。”(P159)荆州的育婴堂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清代荆州府辖各县均设有育婴堂,它们几乎都经历了重建或迁建。江陵育婴堂有官堂和民堂,官堂于1735年由知县汪歙所建,后经两度重修,民堂由邑绅郑若璜等募银四千两禀县置办。1842年官民堂合并,此后改为官督民办,其经营范围主要为“字弱恤孤”。据李若璋江陵新建育婴堂碑记,1879年重修后,其管理办法为“计口授食。酌定章程,举公正士董理其间,胥吏不得干预。惟每月朔望,委员一察看焉”(P278~279)。松滋育婴堂由耆民谭国明夫妇捐置。谭氏原将水田10石捐给当地同善堂作为育婴公产,知县黄燮清知道后申报立案,并令其移建城内。和同期国内有些地方相比,荆州育婴堂的规模偏小,且缺乏连续性。江陵育婴堂拥有的田产有官置“张家垸、罗家潭,共田二百二十二亩”,“广有垸二十亩”,“赵家河天十亩”,共计252亩,另加民置陟屺桥、花洋坪、马鞍桥、樊家堤等处。“每年收稞壳三百六十七石有差。前后募捐银钱数目未详,仅存府署发典生息银二千二百两,首士发典生息钱四千串。”(P277~278)“清末,对城乡鳏寡孤独者发‘孤牌’,每月凭牌到县衙领取救济银粮,但名额限在百人之内。”(P206)松滋育婴堂规模更小。而同期松江府育婴堂有田数3560亩有奇,苏州府育婴堂仅沙田就有12000多亩,德华县育婴堂利用巡抚衙门下拨的1万两白银,分别购置七处房产。周恤孤贫和恤病助丧慈善机构经营实态。清代荆州周恤孤贫的机构有养济院、孤贫无定所、同善堂、清节堂和栖流所等。这类机构几乎都是官办或官捐办,虽然经费来源多元,但基本都由官府管理。如,江陵孤贫无定所由“知府王凤翰率属筹捐银二千两,发典一分五厘起息”,“知府唐际盛罚滩匪银八百两,发典生息”。(P279)沙市栖流所由文蔚捐建,光绪四年江陵知县柳正笏建。江陵清节堂于光绪二年文蔚倡建,收养贫苦贞节妇女。这类机构除具慈善功能外,还有维稳和教化的作用,因而官府大力提倡并参与管理。孤贫无定所是“饬县查明城乡孤贫男妇共一百名,各给腰牌,每月由府饬委经历验牌,按口发银三钱”。也有例外,比如枝江县的敦本堂是由地方绅商捐资兴办的对救生者论功行赏的善堂。松滋养济院初为邑人捐购,房契呈县立案,后来郡守裕谦捐银增额。无论是官办的或官督商办的慈善机构,其资助的名额都是比较有限的,比如相对而言规模算大的江陵孤贫无定所,最多时候也只能资助300人。宜都养济院总共收养孤贫78人,资助的额度也比较小,每月“按口发银三钱”或“四百文”。恤病助丧的慈善机构有施棺所、同善堂、乐善堂和济生堂等。这类机构都与病和死相关,创建时间普遍较晚,且基本都由邑人捐资建置。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荆州慈善事业在逐渐社会化和民间化。这两类慈善机构“一起构成了明清两朝关注人们生老病死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慈善救济体系”(P163)。救生局或救生船概况。救生局或救生船是专门针对荆州水患而设置的防灾和赈灾的机构或设备。据《荆州府志》,江陵、监利、松滋的救生船均于乾隆六年奉文而设,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质,但邑商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沙市还于光绪元年由文蔚倡建了救生局,十三帮“助赀万緍”,总督李翰章“捐廉五百金”。其管理也很规范,订局规一本,通详院司立案,但是规模的狭小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江陵救生船“原船十二只”,后“奉裁八只,畱船四只”,监利救生船初设五只,后“奉裁三只,存二只”。松滋救生船一开始就只有二只。总之,清代荆州慈善机构涉及领域比较宽泛,从人的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都有慈善机构和善人义举涉猎,其中还包括赈灾的常平仓、义仓等。三、地方统治者对于济贫的参与制度设计分析清代荆州慈善事业兴盛的原因,不仅要重视普遍性因素,要弄清其特点,更要结合地域性因素。清代荆州慈善事业呈现出以官办为主,以赈灾济贫为主要内容,规模不大,管理制度欠完善且缺乏连续性特点的原因,我们认为,要从自然灾害严重、儒学意识的普及和社会流动性增强等方面分析。天灾严重。据研究,清代荆州自然灾害频繁,最为严重的是水灾。据统计,从顺治帝到光绪六年,荆州共发生大型水灾84次,其中康熙朝22次、乾隆朝18次、道光朝15次、同治朝12次。其次是旱灾以及随之而来的蝗灾,共发生28次,其中康熙年间8次,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年间各4次。第三是大风和冰雹天气,共发生22次,此外,还有地震(16次)、大灾之后的流行性疫病以及雀患、鼠患等自然灾害。横向看,康熙朝发生水灾22次、旱灾和蝗灾8次、风雹灾2次、地震2次,共计36次,平均不到2年就有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小灾害除外),雍正朝6次,乾隆朝共计26次,嘉庆朝15次,道光朝24次,同治朝18次。一旦堤溃,就会“民居漂溺者无算”,往往大水之后就会大旱或疫病流行。无论哪种灾害都会造成岁饥,民无以为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地方统治者一方面要赈灾济贫,帮助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为长远计,就建常平仓、社仓,设置济贫机构,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稳定的维护工作。儒学教育的普及和孝义观念的强化。荆州自古以来教育发达。到唐朝,荆州府、江陵县及乡里普遍设学。南宋以后,建有荆台、南阳、东山、阳春等书院,清末尚存龙山、荆南、辅文三所书院。教育的发展,使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孝、礼的思想得以普及,使“荆民质直好义”,“江陵士重节义,敦尚家礼”(P117~118)。这些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是慈幼、敬老、恤鳏寡和“掩骼埋胔”。清政府重视和地方衿绅捐助。清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慈善事业,多次谕令地方兴办。乾隆六年,朝廷下令“直省督抚将各处现设育婴堂,严饬地方官奉行,择富厚诚谨之人董理,并令州县率同佐贰不时稽查,将实在无依遗弃婴儿收入养赡。每于年终将所育婴儿及支存细数分析造册查复,如有怠慢、克扣、需索等弊,即行查参”。《荆州府志》收录的李若璋江陵新建育婴堂碑记说:“我朝各省州县劝募好善之人,实力推行而修举。”人口的增长造成人地比例失调和流民增加。清代荆州的人口数我们无法确知。康熙五十二年十月谕旨说:”湖广、陕西,人多地少,故百姓皆往四川开垦。”《荆州府志·经政志一户口》卷13载:“荆州府原额人丁四万九千四百十四丁。……康熙十一年至康熙五十年六次编审,共审复人丁三千二百五十九丁,实在人丁三万二千八百七十三丁。……康熙五十五年至乾隆十六年八次编审,共增滋生人丁一万五百二十五丁。”虽然这里的丁是赋税单位而与实际人口无关(P51),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荆州人口在增加。从当时全国和湖北人口数量的快速上升趋势,可以推论荆州人口数量在增加。有资料表明,康熙末年全国有记载的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亿,接着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五十五年(1790年)先后达到2亿、3亿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全国总人口数量又很快超过4亿大关。“湖北省人口增长的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高。”(P533)雍正六年二月甲辰,谕内阁:上年闻湖广、广东、江西等省之民,因本地歉收米贵,相率而迁往四川,不限数万人,已令四川督抚高瀚安插,毋使失所。表明由于自然灾害和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激化,出现湖广填四川的现象。统治者担心大量的人口流动会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多彩的活动》精美课件
- 2024年阿克苏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许昌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题
- 2024年湖南客运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芜湖客运模拟考试
- 2024年乌兰察布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2024人工智能研发与许可合同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合同详解
- 中学科技节活动方案范文
- 铬污染地下水治理现状
- CPK与CP详细讲解资料(课堂PPT)
- 光动力治疗在气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 群文阅读《奇妙的中心句》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2023年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镜头的角度和方位课件
- 污水处理常用药剂简介知识讲解课件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 1《My future》第1课时牛津上海版(三起) (共28张PPT)
- 光交接箱施工规范方案
- 气温和降水学案
- 普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竞赛试题库(1000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