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模板_第1页
大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模板_第2页
大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模板_第3页
大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模板_第4页
大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馆应组织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对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在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后分类造册,经校务会批准后销毁。对保管期限已满,经鉴定尚需保留的档案,要写出原由备案,并重新确定保管期限。确定销毁的档案,须经审计处、及相关单位派人审核,在手续完备后(包括填写销毁清单由分管校长、部门领导、档案室负责人签章)方可销毁。销毁档案应在市指定的销毁地点进行,由纪检、有关单位分派两人以上现场监销,并在销毁清单上签字。销毁记录及有关文件材料存放备查。档案销毁后,要在帐上注明“已销毁”,并标明清单的编号和销毁时间。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生是指我校招收的本科生(含预科生)和研究生。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第四条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学校勤工助学活动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第五条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学生私自在校外兼职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学校学生奖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负责协调学校的宣传、财务、人事、教务、科研、总务、团委等部门配合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开展相关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具体负责勤工助学日常管理工作。第七条组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内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工作安排、人员配备、资金落实、办公场地、活动场所及助学岗位设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提供指导、服务和保障。第八条学校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第九条学校对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勤工助学相关规定的学生,可按照规定停止其勤工助学活动。对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违反校纪校规的,按照校纪校规进行教育和处理。第十条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筹措经费,设立勤工助学专项资金,并制定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配合学校人事处等部门确定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收集校外勤工助学信息,开拓校外勤工助学渠道,增加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并纳入学校管理。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接受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申请,安排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应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从事勤工助学活动,应尊重其风俗习惯。党委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维护勤工助学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劳动。第三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与管理第十二条设岗原则:(一)学校积极开发校内资源,保证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需要。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以校内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学校公共服务等为主。按照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月平均上岗工时原则上不低于20小时为标准,测算出学期内全校每月需要的勤工助学总工时数(20X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统筹安排、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二)勤工助学岗位既要满足学生需求,又要保证学生不因参加勤工助学而影响学习。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寒暑假勤工助学时间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第十三条岗位类型:勤工助学岗位按工作时间分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一)固定岗位是指持续一个学期以上的长期性岗位和寒暑假期间的连续性岗位;(二)临时岗位是指不具有长期性,通过一次或几次勤工助学活动即完成任务的工作岗位。第十四条岗位申报:(一)固定岗位:由设岗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按学年设置进行申报,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会同人事处等部门进行岗位的审核与确定,并组织完成对接工作,固定岗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时间按照学校校历规定时间执行。(二)临时岗位:由设岗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前进行申报,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审批,并组织安排学生上岗。第十五条各用人单位需安排专人负责对所设置的岗位及在岗学生进行统一管理、考核,对上岗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学生应自觉遵守用工单位规章制度,保守用工单位秘密。第十六条勤工助学岗位按工作人数分个体岗位和团队岗位。对于部分用工人数较多(至少10人以上)且劳务性质类似的处(室)单位,可将分散的、临时性的勤工助学活动整合为系统的、稳定的学生勤工助学团队,按团队岗位进行管理。第十七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不定期对设岗单位及学生进行督查,对校内固定岗位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对不合格者停止其勤工助学活动。第四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管理第十八条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统一管理,并注重与学生学业的有机结合。第十九条校外用人单位聘用学生勤工助学,须向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提出申请,提供法人资格证书副本和相关的证明文件。经审核同意,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推荐适合用人单位工作要求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第二十条学生家长来学校聘请学生家教,须向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提出申请,并提供户簿和身份证复印件。经审核同意,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推荐适合学生家长要求的学生从事家教工作。第五章勤工助学酬金标准及支付第二十一条校内固定岗位一般按月计酬,每月工作时间超过32小时,按480元人民币计酬;每月工作时间不足32小时,以每小时12元人民币按小时计酬。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为12元人民币。第二十二条校内用人单位于每月26日前需将考核汇总表交至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对考核表进行审核。酬金于次月上旬发放至学生银行卡内。第二十三条校外勤工助学酬金标准不应低于学校所在地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并写入聘用协议。第二十四条学生参与校内非营利性单位的勤工助学活动,劳动报酬由党委学工作部从勤工助学专项经费中支付;学生参与校内营利性单位或有专门经费项目的勤工助学活动,其劳动报酬由用人单位支付或从项目经费中开支,不得低于学校规定的酬金标准。第六章勤工助学活动中的安全保障与责任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必须组织勤工助学学生开展必要的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不得组织勤工助学学生参加缺乏安全保护措施、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的劳动。第二十六条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用人单位劳动纪律,服从用人单位管理,严格操作流程,增强自我安全意识。履行勤工助学活动有关协议规定的义务,不得参加有损学生形象、有碍社会公德的活动,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带有传销性质的活动。第二十七条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需征得所在学院同意后与用人单位完成对接,并经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备案后方可进行。学生在校外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签订用人协议。第二十八条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若出现协议纠纷或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协议各方应按照签订的协议协商解决。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财务处负责解释。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号)同时废止。大学研究生兼任“助管”工作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校管理工作,锻炼和提高研究生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促进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同时改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此,决定在研究生中实行兼任“助管”工作制度,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聘用单位条件:根据实际需要聘用研究生的单位。第三条兼任“助管”工作研究生的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思想表现好,能为人师表,工作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学有余力的非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后可向研究生学院提出申请兼任“助管”工作。第四条研究生兼任“助管”工作必须以不影响正常学业为前提,不得因受聘担任“助管”工作而延长学习年限。第五条工作内容:行政管理助理(助管)工作:院、系教研室秘书、助理,本、专科生的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年级兼职辅导员或其它工作。第六条岗位设置: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助管”岗位。设置本专科学生工作岗位者应由院学生处批准。第七条聘用办法和要求:聘用单位根据岗位的要求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或者导师和教研室、研究生学院推荐聘用方式,聘任期一般为一学年。1、申请兼职的研究生须填报《研究生兼任“助管”工作申请审批表》,经导师和研究生学院同意,向聘用单位推荐。2、聘用单位对拟聘对象进行考核、面试,提出是否聘用的意见,由聘用单位领导批准。3、由研究生学院支付经费的,报研究生学院批准。4、聘用单位签发同意聘用批准书,必要时可签订聘用合同书。5、聘用单位根据受聘研究生履行合同情况,按月或者按学期考核发给酬金。第八条聘用单位每学期结束时对兼任“助管”的研究生进行考核,考核意见报学生所在教研室和导师,由聘用单位决定是否予以续聘或解聘。第九条酬金标准:受聘兼任“助管”工作的研究生,应承担每周10小时以内的工作量。聘用单位可根据经费的来源及受聘研究生承担的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情况来确定酬金,一般每月1—2元。如增加工作量或者完成工作的质量较高时,聘用单位酌情增加酬金。第十条兼任“助管”工作的研究生,酬金由聘用单位解决。第十一条酬金发放办法:由聘用单位按月支付酬金。第十二条其他规定:1、对完成“助管”工作成绩突出者,在研究生各类评优中优先考虑。2、研究生兼任“助管”工作的实绩,应写入毕业鉴定,并作为向用人单位介绍和推荐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十三条本规定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研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研究工作,根据学位办《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研究是指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具有明确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的活动,并以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呈现结果。第三条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研究实行学校、学院和导师三级管理。学校负责统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给予相关制度、经费等支持,监督实践研究落实,评估实践研究效果;学院负责根据培养方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研究管理办法,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遴选与管理,按照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属性,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实践研究工作;导师根据校院统筹安排,结合本人承担项目,合理安排和指导研究生进行实践研究工作。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所有类别(领域)的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章实践基地遴选与管理第五条实践基地是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实践研究的主要场所。实践基地应满足以下条件:(一)具有一定承载规模,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保障一定数量研究生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并具备研究生工作、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二)具有一定数量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或有技术专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研究导师;(三)具有劳动保护和卫生保障条件,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研究生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四)具有完善的实践研究制度,主要包括:实践研究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实践研究学习内容及考核方法等),实践研究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管理办法,实践基地导师指导规范等。第六条实践基地的遴选与管理。(一)学院须根据所依托建设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特点,在现有实践基地中进行遴选和整合,统筹校内校外基地资源,形成富有特色、保障有力、条件优良的实践基地群;(二)学校对学院遴选、推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进行分类、分级支持,不断提升实践基地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支撑能力。第七条学院遴选或取消变更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名单应在研究生院备案,学校将在备案的实践基地中择优支持和建设。第三章实践研究实施第八条各学院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结合开题论证内容,安排研究生制订实践研究计划,经导师和学院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研究生实践研究计划、外出实践信息由学院汇总报研究生院备案。第九条学院应按照“课程学习与基地实践”、“实践研究与论文工作”、“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践研究,累计时间必须达到相应类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第十条鼓励研究生在录取后即与导师联系,进驻生产或科研工作一线,在实践中发现和凝练问题,提升科研选题的针对性。第十一条实践研究的实施方式。(一)学院统一组织和选派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结合学位论文工作进行实践研究;(二)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研究生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案例模拟训练以及其它形式的实践研究。第十二条各学院应根据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特点,规范实践研究工作日志撰写、实验记录、实践材料收集等工作,确保数据、资料真实可靠。第十三条各学院可根据不同类别(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和生源背景,开展实践能力综合培训,提高实践技能,并将技能培训作为实践研究考核内容之一,计入相应实践环节学分。第十四条各学院组织研究生进行实践研究,需与对方签署相关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外出期间,应购买人身保险;在高风险作业单位进行实践的研究生,要按照该单位安全控制标准和流程进行工作,购买“特殊”保险。第十五条各学院应加强研究生实践期间的中期检查和回访等过程管理。导师应与校外合作导师或校外实践研究单位联系人保持联系,检查研究生实践研究工作进展,掌握研究生实践情况和思想动态。第四章实践研究考核第十六条实践研究结束,研究生向学院提交实践研究单位评价反馈表(附件1),撰写不少于50字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附件2),并进行汇报交流。第十七条各学院应成立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实践研究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