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酶的研究与应用[考情分析]考点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考点梳理]1.果胶酶果胶分解酶霉菌
(1)定义: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___________和果胶酯酶等。
(2)来源:植物、________、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3)应用: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成为可溶性的__________,瓦解植物的____________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且使果汁变得________。半乳糖醛酸细胞壁澄清2.影响果汁产量的物质及处理方法纤维素(1)影响果汁产量的物质。果胶出汁率
________和________是组成水果的重要物质,这两种物质的存在使制作果汁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果肉的________低,耗时长;二是榨取的果汁浑浊、黏度高、容易发生沉淀。(2)处理方法:________。酶解法(3)常用的酶及其作用特点C1酶CX酶3.实验原理底物的产物的生成量
(1)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活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或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和酶抑制剂等的影响;在最适条件下,果胶酶的活性最高;果汁的出汁率、澄清度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成________。果胶酶的用量建立在最适温度和pH的基础之上,此时研究的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其他因素都应保持不变。正比(3)果胶在果胶酶的催化下形成半乳糖醛酸。消耗量
4.探究果胶酶活性最适条件
(1)探究酶活性最适条件的实验设计。 ①思路方法:探究不同温度(或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或pH)作为自变量,有效地控制其他无关变量,通过设置合理的温度(或pH)梯度来确定最适值。 ②注意事项:在苹果泥和果胶酶混合之前,一定要保证底物和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或pH条件,以避免混合后条件的变化,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③衡量实验结果的指标:以果汁澄清度与果汁产量的多少确认果胶酶活性的高低。活性(2)实验结果:温度和pH会影响酶的________。5.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2)确定最适用量的方法。
如果随酶浓度的增加,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也增加,说明酶的用量不足;当酶的浓度增加到某个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不再改变,说明酶的用量已经足够,那么,这个值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本实验是一个探究性的定量实验,所测出的最适用量是在本实验的温度、pH条件下测出的,因而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应标明温度和pH。[易错诊断]1.酶活性即为酶促反应速度。()答案:×2.果胶酶常用于果汁生产中,可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答案:√
3.在苹果泥和果胶酶混合之前,一定要保证底物和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或pH条件,以避免混合后条件的变化,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答案:√
4.探究×××酶的最适条件(温度、pH)及最适用量时都需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且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梯度之间构成了相互对照,通过相互对照可确定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答案:√[基础测评]1.下列关于果胶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酶是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度B.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C.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D.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答案:D2.下列不是果胶酶成分的是()B.果胶分解酶D.果胶酯酶A.纤维素酶C.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答案:A3.下列关于果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B.果胶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C.果胶酶不特指某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D.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答案:C考点二测定酶活力及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考点梳理]1.酶活力的测定氨基化合物分光光度
(1)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麦芽糖的生成量来检测淀粉酶的活力。由于麦芽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生成红棕色的__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麦芽糖的量和红棕色物质的颜色深浅程度成一定比例关系,利用___________法进行比色,可以测出麦芽糖的生成量。
(2)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消耗量来检测淀粉酶的活力。2.常用酶制剂的种类及其洗涤原理和实例甘油脂肪酸麦芽糖(续表)3.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设置水温——确认适于不同季节使用的洗衣粉,应根据当地一年中的实际气温变化来确定水温,通常情况下,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可分别选取5℃、15℃、25℃和35℃的水温,因为这4个水温较符合实际情况,对现实也具指导意义。
4.探究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实验原理。 ①加酶洗衣粉中含有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②污渍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在酶制剂的分解下形成小分子物质。 ③温度、pH、表面活性剂会影响酶的活性。专一④酶具有________性。(2)实验变量。①自变量:加酶洗衣粉的种类。相同且适宜②无关变量:其他条件______________(如温度、pH等)。(3)实验步骤。
[易错诊断] 1.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更好,由于不含磷元素,且酶制剂进入无机环境中后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答案:√2.一般来说,丝绸类的衣物不可以使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是因为蛋白酶会水解蛋白质类的丝绸。(
答案:√3.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用温水浸泡衣物可以缩短衣物的浸泡时间,加快洗涤。()
答案:√
4.人体皮肤细胞有蛋白质,如不彻底清洗双手,就会使手的皮肤受到腐蚀,而使人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因此应避免长时间与加酶洗衣粉直接接触。()答案:√5.加酶洗衣粉的酶制剂不含肽酶,因为肽本身易溶于水(
)答案:√
[基础测评]1.探究温度对果胶酶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果胶酶)的用量三个实验中,实验变量依次为( A.温度、酶活性、酶用量
B.苹果泥用量、pH、果汁量
C.反应时间、酶活性、酶用量
D.温度、pH、果胶酶用量
答案:D2.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正确的是()
A.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最好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加到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答案:A考点三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
[考点梳理]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____________的技术。一定空间内
2.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常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固定化,细胞多采用________固定化。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包埋法固定化技术的比较3.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包埋法(续表)(续表)
(1)物理吸附法(吸附法)是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的一种固定方法。特点是工艺简便且条件温和,应用广泛。实质是利用酶与载体之间的范德华力实现吸附。(2)化学结合法(交联法)是利用酶与载体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将酶进行固定。4.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续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
酵母细胞需要的活化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h,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此外,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变大,因此活化前应该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以避免酵母细胞的活化液溢出容器外。(2)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
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是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关键,因为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都会影响实验效果。(3)海藻酸钠溶液配制注意事项。
对海藻酸钠溶化时要小火或间断加热,避免海藻酸钠发生焦糊;将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先冷却至室温,再与酵母细胞混合,避免高温杀死酵母细胞;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应将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CaCl2
溶液中,而不是注射,以免影响凝胶珠的形成。(4)CaCl2
溶液的作用。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胶体发生聚沉,形成凝胶珠。5.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1)配制麦芽汁或葡萄糖溶液:注意浓度适宜,过高会造成固定的酵母细胞________,甚至死亡。失水
(2)固定化酵母凝胶珠的处理:固定好的凝胶珠从CaCl2溶液取出后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洗去CaCl2溶液的目的是防止凝胶珠硬度过大,影响________。通透性
(3)发酵:开始时凝胶珠沉在发酵液的底部,一段时间后慢慢上浮且有气泡产生,发酵液有酒味。[易错诊断])1.固定化酶常采用化学结合法和包埋法。(答案:×2.固定化细胞常采用包埋法。()答案:√3.从酶的固定方式看,物理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答案:√4.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
和杂菌。()答案:√5.溶化的海藻酸钠应立即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答案:×6.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加入的糖类的浓度不宜过高。()答案:√[基础测评]1.关于固定化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技术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B.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C.由于细胞较大,而酶分子很小,因此细胞多采用物理吸附法固定
D.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酶
答案:C2.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
溶液的作用是(
)A.调节溶液pHB.进行离子交换C.胶体聚沉D.为酵母菌提供Ca2+答案:C3.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步骤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应使干酵母与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方法
C.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D.混有酵母的海藻酸钠液移至注射器并滴加到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答案:C考向1探究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适用量
[典例1]回答与果胶和果胶酶有关的问题:
(1)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其原因除水果中果胶含量较高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通常对分离或诱变后的微生物悬液进行____________。
(3)在某种果汁生产中,用果胶酶处理显著增加了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果胶酶水解果胶使________________。果汁生产中的残渣果皮等用于果胶生产,通常将其提取液浓缩后再加入________使之形成絮状物,然后通过离心、真空干燥等步骤获得果胶制品。
(4)常用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含果胶的污水,其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和可连续处理等。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工艺时,除考虑果胶酶的活性和用量、酶反应的温度、pH、作用时间等环境因素外,还需考虑的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1)腐烂的水果中含产果胶酶的微生物较多,因此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2)为了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通常对分离或诱变后的微生物悬液进行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3)在某种果汁生产中,用果胶酶处理显著增加了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果胶酶水解果胶使水果组织软化疏松及细胞受损。果汁生产中的残渣果皮等用于果胶生产,通常将其提取液浓缩后再加入95%乙醇使之形成絮状物,然后通过离心、真空干燥等步骤获得果胶制品。(4)常用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含果胶的污水,其主要优点有提高果胶酶的稳定性和可连续处理等。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果胶酶处理工艺时,除考虑果胶酶的活性和用量、酶反应的温度、pH、作用时间等环境因素外,还需考虑的主要有固定化的方法和固定化所用的介质。
[答案](1)腐烂的水果中含产果胶酶的微生物较多
(2)涂布分离(或划线分离)(3)水果组织软化疏松及细胞受损95%乙醇(4)提高果胶酶的稳定性固定化的方法固定化所用的介质[考向预测]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使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课题一: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2)取两个100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1、2,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补充完整。(3)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课题二: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pH。
(4)本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哪一种方法更科学?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答案:(2)注入果胶酶溶液2mL
(3)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4)方法二方法二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或方法一的操作会在达到预设pH之前就发生了酶的催化作用) (5)果胶酶与底物(果胶)充分接触
2.(2019年山东济宁模拟)假设你已经探究了果胶酶的最适温度(45℃)和最适pH(4.8),若还想进一步研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此时,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合理设置果胶酶用量的梯度后,可通过苹果泥出汁的多少来判断酶的用量是否合适。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1)材料用具:制备好的苹果泥、恒温水浴装置、试管、漏斗、滤纸、量筒、试管夹、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2)实验步骤:
①取6支试管,编号为1~6,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调节pH至。然后放入45℃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②向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继续在45℃恒温水浴装置中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研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的自变量应是果胶酶的用量。可把苹果泥出汁量作为实验的因变量(检测指标)。(2)各组实验中,温度、pH、苹果泥用量等为无关变量,各组实验中应保持适宜且相同。应先把酶和反应物分别控制在适宜环境下,再混合相同条件下的酶和反应物。应在1~6号试管中先分别加入等量的苹果泥,并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然后向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45℃的不同体积的pH为4.8的果胶酶溶液;继续在45℃恒温水浴装置中保温一段时间,使果胶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可过滤苹果泥并记录果汁体积,果汁体积最大时果胶酶的最小用量即为果胶酶的最适用量。答案:果胶酶的用量(2)①等量的苹果泥②45℃的不同保温一段时间③过滤苹果泥体积的pH为4.8的果胶酶溶液并记录果汁体积考向2酶活力的测定
[典例2]某化工厂生产的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溶液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结果用图2的曲线图表示。图1图2请回答以下各题:
(1)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_______。
(2)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当温度从75℃降到45℃时,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4)目前使用的加酶洗衣粉都是一次性的,某洗涤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研制了一种能多次重复使用加酶洗衣粉的设备,他们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尼龙载体上,洗涤完衣物后,经过简单处理,这些酶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酶叫________________。
(5)加酶洗衣粉中的淀粉酶可以从霉菌中提取。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霉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1及图2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45℃。(2)当温度从75℃降到45℃时,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酶的结构已遭到破坏。(3)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胶片上的蛋白膜存在时间的长短(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4)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尼龙载体上,洗涤完衣物后,这些酶经过简单处理,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这种酶是固定化酶。(5)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霉菌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答案](1)45℃(2)高温条件下酶的结构已遭破坏(3)胶片上的蛋白膜存在时间的长短(合理即可)(4)固定化酶(5)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考向预测]3.下列有关“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用沸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洗净相同污渍所用时间的长短
C.与普通的洗衣粉相比,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
D.衣服材质和洗衣粉的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A4.(2020年新课标Ⅲ卷)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植物______________(填“细胞膜”或“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2)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等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通常,酶活性的高低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获得的果汁(如苹果汁)可以用来制作果酒或者果醋,制作果酒需要_________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O2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醋酸菌属于____________(填“好氧”或“厌氧”)细菌。
解析:(1)由分析可知,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故可用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2)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在最适温度下,果胶酶的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3)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4)由分析可知,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初期通入氧气,可以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使其大量繁殖;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答案:(1)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细胞壁
(2)温度对果胶酶活性有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出汁率最高
(3)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4)酵母促进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好氧5.(2019年山东济南调研)请回答下列与酶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有关的问题:
(1)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判断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表示检测某种碱性蛋白酶去污力的实验结果曲线,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约是________%。
解析:(1)酶的固定化是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固定后的酶可以重复利用,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所以没有运用固定化酶技术。(2)由坐标曲线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是碱性蛋白酶的含量和温度,因变量是去污力,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40℃、50℃两种温度条件下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加酶洗衣粉去污力的影响。由图可知,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约是0.6%,低于该值,去污力小,高于该值,浪费酶。
答案:(1)否(或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2)探究40℃、50℃两种温度条件下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加酶洗衣粉去污力的影响考向3固定化酶的应用
(1)海藻酸钠能作为固定载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联合固定果胶酶和酵母菌之前,对海藻酸钠所做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把果胶酶和酵母菌固定在一起生产红葡萄酒的重要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
(3)果胶酶通常先与戊二醛交联,然后与活化的酵母菌一起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初级发酵时一般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尤其要随时监控和调整发酵罐中的温度和pH,使其在适宜的范围内波动,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它与淀粉、纤维素等不同,其特点是不溶于水、多孔,可在固定化技术中作为包埋材料;制备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时,要注意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使其溶化,冷却至室温再与细胞或酶混合。(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利用果胶酶能破坏细胞壁,提高果汁的产量和澄清度,从而提高红葡萄酒的产量和品质。(3)固定化酶时不适宜直接用包埋法,因为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里漏出来,所以需先与戊二醛交联,然后与活化的酵母菌一起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4)酵母菌繁殖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量和品质(3)果胶酶分子太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4)18~25℃防止温度和pH的变化影响果胶酶的活性甚至使果胶酶失活18~25℃,发酵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释放热量,代谢产物积累会使pH降低,而温度和pH的变化可影响果胶酶的活性,所以发酵过程要及时监控、调节温度和pH。[答案](1)不溶于水、多孔性配制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溶化海藻酸钠,然后冷却至室温(2)果胶酶能提高果汁的产量和澄清度,从而提高红葡萄酒的产[考向预测]6.下列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目的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
C.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
D.凝胶珠在CaCl2
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发酵效果
答案:D
7.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1图2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
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解析: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至室温后再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A错误;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应滴入CaCl2溶液中,以制备凝胶珠,B正确;搅拌可使酵母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C正确;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再转移到发酵装置中,D正确。答案:A
8.(2020年新课标Ⅱ卷)研究人员从海底微生物中分离到一种在低温下有催化活性的α-淀粉酶A3,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淀粉为底物测定A3酶活性时,既可检测淀粉的减少,检测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也可采用斐林试剂检测________的增加。
(2)在A3的分离过程中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通常会在凝胶中添加SDS,SD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确定A3的最适pH时使用了三种组分不同的缓冲系统,结果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据图判断,缓冲系统的组分对酶活性有影响,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4)在制备A3的固定化酶时,一般不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解析:(1)测定酶活性时,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增加来反映酶活性,所以可以用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体育类的活动策划方案(13篇)
- 《宏泰人寿雄鹰计划》课件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6《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教学设计
- 《演讲艺术》课件
- 烧烤活动策划方案(17篇)
- 全国粤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设置动态效果》教学设计
- 2025-2026年装卸搬运的智能化与市场趋势
- 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任务一 输入数据教案设计
- 井下结构施工方案
- 2025年汉中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b2考试题库
- FZ/T 07019-2021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汇编
- 社会组织培训概述课件
- 三角函数的应用论文Word版
- 平面位置(轴线)测量记录表
- 生物制造国内外状况课件
- 处分通报范文员工处分通报范文4篇
- 幼儿园大班数学口算练习题可打印
- 罚没收缴物品处理管理流程图
- 生命体征监测-PPT课件
-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和质量控制课件(PPT 5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