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的生命意识_第1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的生命意识_第2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的生命意识_第3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的生命意识_第4页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的生命意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的生命意识

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吸引人,就可以了解群众;只要理论是完整的,它就可以说服人们。”。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他在自我教育领域内阐发的思想,常常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原因是它涉及了三个根本。一、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对人的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深入分析得到的:“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就双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一个人……。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因而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3]通俗地说,人的本质就是指个体的社会本质。只有懂得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的道理,而且自觉、自主地去和别人合作的人,才是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思想中,多次阐述这一观点。例如:“关心别人,这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一个人希望在别人身上确立善的愿望越深切,他就能越多地看到、认识和感到自己身上的好与坏。”[4]“我深信,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每一个少年把这种愿望当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只有当—个少年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5]“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6]苏霍姆林斯基不是简单地从道德层面提出自我教育,而是从人类的根本性质引申出关心他人才能进行自我教育的深层理念。他指出:“深入地认识世界和自己,以及进行自我教育,是少年期精神生活中的一个有决定意义的特点。没有在劳动中的自我肯定,就不可能有这一特点。人对自己的创造的东西体验不到、感觉不到自豪,那么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7]这样,他就把自我教育通过提升,使其成为人的类特性,成为个体发展、教育本质等根本性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阐明了自我教育应该存在于人类本性之中。在笔者的自我教育实验学校,一位三年级教师发动了一次“照顾行动”,激发了孩子们有效的自我教育。“照顾行动”就是在体育课后,两人一组轮流互相照顾,如,学生甲为学生乙打水、扇扇子,第二天互换,体会照顾人与被照顾的感觉。事后发现,学生在关心他人和被人关心的双重体验中,自觉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有的学生回家能够主动照顾家长,使家长深受感动。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的深刻道理。二、自主的教育功能什么是人发展的根本呢?人是通过自主活动获得的主动发展。何中华指出:“自主活动范畴,在一定意义上隐藏着马克思哲学的全部秘密。在马克思语境中,它是一种历史规定。在人的异化状态下,自主活动沦为一种虚假的外观,而不再具有实质的意义。人的异化的历史扬弃,使自主活动构成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征的历史内涵。”[8]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演进,“有个性的个人”、以“自由个性”为特征的人、“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人”,分别成为自主活动之主体的不同表征。“只有当私有财产导致的劳动异化、劳动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旧式分工所固有的外在强迫性被历史地超越之后,自主活动范畴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9]也就是说,人的真正发展必须是一个自主的人。自主活动的主体只能是“有个性的个人”。因为所谓“自主”乃是个人的内在的自我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所塑造的人格就体现着人的个性特征。笔者认为,如果孩子的教育发展过程,完全是顺应外在的东西,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就同样不是在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有主动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而主动发展必然建筑在一个自我教育过程上。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0]也就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对外部环境的改变;二是对人自身的改变。在苏霍姆林斯基丰富的自我教育思想中,多次讲到这些观点。例如:“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以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11]“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12]“小孩在发现自己周围的美,并对这些美而感到非常兴奋、赞叹的时候,这宛如在照镜子,会观察到人的美。孩子对美的这种感受越早,对美的惊奇越精细,他的自尊感就越高。”[13]人的追求,最根本的是自我价值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14]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我尊重的感情,也就是激发学生主动追求自我价值。而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人的发展。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思想与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当前有许多说法,但我认为比较准确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5]”他既指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激发学生,而不是靠学生孤立自发),又明确了教师的外因地位(教师只是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而不是去灌输,更不是代替)。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6]。教育过程中的人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所以真正教育的根本,涉及两种人的行为——教师的激发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7],这阐明了教育的根本。(一)自我教育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少年和孩子的教育,像对成年人的教育一样,只有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自我教育是人的尊严的具体体现,是使人类尊严的车轮向前推动的巨大动力。教育少年的真正艺术就在于给少年提供一种机会,让他自己去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变得更好,怎样在克服困难和感受胜利喜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奋斗。”[18]“情感如果没有参与到认识过程之中,那么教育者所解释的真理,是不会被少年接受的;这样,教育就不能成为一种自我教育,因而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19]“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一个人正应当从这里开始认识自己,开始自我教育。应当在儿童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七岁到十、十一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20](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也有许多精彩的论述。1.少年自我肯定的加强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人成长中的“自我肯定”,这个概念在他的《公民的诞生》一书中就出现了六十多次。他指出:“思维过程中的那种既能注意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又能同时注意自己本身的能力,是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的自我肯定的重要组成部分。”[21]如果没有自我肯定这样一个基础、立足点,未成熟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22]。他认为:自我肯定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追求自我肯定,渴望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并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些愿望使少年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23]2.劳动教育是自我教育马克思指出: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24]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就是在自己的实践成果中,看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对上述马克思的观点,有如下进一步的理解。“除了语言之外,另一种影响少年心灵的微妙而又细腻的手段是美。理解和感受美,由掌握和创造美好的东西而带来的快乐,按马克思的理解,这是使人能够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认识自己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25]“教育工作中非常细致且意义重大的课题之一,是努力使人能够从人们为他人所创造的东西和珍品中,看到和感觉到人的美、人的劳动和人的尊严。”[26]“一个少年热衷于劳动,深入到劳动中去,在劳动中克服困难、掌握知识、锻炼意志,这时他才开始进行自我教育。这是对少年的教育和少年的自我教育的重要原则。”“劳动的道德意义恰恰就在于人获得乐观地感知的最高欢乐。即创造的欢乐。就其实质而言这就是自我教育。”[27]3.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借助艺术手段去认识世界,在智育中占有特殊地位。文学就是人学,同时又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肯定的最细腻的手段之一。”[28]“令人感到奇怪和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个人在自我肯定的时候,学校没有教给他任何关于自己,其中包括关于人的知识,没有教给他,关于人之所以高于一切动物的特殊知识:关于人的心理、思维和意识,关于精神生活中情感、审美、意志和创造方面的知识。”[29]“少年在复杂的、多侧面的周围世界中,对自己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认识,对少年情感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表现自己,是教育和自我教育中的一个很复杂的和困难的领域。它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学,获得知识,这是多方面的智力活动,是对社会有益的劳动。我们尽量使这种活动与少年的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智力生活,与他在劳动和思想方面的自我肯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30]“少年能在劳动中实现道德上的自我肯定,这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在童年时代,在一、二年级学习的时候,就已开辟了小花园、葡萄园,为人们培育各种花秧……”[31]“没有道德习惯就不可能作出自我肯定、进行自我教育,也不可能自尊自爱。……习惯使内心中良心的声音高尚起来,情感总是保护着意识。这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少年时代才能完成,因为人正是在这一年龄时期,才开始理解道德观念的概括性。”[32]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学生充满爱心地去长期照看一棵小树,而不是参加一次劳动,才能产生深刻的道德体验。“要把学习社会问题的课堂变成青少年进行精神斗争和自我肯定的舞台,也许这是教育技能的一个最复杂的方面。帮助学生作出自我肯定正是在智力生活领域中开始的。少年想‘表现自己’的最初萌芽也正是在这儿破土而出的。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是构成其行为与活动的内核。对少年缺乏思想性与不问政治的倾向应当十分警惕。这是不道德行为的祸根之所在。”[33]“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34]“怎样才能使好书成为自我教育的手段呢?……这就必须教给少年们读书。……在这个‘思考之室’(阅览室)里,我们有一个书橱里放的是名人传记。这一类书是青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35]4.个学生应当成为自己的引起主义者“抽象思维的生理先决条件并不是在一帆风顺、毫无痛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涉及少年精神生活中表现自我肯定、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各个范畴。”[36]“少年初期,正值神经系统发生重大变化,少年的内心深处也正进行着最初的自我肯定与自我认识的过程,应当使这个骄傲而又好面子的人感到,与自己在一起的,不是一个用教育家的自作聪明来对他人行使巫术的教育者,而只不过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诚挚的朋友。一个教师,他越少摆出教育者的架子,越少一本正经,他就越是个优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