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1.gif)
![“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2.gif)
![“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3.gif)
![“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4.gif)
![“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80d90b228d74c757fcdc6211603df79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窘境和应对策略【摘要】随着“三新”改革的加速推进,安徽省高中教育迎来了重大变革。“三新”改革有利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但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的思想政治,受教材特点、学生选科意向、评价机制、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的认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思政学科在改革中逐步陷入窘境。本文主要从国家、学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四个角度分析破解思政课陷入窘境的方法。【关键词】“三新”改革;思政学科;窘境;应对策略2021年9月15日,随着《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公布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如期而至(下称“三新”改革),我省普通高中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无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思政课本身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第四批高考改革省份,我省采用的是3+1+2的选科模式,“3”即全国统考的语数外三科,“1”是从物理、历史中选考一科,“2”是从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中选考两科。应该说,这种选科模式,打破了文理科的界限,凸显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服务国家选才的需要。但是,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已然发现,“三新”改革对高中思政课教学产生了一些冲击,思政学科立德树人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思政课在高中教学阶段处境越来越尴尬。一、“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窘境1、新教材内容和难度增加让学生望而却步我省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部分,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选择性必修则是选考思政科目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包括《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也就是说,学生若选考思政学科,至少要学习七本教材。相较于老教材四个模块而言,新教材无论是知识容量,还是学习要求都提升明显。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内容博大精深,知识跨度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历史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精髓。《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四个模块,知识开放,实践性强,与现实联系紧密,学生需要主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可掌握其要义。而《哲学与文化》和《逻辑与思维》模块,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方能精于应用。并且,新教材不同模块知识独立性较强,模块间知识关联度不高,各模块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转换大,思辨能力要求高,这都在无形中对选考思政的学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使得许多本有意选考思政学科的学生望而却步。2、学生选科不够理性导致选考思政学科人数减少新高考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学习成绩等信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组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实教学中,学生选科的最大考量并不是个性化发展,而是哪种选科组合院校和专业覆盖率高,能否在高考中取得更高分数,考取更高层次大学等因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跟风随大流等不理性的现象。根据高考改革先行省份的经验来看,选考物理方向,其专业报考覆盖面远超历史方向,这造成选择历史方向的学生数量不多,思政作为关联学科也顺带被学生放弃。在选择物理方向的学生中,考虑到思政学科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理科学科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起来可能会导致学科学习之间相互干扰,使得物理方向的考生选考思政学科的数量少之又少。更让人意外的是,即使选择历史方向的学生中,那些理科思维还不错的同学,也会在选考时放弃思政学科,选择历史+理科学科的组合。以上一系列因素叠加,造成选考思政学科的考生数量不断减少,思政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功能不断弱化,逐步被边缘化。3、现有的学业水平评价机制导致思政学科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淡化根据《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高中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前进行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就思政学科而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以“合格”与“不合格”方式呈现,全省的不合格率约为3%。这种评价机制,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但对思政学科来说,会产生两种不利后果,一是学生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到高三毕业,没有思政课了,造成了思政学科立德树人功能的中断,不利于巩固思政课教育成果。二是由于合格性考试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加之全省的不合格率只有3%左右,会无形中使很多学校和学生放松对思政的要求和学习,出现思政课课时减少,课时经常被占用,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等现象。思政课教师教师受上述原因影响,无法按照课程标准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使其职业自信心大受打击,工作积极性严重挫伤,思政学科立德树人目标达成度降低。4、部分思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致课程吸引度下降“三新”改革以来,高中思政课无论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理应顺应“三新”改革大趋势,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熟悉和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和内在的逻辑,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但现实教学中,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工作缺乏热情和职业自豪感,课堂教学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的课堂变的死气沉沉,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让学生误认为思政课就是晦涩难懂、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原本有意选择思政学科的学生也无形中产生了退缩情绪。5、部分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偏见致学科价值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政学科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部分学生对思政学科存在偏见。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有的学生对思政学科还产生了消极和抵触情绪。根据笔者与学生的交流,有些学生认为思政学科枯燥无味,内容的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空洞大道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思政学科是国家用来灌输意识形态的工具,进而对思政学科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思政学科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二、应对策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针对“三新”改革背景下思政学科面临的窘境,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改进和调整,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能,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思政学科立德树人关键学科独特地位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学科的作用,改变高中思政学科面临的窘境,国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高考制度,改革评价机制,凸显思政学科立德树人关键学科的独特地位。首先,在不改变现有3+1+2高考模式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在选考时担心选考思政学科人数较少,赋分难以提升的情况,可以参考上海和浙江做法,为思政学科设置选科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少于保障人数时,以保障人数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算各等级人数,从高到低赋分。这样可以有效打消学生因为政治难学、难考高分、难赋高分的顾虑,从而增加高考中选考思政学科的数量。其次,改革思政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评价机制。现有的评价机制难以引起学校、学生和教师对思政学科的重视,建议将思政学科合格性考试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将评价等级与学生高考录取挂钩。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最后,改革高考选科模式,将思政学科作为全体学生必考科目。建议将3+1+2模式改革为3+1+1+1模式,3指的是语数外三个学科,第一个1指的是思想政治,第二个1指的是从物理、历史中选择一科,第三个1指的是从化学、生物、地理中选择一科。这一制度能够凸显思政学科立德树人关键学科的地位,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2、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认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学校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准确认识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唯高考、唯分数的错误认识,准确认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绩效观。第一,学校要重视思政课程,根据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思政课。学校不能因为高考压力忽视思政学科的作用,擅自减少思政课的课时,弱化思政学科作用。第二,学校要利用思政课程的校本开发、校园广播、宣传栏、社团活动等隐性教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努力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第三,常态化开展校园思政教育工作,保持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连续性。非选考思政学科的学生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结束以后,也不意味着高中思政课教育的结束,学校应通过定期举办思政课讲座、英雄人物进校园、红色研学等活动,保持思政课教育的连贯性,不断巩固教育成果。3、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学科自信“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面对“三新”改革,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嘱托,准确把握时代变化,关注新形势、新理论和新变化,不断更新育人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思政课堂的思想性、实践性、启发性、创新性和亲和力。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用教师的学科智慧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学生要科学认识思政课价值,正确对待思政学科青年学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广大高中生应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认识思政课的价值,既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学科成绩,科学选科。也要转变认识,摘除对思政学科的“有色眼镜”,端正学习态度,积极配合教师,感受思政课独特思想魅力,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结语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与日俱增,国际意识形态领域较量愈加激烈。而高中生思想活跃,极易为外界思想观念所左右。因此,我们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采用有效措施破解“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后期维护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国际证券交易合同及其信息披露与合规管理
- 2025年度游乐场知识产权保护与许可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合同授权委托书集锦
- 2025年度公园内健身器材安装施工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度企业团建活动专用车辆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领域股权转让及债权债务整合合同
- 2025年度共享经济合伙人退出合作合同
- 2025年度无人机监控设备销售及培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商业保理合同示范文本
- 9.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2024年审计局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录139人完整版附答案【研优卷】
- 潍坊市人民医院招聘真题
- 销售人员薪资提成及奖励制度
- 2017年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无情岁月有味诗》5
- 2023年宏观经济学考点难点
-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应用需求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黑龙江申论真题2021年(乡镇)
- 山体排险合同模板
- 医保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2篇)
- 特殊感染手术的配合与术后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