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柏拉图文学艺术思想比较_第1页
刘和柏拉图文学艺术思想比较_第2页
刘和柏拉图文学艺术思想比较_第3页
刘和柏拉图文学艺术思想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和柏拉图文学艺术思想比较

从公元前11世纪到12世纪,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开始形成。音乐==截至2000年人口普查,音乐文化的繁荣在西方和古代中国东部达到顶峰。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和包公、中国的儒家、道教、墨家和其他学派的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主张,并对两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两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巨大差异。刘勰和柏拉图两人的艺术思想,分别体现在他们的著作《文心雕龙》和《文艺对话集》中,也分别代表了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差异。一、刘对音乐的教化功能刘勰的音乐思想,主要体现于其所著的《文心雕龙》一书中。《文心雕龙》虽然是一部文学批评理论著作,在音乐学家看来,“却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思想值得注意的好书”在《文心雕龙》的《时序》篇中,刘勰认为诗歌是当下政治思想生活的表现形式,尧舜、周文王时的音乐使人愉快,而幽、厉、平王时的音乐使人哀怒,这正是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这与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所提倡的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观点一致。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主张用音乐来改造社会风气。这一观点在《乐府》篇中有所体现,刘勰认为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能渗透进人们的心灵。古代先王对待音乐都很慎重,坚决制止靡靡之音。而教育后代子弟,则一定要学习歌唱有利政教的“九德”之乐。因此,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能感动天地万物,其教化作用能遍及各处。此外,刘勰也继承了儒家对于“中和之乐”的推崇。孔子认为:“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第十七》),《乐记》中认为“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两者都把“郑声”看做促使社会动乱的因素,甚至起到加速“礼崩乐坏”进程的作用二、音乐是否好。现代音乐中的音乐设计同刘勰一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没有一部专门研究音乐美学的著作,其音乐思想散见于其《文艺对话集》中。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一种美德教育体系,音乐作为一种美德教育,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加深入人心,可以使人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并且好的音乐可以让人幼年时就树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审美,让人能分辨出什么事物是美好的,什么事物是丑恶的,因此也就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在音乐有教化人心的作用这一点上,柏拉图与刘勰的音乐思想大致是相似的,但是,对于什么音乐是好的,两者却有不同的界定。刘勰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中和”的音乐才是美的,而柏拉图则赞成有节制、勇敢的音乐。对于美的标准,柏拉图似乎更为苛刻,他认为音乐是一门科学。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将音乐比作“爱情现象”,他认为“和谐与节奏范围之内的爱情现象”就是指声音高低之间的协调融合以及节奏快慢之间的协调融合,音乐就是研究这些现象的科学。在《法律篇》中,柏拉图甚至以法官的判断来比喻审美判断,认为音乐家在诗歌的韵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破坏了音乐原有的规则,认为需要制定一套音乐的审美规则,按照规则来客观地评价音乐。《法律篇》中柏拉图为评判音乐制定了三条标准:“首先须了解描写的是什么;然后了解写得是否正确;第三,了解语言、歌唱、节奏中所做的任何描写是不是好。”这三点内容讲述了柏拉图对于音乐判断的基本思想,即理性内容决定感性形式、客观决定主观、善决定美。三、刘涌和李清照之间的差异反映在音乐审美上刘勰和柏拉图的音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古代中国与西方音乐审美的代表。而中西方各自的音乐表达形式,也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一)刘和柏拉图对“神”的阐释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就总结出了音乐的五种调式,其中包括《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提到的“利底亚调式”和“混合利底亚调式”,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成近代大小调功能和声系统;而直至今天中国的音乐理论体系尚有待完善,这正是受到了不同音乐思想的影响。柏拉图认为需要建立完善的音乐评判标准,把音乐作为科学的艺术;而中国儒家思想则把音乐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在审美评价标准上较之西方宽容许多。刘勰是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继承了春秋至两汉时期的儒家学说,另一方面他也代表了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思维活动与事物的形象密切联系在一起,“神”是胸中的臆气所决定的,而臆气就是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在中国古代音乐中,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的形式占据了大部分,如大量描写男女之间美好爱情的乐府诗歌,表现劳动场面的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成相”,宫廷中用来享乐的表现统治者文功武德的燕乐、雅乐,诉说民间疾苦的民间小曲,抒发个人情怀和对自然感悟的琴曲、琴歌等,都是以创作者的主观思想为灵感的,也就是“人”这一世俗主体的精神思维的体现。相较而言,西方音乐史则可以看做是围绕宗教展开的。柏拉图对于创作灵感的论述中同样提到了“神”,而他所指的“神”是指宗教意义上的、与“人”对应的客观外在的体现。柏拉图认为诗人的情感活动受到神的启示,其创作灵感由“神”所赋予。在柏拉图的思想中,神的地位高于人,诗人之所以有灵感进行创作,是神赋予他的神力。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就是直接起源于对酒神祭礼的古希腊悲剧;其次在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文艺复兴之后,虽然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音乐仍然是作曲家主要的创作体裁,并且从教堂音乐中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如清唱剧等;人们所熟知的西方音乐家如巴赫、莫扎特等,也创作了大量的弥撒曲、安魂曲、受难曲等;西方音乐理论、记谱法、音乐形式在宗教音乐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从刘勰和柏拉图对于艺术创作灵感的两种不同的“神”之解读中,可以看出中西方音乐在形式上存在着“娱人”和“娱神”两种不同的境界,一种是从人内心的主观意识出发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另一种则是在神的指引下,客观地进行创作。(二)进行音乐模仿的原因曾经有人把中国的音乐比作太极拳,而把西方的音乐比作广播体操,太极化万物于无形,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形象的比喻。在音乐上,中国音乐像太极一般行云流水,而西方音乐则像体操一般规整方正,从题材上看,中国音乐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而西方音乐善于以严谨的和声体系建构事物的形象。刘勰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他们都是接触了外界事物才有所感受的反映,有感于外界事物而吟咏抒发思想感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中国古代音乐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以达到一定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所以音乐中重要的是内容和感情,而非是否真实描绘了客观事物,这也是中国音乐作品注重情味的思想基础。刘勰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社会动荡,使得仕宦失意的文人寄情于音乐,产生了一批文人音乐家。这些音乐家把哲理、想象和仕途坎坷的悲叹以及对社会的不满注入到音乐中,这些音乐寄情于景、寄情于史,用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如古琴曲《碣石调·幽兰》《广陵散》等。流传至今的文人音乐以文字谱形式流传,只标记演奏的指法和音位,不标记音乐要素中所需的节奏和节拍,后人根据自己的感情或者对琴曲的理解来演绎这些乐曲,予音乐以无限的表达余地。柏拉图对于艺术的“摹仿”说,则认为艺术应该尽可能真实地摹仿外物,杜绝个体的创造。《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摹仿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摹仿真理,在宇宙世界中只有理念世界是永恒存在着的,摹仿就是为了达到对事物本质及理念的认识而对外部世界进行被动复制。西方音乐中,不同的调式被赋予不同的内涵,甚至乐器的音色也有特定的表现意涵,比如圆号代表了森林里打猎的号角,而小号的声音则象征军队。早期的作曲家大多为宫廷或教会服务,音乐的创作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烘托宗教氛围而创作的复调音乐,更是必须遵循严密的规则进行对位,这也促进了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日臻完善。两人所寻求“节制”的标准刘勰和柏拉图对于艺术审美的思想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影响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二者虽然在音乐思想上有所分歧,但并非没有共通之处。从音乐功能上看,两人都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两人的主张都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从音乐评价上看,两人都认为音乐需要有“节制”,虽然对于“节制”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