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论存_第1页
海德格尔论存_第2页
海德格尔论存_第3页
海德格尔论存_第4页
海德格尔论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德格尔论存

海德格尔从最初的“存在和时间”开始了对时间的思考。时间是用时间来表达的。在形而上学理论中,关于存在和无存在的问题,如“为什么有存在的人存在,但没有存在”,“无”是存在的词。到其后期,思索古希腊先贤的思想历程,从无蔽,显隐而重新,存在论差异来思考一切哲学问题。那么存在一词,已经成为海德格尔的代名词,甚至是镌刻在他生命历程中的唯一一个生命感悟的词语。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一词的思索来思入古代思想,重新开启古代的思想智慧,以期拯救现代性的命运。而现代性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形而上学的统治性所造成的,所以,破解现代性的谜团就是要破解形而上学所造成的现代性的先天命运。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首先是形而上学从存在者来思考存在,并将存在者等同于存在,因此,形而上学不思考“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反复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却不存在”。“无”的问题对于存在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古希腊,这个问题被表述为,存在者存在,而非存在者不存在,这就是指“无”代表的非存在。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有必要回到古希腊的思想表述,尤其是回到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时代,重新理解存在问题,开启古代思想的源头。一、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存在观念在海德格尔著作《尼采》中着重清理了“作为存在历史的形而上学”,以此提供一个清晰的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古希腊,形而上学就区分了存在者是什么-存在(Was-sein)与如此-存在(Daβ-sein),“形而上学的学院语言把这种区分认作essentia(本质)与existentia(实存)的区分”海德格尔确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从在场状态(ousia)来思考实存的。为此,亚里士多德区分了自然存在与技术存在,所谓自然存在就是在场状态,即“自行展开的生长本身就是返回到自身中,这种在场方式就是ousia”技术存在意指某种制作物,制作之起始却在制作物“之外”,从制作物方面看来,本源始终只是附带地一并出现的。因为是从作为制作物的外观来考虑,而通过技艺teche制造出来的,该制作物并不具有其本源。就像建筑物一样,它虽然矗立在它的铺设好的基础上,但从来不是从它自身而来,而始终只是作为建筑而矗立在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什么-存在与如此-存在的区分中,柏拉图将idea当做事物的存在之本质,也就促进了作为存在者的观看的地位的提高,即从显现出来的事物的外观中来判断事物是否存在的标准,所以有了非存在者不存在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海德格尔在《论真理的本质》一书中解构了柏拉图的洞喻,从而意图打消掉观看中存在者的绝对优先的地位,以此来回到事物现象的生成性本质。因为此种观看的本质其实就是以存在者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的开始,所以存在者的优先性地位与存在的自明性,这两者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特性二、形而上学的本质—作用之现实性作用之现实性分两部分:一是从idea考虑,二是从实现考虑。前者就是要进入被置立和设置的表象之中,并且也具有原因的特性,而原因性就是具有“制作之引发特性”。而实现被现实性代替,就是要从制作考虑,因此,从基督教神学上帝制造人,到人制作表象世界,都是如此。这也就是体现了技术的本质,即集置或座架。尽管在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时期哲学已经具有了形而上学的特性,然而并没有直接进入形而上学之中。到了罗马时期,希腊思想就从语言上被淹没掉了。“idea(相)变成理念,后者又变成表象。实现变成actualitas(现实性),后者又变成现实性(Wirklichkeit)”由此,作为idea具有的特性就是要进入到被置立、被设立的现象之中,也就是要具有其实存的特性,也意味着要被表象,在表象之中构造出来——一种赋型的完成。而现实性本身也就是“在原因和虚无之外持立之物意义上的现实性,即一种作用状态,它把某物置入招致和实现过程之外的领域里,被作用状态的领域里,并且克服了虚无(即现实之物的缺失)”三、“为物立法”的先验智能流俗的真理观:显示、表象出来的明确无疑性(自明性)。真理观的三大幻象:知-知与物相符——知乃认识论意义上的陈述——“命题真理”;物-物与知相符——知乃先验论意义上的本质——“事实真理”。前一个知分为: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之知——承担着与物相符的智能,或语言论上的命题之知——不承担或不完全承担与物相符的智能;后一个知被先行设置于物中成为物的本质,具有“与物同构”的先验性质,或者干脆说,具有“为物立法”的先验智能。不管是前一个知,还是后一个知,都要介入物中,破坏物的自然性而单取物中之“力”(或“能”)为人所用,因而都是形而上学的技术理性方式。如此“知-物-知”旨在破‘物’以单取“力”或“能”的技术理性支撑,已构成真理观的意识形态特征:把特殊的说成普遍的,在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统治的东西,归根揭底要完成从真理性向权力性的转变,即政治哲学的本质“西方之所以如此顽强地架构,即便一个一个的‘意识形态真理’没有不被后面挤上来的‘真理’剥夺砍倒的,以至黑格尔把西方形而上学史描述为‘堆满头盖骨的战场’,然而后来的哲学家还是相信,唯有自己提供的真理才是最完美的真正地真理。因为他们的思想的开端、它们的宗教造成了他们根深蒂固的本体信仰。人的认识之所以归根结底一定要与被认识的事物相符,或反过来说,事物的秩序之所以归根结底一定要与人的认识相符,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同一者按创世秩序的意志同一创造出来的”四、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在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一文中阐述:“形而上学是存在-神-逻辑学”形而上学是存在-逻辑学,“在这个‘学’中,不仅隐含着在合乎逻辑地和一般地合乎陈述的东西意义上的逻辑上的东西,后者分划并且推动一切科学知识,保证和传达一切科学知识。‘学’始终是论证关系的整体”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是一个统一体,因为在本体论、神学和逻辑学中达到一致性,本体就是在场者,而此在场者可以经由逻辑推导得出,甚至最高的存在者-神也是如此,三者达到同一。形而上学是谈论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问题,即存在者的存在,而此存在却要通过普遍存在者和最高意义上的存在者来证明,因为形而上学是存在者的根据,不仅是普遍意义上还是最高意义的根据,这是形而上学之为本体的意义,由此,形而上学既从普遍意义上,也从最高意义上来说就是神学,即最终原因,由此而达到上帝降临于神学。而逻辑学本身是为了追问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根据问题,也就是为了论证存在者的存在问题,逻辑学已经先行将根据问题设为本体,逻辑为存在者自身和存在者整体说明其根据,由此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就是逻辑学。而无论是作为最高意义上的神,还是最终意义的存在者的根据,都是同一的,既是神学问题也成为了逻辑学所要论证的问题,所以三者在根本上是达到了同一,聚集于逻各斯的逻辑学之中,由此形而上学是存在-神-逻辑学的机制。因而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要达到对存在者本质的表象,然而此种表象即奠基,寻找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根据,即要通过逻辑地先行设定而对普遍原因和最终原因进行论证的整体性的神学机制。之所以是表象的机制,是因为形而上学的主客二分结构,也就是基于物本身的实际存在,也就是现实性的存在而在场,即现实物是实际在场的,所以物的本质是在场的现实性,也就是物本身的存在。所以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将现实性等同于次在和实存,三者是一回事。形而上学的学院式区分来自对essential(本质)与existentia(实存)的区分,本质存在就是事物的“什么-存在”,指事物的现实性存在,到场存在的存在者的确定无疑性,这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据,也是最根本的第一原因。这个既可以回归到事物的“种属”的普遍存在性,也可以归结到事物的存在的最终极的原因,而无论事物的普遍存在者还是终极意义的最高存在者,都是经过逻辑地抽象演绎过程而抽象出来的,在柏拉图那里是理念,理念具有原因的性质因而成为最终的原因,黑格尔认为是观念,是绝对精神的本体的逻辑地存在。最初亚里士多德认为,如何-存在在场状态始终是运动的一种呈现,既关联着在场者,其本身也是一种运动中的自我呈现,从在场状态的动态性活动中绽放出作为存在者的在场现实性,即实存的如何-存在,而第二位意义上的存在才是在现实性意义上的本质存在。由此,亚里士多德是从在场来规定存在者的本质的,而到了柏拉图却将理念,定义为事物的本质,于是事物就从现实性来得到其本质的规定,也就是最初的原因,所以在柏拉图的善的理念也就是事物的最终的原因。由此,形而上学走向了对于真理的确信性,即对作为主体的人的确信和事物之为现实物的表象之中得以确信的真理形态。形而上学的本体最终是由存在者的思想所设定的,即形而上学的本体最终滑落到作为主体的人。所以海德格尔在《尼采》中将尼采规定为“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所谓终结不是对本体的消除,而是在尼采那里形而上学最终得到了完整的展现,即在尼采那里达到了人的主体性的无限制的规定性,强力意志自我设定了主体性的绝对性,达成了形而上学的无可置疑,对尼采来说,主体性的无条件性源于身为主体的本能和情绪,强力意志就源于此主体,所以本体即主体。五、在同一的法律中一个“与”的关系同一者(dasIdentische)即拉丁语idem,希腊文中的含义“自身、本身,同一”。如果说是植物就是植物,这是一种同语反复,那么在这个同一律中说明了什么本质性的东西吗,或者其本质表示的是什么呢?按照形而上学的表述方式,人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所是的样子,正如前面的三个幻象所表述的,是为了从柏拉图的存在者即事物的现实性来定义事物,将事物被表象出来的东西认作事物的本质;按照形而上学的表述方式,同一律的含义就是,从事物被表述出来的样子来看,事物与被表述中的事物是同一的。洞喻中的善的理念保证我们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事物因此也能够在表述中达到同一。流行的公式A=A,最高的思维规律,事物的自明性就来源于此。因此,海德格尔说,如果这个公式讲的是等同性,那么其掩盖了定律所要说的东西,即每个A都是同一的——这句话是另一种含义,非形而上学的思入方式,下面沿着海德格尔的思路进入。在同一律的表述中,有一种“与”(mit)的关系(一种运作,动态的关—系,不是名词,而是强调一种动态的含义)。所以在《时间概念史导论》中才说:“更确切地讲,需要逐一加一探问的是:‘这个’(this)、‘是’(is,sein)、‘与’等可以根据感知而在实物之中获得证实吗?这个椅子、这个‘有坐垫’和这个‘是黄的’我都可以看见,但是我将永远也不能够如同看见椅子那样去看见‘这个’,看见‘是’、‘与’。在完全的感知陈述中,存在着一种意向上的剩余物,而简洁的物体感知不能够胜任这种剩余物的证实”要抵制将关-系作为同一性的理解,正如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符合论阐述的是一种关系,真理本身也是关系的运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符合论,遵从符合论的表述。也就意味着,关系本身并不仅仅只有符合性的同一一种表述方式。海德格尔认为,“在同一性中有一种‘与’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一种中介、一种关联、一种综合:在一个统一性中的统一”同一性仅仅是在形而上学范围内,被抽象,被表象的同一性。而真正的同一性归属于存在。是“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