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制度改革路径的经济学分析_第1页
养老制度改革路径的经济学分析_第2页
养老制度改革路径的经济学分析_第3页
养老制度改革路径的经济学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老制度改革路径的经济学分析--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摘要:我国养老制度从建国开始到现在经历过多次的改革完善,但仍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总书记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口号的号召下,社会穷富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所以普通大众对养老制度非常敏感,对完善的养老制度也有非常迫切的需求。本文主要是用经济学的知识针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浅显的分析。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国有企业;私有企业;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经济增长养老保险制度的分类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而以养老保险为例,现收现付制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基金积累制:所谓“基金积累制”,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劳动者,通过他和他的雇主在其工作期间的缴费,把一部分劳动收入交由社保经办机构,并将这些不断积累的资金用于投资,等参保人退休后,该基金再以积累的养老金和投资所得回报向他兑现当初的养老金承诺。这是一种把劳动者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的制度安排。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逐步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第32条规定,在企业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政务院1951年2月26日政秘字134号命令)规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由企业负担,建立了社会保险费用统筹大的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制度。1955年,国务院对国家机关、明主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予以明确规定,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退休养老制度。“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国职工养老保险是由各级工会组织管理的。由于社会保险的专门管理机构被撤销,社会保险基金的统一征集、管理、调剂和支出的制度就难以正常运行,1969年,企业职工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被迫废除,其保险费用改在营业外列支,养老社会保险的社会统筹调剂只能因此失去,养老社会保险也就变成了“企业保险”。养老社会保险至此戛然停止。改革之前,中国就已经建立过较为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安排符合当时政府和企业要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城镇人口所接收的社会保障利益是以就业单位为依托的,该制度又表现为单位保障制度。由于当时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国家是实行“统收统支、政企不分”的财政安排,国有企业的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全部核销,因此企业的养老保险最终是由政府财政直接安排的。而中国选择计划经济,就意味着对市场经济的全盘否定。在计划经济下,人们认为,公平问题和经济不稳定(经济周期)问题能够通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得到解决。这样,社会报纸制度自然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延伸,是国家在城镇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自然不是弥补市场失灵,而是履行“慈善”政府的职责,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民福利水平。中国转型期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一)1980年代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重新显现,现付现收制的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国企已经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再也承受不起沉重的企业职工养老金负担。于是养老金社会统筹的趋势重新出现。1984年开始,各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开始陆续进行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委主要内容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市场改革推动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改革以前,国家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制,通过企业保障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市职工提供的事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实际上这也适应了计划经济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财政不再给大部分企业提供亏损补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开始让“放权让利”的国有企业改革。从1979到1992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政策措施,通过夸大企业自主权、两步利改税和承包经营,使国有企业真正面向市场。改革改变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也同时改变了企业和职工的关系。改革之前,政府给工人的工资只够支付当前的消费,退休养老到时由政府透过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直接支付,改革后政府不再需要用财政直接支付退休金。因此,改革养老保险的负担逐渐转嫁到企业而成为企业的政策性负担。而国有企业的职工意味着自己承担职工养老保险的积累和支付。在这样的制度下,不同企业的社会保障负担明显不同。市场化改革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养老保险的负担会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今儿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因此,养老金再次走向社会统筹。这是政府和企业双方的驱使。重建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建立部分基金制养老保险改革方向的重建真正的转折点是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三个原则,它重建了我国养老保险的改革方向。1993年确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要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逐渐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和收益范围,对城镇全体劳动者实行统一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2)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机制,特别是建立了个人缴费机制。(3)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将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转为部分基金制。部分基金制建立背后的经济因素在推动中国走向基金制的进程上,政府是主要的推动者。但是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如果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未来很可能存在严重地收不抵支现象,最终只能由政府来填补支出缺口。虑及这样的危机,中国政府也在世界潮流的影响下,推行基金制。没有实行完全基金制还是由于当时政府尚未有足够财力支付转轨带来的巨大成本。虽然已经开始进行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积累实际上很难留住,过去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也没有很大的变化。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较低,基本还停留在县级,根本无法发挥社会统筹的好处,以均贫富。但是顺应潮流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用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多渠道来源,从制度上明确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第一次强调了个人在养老保险商的责任意识,相应地降低了企业的缴费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职工个人的角度来说,部分基金制的改革也解决了长期以往统筹账户的激励问题。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明确要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且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具体比例,以工资的11%建立个人账户,个人承担4%-8%,其余由企业承担,企业贡献的比率由各级省政府决定,一般不能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规定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同事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并规定基本养老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于两种具体实施方案的存在,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革实行几年后仍然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企业负担重、统筹层次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应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前提是企业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将是有利于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结论同世界上其他转型国家一样,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社保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