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知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知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知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知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知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浙江省温州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一种二糖 B.人体细胞内含有大量纤维素C.纤维素中不含有能量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分【答案】D【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和几丁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纤维素是多糖,A错误;B、纤维素可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在人体细胞中不存在大量纤维素,B错误;C、纤维素是多糖,纤维素中含有能量,但纤维素一般不提供能量,C错误;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故选D。2.以下几种概念模型的制作,符合科学性的是(

)A. B.C. D.【答案】A【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半乳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A正确;B、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且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C、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错误;D、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D错误。故选A。3.呼吸熵是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若细胞分别以葡萄糖和油脂为底物,进行完全的需氧呼吸,测得的呼吸熵各是(

)A.=1,>1 B.=1,<1 C.=1,=1 D.<1,>1【答案】B【分析】细胞呼吸常用的底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参与下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过程中前两个阶段产生[H],接着在线粒体内膜,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细胞呼吸也可以用其他底物,氢比例高,则需要吸收较多的氧气。【详解】呼吸熵是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根据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反应式,呼吸熵是1。脂肪中氢比例高于葡萄糖,氧比例低于葡萄糖,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于葡萄糖,吸收氧气量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故呼吸熵低于1。故选B。4.用于制作乳酸的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酿酒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细胞都具有的膜结构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核膜 D.质膜【答案】D【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A错误;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但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核膜,C错误;D、质膜即细胞膜,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的膜结构,D正确。故选D。5.在“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活动中,如图向透析袋中加入淀粉溶液,烧杯内注入蒸馏水,再往蒸馏水中加入少量碘-碘化钾溶液,静置12小时后,透析袋内和袋外的颜色分别为(

)A.蓝色、无色 B.蓝色、棕色 C.蓝色、蓝色 D.棕色、棕色【答案】B【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向透析袋中加入淀粉溶液,烧杯中为碘-碘化钾溶液,静置12小时后,淀粉不能进入到烧杯内,但碘-碘化钾可进入到透析袋内,而碘-碘化钾会和淀粉发生颜色反应,表现为蓝色,而袋外的颜色依然为碘-碘化钾溶液的颜色,即静置12小时后,透析袋内和袋外的颜色分别为蓝色、棕色,B正确。故选B。6.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好氧细菌演化成线粒体,部分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光合细菌而演化成叶绿体。下列事实中,不支持该学说的是()A.两种细胞器的外膜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B.两种细胞器所含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C.两种细胞器都存在与细菌类似的核糖体D.两种细胞器所含的DNA裸露且呈环状【答案】B【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代谢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详解】A、两种细胞器的外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两种细胞器的外膜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能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A正确;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无法说明线粒体与好氧细菌之间的关系,不支持该假说,B错误;C、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C正确;D、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呈线状染色体,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与细菌拟核DNA相同,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D正确。故选B。7.下图是生物体内ATP合成与水解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1均来自于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能量2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等放能反应C.此转化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相同D.ATP与ADP相互转化使细胞储存大量ATP【答案】C【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详解】A、能量1是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来自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A错误;B、蛋白质合成属于吸能反应,B错误;C、此ATP与ADP的转化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相同,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C正确;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模式使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ATP在细胞中的量较少,D错误。故选C。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O2与CO2的含量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B.零上低温、干燥和低氧的环境有利于果蔬的保鲜C.人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D.无氧条件下,需氧呼吸能进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答案】C【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详解】A、气体分子跨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而线粒体发生的过程是消耗氧气并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相比,其中二氧化碳多,而氧气少,因此,O2与CO2的含量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A错误;B、低温、适宜湿度和低氧的环境有利于果蔬的长期保鲜,B错误;C、人剧烈运动时,需要无氧呼吸补充能量,但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因此,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即全部来自线粒体,C正确;D、无氧条件下,需氧呼吸不能进行,此时细胞中进行的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过程,D错误。故选C。9.为探究酶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组别①②③④⑤酶蛋白酶蛋白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反应物蛋白质淀粉蛋白质淀粉麦芽糖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B.②和④对比,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C.④和⑤对比,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D.①和④对比,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答案】B【分析】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验证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①和③组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反应物是蛋白质,但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成分都是蛋白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均变成紫色,故检测不出蛋白质是否被分解了,A错误;B、②和④组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反应物是淀粉,可以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若淀粉被分解,则碘-碘化钾溶液检测不出现蓝色或蓝色变浅,若②变蓝,④不变蓝或变成浅蓝,则说明淀粉酶能水解淀粉,蛋白酶不能水解淀粉,从而证明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C、④和⑤组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不同,催化剂是淀粉酶,不管淀粉酶能否催化麦芽糖水解,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故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错误;D、①和④组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违背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理解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判断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这是解题的关键。10.在晴朗夏季,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利用CO2传感器监测玻璃罩内CO2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植株叶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最可能在何时相等(

)A.e时 B.f时 C.g时 D.h时【答案】A【详解】实验检测的是某一植株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引起的密闭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据题图可知,f与h时,植株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g时,植株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大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这三个时刻,该植株叶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都大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A、e时,植株光合作用消耗的CO量小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但植株叶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能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A正确;B、f时,植株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该植株叶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都大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B错误;C、g时,植株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大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这三个时刻,该植株叶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量都大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C错误;D、h时,植株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该植株叶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都大于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D错误。故选A。11.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纺锤丝在中期与着丝粒发生结合C.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消失于后期D.末期出现具膜包被的细胞板【答案】C【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洋葱根尖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B、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即纺锤丝在前期与着丝粒发生结合,B错误;C、染色单体随着DNA复制而形成,因此形成于分裂间期,随着着丝粒分裂而消失,即消失于分裂后期,C正确;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出现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细胞板不具有膜结构,D错误。故选C。12.细胞的死亡可以分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噬菌体的侵染导致细菌破裂B.脑细胞因供氧不足而死亡C.伤口中溃烂的细胞被手术切除D.发育过程中蝌蚪尾的消失【答案】D【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详解】ABCD、细胞坏死是细胞代谢受损引起的细胞死亡,如噬菌体的侵染导致细菌破裂、脑细胞因供氧不足而死亡、伤口中溃烂的细胞被手术切除,而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发育过程中蝌蚪尾的消失,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3.下列哪项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基因的表达C.存在胰岛素基因 D.存在叶绿体【答案】D【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特点表现为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表现为: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ATP的合成,未分化的细胞也具有该特征,A错误;B、未分化的细胞也进行基因的表达,因此不能据此判断细胞已经分化,B错误;C、存在胰岛素基因是分化的细胞和未分化的细胞共有的特征,无法做出判断,C错误;D、存在叶绿体是分化细胞的特征,可据此做出判断,即分化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D正确。故选D。14.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癌症的发生与基因有关,但不具有遗传性B.戒烟可降低患肺癌的风险C.癌症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的污染有一定关系D.打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答案】A【分析】1.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癌症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此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但仍具有遗传性,A错误;B、烟草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等致癌物质,戒烟可降低患肺癌的风险,B正确;C、生活环境的污染有致癌因子,癌症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的污染有一定关系,C正确;D、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多数是由HPV病毒感染所致,打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D正确。故选A。15.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分离酶能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securin蛋白(分离酶抑制蛋白)与分离酶结合并充当假底物而阻断其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纺锤丝的牵引导致黏连蛋白解聚,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黏连蛋白和securin蛋白都能与分离酶结合,说明分离酶不具有专一性C.细胞中APX的含量由细胞核中AXP基因的含量决定D.若抑制APX的活性,将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无法加倍【答案】D【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黏连蛋白解聚的结果,而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securin蛋白和分离酶结合阻断了黏连蛋白解聚,导致着丝粒不能分离,染色单体不能分离,进入细胞分裂后期的APX被激活,引导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使着丝点分离,染色单体分离。【详解】A、分离酶能使黏连蛋白解聚,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黏连蛋白解聚的结果,而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A错误;B、黏连蛋白和securin蛋白都能与分离酶结合,说明他们有和分离酶结合的位点而不是不具有专一性,B错误;C、细胞中APX的含量与细胞核中AXP基因的表达程度有关,与含量不成正相关,C错误;D、抑制APX的活性,导致细胞内染色单体不能分离,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D正确。故选D。16.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桶,重复此过程10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桶中小球的数目必须相等B.甲同学和乙同学的实验都可以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C.甲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共有三种D.小球组合的过程代表了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因此不必放回桶中【答案】C【分析】分析题文及题图:①②所示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①③所示烧杯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详解】A、每个桶中小球的数目可以不等,但同一个小桶中两种小球数量必须相等,A错误;B、①②所示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①③所示烧杯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B错误;C、①②所示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甲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共有DD、Dd、dd三种,C正确;D、小球组合的过程代表了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为保证同一个小桶中两种小球数量相等,每次抓取后必须放回桶中才能进行下一次抓取,D错误。故选C。17.研究发现,当亲代小鼠被连续喂以高脂食物而患肥胖症时,其所生子代患肥胖症的风险明显增大,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表观遗传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代小鼠的生活习惯可能影响子代小鼠的性状B.高脂饮食导致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该现象可能与染色体组蛋白的乙酰化有关D.表观遗传现象通常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B【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当亲代小鼠被连续喂以高脂食物而患肥胖症时,其所生子代患肥胖症的风险明显增大,故亲代小鼠的生活习惯可能影响子代小鼠的性状,A正确;BC、亲代高脂饮食所生子代患肥胖症的风险明显增大,该过程可能与染色体组蛋白的乙酰化有关,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不改变DNA的碱基排列顺序,B错误,C正确;D、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但是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这种遗传现象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故选B。18.检测指标应当能够科学地反映因变量。下列所述实验中,若要得出相应的结论,对应的检测指标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实验结论检测指标A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S型菌存在的“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检测小鼠的存活情况,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菌B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观察平板中菌落的特征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检测沉淀物、上清液及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RNA是遗传物质检测烟草的叶片细胞中是否含有RNAA.A B.B C.C D.D【答案】D【分析】S型肺炎链球菌具有致病性,菌落光滑,R型肺炎链球菌不具有致病性,菌落粗糙;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A、S型菌具有致病性,所以感染了S型菌的小鼠会死亡,并且能从其体内分离出S型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S型菌存在的“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A正确;B、不同类型的肺炎链球菌的菌落特征不同,可根据菌落特征判断平板中几种肺炎链球菌,从而可判断能将R型均转化为S菌的物质是DNA,B正确;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T2噬菌体侵染细菌只有遗传物质进入细菌,经过离心可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所以可以通过检测沉淀物、上清液及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得出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烟草的叶片细胞中本就含有RNA,并不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可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RNA,检测叶片细胞是否被烟草花叶病毒感染,从而判断RNA是否为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19.某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物质,Ⅰ、Ⅱ代表碱基三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示为真核细胞核内基因的表达过程B.图中甲既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也能催化双螺旋的解开C.乙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丙、丁互补配对原则完全不同D.图中碱基三联体Ⅰ可能有64种,而Ⅱ通常只有1种【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图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边转录边翻译,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详解】A、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边转录边翻译,因此为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A错误;B、图中甲为RNA聚合酶,具有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功能,也能催化双螺旋的解开,B正确;C、乙为DNA分子,丙为mRNA,丁为tRNA,DNA分子中有A-T、C-G配对,丙、丁中是A-U、C-G配对,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D、碱基三联体I在mRNA上,属于密码子,可能有64种,碱基三联体II在tRNA上,属于反密码子,通常有61种,D错误。故选B。20.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一种单链+RNA病毒。该+RNA既能作为mRNA翻译出蛋白质,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是RNA复制酶,由宿主细胞的DNA指导合成B.过程③所需的rRNA、tRNA均由SARS-CoV-2病毒的+RNA转录形成C.过程①所需的嘧啶比例与过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相同D.理论上—RNA和+RNA的核苷酸序列相同【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③表示翻译过程,①②表示RNA复制过程。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没有细胞结构。【详解】A、过程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过程②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所以参与①②过程的酶是RNA复制酶,由图可知,该酶由病毒+RNA指导合成,A错误;B、由增殖过程图分析可知,新冠病毒翻译过程所需的rRNA、tRNA均由宿主细胞提供,无需+RNA的转录,B错误;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过程②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两过程形成的产物正好碱基互补,过程①所需的嘧啶比例与过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相同,C正确;D、+RNA和-RNA的碱基序列互补,故理论上+RNA和-RNA的核苷酸序列不同,D错误。故选C。21.下图是某染色体畸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断裂及错误连接B.变异后的两个B片段中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C.果蝇棒眼的形成是由于X染色体上发生了该类型变异,属于形态突变D.发生该变异后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仍能与其正常同源染色体正常配对【答案】C【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图中的重复,A正确;B、变异后的两个B片段连接过程可能导致部分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B正确;C、果蝇X染色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属于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错误;D、发生该变异后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仍能与正常同源染色体联会,D正确。故选C。22.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不含BrdU的链为深蓝色,含BrdU的链为浅蓝色。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图a~c依次表示在加入BrdU后连续3次的细胞分裂中期,来自同一条染色体的各子代染色体的显色情况(黑色表示深蓝色,白色表示浅蓝色)。下列正确的是(

)A.1个DNA分子复制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在分裂中期位于2条染色体上B.图b中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分子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C.图c中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D.若再进行分裂,第4次分裂中期只有1条染色单体出现深蓝色【答案】B【分析】DNA复制的条件以及过程:1、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2、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1个DNA分子复制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在分裂中期位于1条染色体上,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中均含有BrdU,因此应该表现为浅蓝色,A错误;B、b图细胞经过两次复制,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另一个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不含BrdU,而表现为深蓝色,B正确;C、c图细胞经过三次复制,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每条染色单体的DNA都含BrdU,C错误;D、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若再进行分裂,第4次分裂中期则仍有2条染色单体出现深蓝色,D错误。故选B。23.山羊黑毛和白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几组杂交实验(一头公羊与一头母羊杂交)的结果如表所示。为判断显隐性,在生育足够多个体的条件下,一定能得出结论的杂交方案是(

)杂交实验亲本后代母本父本黑色白色Ⅰ①黑色②白色53Ⅱ③白色④黑色64Ⅲ⑤黑色⑥黑色80Ⅳ⑦白色⑧白色07A.①×④,②×③ B.③×⑧,②×⑦C.⑤×⑧,⑧×⑦ D.①×⑥,④×⑤【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假设黑色是隐性、白色是显性,假设该性状是由A/a基因控制,Ⅰ中①黑色是aa、②白色是Aa,Ⅱ中③白色是Aa、④黑色是aa,则①×④子代全是黑色,②×③子代是白色:黑色=3:1。假设黑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假设该性状是由A/a基因控制,Ⅰ中①黑色是Aa、②白色是aa,Ⅱ中③白色是aa、④黑色是Aa,则①×④子代是黑色:白色=3:1,②×③子代是全是白色,两组假设的结果不同,可从结果进行判断,A正确;B、假设黑色是隐性、白色是显性,假设该性状是由A/a基因控制,②白色、③白色都是Aa,⑦白色是AA、⑧白色是AA(或者⑦白色是AA、⑧白色是Aa或⑦白色是Aa、⑧白色是AA),③×⑧子代是全是白色(或者白色:黑色=3:1),②×⑦子代全是白色(或者白色:黑色=3:1)。假设黑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②白色、③白色都是aa,⑦白色、⑧白色全是aa,③×⑧子代是全是白色,②×⑦子代全是白色,两组假设的结果可能相同,不可从结果进行判断,B错误;C、假设黑色是隐性、白色是显性,假设该性状是由A/a基因控制,⑤黑色、⑥黑色都是aa,⑦白色是AA、⑧白色是AA(或⑦白色是AA、⑧白色是Aa或⑦白色是Aa、⑧白色是AA),⑤×⑧子代是全是白色(或白色:黑色=1:1),⑧×⑦子代全是白色。假设黑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⑤黑色是AA、⑥黑色是AA(或⑤黑色是AA、⑥黑色是Aa或⑤黑色是Aa、⑥黑色是AA),⑦白色、⑧白色全是aa,⑤×⑧子代是全是黑色(或黑色:白色=1:1),⑧×⑦子代全是黑色,两组假设的结果可能相同,不可从结果进行判断,C错误;D、假设黑色是隐性、白色是显性,假设该性状是由A/a基因控制,①黑色是aa、⑥黑色是aa,④黑色、⑤黑色全是aa,①×⑥子代是全是黑色,④×⑤子代全是黑色。假设黑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①黑色是Aa、⑥黑色是AA、⑤黑色是AA(或⑥黑色是AA、⑤黑色是Aa或⑥黑色是Aa、⑤黑色是AA),④黑色是Aa,①×⑥子代是全是黑色(或黑色:白色=3:1),④×⑤子代全是黑色(或黑色:白色=3:1),两组假设的结果可能相同,不可从结果进行判断,D错误。故选A。24.某XY型性别决定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其1个精原细胞(每个核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已知分裂过程未发生基因突变。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后期Ⅱ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该精原细胞至多可形成4种不同基因型的含Y的精细胞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2、3,0【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两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可判断为细胞分裂的后期,且染色体中不含染色单体,可进一步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由于是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图中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B正确;C、该精原细胞至多可形成2种不同基因型的含Y的精细胞,C错误;D、由于该精原细胞每个核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复制后产生的新DNA分子中,一半含32P标记,一半不含32P标记;且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所以其产生的精细胞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2、3、0,D正确。故选C。25.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其中Ⅰ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6的甲病致病基因只来自Ⅰ1C.乙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D.Ⅲ10与正常女性婚配不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孩子【答案】B【分析】1、根据题图可知,Ⅰ3和Ⅰ4表现正常,Ⅱ9患甲病,由此可知,甲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则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题图分析可知,Ⅰ3和Ⅰ4表现正常,Ⅱ8患乙病,由此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B、根据题图可知,Ⅰ3和Ⅰ4表现正常,Ⅱ9患甲病,由此可知,甲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则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的甲病致病基因只来自I1,A错误,B正确;C、由题图分析可知,Ⅰ3和Ⅰ4表现正常,Ⅱ8患乙病,由此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C错误;D、由于Ⅱ8患乙病,则Ⅲ10是乙病的携带者,若Ⅲ10与一个乙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有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孩子,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26.图1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图2表示葡萄糖、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转运蛋白,“□”“▽”的个数代表分子(或离子)的浓度。请回答:(1)图1中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使细胞在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胰岛素结合细胞膜上的受体,并引起受体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2)若要将细胞中的线粒体分离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若图1中分泌物为分泌蛋白,要研究细胞中该分泌物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3)图2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填“是”或“不”)需要消耗能量,转运蛋白c具有的双重功能是。(4)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是由位于的核糖体合成的,合成后(填“是”或“不”)需要通过囊泡转运。囊泡的移动是沿着运行的。【答案】(1)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2)差速离心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是运输物质的载体、催化作用/运输、催化ATP水解(4)细胞质基质不细胞骨架【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详解】(1)生物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等)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使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将胰岛B细胞的信息传递到了相应的靶细胞,所以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研究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要将细胞中的线粒体分离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需要附着的核糖体合成,然后先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分泌到细胞外,故细胞内的亮氨酸用3H标记,在细胞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3)图2中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从图中可知,膜蛋白c在分子(或离子)的运输中发挥作用,也催化水解了ATP,故体现了膜蛋白具有运输物质的载体、催化的功能。(4)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起作用,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由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核糖体合成.,线粒体在细胞内,所以,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是游离核糖体合成的,位于细胞质基质。合成后通过膜上的蛋白转运体进行的运输至线粒体,不需要通过囊泡转运。细胞骨架中的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在细胞内造成了一个轨道系统,各种小囊泡、细胞器以及其他组分沿着微管可以在细胞内定向移动,而非随意移动,因此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运输转移时,囊泡沿着细胞骨架进行移动。三、实验题27.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与净光合速率(Pn)等变化关系的规律,得到以下部分数据。叶面积指数(LAI)=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请回答以下问题:不同种植密度下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和茎叶夹角间的关系种植密度/(万株·hm-2)叶面积指数LAI光合速率(CO2)/[μmol·(m-2·s-1)]Pn茎叶夹角/(°)Stem-leafangle3.03.0341.235.84.54.0639.534.05.14.5036.230.56.04.6533.529.37.54.7730.228.8注:表中数据为灌浆期测得(1)在光反应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光能被转变为中的化学能。(2)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是以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净光合速率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表格数据中,选择种植密度组为玉米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3)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从叶片输出,若该过程受阻,将导致叶片中的积累,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在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量稳定时,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答案】(1)水ATP和NADPH(2)光照下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三碳糖相对光照减弱,导致光反应减弱,ATP和NADPH减少3.0万株·hm-2(3)蔗糖光合速率【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与净光合速率(Pn)等变化关系的规律,实验的自变量是种植密度不同,因变量是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等,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为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合成ATP,在光反应中电子的最终供体为水;光能经光反应过程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2)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净光合速率以光照下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后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形成的第一个糖是三碳糖;分析题意可知,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相对光照减弱,导致光反应减弱,ATP和NADPH减少,降低了暗反应速率,因此净光合速率下降;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时,植物的光合速率最高,且茎叶夹角最大,此种植密度组为玉米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3)分析题意,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从叶片输出,若该过程受阻,将导致叶片中的蔗糖积累,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在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量稳定时,说明光合产物的形成与产量密切相关,则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也会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四、综合题28.下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白)、染色单体(阴影)和核DNA(黑)数量的柱形图,图3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中的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2)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3中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段是,图中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选填“都相同”或“各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4)下图A表示一个生殖细胞,图B中可与图A细胞来自同一个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填序号)。若图A细胞内b为Y染色体,则a为染色体。【答案】(1)丙次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Ⅱ→ⅠⅢ→Ⅴ(3)CG不完全相同(4)①③常【分析】图1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中AG段代表减数分裂,HI段代表受精作用;IM段代表有丝分裂。【详解】(1)图1细胞甲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丙有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裂,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则细胞甲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乙细胞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可以继续进行有丝分裂或进行减数分裂。(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前一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染色单体数目为8条,DNA数目为8个,从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变为0,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8条,DNA数目仍为8个,因此从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可对应图2中Ⅱ→Ⅰ;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染色单体为0条,DNA数目为4个,可对应图2中Ⅲ,其后一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为2条,无染色单体,DNA数目也为2个,可对应图2中Ⅴ,因此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Ⅲ→Ⅴ。(3)图3中BC段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DE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FG细胞一分为二,说明AG段代表减数分裂,其中CG段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HI段染色体数目加倍,代表受精作用;JK段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变为体细胞的两倍,说明IM段代表有丝分裂。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分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因此其原因不完全相同。(4)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所含染色体应该相同(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只有少部分不同),因此与图A细胞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图B中的③,①的两条染色体都是黑色的,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也是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图B中可与图A细胞来自同一个减数分裂过程的是①③。图A中细胞为精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若b为Y染色体,则a是常染色体。29.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小鼠大脑中表达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也广泛分布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众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外周血中BDNFmRNA含量变化等有关。左图为DNA甲基化机理图,右图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1)DNMT3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结合左图和已有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A.DNA分子中甲基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B.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DNA甲基化可能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D.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需与DNA结合(2)右图中过程③以为原料,若该过程某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5'-GAA-3',则其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3)miRNA-195是miRNA中一种,miRNA是小鼠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miRNA,,该物质与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可导致细胞中与之互补的mRNA降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A.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mRNAB.miRNA能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C.不同mi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miRNA的产生与细胞的分化无关(4)抑郁症小鼠与正常鼠相比,右图中②过程(编号选填①“减弱”或②“不变”或③“增强”),若①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P的含量将(编号选填①“减少”或②“不变”或③“增加”)。(5)若抑郁症小鼠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的一个C-C中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异常的DNA占比为。与正常DNA分子相比,异常DNA的稳定性(填“低”或“高”),说明你的判断依据。【答案】(1)CD(2))氨基酸5'-UUC-3'(3)ABC(4)③①(5)1/2低异常DNA分子中由原来的C-C碱基对变成了A-T碱基对,且C-G碱基对中氢键的数目多【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详解】(1)A、从图1中可知,DNA分子中5’甲基胞嘧啶依然能与鸟嘌呤配对,A错误;B、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DNA甲基化没有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因此,甲基化引起的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DNA甲基化可能阴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进而影响了基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