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导游词_第1页
总统府导游词_第2页
总统府导游词_第3页
总统府导游词_第4页
总统府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总统府导游词(导游教学片)首先,致简短欢迎词: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总统府参观,我是为您提供讲解服务的讲解员,叫******。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使各位朋友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景区留下美好的记忆。总统府门楼首先,请您看这座门楼,您一定不会陌生吧!只要您看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等影片,您就一定熟悉这座门楼,它标志着一个旧政权的覆灭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国民政府成立后,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在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后,为了“以壮观瞻”,原来砖木结构的衙署大门被拆除,在1929年重建了这座新门。整座大门外圆内方,厚实坚固,宏伟气派,是典型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再往上看,“总统府”三个大字的地方,又是阶梯形女儿墙,这是中国徽派建筑最突出的外部特征。早先门楼上是“国民政府”四个大字,1948年5月,“总统、副总统”就职前夕,由总统府资政周钟岳专门赶写了“总统府”三个大字,由于时间紧,总务局官员只得派人用木头做了“总统府”三个大字,再贴上金箔,匆匆地钉在整修一新的大门门楼上。今天这三个字是按原样复制重新挂上去的。下面,请随我走进府内参观。今天我们参观的总统府建筑遗存可追溯到明朝初期,已有600多年历史。明代初为归德侯府,后为汉王府,清朝先后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和两江总督署。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在此大兴土木,营建天王府。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48年5月,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和副总统,“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除了抗战八年外,这座大院一直是国民党政权目前,总统府景区占地8.5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的缩影总统府景区由三部分组成:东部以国民政府行政院、清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天王府为主;中部以国民政府、总统府为主;西部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和煦园为主。下面请随我一一参观。总统府大堂您现在看到的是与总统府西式门楼形成强烈对比的中式建筑,这就是总统府大堂。大堂面阔7开间,东西长33.19米,南北宽19.3米,两边各有一间耳房和一道砖门,门楣上均有砖雕匾额,分别刻有“清峙”、“琼树”、“飞黄”、“璇灥”。“清峙”是清丽峻拔的意思,比喻人品格高洁刚毅。“琼树”亦称瑶林琼树,是树的美称,比喻人品的美好。“飞黄”是传说中神马的名字,亦称“乘黄”,一般作“飞黄腾达”之解。“璇灥”拟指园中湖水是从玉石丛中流出的清泉积聚而成。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是天王府的荣光大殿,也称“金銮殿”,是洪秀全上朝时接受百官朝拜的地方。当年,大殿内梁柱涂金、富丽堂皇。清军攻陷南京后,一把火,将“金銮殿”化为灰烬。现在的建筑重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清两江1911年辛亥革命后,17省代表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从上海来到这里。当晚11点左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正式开始。本来就职典礼放在大堂举行,因为南京的冬季特当时,南京北极阁炮台发出了21响礼炮,下关江面上的军舰也拉响了汽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这里诞生了。为纪念这个划时代的事件,现在大堂正中悬挂了一副深蓝底银字的巨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孙中山经常书写这四个字赠送给友人和部属,以表达“国家的权力为天下人所公有”的思想。当晚,就职典礼结束后,孙中山将众人送出大堂。大家认为,孙中山过于礼貌了。中山先生说:“你们是人民的代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只是国民的公仆,哪有公仆不送主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再来看墙壁上的六幅油画,分别是:表现太平天国起义的“天国风云”,展示清朝两江总督的“敕治两江”,描述孙中山革命的“共和肇始”,反映抗战时南京陷落的“国府西迁”,讲述国共两党谈判的“国共和谈”,描绘南京解放的“煦园曙光”。这六幅油画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好,请您沿着中轴线继续向前参观。那么,当年蒋介石在总统府内又是怎样办公的呢?听我给您慢慢讲。蒋介石“当选”总统后,并不是每天到总统府办公,大部分时间在离总统府不远的黄埔路中央军校的“憩庐”官邸,只是例行公事时才到总统府来,如接受外国大使递交国书、接见外宾、召开重要会议、参加每星期一的总理纪念周等等。从蒋介石官邸到总统府,坐汽车只需几分钟,但每次蒋介石到达前,总务局事先都要周密布置,以防不测。当蒋介石的车队出发后,沿途黄埔路、中山东路、汉府街,实行半戒严。进入国府路(现为长江路)后,则是全戒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每个岗亭必须通知下一个岗亭,一站站传下去,直至总统府大门口的哨兵。汽车驶入国府路时,大门哨兵立即按铃,通知院内的仪仗队作好准备。车队一进大院,仪仗队立即吹号奏乐。这时,总统府参军、局以上办公室的信号灯一起亮起来,电铃连响三声,表示蒋介石一行已经入府。蒋介石的座车可以驶入大堂,到中堂下车,其他车辆到大堂前必须停下。蒋介石下车后,经麒麟门,过政务局,进入办公楼,上电梯,至二楼办公室。如果是参加外事活动或其他重要活动,他也就不进办公室了。中堂这里是中堂,曾经是天王府的“真神天父殿”,洪秀全办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天京沦陷后被清军烧毁。1870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废墟上重建清两江总督署的中堂。现在的形式是1935年国民政府改建时的原貌。大厅内有18根粗大的立柱,东西各有小门通向礼堂和国民政府参军处。北门为拱形木门,门的上部是空格窗,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北门的外部,由屋顶向下倾斜的部分,却又是典型的西方建筑形式。5个硕大的拱形门,上部都嵌有拱形石,西式花纹历历在目。多条西式拱形门走廊,连结了周围各幢建筑,一条封闭的玻璃穿堂,又将中堂与大堂连结,形成中轴线。民国时期,这里曾作为国民政府主席接受外国大使递交国书的地方。出了中堂,请您沿着中轴线继续向前参观。总统府接见外宾摄影处和会客室前面这座西式建筑,是总统府的会客厅。北洋军阀冯国璋出任副总统后于1917年建造。它造型美观别致,正门是一拱门,门的周围雕有西式风格的回形花纹,两侧是外走廊,分别是6扇拱形落地窗,下为铸铁花栏,上嵌拱形石,窗的两面还有万年青图案浮雕。门口有五级台阶,台阶两侧有“八”字形的水泥档,所以这里又叫“八字厅”,是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总统蒋介石等政要会见宾客的摄影处。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在这里留影纪念。麒麟门和政务局办公楼眼前这扇红色的大门,通常被叫做“麒麟门”。其实门前的抱鼓石上面刻的是狮子,并非麒麟。当时,在这“麒麟门”的北端3米之处还有一道红门立于路中,像是一堵屏风,平时关闭,所有政府官员均从两侧绕行。南京解放初期这道门被拆掉,使通道更显宽现在您面前的这座两层西式砖木结构的大楼是国民政府政务局办公楼。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陈布雷,就在这里的二楼东南角办公。游客朋友,现在您看到的是总统府的主建筑国民政府办公大楼,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时曾在此办公,林森去世后,为纪念他,就用他的字“子超”来命名这栋楼,称为“子超楼”。该楼动工于1934年12月6日,竣工于1935年12“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高33.34米,宽20米。整幢建筑简洁明快,色调和谐,正面贴有浅咖啡色耐火砖片,其他地方用彩色水沙石粉面,并饰有立体花纹,极富层次感。楼前竖有的两盏路灯,底座和柱子均为汉白玉,灯笼为紫铜,古朴雅致,宛如西欧国家的街灯,每盏价值160块银圆。楼前两棵雪松,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手种植,树苗是从印度进口,价值昂贵,以寸计金。这幢楼落成后,从远处看,基座大,上面小,呈对称形,形状似一“森”字。楼前的两棵雪松,则是一个“林”字。一幢楼,两棵树,形成“林森1948年5月,子超楼成为正、副总统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办公楼。请您沿着汉白玉台阶走进办公楼,顺着参观线路由西侧楼梯上楼参观。进入一楼您可以看到,这里的每间办公室都高大敞亮,墙角有挂镜线和石膏装饰线。墙面实体部分都留有壁橱,墙裙有一米多高。这一层原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公室。文书局直接为总统办事,掌管正、副总统的印章和发布文告等工作。二楼是总统府的中枢所在。一上楼,南边套间是文书局局长许静芝的办公室,北边套间是秘书长吴鼎昌的办公室。再向前走,南边的大套间就是蒋介石的办公室。这个套间共有三间,东一间是休息室和卫生间,内有浴盆和抽水马桶。西一间是会客室(林森时期此室是书房,四面都是壁橱,放着书籍与古玩)。中间是办公室,临窗一张巨型的写字台斜放着,一张特制的皮转椅。东边的墙上挂着蒋介石彩色的戎装照片,这是蒋介石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顶上悬挂的精美吊灯,是建楼时从法国定制而来,洋派而又大气,至今仍然可以使用。据当年率部冲进总统府的解放军3野35军104师参谋长张绍安回忆:在蒋介石的办公室中,发现了一对曾国藩的鸡血石章,一对翡翠石章,两串清代的朝珠,一套线装雕刻版的《曾文正公全集》。为什么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出现这些珍贵的清代物品呢?蒋介石对曾国藩一向推崇备至,喜爱这些物品并不奇怪。问题是蒋介石早于1949年1月21日就“引退”离开南京了,为什么不将这些珍贵的物品带走呢?原来蒋介石满以为这次离开还会和以前一样只要几个月的工夫,重登总统宝座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未将这些珍贵物品带走。同时,将这些物品留下,还有“镇对面三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当年李宗仁主要在鼓楼傅厚岗官邸办公,一般不来总统府.1949年4月27日,渡江总前委首长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人来到了总统府。下车后,他们走进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办公室。邓小平说:“蒋委员长缉拿我们多年,今天我们上门来了,看他还吹什么牛!”刘伯承指着台历说:“蒋先生、李先生的台历还是23号哩,转移不慢啊。”陈毅同志则坐在蒋介石的皮椅上,拨通了第一个电话,向在北京西郊双清别墅的毛主席报告了南京解放的喜讯。他风趣地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报告呢。三楼是国务会议厅,这里的陈设均按历史记载布置。您请看,正北面的墙上嵌有一块汉白玉石匾,上面刻有林森手书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这八个字是孙中山提倡的国民必须具备的“八德”。墙上还挂有孙中山像和中华民国国旗。顶部玻璃大吊灯与总统办公室的一样,均从法国定制。总统府每两周要举行一次国务会议,地点就在这个会议厅。参加者为总统和副总统,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院的院长和副院长、委员等人。每人的座位前,都有一块小牌子,上面注明了职务名称。蒋介石只要在南京,必然到会,坐席就是会议厅正中的一张高背皮靠椅。蒋介石不在南京时,就由五院院长轮流主持,这样的会多是讨论通过一些蒋介石与军务局、政务局早就商定了的事项,如官员的任免等。随着内战的越来越激烈,蒋介石经常不到会,但这样的会却照常开着。在国务会议厅两旁还有会客室和休息室,是与会者在会前或会间休息的场所。子超楼参观内容到此为止,请您沿东边的楼梯下楼后顺长廊继续参观。防空洞和车库顺着长廊走,长廊的东侧,您可以看见一个小门,门上标着“防空洞”。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飞机经常空袭南京。当时,国民政府没有任何防空设施。于是,1934年在建造国民政府办公大楼时,才建造了这个防空洞。防空洞分为两层,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顶层有数米厚,可以防御重磅炸弹。洞内水、电、通风设备一应俱全。但这个防空洞造好后基本上没有启用过,1937年12月,日军进攻南京时,国民政府已西迁重庆了。从防空洞的另一个门出来,您进入一个小院。这里是总统府的车库,当年,曾存放着蒋介石的防弹汽车:雪佛来、福特、别克轿车各一辆,还有大吉普车等。现在进入第二部分参观。行政院您现在来到的地方是东花园。我先带您参观国民政府行政院,它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下辖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18个部、委、局,可见权力之大。首任院长是谭延闿。谭延闿,湖南茶陵人,1880年生于杭州官僚家庭。谭本人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谭延闿在国民党内素以“八面玲珑”著称,谁都不得罪,被人戏称为“药中甘草”。他主持建造的行政院坐南朝北,用的是一个“臣位”,与西面的国民政府“君位”(坐北朝南)毗邻相望,向蒋介石发出了“俯首听命”的信号,使蒋介石对他放心,可见谭延闽的老谋深算。首先您看到的是行政院北楼。此楼建于1928年,共两层,是行政院的主要办公大楼。“行政院”三个楷体金字,是谭延闿亲自书写,他的书法造诣很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就连蒋介石对他的字也极为赏识。北楼楼下的“国民政府五院文物史料陈列”,详细介绍了国民政府五院的相关知识和史料。如果您对这部分的历史感兴趣,不妨细细参观。您现在来到的是行政院南楼,此楼建于1934年,是行政院正、副院长日常办公的场所。现在里面的布置都是依照当年的形制复原的。行政院为五院之首,所以正、副院长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如:谭延闽、蒋介石、孙科、冯玉祥、汪精卫、孔祥熙、宋子文等。因此他们的办公室、会客室在当时都是很气派的。现在您可以进入楼内参观。您看见墙上的挂钟了吗?这里,我要问您一个问题:在南楼里,楼上楼下悬挂的时钟都定格在11:05时,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这是因为1937年11月16日,占领上海的侵华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扑来,形势十分危急。当夜11:05时复园复园原为总督署东花园的一部分,太平天国失败后与天王府一起被毁掉,一直没有重建,直到2002年根据史料恢复了一部分,所以起名叫“复园”。复园门外是一条小道,两旁种植着篁竹、斑竹和紫竹,这些竹子挺拔而雅致。园门是一个月洞门,门口没有巨石或假山掩隐,所以进入园内便一目了然。园子的西部有一条长长的游廊,蜿蜒曲折,通达北部尽头,将园内的景致串联起来。有“喋云亭”,有“双鉴轩”,有“鸣曦”,还有“轻飓”,皆为美景。在复园中,我们呼吸一下这里清新的空气,享受一下这里宁静的环境。出园门沿原路向右转,请您向南走,去参观“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和“洪秀全历史文物陈列”。“勋高柱石”碑亭您向左看,在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亭子,亭中立有刻着“勋高柱石”四个大字的一块石碑,您不妨前去看看。说到“勋高柱石”碑亭,必须先说一说著名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进士。曾先后三次担任两江总督,他带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两江总督任上,他力主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与李鸿章等人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并开创留学西方之先河。在为人处事、修身治家方面,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直接影响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勋高柱石”碑,高3.3米,宽1.1米,厚0.25米。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最后一次出任两江总督,行前特地去朝觐了同治皇帝。那天正好是他六十大寿的生日,同治皇帝特地赏赐给他御笔手书的“勋高柱石”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勋高”是指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功勋卓著;“柱石”比喻总督东南,坚如磐石。曾国藩来到南京任职后,就将“勋高柱石”刻成碑立于两江总督署内,以显示自己的荣耀。后来此碑湮没于世,直到1989年,才在此清两江总督署史料陈列馆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了“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和“洪秀全历史文物陈列”的展馆前。首先,请随我参观“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两江总督始设于康熙四年(1665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有影响的总督共计86人、98任,历时247年。“两江”指当时的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是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总称,那时的上海归属江苏。当时的两江一带人文荟萃,经济繁荣,是清王朝的财赋重地,所以两江总督的地位相当重要。两江总督一般官居从一品,为朝廷的封疆大吏,他的主要职责是“厘治军民、察举官吏、修饬封疆”,也就是坐镇东南,管理军务、军饷,举荐考察地方官吏,总管三省军政事务。清康熙年间,全国设八大总督,依次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陕甘总督、浙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在八大总督中,两江总督唯一掌管三省,是管辖省份最多的总督,政治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所以这个职位在清朝的早中期一般都由满人担任,太平天国运动后汉人渐渐增多。进入大门,院中有一块卧碑,上书“惠洽两江”四个大字。这是乾隆皇帝赐给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御笔。“惠洽两江”是什么意思呢?“惠”是恩泽之意,“洽”是遍及之意,表示尹继善为官两江,造福一方,泽被百姓。尹继善曾先后四次担任两江总督,长达30年。他为人通情达理、严肃公正,督政两江期间,德政较多。特别是乾隆多次南巡,每到金陵,尹继善总是调度得宜,安排周到,所以乾隆御赐“惠洽两江”四字来表彰尹继善的种种业绩。整个两江总督署的史料陈列共分为:复制的督署花厅、署衙史料展馆、近代名督介绍,以及复原的两江总督大堂等四个部分,请各位随我一一参观。首先我们来到了模拟的督署花厅。花厅是当年总督暂时休息的地方,同时也是宾朋幕僚畅谈饮宴的场所。在它上方还有一块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清风是式”横匾。说的是康熙年问的两江总督于成龙。康熙十九年十二月,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于成龙生活很简朴,据说,他在总督署里自种青菜来吃。没有茶叶,就用总督署后院的龙爪槐的树叶作茶叶,致使总督署内龙爪槐树上常年都是光秃秃的,现在西花园里还可以见到几棵枝叶茂盛的“龙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在繁重的公务和清贫的生活中死去。这年冬天,康熙南巡来到江宁,对于成龙的去世深表惋惜,称其为“天下廉吏第一”。几十年后,乾隆再次想起于成龙,亲笔题写“清风是式”四个字,以褒扬于成龙的清廉。“清风”,就是两袖清风,比喻为官廉洁。“式”意为“榜样,式样”。“清风是式”意思就是为官清廉的于成龙是所有官吏学习的榜样。最后请您随我去参观衙署大堂。一说起大堂,有人就想起包龙图审犯人的大堂。总督大堂可比那些大堂的级别要高得多。这儿可不审犯人,是总督授传圣旨,与下属商讨军政大事的地方,也是拜祀之日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您看,梁上悬挂的匾额“惠洽两江”、“秉钺三江”、“三省均衡”都是皇帝赏赐给两江总督的。因江南省又分为上江(今天的安徽)和下江(今天的江苏),再加上江西,所以此地又叫做“三江”。明清以来,这一带一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历代王朝的财赋重地。洪秀全历史文物陈列从左侧的院门出来,我们便来到了“洪秀全历史文物陈列”馆。整个展馆共分四个部分,全都是按照当年的形制仿建的,下面我们开始一一参观。首先我们来到了序厅。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光耀天朝”的横额。两边楹柱上写着“帷幄运筹,当以黔黎为念;晕飞在望,定教社稷生辉”。门内迎面有一仿铜木质洪秀全坐像,上方横匾书“天堂荣光”,左右楹联为“天下太平日,万方来朝天”。该馆内容以太平军的足迹为主线,概括了太平军从广东花县到广西金田,一路北上,定都南京,经历天京事变,直至失败的过程。请从左门进去再向左转,便来到了陈列馆的庭院。院中有一尊贴墙而立的洪秀全腰挂佩剑的全身塑像。您请看,天井四周的围廊和房屋外檐上都绘有和玺彩画,表现了当年天朝宫殿的气势和天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玺彩绘,又叫金龙和玺,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只有宫殿中的主要建筑和显赫的庙堂才可以使用。它的特点是中间的图案由龙或龙凤组成,都是金色的。您如果去过北京故官,太和殿的彩绘就是和玺彩绘。中国古代建筑是木结构为主,在梁、枋等木构件上涂上彩绘,一来可以防潮、防蛀、防腐,二来还有装饰作用。为了避免走回头路,请先出大门到西院参观天王府的模型馆和史料厅吧。在这两厅之间也有一座庭院,院中有“天国英魂”的大型浮雕。我们可以看见浮雕上的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众将领迎面疾步向我们走来,他们的身后则是战旗飘扬。这个浮雕上的人物尺度比真人略大一些,看上去气势磅礴,场面宏大。院中还陈列着出土的石柱础、石鼓及“纶音”碑额和碑座等文物,供游人参观。西院南房(在您的左侧)陈列着天王府模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洪秀全下令营建天朝宫殿。您看到的这组模型,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天王府周长十余里,范围大大超过清朝行官和督署。此刻,您一定会为它的庞大规模、精美的形式和欲与北京皇宫“试比高”的皇家风格所折服。可惜的是,1864年天京陷落后,曾国荃纵兵将天王府洗劫一空,为毁除农民起义军“僭越”(指地位在下却冒用地位在上的意思)的痕迹,他又下令烧毁天王府,大火烧了七天七夜。西院北房为史料厅,分五个部分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史。您如有兴趣可以进去参观。请您进入中院。中院为复制的天王府几个局部殿堂,再现了天朝宫殿的壮丽堂皇。南房是天王的机密室,是洪秀全批阅军机文件和商讨机密大事的地方。天王府的“金龙殿”已不可能在总统府大堂的位置复建,我们在机密室对面仿制了“金龙殿”和天王宝座。请过去参观。“金龙殿”是洪秀全召见群臣、颁布诏书、议政以及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诸多政策法令都是在这里颁布的。室内陈设均按有关历史资料仿制,但规模远不如当时了。殿内天花板为方格形宫廷彩绘,每个格内均绘有彩色贴金团龙。顶部正中为八角形藻井,藻井正中倒悬浮雕蟠龙,龙口衔一银色圆球,形成“游龙戏珠”,又称“轩辕镜”,表明天王是轩辕黄帝的后代,是正统的继承人。藻井下方为天王宝座,宝座上方的横匾红底金字写着“太平一统”四个大字,这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就是这个意思。天王宝座置放在须弥座台基上,由17条形态各异的金色木雕蟠龙装饰,宝座后是五扇金龙屏风,上面雕有24条金色蟠龙,宝座前两根蟠龙金柱,尽显天王的尊贵。起初洪秀全并不喜欢龙,见龙就有恨,遇见必定用箭戳入龙眼。定都南京后喜欢起龙来,并托梦说在天父那里见到了龙,于是就开始用龙来装饰一切。从这龙的装饰和天朝宫殿的一切,都反映出洪秀全的造反仍然没有摆脱两千多年皇权思想的桎梏。在天王宝座的两边墙上,还挂着四幅太平天国山水画,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风格。在这里,还陈列着天王龙袍和风帽。太平天国的冠服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各级官员不得随意穿戴。在喜庆朝会等重大场合所戴的头冠称作角帽,天王的角帽又叫金冠;秋冬时所戴的帽子称为风帽,夏天还有凉帽等。天王的龙袍为黄龙袍,绣有九条金龙。天王的靴子也有规定,一般为黄缎靴,方头,每只靴上绣九条龙。请您到后院继续参观。这就是洪秀全的书房。书房正中上方挂着“博学知明”的横匾,大书案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一张雕刻精细的龙椅,尽显皇家气息。书房西边一间有一套多宝阁,内置金银瓷陶等宝器。当年,太平军每占一地,都要收集宝器送至天京,天王府的藏珍阁专门收藏从各地搜掠来的文物、古董古玩。下面请到东院参观。东院的北楼是以天王府内宫“又正月官”为依据仿制的。天王府有内官多处,是天王与其后妃居住就寝的地方。南面三进展室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模型,较详细地展示了太平天国发展的历史片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从根基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50年后自称“洪秀全第二”的孙中山,就在当年洪秀全上大朝的地方,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从该馆的大门出去,我们一会儿在马厩见。马厩东花园的最南端是马厩(马房)。马厩原来共有十排,现在只保留了六排,最北的一排房屋复原成当年的马厩。古时候,马是打仗和出行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清两江总督署时期,大小官吏出行之前,先要来到马厩登记,然后按官职高低领走坐骑,用完后把马交回,销去记录。这种制度就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也照样遵守。据史料记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也曾在这里备马出行。当时孙中山专用乘马的编号为后来汽车逐渐取代了马,在国民政府时期,这里先后改为交通队、军乐队、清洁队和警卫队的宿舍。南面的四排建筑现在辟为“晚清与民国”展览,主要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向人们介绍了近代旧中国的概貌。您仔细参观,旧中国会让您感受很深。参观完东花园,请您沿着马厩回头走,穿过红门、大堂,向西,前去游览西花园。煦园游客朋友,您将欣赏的煦园,人们习惯叫它西花园。与前面您所参观的景点不一样,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面积不大,大约占地2.2万平方米,但由于采用了遮景、障景等手法,参观线路曲折宛转,很有点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情趣。园内山石、建筑、水池布置精巧,令人玩味;花草、竹树与池中游鱼,都寄托了主人的精神追求,颇有文化深意。可以这么说,江南园林就是一部简要的东方文化的百科全书。难怪从乾隆皇帝、两江总督、天王洪秀全到孙中山大总统都对煦园钟爱有加,常在煦园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进入园内,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小院落,白墙上开一园门,上面写着“煦园”二字。墙后面有什么?您不知道。这就是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也叫“遮景”。目的就是要收缩您的视线,细细领略园林的美。在此,我提一个问题。您眼前的这面白墙有什么特点?对。这面白墙的墙脊不是平的,而是波浪形。这种波浪形的墙叫“云墙”,又叫“龙墙”,这样,墙形就有了变化,是不是比直的更好看?墙在园林中除了有一种隔离作用外,还有衬托的作用。您看,如果天晴的时候,特别是黄昏和夜晚。墙边种植的这些竹子、花草的影子就会投射到白色的墙上,产生一种朦胧的美。这在园林建筑中,叫做虚景。虚的美往往比实的美更加动人。因为,您可以尽情发挥您的想像力。墙上还有漏窗。这种不同图形的漏窗,一方面像是在墙上装饰上图案,把整面墙的呆板打破了,另一方面又有“泄景”、“引景”的作用,沟通了墙两面的景物,若隐若现,引起您探求的欲望。门是圆形的,叫月亮门,又叫月洞门。除了用来进出园子之外,它的作用还在于“框景”,什么叫框景?您看,您在门外选一个角度,以圆门为取景框,就可以得到一幅优美的画面,这就叫“框景”。您如果在这里留一个影,人就像在画中一样。请您再看,院中这块石头,很像跃起的鲤鱼。这就是江南园林中常用的太湖石。太湖石产于苏州洞庭山,是园林中堆砌假山和立峰的上好材料。欣赏这种独块的太湖石,要讲究瘦、皱、漏、透。这是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归纳出来的。米芾因为喜欢石头,被人叫做“石痴”。怎样才是瘦、皱、漏、透呢?瘦就是石头要苗条修长;皱就是指石头表面要凹凸不平,有起伏变化;漏是指石头中空穴相通,雨水不会积存在石头上;透是说石头要多孔穴,玲珑剔透,前后能透光线。这些都是石头的外部特征。实际上,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之所以喜欢石头,是把人的情感赋予了石头。如果您对石有兴趣,园中的“石缘轩”会给您更多的享受。这块太湖石放在这里,不仅使小院生趣盎然,还暗喻了生活富足、年年有余。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还有“鲤鱼跃龙门”的吉祥含义。太湖石著名的有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南京玄武湖的观音石等,您以后去这些地方别忘了欣赏。这个小小的园子有这么多的内容可以欣赏,可见造园人的一片苦心啊。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江南园林是艺术品,就像诗歌一样,讲究韵律;就像一篇文章一样,要有序、发展、高潮、过渡、尾声等等。这个院落就是煦园的“序”。门额上的“煦园”二字,就是开题。现在就请您随我一同欣赏。假山和六角亭步入月洞门,只见一座假山在前,它像是影壁一样,将园内的景致遮挡起来,平添一份情趣。大自然中有千姿百态的山,当然,江南园林中也要有山。这座假山就是用太湖石叠成的。古人崇拜山,所谓“仁者乐山”,就是说人要有山的宽厚、山的稳定、山的胸襟。假山上有一个六角亭,是煦园最高点,可以登高眺望园内园外的景致。当它被人观赏时,便成为耸立在花园东南的最高景观。桐音馆这是桐音馆,是煦园的中心建筑,馆名由当代著名草圣林散之题写。为什么叫“桐音馆”?有人说是前面种着梧桐树,雨天,在这里听雨滴打在树叶上淅淅沥沥的声音,所以叫桐音馆。其实“桐音”这个典故出于《后汉书·蔡邕传》,意思是说,东汉有个大文豪叫蔡邕,他在江南时,有一次经过厨房,听到火烧木头发出清脆的爆裂声,就意识到这是一块上好的木料,赶紧让人把这块木头从火中取出来,请人制作了一张琴,琴音果然美妙悦耳,无与伦比。因为琴尾有焦糊的颜色,所以蔡邕就给这张琴起名为“焦尾琴”。所以,桐音就是琴音,琴音就是知音的意思。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这里驻足,两江总督曾国藩就爱在这里下围棋。方胜亭桐音馆的西南面是方胜亭,俗称“鸳鸯亭”。您请看,这座亭子与前面看见的六角亭不一样。它一亭双顶,顶和基座都是两个菱形,部分相叠。古代称这种双菱形叫“方胜同心”。方胜是方形的彩胜,是古代妇女戴在头上的一种饰物,两个菱形,同心相叠,表示夫妻同心。所以方胜是一种吉祥的图形。在亭中东可览山色,西可观湖光。真可谓“左右逢源”。“寿”字石在鸳鸯亭的旁边,有一块巨型的叠石,它是用一块块小太湖石堆砌而成。这种叠石称作相形假山。据说是由叠山高手做相士,他一边相,工匠一边叠,叠出的假山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惟妙惟肖。请您仔细观看这块叠石,它像一个繁体的“寿”字,因此又称“寿”字石。过去主人会殷勤地劝朋友从“寿”字假山中穿过,取个添寿的好兆头。好,我们今天也从“寿”字石中过一次,祝您健康长寿。不系舟穿过“寿”字石,经过小石桥,您现在来到了水池中的石舫——不系舟。请您看,这个水池又叫太平湖,形状像花瓶。底部在南,瓶口朝北,四壁都是用巨型条石砌成。花瓶是古代中国常见的吉祥物。瓶者,平也。就是太平、平静、平安、和平的意思。过去一般家境殷实的人家在堂屋中的条桌上,左边放置一个花瓶,右边放置一方镜子,就是希望家中生活平平静静的意思。我们先从脚下的石舫说起。舫,即船,又称画舫、楼船。它是东晋时将南方的船和北方的楼房结合起来建造的一种游船,由前舱、中舱和后舱组成。门和窗上装饰精美,门楣上雕刻着蝙蝠、梅鹿、山猫(兽)分别寓意福、禄、寿,其他还有牡丹、万年青、仙鹤等,都有长寿富贵之意。这种游船是供过去的公子哥儿泛舟河上,听小曲儿、吃船菜时用的。在园林中放这么一个石头的不能动的船干吗用的呢?水中有船,是景;有画舫,更是美景。坐在船中,有泛舟江上的感觉。所以乾隆也好,洪秀全也好,民国的达官显贵也好,都曾经在石舫中会见宾客、休息观景。石舫是174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为迎接乾隆皇帝二下江南特意建造的。船长14.50米,宽4.63米,采用青石砌成。乾隆应尹继善之请,特赐匾额“不系舟”。乾隆为何赐名“不系舟”,他又有什么深意呢?“水亦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希望自己的官员要善待百姓,居安思危,这样大清的江山才能夕佳楼西边的这座三面临水的小楼叫夕佳楼,是黄昏时观赏园中美景的好地方。“夕阳无限好”的时候,登上这座小楼,可见池水平静,亭、台、阁、榭,无不光彩四射,而水中倒影也是金光耀眼,摇曳生辉。夕佳楼三面围着曲栏,这种栏杆名叫吴王靠。为何叫吴王靠呢?您看,这种曲栏是栏杆和长椅的结合,因为最早在吴王宫殿的后花园中使用,所以就叫这种曲栏为“吴王靠”。又因为古代仕女图中常常画着一个小姐依着曲栏,轻轻拂着一柄团扇,正在临水观鱼,所以民间又称这种曲栏为“美人靠”。忘飞阁您再看夕佳楼对面的这座水榭,三面临水,四周开窗,是清晨观赏晨曦的佳地,也是早晨读书的好地方。您请看,水榭屋顶翘起的戗脊上有一根木雕,您看像什么?像一枝卷曲绽放的梅花,梅枝上有两只喜鹊,民间叫做“喜鹊登枝”,或者说“喜上眉梢”,认为梅枝上的喜鹊被园中美景深深吸引,乐而忘飞,故得名“忘飞阁”。不过,用“忘飞”起名不合文人造园本意。古人云:“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读书人时时都想着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岂有“忘飞”之理?如果这座水榭称为“喜上眉梢榭”来隐喻金榜提名时的喜悦就再恰当不过了。三段碑三段碑又称“天发神谶碑”,原为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在天玺年间的记功碑。原碑在清朝同治年间遭到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碑是宣统元年两江总督端方复制的。因为发现时就断为三截,所以又叫“三段碑”。碑文用篆书笔法写隶书,笔致苍润古朴。后代书法家称碑上的字,如折古剑,如断玉簪,是罕见的书法珍品。中国研习书法的人,大多数都会临这个碑拓。御碑亭紧邻三段碑的是御碑亭。亭内有两块乾隆赐给两江总督萨载和书麟的诗碑,这两块碑上的诗表现了乾隆皇帝对两江总督的倚重,对他们就任寄寓厚望,同时表达了他自己爱民的一片心情。其中一块已断,但字迹清晰。乾隆皇帝爱写诗,书法也不错,喜欢到处题诗题字,以致于所到之处必有他的题记。今天,民间还把到处刻划留名的行为,戏称为“乾隆遗风”。欣赏完御碑亭后,请您先进入西面的一个小院,我们去参观总统府里最令人敬仰的地方——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您现在看到的这座西式建筑,就是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这座建筑建于1910年,是清朝两江总督署的花厅。您大概会问,两江总督衙门里怎么会冒出这座西式的建筑呢?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到欧洲考察,回国后就模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建造了这座平房。工程直到1910年末位总督张人骏的任上才完工。因为它位于总督署的西边,所以又称“西花厅”。孙中山从1912年1月1日就职到4月3日离任之前,一直在这里办公,他度过了极其不平凡的9l天,可谓跌宕起伏,波下面您随我慢慢参观。这里共有五间房,分别是孙先生临时休息室、总统办公室、部长会议室、衣帽间和总长会议室。每一间都是按当年的原样摆放,显得十分简朴。最大的一间是总长会议室,西面的墙上有一幅照片,记录了临时政府的第一次内阁会议的情景。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它不仅留下了当年在这间屋子里举行会议时的宝贵瞬间,更有意义的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从来都是皇帝一人在上下诏,众臣在下奉旨,而这张照片实录了总统与内阁成员围坐在一起共商国是的情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具有民主性质的国家体制,在这张照片中充分体现出来。1912年1月21日,孙中山在这里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之后,陆续在这里颁布了30多条具体的政策法令,来革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恶习,其影响十分深远。对中国当时的六大主要陋习,孙中山下令革除,号召实施“剪辫子、改服饰、废缠足、禁刑讯、改称呼、废跪拜”等政策法令,文告下发在东面墙上,孙中山像的两侧挂着两面“五色旗”。“五色旗”取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民族共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北面的两幢建筑原为国民政府的参谋本部,现已辟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您不妨细细参观。那么孙中山先生的住处在何处呢?过了漪澜阁,我再告诉您。漪澜阁正对着不系舟的叫漪澜阁。漪澜阁是建在水中带露台的建筑,四面环水。前有露台,围着石栏,栏上刻有十几只小狮,憨态可掬。露台两旁有单孔石拱桥与两岸相连接。漪澜阁三楹开间,正面为屏风式门,门上雕着瓶、鼎图案,寓“平等”之意。檐柱上雕刻着金狮。阁是砖木结构,灰瓦,雕花门窗。南部的露台,可作拜月及听曲之用。中秋之夜,以女人为主祭月神,祭品多为月饼、水果、菱、藕之类。仪式结束后,边吃果品,边赏月。民国初年,孙中山每天从这里往返住所和办公室之间,这是他必经之路,有时他也在此办公或休息,后人又称此为“中山堂”。孙中山卧室过了漪澜阁,您向左走,去参观孙中山卧室。西花园东北角这处幽静的小院里,有一栋两层中式砖木结构小楼,这就是孙中山居住的地方。孙中山的饮食起居都很简单,卧室除了床以外,只有一张书桌、一个书橱和一个大衣橱,吃饭常佐以咸鱼小菜下饭。后来,他的子女们在回忆起这段生活时说:“总统府里的饭菜还不如家里的好吃。”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民,老百姓都称他为“平民大总统”。小院古朴宁静,一对汉白玉金鱼缸系当年华侨送给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