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995年开始,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广泛用于伤口缝合。这种缝合线由某动物的胶原蛋白加工而成,具有吸收完全无致痕、无排异反应等优良特性。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缝合线将被组织中特定的酶水解B.缝合线的水解产物可被细胞吸收C.缝合处可检测到抗胶原蛋白抗体D.该动物与人体的胶原蛋白空间结构相似或相同2.图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B.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剪切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需选用感受态的大肠杆菌D.在受体细胞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请根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1%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CO2B.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叶绿体中C3会减少C.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叶绿体中ATP会增多D.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则植物的干重不变4.科学家研究发现野生型大肠杆菌种群中出现了两种X酶失活的突变体甲、乙。正常X酶的第38号位置为甘氨酸,突变体甲、乙的X酶该位置的氨基酸分别是精氨酸和色氨酸,且前后位置的氨基酸均不变,但研究发现,在乙的后代中又出现了野生型大肠杆菌。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大肠杆菌突变体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应该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B.大肠杆菌的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C.细胞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不一定使大肠杆菌的性状发生改变D.野生型大肠杆菌中X酶基因的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5.避蚊胺是良好的驱蚊剂,能有效地使昆虫失去对人类或动物发出特殊气味的感觉。科学家利用人体散发的气味分子、气味分子+避蚊胺、避蚊胺分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且发现蚊子对避蚊胺的敏感性高于对气味分子的敏感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避蚊胺破坏了蚊子触角上的气味分子感受器细胞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C.蚊子对气味分子和避蚊胺的敏感性差异可能与受体不同有关D.避蚊胺可能通过破坏蚊子嗅觉受体来发挥驱蚊效果6.如图为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效应B.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C.哮喘发生过程中既有浆细胞参与又有效应T细胞参与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如下,图一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图二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使酸性重铬酸钾从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色。(2)健那绿染色发现,图一A内酵母镜检线粒体呈蓝绿色,图二B内镜检无法看到,推测该染色剂的使用除要求活体外,还需_________条件。(3)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一般不选择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4)将动物细胞破裂后用_________可以分离得到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的脂类与蛋白质的比值为3∶1,外膜中的比值接近1∶1,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8.(10分)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人们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关注,C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中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与来自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bl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骨髓细胞内mTOR蛋白过度表达从而引起白血病。抗mTOR单克隆抗体可抑制mTOR蛋白的作用而治疗CML。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用___________对小鼠进行注射,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脾脏提取出B淋巴细胞;他们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原因是___________。(2)使用___________(生物的方法)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置于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经过__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获得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将这些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在___________中可提取得到抗mTOR单克隆抗体。(3)抗mTOR单克隆抗体在治疗CML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兴趣小组对CMTl腓骨肌萎缩症(基因A、a控制)和鱼鳞病(基因B、b控制)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得到下图1的遗传系谱图,图2是乙家庭中的部分成员的鱼鳞病基因电泳图,图3是生物体中的两个基因的碱基部分序列图。请分析回答:(1)结合图1和图2判断,CMTl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2)Ⅰ1的基因型为______;若Ⅱ­2和Ⅱ­3想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3)图3是Ⅱ5与Ⅱ6所生孩子的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正常情况下,基因M在其一个细胞中最多有______个,所处的时期可能是______。基因R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填“a”或“b”)链中。若基因R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A—T突变为T—A,其对应的密码子变为______。10.(10分)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动物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曲线(图中B、D两点表示经筛选后继续培养),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OA段的培养称为________培养,AB段可能发生了________现象,需要用________酶处理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2)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就细胞增殖、分化来说,动植物细胞都要进行________,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将________注射到小鼠体内,以此获取________细胞,同时可选取图中________点的细胞与该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所选取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________比正常细胞显著减少,为筛选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细胞,可用________培养基达到目的。11.(15分)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成分)。(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盐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题分析】

胶原蛋白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这种缝合线可以将被组织中蛋白酶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可以被细胞吸收,具有免拆线、无排异的优点。据此答题。【题目详解】A、缝合线是一种蛋白质,可被组织中特定的酶水解,A正确;B、缝合线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可被细胞吸收,B正确;C、缝合线具有免拆线、无排异的优点,因此缝合处不会检测到抗胶原蛋白抗体,C错误;D、缝合线具有免拆线、无排异的优点,这说明动物与人体的胶原蛋白空间结构相似或相同,D正确。故选C。2、D【解题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A、若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A正确;B、图甲中BamHⅠ同时切坏两种抗性基因,不能选用,故图乙中目的基因左侧只能选BclⅠ,而质粒上没有目的基因右侧Sau3A的切点,两者都有HindⅢ的切点,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随意连接,故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剪切,B正确;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时,需用钙离子等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C正确;D、在受体细胞中,插入目的基因时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不能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D错误。故选D。3、D【解题分析】

A、图中1%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CO2,A项正确;BC、若将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CO2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C3合成减少而消耗仍在继续,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进而导致C3被还原的速率减慢,消耗的ATP减少,故叶绿体中ATP会增多,B、C项正确;D、若将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钟罩内的CO2会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此时玻璃钟罩内的植物的地上部分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但植物的地下根部仍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整体上看,植物的干重会减小,D项错误。故选D。4、C【解题分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题目详解】A、甲、乙大肠杆菌突变体的出现是X酶的第38号位置的甘氨酸被替换成精氨酸和色氨酸,其他位置未发生变化,该改变可能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大肠杆菌的这种变异为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C、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具有等位基因,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野生型大肠杆菌中X酶基因的改变影响了X酶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原核生物的主要特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5、A【解题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题目详解】A、避蚊胺能有效地使昆虫失去对人类或动物发出特殊气味的感觉,从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来看,感受器细胞能产生兴奋,说明不是破坏了蚊子触角上的气味分子感受器细胞,A错误;B、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气味分子和避蚊胺可能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从而导致蚊子对两者的敏感性差异,C正确;D、避蚊胺可能通过破坏蚊子嗅觉受体来发挥驱蚊的效果,D正确。故选A。6、A【解题分析】

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分析题图可知:当致敏原进入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分布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这种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从而引起机体出现过敏症状。【题目详解】A.由题图可知,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效应,A正确;B.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免疫功能异常现象,B错误;C.哮喘发生过程中既需要浆细胞产生抗体,又需要T细胞的识别与呈递,C错误;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将左侧玻璃管插入液体中,右侧玻璃管远离液面左侧锥形瓶的玻璃管远离液面橙灰绿有氧细胞中的叶绿体影响实验观察差速离心法内膜含较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解题分析】

1、图一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A瓶是酵母菌培养液;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图二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B瓶是酵母菌培养液;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2、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的原理是健那绿被氧化时呈蓝绿色。【题目详解】(1)图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中,图一需改进的地方是将左侧玻璃管插入液体中,右侧玻璃管远离液面;图二需改进的地方是左侧锥形瓶的玻璃管远离液面。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使酸性重铬酸钾从橙色变为灰绿色。(2)健那绿染色发现,图一A内酵母镜检线粒体呈蓝绿色,图二B内镜检无法看到,推测该染色剂的使用除要求活体外,还需有氧条件,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3)由于细胞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等色素,会影响实验观察,所以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一般不选择高等植物叶肉细胞。(4)将动物细胞破裂后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分离得到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含较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其蛋白质含量较高。【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内容,结合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8、mTOR(蛋白)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灭活的(仙台)病毒克隆化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单一性抗体腹水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解题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终通过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题目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该题是制备抗mTOR单克隆抗体,因此应该将mTOR(蛋白)作为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脾脏提取出相应的B淋巴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新培养液,是为了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2)可使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后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单一性抗体;将筛选到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在腹水中可提取得到抗mTOR单克隆抗体。(3)抗mTOR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的优点。【题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相关知识点,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弄清楚诱导细胞融合适的手段,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小题。9、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aXBY3/164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到末期前或减数分裂DNA复制后到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前aGAA【解题分析】

分析系谱图1:甲家族中,Ⅰ-1和Ⅰ-2都不患CMT1腓骨肌萎缩症,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家族中,Ⅰ-3和Ⅰ-4都不含鱼鳞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图2电泳图可知Ⅰ-3不携带鱼鳞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目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MT1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Ⅱ-1和Ⅱ-4可推知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Ⅲ-1两种病都患,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4×1/4=3/16。

(3)若Ⅱ9与Ⅱ10所生孩子的基因M为纯合子,则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到有丝分裂末期前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后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末期前最多可以出现4个M基因;由于M基因的b链转录形成的碱基序列是AUGGUCUCC,其前三个碱基可以构成起始密码,因此b链是模板链;若基因R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对A—T突变为T—A,其对应的密码子变为GAA。【题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0、原代接触抑制胰蛋白增殖或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抗原效应BD糖蛋白选择【解题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初次培养称原代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传代培养;当动物细胞接触时,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动植物细胞培养都必然发生细胞增殖,从而使细胞数目增多;另外,植物组织培养一般都可以发生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