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一、害怕的发展1、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有些心理学家主张,为了可靠起见,与其采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方式,不如让儿童简单地去适应害怕的对象为好。2、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三、害怕的预防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1、沮丧2、社会退缩3、焦虑反应4、青少年抑郁症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折为基础的抑郁,很难消除。一、道德感的发展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二、理智感的发展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求知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玩具)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保证。三、美感的发展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美的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仍受事物外部特征所吸引,如色彩鲜艳、新奇性;二是真实感。儿童情绪的发展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1)从情绪表现的形式看,是从外显到内隐,即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含的情绪表现发展。(2)从情绪控制的能力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即从毫无控制地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看,是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良好的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个体适应现代复杂的人我关系的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情绪的特征:(1)正向情绪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第一节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1、人格结构的形成伊底(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伊底可以理解为人格的生物成分,自我为人格的心理成分,超我理解为人格的社会成分。一个人的行动实际上是这三种成分互相作用的动力过程。2、人格发展的阶段3、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如何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1)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2)弗洛伊德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埃里克森认为存在向善或恶的可能性。2、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要使儿童获得自主感,首先要允许儿童去干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一定的自由。(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基本任务:一是发展良心;二是获得性别角色。(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3、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2)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3)重视教育的作用。父母的作用、同伴的作用、教师的作用,还有游戏的作用。(4)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5)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第二节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社会化因素,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同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大部分儿童可划归为三种气质类型:一种是“容易(护理)的”儿童;二是“困难的”儿童,三是“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二、体貌与性格的影响正常儿童的身体体格与个性特征存在着小的但有意义的相关。三、成熟速率的影响成熟晚的男青年比较多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早熟者表现出独立、自信,在人与人相处中能承担成人的角色。但是在要求取得成就和别人的承认方面没有差别。成熟早的女孩相对于成熟迟的女孩来说,可能存在一些不利的社会条件。似乎晚熟随女孩更有利些。第三节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一、父母的管教活动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威权型父母的男女孩子在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方面都较好;娇宠型父母的女孩能力低于平均值,男孩的认知能力特别低;专制型父母的男女儿童发展水平平平。父母的作用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父母本人的个性特征;(2)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3)社会环境,家庭内部的环境。二、家庭结构三、家庭的物理环境(如噪音)四、电视的影响第四节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依从性和被动性。(2)表面性和局部性。(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对学龄初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总的来说,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的水平还是很低的。2、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的分化。(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第一节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一、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1、性别2、性别角色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1、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3、性别偏爱男孩更加喜欢男子气的活动并对这类活动感兴趣,但女孩不一定喜欢或对所谓女子气的活动感兴趣。女孩往往转向偏爱男子气的活动,接受男子气的个性特征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第二节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一、性别差异的表现1、身体和动作方面2、认知方面(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但是,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就开始有所下降。当男性青春高峰期到来时,男性的智力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愈益明显。青春发育期结束才逐渐减弱继续扩大的趋势。男性在智力发展分布上智愚两端都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发展较为均匀。(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语言。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但是她们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就比男孩差。感知。男性的视敏读优于女性,至少从青春期起是这样。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以思维类型划分,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女孩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比男孩多,男孩对物体和事情更感兴趣,而女孩似乎对人更感兴趣。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性的活动多于男孩。二、性别定型化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1966年提出,性别类型化是认知发展变化的结果。2、性别图式理论一旦儿童获得了性别角色图式,就会按照这种图式来解释世界上的事情,凡背离性别规范的事情,儿童很少注意它或记住它。3、社会学习理论性别定型化行为是通过于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的过程学会的。4、人类心理学理论米德指出,因性别不同而显现的人格特性或角色扮演并非源自生物学基础,而是因文化模式而定型的。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1、荷尔蒙的影响2、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男子胜过女子最突出的方面是几何学。3、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都会影响个体的智力。四、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关于男孩形成男子气特征方面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都认为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如果男孩与父亲的分离是在6岁或更大一些,他们的行为就与核心家庭长大的男孩没有什么区别。过度的保护和限制,使他们从小就无法从事男孩的冒险活动。到了中学,往往男学生的成绩要比女学生好。五、双性化与无性教育双性化个体比性别类型化个体更健康,更具适应性。双性化人格模式也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第一节依恋一、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1、什么是依恋依恋是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主要是母亲。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2、依恋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二、依恋的测量和类型1、依恋的测量2、依恋类型A类型:回避的。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B类型:安全的。母亲在时玩,不在时苦恼。C类型:反抗的。逢母亲要离开时,极度反抗。3、形成依恋类型的原因母亲喂养婴儿的模式对以后婴儿形成的依恋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婴儿的食物需要显示高度敏感性的母亲,其婴儿都属于B类型(安全的)依恋。要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母亲或别的照顾者在抚养婴儿时,有两点十分重要:(1)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即所谓的敏感性和同步性;(2)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儿童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过程,既有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也有父母对婴儿的依恋。三、依恋的理论1、习得性理论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2、心理分析理论婴儿在能够满足其生物学上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心理分析理论十分强调喂食方式、大小便训练的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展的影响。3、社会学习理论依恋是一组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无论是心理分析理论,还是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婴儿的依恋行为是由母亲的喂食引起的。现在,社会学习理论已不再专门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认为照顾者与婴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已成为婴儿最重要的、最可信赖的刺激。与此同时,照顾者便成了依恋的对象。学习理论者与习性论者一样,认为依恋是母子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4、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推测,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到母亲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满地解释依恋的产生。四、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第二节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的作用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二、同伴关系的发展1、婴幼儿的早期交往头六个月的婴儿就能互相接触、互相注视。第二年的儿童一对一地放在一起比把许多儿童放在一个大房间里一起活动更有利于社交。2、学龄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赛尔曼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顺从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三、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三种:(1)可供选择的方法。(2)预料活动结果。(3)理解原因和结果。认知技能训练有利于儿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提高自信、适度表达情绪、抑制极端冲动有用。3、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实践。第三节游戏与交往技能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和劳动。一、游戏的理论霍尔(Hall)的“种族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活动。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使肌体不受外界的任何约束,从中获得快乐。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儿童对未来生活无意识的准备。1、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3、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力量。3、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一种习得行为,游戏遵循“效果律”。二、游戏的种类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2、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3)象征性游戏(4)创造性游戏。3、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单独一人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性游戏。三、游戏的作用1、游戏和认知的发展2、游戏和社会能力3、游戏与情绪4、游戏与个性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二是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第一节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1)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2)研究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判断由效果论转向动机论。(3)关于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2、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①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②(2〜7岁)集中于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的个“坑”
- 财务辞职报告范文
- 博士开题报告范文
- 《家居智能综合系统》课件
- 《回归本真品味语言》课件
- 《高考数学备考构想》课件
- 在建影视基地2024年度房产买卖协议
- 会计聘用合同书共
-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课件新湘教版
- 2024年度碳排放交易合同:动力煤进口清关与碳排放权3篇
- 《追求有效教学》课件
- 报废物资回收保密协议书
- 《跨境电商直播(双语)》课件-4.1跨境直播脚本设计
- 教师职业病教育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粉末冶金制造行业“十四五”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小苏打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