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年)的阶段特征(1)政治①两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先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推动国际秩序从无序向有序发展。②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制度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③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受两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经济①苏联社会主义探索:十月革命后,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实践,取得重大成就。②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3)国际关系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战后的国际关系。②由于该体系存在的矛盾无法消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转变为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第35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标要求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2.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考点定位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进程、影响。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联。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世界形势动荡: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列强矛盾激化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②表现主要矛盾表现英德矛盾争夺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法德矛盾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德俄矛盾贸易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奥匈帝国与俄矛盾争夺__________,使这里成为欧洲“火药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②概况: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③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4)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①时间:1914年6月28日。②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思维点拨帝国主义(1)形成: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目的:垄断从原料产地、生产到市场,再到投资场所直至土地等一切资源。(3)政策: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建立庞大帝国。(4)性质: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2.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2)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3)进程①1914—1915年: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国“____________”破产;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②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____________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③1917—1918年:____________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思维点拨美国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提出了以“十四点原则”为代表的新的国际关系理念,国际影响力迅速上升,但其军事实力仍然有限。战后,美国企图支配世界事务的努力遭到英法等国的阻挠,这说明欧洲虽失去了经济霸权,但综合实力仍然强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时机还不成熟。视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材料一威尔逊在1917年4月参战演说中提出:作出这场战争的决定与不幸的旧时代的战争决定一样,人民的意见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尊重,之所以挑起与发动战争是为了迎合王朝中的一小撮野心勃勃的人们的利益,他们长期以来把人民视为走卒和工具……只有自由的民族才会将他们的目标和荣誉系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并将人类的共同利益置于他们的狭隘的利益之上。——摘编自[加]卡列维·霍尔斯蒂《和平与战争:1648-1989年的武装冲突与国际秩序》材料二列宁认为:“当前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到这个最高阶段,社会生产力和资本的规模业已超出单个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这一切促使大国竭力去奴役其他民族,去抢夺殖民地作为原料来源和资本输出的场所。”——《列宁全集》(第26卷)概括材料一、二中威尔逊和列宁关于一战爆发起因的各自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予以评析。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列强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益尖锐,逐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大战一触即发物质条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意识形态的影响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斗争愈发激烈,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主题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__________》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主要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________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__________”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思维点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1)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2)是战胜国严惩战败国,强制下的和平。(3)对中国山东主权的不公正处理。(4)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无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主权。2.国际联盟性质第一个由__________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评价(1)形成决议的“______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思维点拨委任统治制度(1)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2)认识:比原来的殖民统治有所进步,在国际联盟的监督下,按国际法貌似公正地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国际冲突,取代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的形式。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仍然有殖民统治的烙印。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视角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巴黎和会……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依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1)积极方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2)消极方面:它不可能带来持久的和平。①它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的,必然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的加剧。②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③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加剧。视角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材料1914年夏,一战爆发,几乎将整个世界文明都卷入其中,战争给所有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沉重地灾难,经济遭受巨大的打击。战争也直接影响到了众多国家的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远在亚洲东部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间接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进入崭新的一页。——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众多国家的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进行合理解释。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对欧洲造成毁灭性的打击(1)经济上:给欧洲带来经济危机,欧洲的世界财政金融地位下降。(2)政治上:给欧洲带来政治危机,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催生出一个新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美国大发横财,日本趁机扩张,获得发展。(2)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给人类社会提供了进步的契机(1)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促进社会发展。(2)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3)政府机构职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4)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盛行(2022·6月浙江选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A.“结伴不结盟”B.“集体安全”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命题设计]聚焦考点一战爆发的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重重情境设置以一战前英德矛盾激化,英国不断地调整与日、俄、法等列强之间的关系作为情境设计,分析英国的外交取向[解题指津]易错排查一战中,英国与俄国和法国结盟,A项错误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的是“均势政策”,面对德国崛起,虽与法俄等调整关系,但没有体现“集体安全”,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英德都在欧洲,英国的外交针对的是德国,这显然不符合“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主张,排除C项关键能力正确理解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国家利益。面对德国不断强大的海军力量,英国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压力,因此抛弃之前和俄国、法国的恩怨矛盾与之结盟,以对抗日益强大的德国,D项结论正确[方法点拨]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这类题目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基本技法:阅读材料(题干)→抓立意(命题视角)→找关键词(求答项)→解读信息(材料内涵)→迁移知识(关联教材基础知识)→逐项分析(事实或结论是否与材料相符)→得出答案。1.(2022·山东卷)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2.(2022·1月浙江选考)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溃它”。下列项中,导致该“作战计划”破产的因素有()①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②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入东普鲁士③英国很快参战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021·6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注: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4.(2020·1月浙江选考)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A.①③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2020·山东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第36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考点定位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主题一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1.列宁主义的形成(1)形成条件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条件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__________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个人努力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形成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列宁主义。(3)主要内容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国情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专政理论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十月革命过程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__________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成立新政权1917年11月8日,成立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__________视角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材料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最后夺得了政权。这几乎是个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又有客观的机遇性。总的一句话是,布尔什维克党是在符合民情、顺乎民意、得乎民心的情况下取得政权的。关于这个机遇问题,列宁后来在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上作过生动的说明:“在十月的时候,我们恰好碰上了这样一个时机,我国革命恰好碰上了一个幸运的时机。”——摘编自闻一《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俄罗斯通史(1917-199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有其“客观的机遇性”的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角2十月革命的意义材料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科学地评价社会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认为应该从对世界人民的意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对苏联人民的意义、对中国人民的意义这四个层次,进行整体把握。从坚持整体原则的角度来说,这四个层次缺一不可。——摘编自章忠民、王树人《十月革命的中国意义》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学说。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了胜利,这就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通过实践证明了列宁的学说。(2)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方式。主题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陷入内战。(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3)内容: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4)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开始时间:1921年3月。(2)内容①农业: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______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思维点拨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是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3.“苏联模式”(1)背景①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2)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点①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____________。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5)评价①积极性: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__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②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图解历史苏联模式视角1新经济政策材料在当代俄罗斯历史编纂学中,对苏联时期一些重要历史问题争论激烈,提出了很多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视角,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就是其中一个复杂而又发人深思的问题。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作为狭义的反危机纲领出台的,有人认为它是广义上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两者的混合物。评述材料中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灵活性(1)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2)最大的特点是采取妥协、退让和灵活的措施来发展经济,如列宁所说: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3)是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视角2苏联模式材料图一1928—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图二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图三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向共产主义前进你从上述图片中分别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利用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1)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4)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022·湖南卷)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命题设计]聚焦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情境设置借助学者的观点作为情境设计,分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解题指津]易错排查正确理解题干学者的观点。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该学者认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国内战争的需要”,不是评价其做法是否符合实际,排除A项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B项“否认”不符合材料观点,排除学者的主张有助于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的原因,也就有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排除C项关键能力正确理解学者的观点。学者指出的是,布尔什维克党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既可以解决国内战争问题,也可以用于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所以这有助于解释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什么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D项[方法点拨]历史概念是对某一历史事物或现象高度的抽象描述,对于历史事物或现象的描述若出现概念的扩大或缩小,则偏离了历史的真实。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此类选择题,考查学生的概念分析能力。题干主旨是指对某一历史事物或现象描述的中心思想,若在选项中出现偏离题干中心思想或以偏概全的,则是错误的。具体解题方法:①要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把握历史时代、阶段特征。②要准确提取题干核心信息,选项中偏离题干中心思想的或以偏概全的选项,排除。③要不断地总结感悟此类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1.(2022·湖北卷)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A.输出了革命文化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2.(2022·6月浙江选考)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把俄国移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据此分析,列宁关注的重心在于()A.“布尔什维克速度”B.推行“新经济体制”C.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D.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3.(2022·广东卷)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4.(2021·广东卷)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5.(2021·山东卷)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第37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要求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考点定位1.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2)表现地区国家概况东亚中国①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①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遭镇压而失败。②1927年,_________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南亚印度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第一阶段(1920—1922年):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②第二阶段(1930—1934年):甘地进行“_________”,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③第三阶段(1940—1942年):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导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概念阐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质是指采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罢工等不合作行为以此来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基本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2)表现国家领导者事件埃及以扎格鲁尔为首的_____党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摩洛哥克里姆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埃塞俄比亚-_______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基本特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2)表现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尼加拉瓜领导者:_______概况:1926年,开始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1933年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墨西哥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不懈努力领导者:___________改革内容: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思维点拨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也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劳动人民的现状得到了改善。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视角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材料(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他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甘地主义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十分复杂。其政治哲学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其政治思想是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视角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但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态。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国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阅读上表,归纳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民族解放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基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民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斗争如火如荼,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2)对国际殖民体系的冲击:亚非拉民族国家作为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主体力量登上国际舞台,高举“民族自决”原则,使欧洲殖民体系开始了不可逆转的解体过程。(3)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道路,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2022·济南高三模拟)下面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地区国家主要史事亚洲中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印尼印尼民族大起义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A.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改变B.斗争的性质具有差异性C.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命题设计]聚焦考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情境设置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作为情境设计,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解题指津]易错排查表述不准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但是导致国际格局改变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准确判断历史事件的性质。亚非拉地区的斗争都是属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斗争性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排除B项时空不符。20世纪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关键能力正确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案例,找共性特点。表格列举的中国的土地革命、印尼的民族大起义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说明这一时期的民主运动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C项正确[方法点拨]图文信息类选择题:常见表格类和各种数据图表类。表格类特点为:围绕所考内容在表格中设置纵横栏目,横栏表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项目数据,纵栏表示一个具体项目数据的变化情况。解题技巧:第一步:读表,看求答,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第二步:读表头,看表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的中心问题。第三步:逐项看表格内容,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注:表格类试题可将表格数字转化成折线图的形式,看特征、观态势。)第四步:甄别选项,史实验证排干扰:①依据图表时空限定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②依据信息去掉表述不准确或绝对化的选项。③其余选项反向带入图表,仔细验证排除干扰。1.(2023·丹东质量监测)一战期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放弃了1905—1908年的反英立场,转而支持英印政权;甘地则积极为英国募兵。这表明当时印度国大党()A.幻想通过合作换取战后自治B.采取非暴力手段以对抗英国C.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争取民族独立运动取得进展2.(2022·十堰月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游击斗争、埃及华夫脱党的护宪运动以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遥相呼应。这些斗争()A.打破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B.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C.展现了反帝方式的多样性D.催生了各国资产阶级政党3.(2022·深圳模考)据统计,从独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拉丁美洲各共和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共发生了115次成功的“革命”,颁布了一百多部宪法,执政者大多代表大地主和教会的利益。这说明()A.各国切实践行了启蒙思想B.民族忧患意识日益觉醒C.列强干预导致了革命反复D.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4.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二战爆发前,作为埃及政坛上强大的政党力量,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反对未经人民授权或民选议会批准而组建政府、制定宪法及对外协商。华夫脱党的做法()A.促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B.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C.抑制了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D.使埃及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
第38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考点定位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历程和影响。2.二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二战的背景(1)法西斯主义的形成过程意大利1922年,____________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德国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简称“________”,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特征法西斯主义以____________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2)经济危机的影响①法西斯势力: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②罗斯福新政:美国走上了罗斯福新政的道路,缓解经济危机。图解历史经济危机后各国的发展(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①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②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过程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___________,侵占中国东北。②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②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③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得到广泛支持过程①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________。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___________(4)英法的绥靖政策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____________》,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概念阐释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2.二战的过程(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亚洲局部战争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欧洲战场扩大全面爆发________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扩大德国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__________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2)世界人民的反抗①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②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____________》,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法西斯的投降: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二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1)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3)对苏联:军事和政治实力十分强大,特别是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的威望。(4)对国际格局:二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视角1二战的起源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首先是从美国爆发的,然而美国并没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和爆发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经济危机引起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的。其中,德、意、日法西斯的兴起是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导致了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只是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加速了法西斯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和全面爆发,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分别在欧洲和亚洲挑起的,是由局部战争逐渐形成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首先要研究法西斯是如何兴起的。法西斯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摘编自吴友法《德国法西斯的兴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观点或者提出新的观点,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多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随着经济的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球战争的主要原因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的政策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视角2“绥靖政策”与《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一各国对德国是采取对抗政策还是使用调和手段,是采取平衡策略还是在必要的时候展开战斗,这些要由国家政策的利益和基本形势来决定。事实上,在1933-1941年的这段时间或者那段时间,国际游戏的其他主要参与者都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德国。伦敦和巴黎对柏林采取绥靖政策,莫斯科将对抗立场改弦更张,采取中立态度来获得地区利益,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德国结盟的意大利与日本也在1939年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在初期不涉足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1941年间“国际游戏的其他主要参与者”对德国的主要态度及其对二战进程的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确信为在它们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维护人权与正义,必须对其敌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特宣告:(1)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2)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节选自《联合国家宣言》与材料一相比,英美前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中《联合国家宣言》的宗旨。结合所学,分析该宣言对二战进程的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①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②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特点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②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3)影响①改变了法西斯国家与被侵略国家的力量对比。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胜利的信心。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主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____________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5)成立联合国评价(1)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2)消极性:是大国相互_______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概念阐释国际托管制度国际托管制度是指依《联合国宪章》建立的将有关非自治领土置于联合国管理和监督之下的制度。其旨在促进该领土居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进步并最终实现自治或独立。2.联合国建立(1)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2)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决议原则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______”原则。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思维点拨“大国一致”原则即五个常任理事国须一致通过,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有否决权。“大国一致”原则是战时盟国为维护战后和平而精心设计的一个重要机制,是联合国安全体制的基石。视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体系的评价材料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希望。——哈乔·霍尔本(1951年)指出材料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的含义,并说明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深化多角度认识雅尔塔体系(1)从历史概念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格局,即雅尔塔体系。(2)从历史影响看,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该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2021·1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漫画《屠龙者》以战火中的伦敦城为背景,丘吉尔身披战甲,成功斩杀来犯的巨龙。配文为:“这条龙已被彻底地斩杀了,现在让我们来迎战下一条吧。”该画作()A.充满了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期待B.表达了英国不列颠之战后的必胜信念C.肯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班组承包合同履行期限与合同解除3篇
- 2025年度池塘生态渔业项目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幼儿园连锁经营承包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股权融资合同聚焦新能源领域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渡口环保吸污车租赁与市场推广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数据中心物业承包经营合同模板3篇
- 2024版商用建筑项目合作合同精简版版B版
- 个性化2024劳务派遣服务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版旅游项目投资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房屋租赁续租协议2篇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GB/T 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 大三上-诊断学复习重点
- 应收账款的管理培训课件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股东变更情况报告表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房产中介门店6S管理规范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