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限时训练03_第1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03_第2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03_第3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03_第4页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03一、基础知识夯实(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靡然成风层见迭出沸沸扬扬蜂拥而至B.蔚然成风层见迭出沸反盈天趋之若鹜C.靡然成风司空见惯沸沸扬扬趋之若鸳D.蔚然成风司空见惯沸反盈天蜂拥而至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B.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C.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D.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B.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逐渐减轻C.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减轻D.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逐渐得以减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选取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二、阅读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7、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方助之以济人济:治理B.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恨:忌恨C.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殚:穷尽D.遗令薄葬薄:简单、节俭8、【原创】下列加粗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B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C良医导之以药石D时人异之9.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C.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D.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B.卢照邻认为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就像古代庄子和当今维摩诘圣僧。C.孙思邈一生大多数时间隐逸行医,多次拒绝官职,说明他对功名也没兴趣。D.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团,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都如同亲眼所见。三、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1~12题。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曹操陶渊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1.从诗歌体裁的角度来看,《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均属于。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古诗词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匠心。《短歌行》善用比兴和典故表述心志,《归园田居(其一)》善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请选择其中一首,赏析其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诗文巩固1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名句。(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作结,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明全诗主旨。(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杜甫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以及面对萧瑟秋景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3)一曲虽终,白居易又采用环境描写“__________________,”来侧面烘托,情景交融,有余音绕梁之妙。(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是词人超越了表层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诗意地触及了关于宇宙与人生、永恒与短暂的哲学命题的体现。高一语文限时训练03答案一、基础知识夯实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贬义词,多指不好的风气。“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第一处,从前后文来看,对于幼儿园“小学化”,作者是不认可的,这应是一种不好的风气,故应使用“靡然成风”。“层见迭出”,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第二处,应是说“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等现象很常见,应使用“司空见惯”。“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第三处,是说“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一事情,应使用“沸沸扬扬”。“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趋之若鹜”,本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多做贬义词。第四处,是说家长明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却依然纷纷争着去做,应使用“趋之若鹜”。故选C项。2.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搭配不当,“明显”是指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而“显然”是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公开显露貌,从句中来看,应使用“明显”;“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搭配不当,“剥夺”与“想象力”不搭配,应是“禁锢了……想象力”。A项,“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中“剥夺”和“想象力”搭配不当,“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中“禁锢”与“快乐童年”搭配不当;C项,“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搭配不当;D项,“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搭配不当,“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搭配不当,“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搭配不当,故选B项。3.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把握文段的中心话题,把握前后句的主语、句式结构等。本题中,从前面来看,“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前面都是说具体的做法,都使用动宾式句式,再看后面“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由此可知,前面是说遏制幼儿园“小学化”的措施,故横线上的内容也应采取动宾式的结构,A项,“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更符合主语一致的语言连贯性要求,与前面两个举措的句式结构一致,而BCD三项都改为主谓句,这就与前面的句式和语意不一致,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句选句子填空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充分的理解文段的文意,然后结合所给的选项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如何,为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要用“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因此A.B.C.三个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故答案选D。5.C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本内容理解成语的含义能力。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所以此处应该用“亘古不变”。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根据文意此处应该用“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t"/item/%E6%81%AF%E6%81%AF%E7%9B%B8%E5%85%B3/_blank"关联,形容关系非常\t"/item/%E6%81%AF%E6%81%AF%E7%9B%B8%E5%85%B3/_blank"密切。休戚相关,意思是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根据语境,是摩崖这种书法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谈不上祸福、利害的关系,所以息息相关比较合适。相得益彰,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故而答案选C。此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以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缺,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二、阅读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7.B恨:遗憾8.C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BD项为意动用法。9.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句子的对偶,是做此题的突破点。10.C孙思邈曾对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参考译文: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20岁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