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实验日期:2010年09月20日班级:物理0801实验人:psy&yzw【实验目的】学习用动态悬挂法测量材料弹性模量。【实验原理】1、 悬丝耦合横振动法。式样再做横向弯曲振动时,其振动频率在声频范围内,试样振动。激发信号和接受信号由两根拴在试样节点附近的悬丝來传递,不含各类弛豫过程。2、 固有频率与式样的儿何尺寸、质量以及弹性模量有如下关系:E=1.6067•K•L3m/d4•f2注:L为式样的长度;K为修正系数;m为试样的质量;d为细长圆棒直径;f为基频频率。在此例中d/L约等于0.04,查询修正系数K值表得K=1.008o【实验过程】1、测定试样的长度L,直径d和质量m。注:三个物理量在实验前己给出,其中L=150.00mm,d=5.990mm,m=32.84go2、 己知在室温下不锈钢的弹性模量约为200GPa,利用杨氏模量计算公式估算出共振频率f,寻求共振点以方便实验。3、 按照实验原理中的示意图搞清实验装置、配置。4、 接通电源,进一步调整各仪器参数,观察示波器屏幕上出现大小适中的波形。缓慢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输出讯号的幅度,发现示波器上波形有变化,当波形达到最大时表示试样处于共振状态,这时可以从频率计上读出共振频率。由于试样共振状态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且共振峰十分尖锐,因此在共振点附近调节信号频率时,必须十分缓慢的进行。由于激发传感器、接受传感器、支架、悬丝等部件都有自己的共振频率,都可能以自己的基频或高次谐波频率发生共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帮助判断:1) 测量时尽可能采用微弱的信号激发,这样发生虚假信号的可能性较小。2) 发生共振时,迅速切断信号源,试样共振信号是逐渐衰减的,其他共振信号会很快消失。3) 在共振频率附近调节激发频率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接受信号的振幅有张弛现象。4) 若传感器或悬丝等部件发生共振,则对这些部件施加负荷时,共振信号会变化或消失。为避免影响共振频率图像,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触碰钢幺幺。也不能使钢丝接触加热炉的边缘。也不能随意摇晃桌子等造成实验仪器的晃动。5、 测出室温下的频率后,接通加热炉电源,将数显温控仪设定到预定值,对样品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炉存在热惯性,当设定炉温在某温度时,通电加热到该温度时,虽然炉子停止加热,但炉温会继续上升,然后缓缓下降。因此,在设定炉温时,应该预留因加热惯性炉温上冲的空间。实验中的经验得出为达到某一温度,一般要在到达该温度前的1(FC左右切断电源,停止加热。6、 随着样品温度的升高,不断调节音频讯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跟踪试样共振频率的变化,使示波器上的波形保持最大。每隔50C左右测定一次样品共振频率,记入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最高温度测到约500C。7、 将炉温降至室温。调整悬丝至新位置,记录此时左右悬丝与相应端面的距离,及共振频率。1) 取下钢棒及悬挂幺幺,用游标卡尺测量左节点距钢棒左端距离及右节点距钢棒右端距离,之后放在仪器上,测量此时的共振频率。2) 再次取下钢棒及悬挂丝,将左右节点的位置改变后,再次放在仪器上,再次测量共振频率,记入表格。重复上述操作。8、 测量完毕后,切断电源,各仪器复原。【数据处理】
1、温度T与频率f的关系图。从上图可以得出:频率f与温度T的关系大致为f=aVS+bc2、温度T与弹性模量E的关系图。图二:温度T与弹性模量E关系图―弹性模量E―弹性模量E——线性(弹性模量E)温度T/C弹性模量E拟合得到:E=-2*109T+2*1011(公式1)1、由E的相对不确定度公式:频率测量的不确定度Uf:频率计仪器误差为:0.1Hz;在实验过程中,两边节点各据端面31.44mm,30.83mm,根据两节点位置与共振频率的关系曲线可得此项误差约为0.05Hz:人眼判断波形的误差0.1Hz;Uf=V0.1*0.1+0.1*0.1+0.05*0.05Hz=^0.0225Hz=0.15HzTOC\o"1-5"\h\z/Ue、o /3UL\ ° z4Udx o zUmx o z2Ufx o(—)12= (—) 2+ (—) 2+ (—) 2+ (—) 2E L d m f推出:=Vx其中x=1.6*10'7+7.13487*10'6+9.27243*10'8+2.25*10'8=7.4101*10'6故:(牛)讦0.0027224、测温误差对E的影响用公式⑴得出洋豁二2*诃ATT2-T1AET *—<ATE~・・・(―)2=(―)(AT1+AT2)/E=(―)(伴*T+^*T)/EE AT 丄 厶八 AT T T 7=(兰)(竺1*t/E+Ut/E)§◎+竺)
△Tt/t//、tT丿又有牛<1%; 3%;(—)2=4%E【实验讨论】1、讨论问题:钢丝左右悬挂点分别距钢棒两端的距离对杨氏模量的影响?扩展实验步骤:悬挂点距钢棒两端距离与共振频率表格
左节点距钢棒左端距离(mm)右节点距钢棒右端距离(mm)共振频率f(Hz)20.8819.341183.315.2611.901183.56.1810.661185.64.726.221187.8由表格内数据可得,悬挂点越靠近节点(即两个距对应端面150mm木0.224=33.6mm的点处),实验观测结果越接近与共振频率。且在悬丝逐渐靠近端面远离节点的过程中,频率f对端面距离L的微分0f/0L逐渐变大。具体图像如下:两节点间距离与共振频率关系曲线故得出以下结论:悬挂点应置于节点附近。且在实验过程中,需保证实验仪器的稳定,勿触碰悬丝及一切会使悬挂点偏移的操作。2、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步骤较为清晰,实验的仪器操作是难点。首先要注意室温时共振频率的测量,在测量时要注意示波器的调节以及悬挂丝不能接触炉边缘。其次,在升温过程中要预留提前量,防止温度己超过要测量的目标温度,而且频率计要保持追踪不同温度下的共振频率,以便在目标温度下得到共振频率。最后,需要注意在到达共振频率附近时微调频率计。3、实验步骤需要调整。应在加温前测量钢丝左右悬挂点对杨氏模量的影响。原因是在高温下测量,钢丝及试样极易灼伤实验人员。在加温前测量可以省去降温过程。【实验结论】1、 钢棒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储能项目农民工劳务合同规范4篇
- 二零二五版年薪制劳动合同:大数据分析行业专家协议4篇
- 2025年度农行房贷利率调整专项合同书2篇
- 二零二五白蚁灭治与老旧建筑改造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合同履行补充协议范本3篇
- 个人承包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合同(2024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节能环保门窗定制采购合同2篇
- 二手住宅买卖合同(2024版)范例2篇
- 二零二五版木托盘租赁与物流信息化建设合同4篇
- 管理决策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西财经大学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坏死性筋膜炎
- 2024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 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题6套
- 股权架构完整
- 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 注塑部质量控制标准全套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经典例题及配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银行网点服务礼仪标准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二)》 北师大版
- 晶体三极管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