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_第1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_第2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_第3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_第4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导语: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新世纪教学。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欢迎阅读。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是我们学生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往往上节课刚下,顾不到课间休息,就早早的到了机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高涨的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当学生坐到计算机前,难抑操作的欲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学生想尽设法的脱离的监视,自行上网、玩游戏。教学效果往往收获甚微。正因为信息技术课这一的特殊性,如果高效率的上好这门课,一直是让我困扰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实践是关键,如果权衡讲,练,辅之间的之间关系,这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关键。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下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电子表格、多媒体作品制作为主,学生操作量大,一周仅有1次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上机练习的时间可以放长些,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从而弥补了总课时不够的难题。其实老师要充当好导学者的角色。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就必须充当好一个导学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因为老师的导向而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每堂课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第二篇】:新教材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的挑战通过参加《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的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教材的功能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另外新教材还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我明确了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原则与方法,新教材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与策略;掌握了新教材的教学策略与教师专业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两个“全面”,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我是一名沿着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轨迹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十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以前不叫信息技术课)生涯让我深知传统的旧教材和陈旧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发现过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许许多多盲目性的东西。我过总认为课改是教育改革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自古以来,要发展,就必有改革,正常得很,不用急,慢慢来,没有紧迫感。解读了《新教材新功能》之后,我才认识到:新课程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过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不断意识到:新教材给我们带来新理念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诸多的忧虑。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各个领域中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领域。2000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和实施,迅速掀起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讨论、学习的热潮。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渐渐开始注重研究新课程的目标。在自身的教学和调查中我发现,虽然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不完备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是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比起其他学科教师来说,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似乎更多地关注技术,缺少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规律的深入理解,缺少教学科研;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教师信息素养又有待加强。加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又在不断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未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二、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行为要求颇多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所以,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行为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第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具有创新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课程与教学的体验,突出教师、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把课程的创新与教学的创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第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课程的更改使教师所处的课程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课程环境具有确定性,而新课程的环境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新课程使学生成为发展的促进者,它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民主性要求增强了。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建立一个宽容活跃的课堂气氛。第三,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给学生传授更新更广的知识,发展更好的技能,培养更好的素质,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和综合性的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是如此。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在Internet未来教育理念中已经完全渗透了这种理念)。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有趣性和相关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关专家学习,而且还要向学生学习,在与学生的动态关系中学习。此外,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第四,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要求教师在更大的空间中、与更多的人、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三、从小学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缺乏衔接性,教师面临挑战。虽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却未出台。小学、初中没有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缺乏对培养目标的界定,教师无法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进行掌控。各小学初中教材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别,版本各异,这就使得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有很大的重叠。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就会发现教材上的很多知识学生都已经学过,或者是教材内容老旧,已经淘汰等,在课堂上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新教材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挑战。课堂现在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对教师的应变能力、知识能力要求都提高了。据调查,5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呈现教师的讲稿,还应呈现相关资料以及相关演示操作,所以有很多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感到一节课时间不够用(我在教学中有切身体会),不知如何处理其他的相关知识与阅读材料。为此,一方面教师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又希望信息技术教材能全国统一,这样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四、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新课程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信息技术在很多学校不被重视。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省份已经把信息技术列为高考内容,但还有将近50%的师生认为只占10分的信息技术课不重要。看来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彻底更新,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考试而教”。第二,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用起来很重要,说起来是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对信息技术课本身在认识上简单而片面,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据了解,有些学校课表上虽排有信息技术课,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上。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态度不端正。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现在正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它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增加了许多人文素养的内容,使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混乱走向规范。但是学校和教师都面临考试的压力,这就迫使他们必须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暇顾及课程整合。二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少数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有困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很多教师对此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新课改革的理念与教师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接受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多。五、信息技术教师要适应新课程这个大环境,还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知识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培训学科教师的任务。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不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把自己的“一桶水”变成“常流水”,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站在时代的尖端。2、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进行,而且直接影响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等不仅仅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更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版权、网上欺骗、信息骚扰等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内化学生信息伦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时刻自警,而且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3、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程自觉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课程发展的现状决定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带八九个班甚至是十几个班的课,也意味着同样的一节课需要在不同的班级讲许多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在变化中寻求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寻求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4、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行业。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职业也是如此。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的全面推广,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相反,教师的工作量比原来大大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重点除了放在了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上,还包括对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对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指导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以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为动力,发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精神,努力承担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我对未来还有很多美好而斑斓的憧憬,当然我更知道,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多的是要去激励和帮助学生;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信息技术的教学之路是艰辛而漫长的,我愿意始终用“永不放弃”来鞭策我自己,“吹毛求疵”的完善我自己,“千方百计”的让自己顺应着瞬息万变的教改进程。当学校真正与教育信息化携手同行,当我的学生的脸上呈现出成就梦想的得意神情之时,我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初中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教完第一章后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初中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机器猫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总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因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一、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小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的操作,那么在课前,我就显示一些例子,从最简单的文章,到很复杂的文档,学生看了以后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环节,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甚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二、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开放性。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我的课表我来做”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请下课后思考一个问题:在修饰表格的过程中是不是用的字体越多,用的颜色越多,修饰的表格就越漂亮?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随笔【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一)兴趣激励法:“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若教师发现后,对这些学生加以批评,甚至处罚,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在教学中,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二)比喻说明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由姓氏和名字组成,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的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的多,对于提高学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