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导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按照信息技术课程的计划,实现课程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过程。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2.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本章内容3.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5.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及最优化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6.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性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发展性学习目标的拓展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一、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知识及其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学生大脑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一般知识结构与特殊知识结构)二、
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例1例2(1)一般的(长期的)认知结构变量
学生在计算机的全部知识结构的内容和组织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科学学习中未来的成绩。(2)特殊的(短期的)认知结构变量
学生在学习某一相对小的知识单元时,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对这一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认知结构(1)最基本知识:二进制数,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二进制的四则运算。
(2)其他知识与最基本知识的联系:以命题的概念及定义一个真命题为其真值“1”,假命题的值为“
0”为中介,就逻辑运算和二进制的四则运算联系起来,即:二进制加→或运算二进制乘→与运算二进制数和逻辑运算的知识结构例1学习微机结构这一知识点时,短期的认知结构变量有以下几种类型。①能掌握微机的基本结构,但对其各部分功能较模糊。②能较熟练地掌握微机基本结构,也能讲出各部分的功能,但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微机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③能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充分掌握微机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功能,才能理解微机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从而揭开计算机的神秘色彩。例2研究对象区别知识结构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前人在社会实践中研究信息技术科学所积累的经验总结,是客观而科学的,对学生是外在信息。教材中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是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结构去掌握。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学习计算机时,在自己头脑中逐步形成的认知模式,是主观的,对学生来说是内在的心理表现。学生认知这些信息技术科学内容的一种智能活动模式,它有正误优劣之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活动方式认知结构的特征教学中应把改善学生的认知因素作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会学、善学、爱学。
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认知结构教学目标、任务的确定要考虑学生认知因素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认知结构及其认知发展水平,必须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课程结构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因素
把课程设置的逻辑体系同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的编制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认知因素
教学过程中的呈现教材、学生感知和理解、强化、反馈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紧密相关。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根据学习认知理论,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其一般模式如下图所示:情境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预期目标三、信息技术课的一般学习过程(1)学习起源于学习情境
输入阶段就是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内容,创立学习情境。在这一学习情境中,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发生冲突,在心理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预期目标情境(1)学习起源于学习情境
常用方法:在具体讲授教学内容时,首先提出与课程相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教师提供的新内容应当 适合学生的能力、兴趣,激发其内部
学习动力。
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预期目标情境新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动机(2)相互作用阶段
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发生作用,并以同化和顺应两种基本形式,进入相互作用阶段。
同化:新知识被纳入原有的计算机认知结构中,进一步扩大了原有的知识内容,这个过程称为同化。
顺应:如果新知识在原有的计算机认识结构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与它联系,那么就要对原有的计算机认知结构进行改组或部分改组,把新知识纳入进去,进而形成新的计算机认知结构,这个过程称为顺应(调节)。
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预期目标情境(3)操作阶段
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操作阶段,其本质是在相互作用阶段产生的新的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实验、练习等实践活动形成新的计算机认知结构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产生更为完善的计算机认知结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预期目标情境第二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性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课程教学的现代性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工具性课程教学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的文化性现代性教学内容体现现代性计算机的升级体现现代性实践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工具性
计算机不是一般的计算工具,而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因此计算机具有工具性特点。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应用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应用性
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例如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文化性
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简称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应的能力称为“信息能力”,这种知识和能力既是信息文化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体现,又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第三节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的教学原则是信息技术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是在基本的教学论原则的指导下,以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主要特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基本特点等为依据而确定的。(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指教给学生的应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科学成就。思想性: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防止腐朽思想对学生的侵蚀。教育性:在传授和学习一定知识的同时,总会有某种思想、观点、道德精神影响学生。(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它是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是知识的源泉,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教材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联系实际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组织和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 例:讲授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设置(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是一个较为复杂和系统的工作。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互促进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把知识教学中促进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出来,有意识地加以贯彻;能力训练不要排斥系统知识的教学,而是把训练的要素纳入知识教学活动。
具体的措施: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注意掌握知识的方法(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形成表象,然后再经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论知识。
采取的措施:注重从实例引入,阐明计算机的概念性问题注重直观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常用的方法: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观察,启发学生的思考,并逐步导出结论;随着讲授的需要,提出直观材料,让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说的内容;讲完理论,再通过演示或实验去验证理论,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认识。(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1)将学习新知识与复习巩固旧知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总结性复习,更要重视日常课堂教学复习巩固,充分认识到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在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将复习巩固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2)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课水平,解决好巩固教学中的关键——记忆问题。(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把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好。因材施教要求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智力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具体的方法:教师讲了某一个问题时,明确向学生指出,是否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或者在一堂课、各一个章节结束时指出必须掌握的内容,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上机、课外作业时,分出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选做的。对于必做而不会做的学生就得个别辅导。个别辅导的方式,可以教师辅导学生,也可以学生辅导学生。组织学生“一帮一”对子,学得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学得较好的学生为了辅导同学,听课会更加认真。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全面地辩证地贯彻各原则,防止产生绝对化、片面化。所有教学原则都必须在教学中加以贯彻。
第四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包括教法和学法,教法与学法是辩证统一的。教师的教法必然要通过学生的学法来体现;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或影响下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的内涵:
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教与学的方法相互联系和作用。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一种运动着的具有某种规定性的活动模式。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由于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方式是多方面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作用,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和分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三、现代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
超出了传统的“双基”要求,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努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思想交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现代教学法都是以心理学为依据,许多教学法都是在研究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创立的。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法强调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发展因材施教的核心是针对学生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传统教学法虽受到批评,但并未完全抛弃,而是针对问题加以改进。四、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例: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发展历史、组成与工作原理等知识都需要利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如PPT电子教案来讲授。讲授法的主要形式:
讲述讲述法侧重在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讲解讲解法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当演示和讲述不能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讲解。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中学的高年级。
用讲授法教学要获得好效果,必须注意以下4个问题:(1)注意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关键抓住重点和难点;(2)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3)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做到听课必须全神贯注,边听边记忆。(4)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师较好运用讲授法的关键。
(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一般分为3种类型:传授新知识的谈话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抓住一系列关键环节,连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激发和诱导学生思考,进而概括出结论,获得新的认识。这种类型带有探究性。检查和复习性的谈话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巩固已有知识,问题一般选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内容上。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可在上机实习前进行,使学生通过谈话明确目的、要求和方法;也可在上机之后,通过谈话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和概括。运用谈话法教学,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有充分准备,拟好提问提纲,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2)教师在编拟问题时,要做到由浅入深、难易适度,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推理性,引导学生经分析得出结论,而避免经常向学生提“是非题”。(3)教师应面向全班发问,给学生思考时间,提问对象要普遍,并且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所提的问题应与学生的水平相当。
(三)讨论法
课堂讨论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它一般适合于高年级。
讨论法一般有3种类型:加深理论知识的讨论;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讨论;研究性质的讨论。案例:《身边的信息》教学设计贵州省都匀市第七中学
讨论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讨论法对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有效果。运用讨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讨论前应作好充分准备。(2)教师要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时刻注意要围绕中心发言,不能偏题太远。(3)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出讨论小结,提出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供学生学习和研究。
(四)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一般做法是,教师指定教材或自学材料,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自学,教师指导、答疑和小结。例如,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子菜单命令在几个编辑操作中使用过以后,其他编辑操作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子菜单自学。注意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积极培养读书的积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把握教材,特别是难点,以便有效地指导,同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参考书。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注意可行性。
(五)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图、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例如:介绍计算机配置、word的编辑操作、表格修改、数据库、字根键盘等内容的讲解,采用实物、多媒体课件、挂图。
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要重视出示的适时性,结合演示进行讲解。医学教学中的演示教学指法教学挂图应注意的问题:(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2)演示时间要适当。(3)演示完之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的结论。(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六)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运用实验法教学,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实验的目的要求。(2)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3)上机实验要注意趣味性。(4)注意培养学生的细心。(5)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助协作精神的教育。
(七)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这种教学活动一般要在掌握特定知识的基础上,动用已学过的知识于实际活动中,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并在练习活动中初步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本领。
练习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2)练习要有规范性和严谨性。(3)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要适中,并注意多样性。
(八)教练法
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并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练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提出任务告知注意事项归纳交流总结提高动手实践教练指导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的工作课题,并且指出学生操作实践的要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开始实践活动,进行操练与练习完成工作课题,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情况与问题,进行指导与教练。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并且总结归纳,强化教学活动成果,促使学生把学会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练法实施的基本过程:
使用教练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教练法要注意不能把教练变成简单的学生操练与练习,而要强调教练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形成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注意启发引导,不能包办代替根据差异,分别指导
(九)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例如:学生在熟练Office软件后,其Windows操作界面的基本操作就会举一反三,迁移到Photoshop等一系列应用软件的操作。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的范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淡化学科本位的信息技术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迁移效应
范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和课中进行。李艺教授把范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归纳为“课前三分析”和“课中四阶段”。
课前的三个分析基本内容的分析内容结构的分析未来意义的分析课中的四个阶段掌握“个”的阶段探索“类”的阶段理解规律的阶段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课中的四个阶段:(1)掌握“个”的阶段
首先应呈现与范例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设想,引出范例;然后,集中精力于这一典型范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说明该范例的特征和使用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尝试和体验它的应用方法,从具体的“个”的范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该范例。
例:百度搜索引擎为例,要使学生了解百度搜索引擎的功能特征和搜索信息的方法等等。(2)探索“类”的阶段
从“个”的本质特征去探讨“类”似的事例,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目的在于使学生从“个”的学习迁移到“类”的学习。此阶段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运用,教师要引导他们尝试多个“个”,从一个“个”的发现,走向另一个“个”的发现,在众多“个”的尝试中探索一般。例如:把百度搜索引擎归为众多搜索引擎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尝试使用其他搜索引擎搜索信息。(3)理解规律的阶段
要求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找出隐藏在“类”背后的某种规律性的内容,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个别事例和现象做出总结,理解某一类事物普遍特征和一般规律。例:比较搜索引擎的异同点,概括出搜索引擎的一般或共性的使用方法、功能特征、不足之处等,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4)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
把教学的重点从客观内容转向学生精神世界的开拓,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认识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及其关系,使他们在获得客观知识的同时,也能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转化为他们可以用来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真正掌握“个”和“类”的知识。
(十)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Project)是指借助于多种资源,以制作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为目的的学习任务。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五个教学阶段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先由学生进行自评,再进行师评。师生共同讨论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十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世纪年代末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采用发现的学习方法,就要求学生应付新的问题,发现新的东西。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就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学会探究新知识的方法,一旦正规教育结束,将会独立发展。
发现法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疑和思考: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提出一些具有启示性的问题和现象来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阅读和观察: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阅读课本和参考材料或动手操作、演算、实验等,对概念、原理进行验证性探索。
(3)分析和议论:学生根据阅读或观察到的结论进行分析、比较、综合、验证,并提出假设。(4)综合和发展: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推理,得出结论,并运用所得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以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十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逐步启发、步步深入、环环紧扣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十三)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使用教学机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按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制成卡片或编成计算机程序,学生按此程序进行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程序教学的模式分为两类:
直线式程序:把学习材料入深地直线式编排,在呈现每个步骤时,学生回答正确再进行下一步,不能跳越任何步子。
分支式程序:步子相对大一些,学生在掌握一个单元后,进入新单元;若没有掌握,便引向一个分支、补充一些知识,然后回到先前的单元再学习一遍,这样更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
第五节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及优化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教学的目标、任务
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教师的素养条件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
二、教学方法的评价
1、有利于“双基”的掌握,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3、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能因材施教,把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5、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以上要求,不能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三、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是指教师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学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果。最优化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凝固的模式,它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一些条件下的最优化,未必是在另一些条件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要达到最优化,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具体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应完成的任务。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研究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使教学内容具体化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独立认知活动的机会分析强化的效果,制定强化策略设法在课堂在建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氛围考虑怎样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予以区别对待考虑怎样合理的利用时间第六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它是将相关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中介,是将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同具体教学情境相结合的结果。一、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他方法(如多媒体演示、问答)和手段(板书、教材)辅助进行的,适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特别是一些图形界面的软件)的操作方法、程序设计等概念性或需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内容的教学。
优点:注重系统化的讲授缺点: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效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采用这种模式时一定要注意量力性原则及启发式教学。二、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必须在机房进行,最好是联网的机房,适用于机时较充裕、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的教学。教师边讲,学生边练,讲讲练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个别辅导,教学效率高,学生掌握快。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生掌握程度不好控制,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差。还可能由于教师讲解时间过长而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影响教学质量。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到某一阶段,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经过实践将问题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立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例如:讲计算机画图的图片翻转时,让学生设计一个倒“福”,其中包含“为图画添加文字”的旧知识以及“图片翻转”新知识,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确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呢?
1、教师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2、教师要注意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内容。
3、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4、教师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要学习的各软件的功能,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的设计教学任务。
5、教师要设计任务的引伸与扩展点。
根据任务的性质,驱动式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两种形式: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学能力,激发钻研精神。协作学习集体完成
根据学习程度和特长搭配分组,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这种形式应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提供不同的帮助,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任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情景导向符合认知规律、遗忘规律和思维习惯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巩固训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操作步骤及要领第一步设计任务第二步呈现任务第三步任务实施与创新第四步任务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操作步骤及要领第一步设计任务任务要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符:例如:插入表格与在表格中输入文字两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制作成绩表”任务来完成。任务目标明确且细化:例如:word制作板报,涉及文字图片输入、艺术字、文本框、分栏等众多教学内容,可将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综合的任务——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再考虑到这个“任务”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然后把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操作步骤及要领第一步设计任务任务要分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创新度的任务。任务要有实用性,与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例如:设计一张新年贺卡、制作一张班级名片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操作步骤及要领第一步设计任务第二步呈现任务把“制作一个板报”的总任务呈现给学生;分析总任务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或具体任务,如:文字输入、分栏、页面边框等提出明确的、具体化的小任务。(任务1:输入文字与图片并保存;任务2:美化文稿即文字环绕、分栏等;任务3:加页面边框、打印输出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操作步骤及要领第一步设计任务第二步呈现任务第三步任务实施与创新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为主,老师给予适时指导,不能直接告诉方法。基本任务完成后,鼓励完成创新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操作步骤及要领第一步设计任务第二步呈现任务第三步任务实施与创新第四步任务评价由小组互评与老师点评相结合。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修改不足之处,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掌握恰当的信息操作技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案例:信息技术——“版报设计(一)——修饰文字”这一节修饰文字的知识点包括字体、字形、字号、文字效果等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将大任务细分,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评价与小结。教师即时小结知识,评价与反馈,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任务设计要恰当要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课后教师要做适当的效果评价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慎采用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它是把教学/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强调意义,而不是强调事实重视学习的自主性高水平的理解与良好的技能发展人际技能与团队精神自我调节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高效的学习实施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实施方案,解决问题交流讨论,展示成果评价总结,反思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些环节,以配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征以及课程安排等。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案例1美国贾斯珀系列就是PBL的典型案例12个历险故事录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学习数学。具体表现为: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思辨),并训练学生小组合作的技巧。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案例2美国犯罪与惩罚:犯罪司法系统中的谈判案例某人饮酒后驾车撞红灯,与迎面而来的另一辆车相撞后,致使副驾驶上未系安全带的丈夫死亡。学生分别扮演检举人、被告、受害人、辩护律师,对此案件的量刑进行辨论,最后作出判决。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PBL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起辅助作用学习围绕着特定学习内容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观念迁移的困难教同样的内容需要更多的时间基于问题的学习开销更大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点是专题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过程性和综合性,坚持学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养成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3、学习探究,制作网页
4、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5、完善作品,网上发布①选择研究主题②规划学习小组③制定研究计划④明确制作要求①确定框架②收集资料③网页制作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六、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学习(亦称合作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班级成员被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同一小组的成员一起理解并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完成学生自我建构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科学分组,加强指导
2、面向全体,转化后进 ①课前选定 ②课堂合作 ③课后帮助
3、交流评比,合作竞争
协作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协作式学习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美术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害怕形象化不准确。但是协作式学习的教学在长时间的运用中也会失去其新鲜感。七、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征教学手段确定媒体使用的时机和场合应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师生交流、学生交流效果检测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流程图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提出问题2、分析任务3、完成任务4、交流讨论5、巩固创新6、评价改进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八、WebQuest教学模式
WebQuest是网络专题调查或网络探究的意思。探究,是指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是指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亦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问题解决和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活动。
WebQuest任务总结汇编任务设计型任务创造性成果任务
说服任务
建立共识任务科学活动任务
自我认识任务分析型任务
评判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维护合同
- 地源热泵合同模版
- 2024版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与维护合同2篇
- 2024年度电气工程进度付款合同2篇
- 2024年度丙方物流服务提供合同标的甲方货物运输
- 二零二四年度博物馆布展材料环保检测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发布合同的广告内容、发布媒介与费用结算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购买与授权合同:音乐产业
- 二零二四年度高端设备制造技术引进合同
- 二零二四年餐饮行业竞争性谈判合同
- 多媒体制作流程图
- 2023年宁夏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子宫肌瘤的护理课件
- 格力多联机系列can通讯协议第五代
-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课件
- 常用零部件检验标准及抽样规范
- 初中音乐《无锡景》教学教学课件
- 厂区场地平整技术规范书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成员及职责
- 2022年(第八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 2022年集团内无息借款合同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