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原理与方法13超声法测缺解读_第1页
土木工程材料原理与方法13超声法测缺解读_第2页
土木工程材料原理与方法13超声法测缺解读_第3页
土木工程材料原理与方法13超声法测缺解读_第4页
土木工程材料原理与方法13超声法测缺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1内容回顾超声法:重点原理、方法、定义声波的衰减分贝混凝土中的超声波特征参数影响因素测强测试方法综合法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2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超声法测试混凝土强度定义:采用能量转换的方法,运用电能转换为超声能量,在材料中传播后,将其放大处理后又转换为电能,用来测试材料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超声脉冲波速与材料的弹性性质有关,以最短距离传递。超声波:频率>2×104Hz的一种弹性介质的机械波,是声波的一种。参数:声压、声强和声阻抗3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二)声波的衰减衰减: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声波衰减的大小取决:超声波频率及其传播距离,被测材料的内部结构及性能。固体材料中三个原因:吸收衰减,散射衰减:α=af+bf2+cf4;扩散衰减:取决于声辐射器的扩散性能及波的几何形状,与传播介质无关分贝(dB):声学、电学中,两个量纲相同的量的比。20lg(A/A0)或10lg(J/J0)4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混凝土测试中超声波的特点重复间断发射,非持续、一定频率(100Hz或50Hz)间断发射。脉冲超声波不具有单一频率,而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余弦波组成的复频波,有固定主频率。频散现象:不同频率的余弦波在媒质中传播时,波速不同,波形将随距离的增大而发生畸变:脉冲开始部分的频率比后面的频率要高,越来越平、宽。频漂:频率越高,衰减越大,引起主频率向低频侧的漂移52023/9/2常用的声学参数声速:声速即超声波在砼中的传播速度。振幅:首波振幅与接受换能器处被测介质超声声压成正比,大小反映衰减情况;绕过裂缝和缺陷而传播,振幅减小。振幅的大小还取决于仪器设备的性能、所处的状态、耦合状况及测距大小等。频率:高频成分首先被吸收和散射波形:直达波,反射波和绕射波相继达到接受换能器,由于频率和相位的不同,不同波的叠加有时也会使波形发畸变。2023/9/2

影响测强的主要因素1.横向尺寸效应2.温度和湿度3.钢筋4.粗骨料品种、粒径和含量5.水灰比和水泥用量6.龄期和养护方法7.砼的缺陷和损伤2023/9/2超声测强曲线分为统一曲线、地区性曲线和校准曲线。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回弹法相似常用砼测强曲线f-V的关系曲线形式:

(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2023/9/2

超声-回弹综合法综合法特点:减少龄期和含水率的影响;弥补相互不足,提高测试精度主要影响因素石子品种、用量及粒径含水率/测试面其他因素的分析水泥品种PO、PS、PF,水泥用量200~450㎏/m3:无显著影响粗砂、中砂及细砂、砂率在28~44%无显著影响。碳化深度每+1㎜,高0.6%左右;仅影响回弹值,碳化深度较大,含水量低,声速下降。内容提要超声法测缺:重点裂缝缺陷其他无损检测法电磁法红外技术共振法冲击回波法声发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102023/9/2超声法测量砼裂缝原理:最短距离、最快速度传输砼:裂缝中含水或空气,两种阻抗差别很大的物质,能量几乎全部被反射,接收信号极其微弱。采用较低频率,当探头置于裂缝两侧时,低频的超声波又可以从裂缝尾端绕过而传到接受换能器,传播时间变长、声时计算值变小来判断裂缝。2023/9/2深度≤500mm的裂缝要求:需检测的裂缝中,不得充水或泥浆;裂缝中存在水分时,绝大部分超声波经水穿过裂缝传播到接受换能器,使得无裂缝的波幅值无明显差异,但可使用横波换能器如有主筋穿过裂缝且于两探头的位置大致平行,布置测点时,应注意使两探头所在位置的连线至少与该主筋轴线相距1.5倍的裂缝隙预计深度。②测试方法:平测法或斜测法等。当只有一个可测面,可采用平测法检测。2023/9/2平测法以不同测距同时测跨缝和不跨缝声时。步骤:1.不跨缝隙声时测量,间距分别为50、100、150、200、250mm等,分别读取声时值tm。2.跨缝声时测量,换能器中心连线垂直于裂缝方向,裂缝两侧间距分别为50、100、150、200、250mm等,读取声时值tf。3.计算裂缝隙深度hf∵声波传播速度一致,则

。。◎·..。◎

·...◎。。..◎.…。·◎

.

。.。.hl/2l/22023/9/2评定跨缝测量中,某测距首波反相时,可取该测距及两个相邻测距的测量值按上式计算,取三点的深度h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c。否则计算不同测距测得的深度hi,并计算出深度平均值mh,将各测距与平均值mh的测距相比较,凡测距小于平均值mh和大于3mh的数据组剔除,然后取余下的h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2023/9/2(二)斜测法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直观,可靠,保持通过缝与不通过缝的测试距离相等、倾斜角一致时,读取相应各点的声时值ti波幅Ai及频率fi。如发射与接收探头的连线通过裂缝时,由于混凝土失去了连续性,在裂缝界面产生很大衰减,接收信号的波幅及频率与不过缝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所可判断裂缝深度,及是否在水平方向贯通。(三)对测法:两个换能器平行放置于同一水平面○◎.。.◎·◎.。.◎·.◎.。.◎·.○◎.。.◎·.·◎.。.◎·.◎.。.◎·.◎○◎.。.◎·.◎.。.◎·.◎.。.◎·.○.。·◎.。.◎·.◎.。.◎·.◎.。·.◎◎·.◎.。.◎·..○◎.。.○·◎.。.◎·.◎.。.◎·.○···.◎.。.◎·.·◎.。.◎·.◎.。.○·.◎○◎.。.◎·.◎.。.◎·.○.。.◎·.○.。·◎.。.◎·.◎.。.◎·.○.。·.◎◎·.◎.。.◎·◎○。·..○·.◎○◎.。.◎·.◎.。.◎·..○·.◎○◎.。.◎·.◎.。.◎·.◎.。.◎·..2023/9/2(2)、深裂缝检测用于大体积,深度在500mm以上的裂缝检测。大体积结构中如施工管理不善,易产生深度裂缝,因为水化热的散失相对较慢,内部温差较大,而产生拉应力,从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温差越大,产生的拉应力越大,裂缝越深。混凝土裂缝总是表面较宽,越向里深入越窄直至完全闭合跨缝与不跨缝的测点,其声时差异不明显,而波幅差异却很大,且随着裂缝宽度减小波幅值增大,直至裂缝末端,波幅才达最大值并基本保持稳定。2023/9/2要求①允许在裂缝两旁钻孔测试;②当裂缝中不得充水或水泥浆。对所测试孔的要求:1.孔径比探头直径大5~10mm;2.对应的两个测试孔必须始终位于裂缝两侧,其轴线应保持平行;3.孔深应至少比裂缝预计深度深70㎜,经测试如浅于裂缝深度,则应加深钻孔;4.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2000㎜,同一结构的各对应测孔间距应相同;5.孔中粉末碎屑,应清理干净;6.测试无缝砼的声学参数,供对比判别。2023/9/2裂缝深度的判定将两探头置于裂缝两侧的对应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间距从上至下同步移动,逐步读取声时,波幅和探头所处的深度。以探头所处的深度(d)与对应的波幅值(A)绘制d-A坐标图,随着探头位置的下移,波幅逐渐增大,当探头下移至某一位置后,波幅达最大并基本稳定,该位置所对应的深度便是裂缝深度d。2023/9/2超声法探测砼内部缺陷怀疑存在缺陷,检测范围一般要大于所怀疑的区域,或首先大范围粗测,再着重对可疑区域细测。波形畸变,可以根据声时,首波幅值及接收信号频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砼内部有无缺陷。当然混凝土内部密实性,强度存在一定的波动和离散,但只要符合质量保证率的条件下,这种波动和离散是允许的,不应作缺陷处理。2023/9/2判断缺陷的概率分析方法砼强度服从正态分布,根据R-V相关性,求出R-V曲线,然后以R-2σp作为判定缺陷的依据,如测点的强度低于R-2σP,则属于砼缺陷。如未具备R-V曲线,可近似以声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t-2σt或者v-2σv作判此缺陷的临界值。2023/9/2根据声时判断用对测法;先测声时,按从小到大排列,排在后面明显大的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小的一个连同前面的数据计算出平均值及标准差,计算λi与测数有关(计算的点数)若tio大于或等于可疑值中的最小值,则最小值及排在其后的均为异常值,当tio小于最小值时,则应将最小值后的次小值,代进去重新计算。2023/9/2λi与测数的关系n141618202224262830323436λi1.471.531.591.641.691.731.771.801.831.861.891.92n3840424446485052545658

λi1.941.961.982.002.022.042.052.072.092.102.12

n6062646668707274767880

λi2.132.14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3

n828486889092949698100102

λi2.252.262.272.282.292.302.302.312.322.322.33

2023/9/2例:20个声时值,从大到小排列序号1234567声时值106.4107.2107.9109.2109.4109.6109.6序号891011121314声时值109.6110.4110.4111.2111.4111.6111.8序号151617181920

声时值112.2112.4114.3114.6115.1115.8

2023/9/2判断假设t15为可疑,则计算t1~t15的平均值mt和标准差Stn=15时,

mt=109.9,St=1.71t01=mt+λiSt

=109.9+1.56×1.71=112.6,t15=112.2

<t01,t15正常因t15和t16相近,故假设t17为可疑,则计算t1~t17的平均值mt和标准差Stn=17时,mt=110.3,St=2.00t02=mt+λiSt=110.3+1.60×2.00=113.5,t17=114.3

>t02

,t17~t20为异常数据,故舍去。2023/9/2用波幅判断则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x1≥x2≥x3≥x4≥……≥xn。视某xi为可疑数据,将可疑数据中最大的连同前面的计算平均值mx、标准差Sx,以x0=mx-λiSx为临界值,若可疑数据xi≤x0,则xi及排在其后的参数值异常,反之若xi≥x0,则再将xi+1的放进去,重新进行统计判别。2023/9/2空洞检测当砼内部存在空洞时,采用100KHZ换能器超声检测,则在缺陷区的声时明显偏长,其波幅度和信号频率均有明显下下降当空洞位于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中间位置时,且空洞的范围大于换能器直径时,缺陷的最小横向尺寸(垂直于超声传播方向)为

haDdl2023/9/2结果计算tD—缺陷处最大传播时间tC—无缺陷处砼中平均声时d—

缺陷的最小尺寸D—

换能器直径L—

试件宽度2023/9/2疏松层测试砼表面疏松层厚度:多用于砼路面、机场跑道、表面受损状况检测。发射A固定,接收换能器置于Bj,沿表面以100㎜间距测量,当接收换能器置于B0时,纵波按一定角度入射时,以折线传播再经过破坏层到达接收换能器,则超声波传播时间与测距t-L的关系曲线B2B3B0B4B5B1AaxxL0L2L3L4L1t1t0t4t5t3t22023/9/2疏松层计算x为水平投影距离,v1为损伤层中传播速度,V2为密实层中传播距离声时传播最短,对x求导∴得疏松层厚度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30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三)共振法测量原理:通过用周期力或脉冲力激励砼试件或构件时的稳态或瞬态振动,记录振动参数,根据基振频率的衰减系数推算来反映材料的弹性与非弹性性质。用途:测定材料的动弹性模量,利用声源射出非衰减波,当声频与待测试体的固有振动频率成倍数关系时,使振动在被测试体内发生共振,在砼耐久性中抗冻性测试中使用,显示出砼抗冻融性能。31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四)辐射法用X、γ射线来测试砼的有关性能,两种方法:①穿透辐射法:根据射线的穿透衰减或散射程度来推定。多用来测定材料密实度、腐蚀程度、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灌浆质量等②中子法,利用砼中的氢原子H对中子能量的衰减作用来测定含水率。,式中μ为衰减系数常用的中子源有:镅、镭、钚、钋等衰减成铍。32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五)电磁法应用频率在90~1000MHz微波频段的电磁波作为探测媒介,根据钢筋及预埋铁件会影响磁场现象而设计,主要用于测定砼中钢筋位置、含水量和保护层厚度,常用的方法有:电磁波吸收法:根据电磁波通过砼后被吸收的能量的大小求得砼中的游离水分。游离水越多,衰减量愈少。电磁感应法:用于测定钢筋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和直径,砼是弱磁性,而钢筋具有强磁性,磁力线通过时使磁力线集中于沿钢筋方向。地面穿透雷达(GPR):利用被测物体电磁特性敏感,向被检测物体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电磁波的反射或透射对被检测物体内部的异质如钢筋、孔洞以及密实度进行成像33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六)综合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测试方法。单一的非破损试验方法,由于对各种因素影响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而使测试结果误差较大,而采用几种方法,综合评定可消除片面性,较大的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常用的有超声—回弹综合法:超声法主要反映砼的内部性质;回弹法主要反映砼表面硬度。采用综合法,可以部分抵消砼含水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且较全面的反映了砼的整体性能。目前采用的综合法还有超声钻芯综合法,回弹钻芯综合法、声速衰减综合法等。34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与方法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是运用红外热像仪探测物体各部分辐射红外线能量,根据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状况所形成的热像图,直观的显示材料、结构物及其结合上存在不连续缺陷的检测技术。它是非接触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被测物体上下、左右进行非接触的连续扫描成像,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高压电网安全运转的检查,石化管道泄漏,山体滑坡检查,冶炼温度和炉衬损伤,航空胶结材料质量的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