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_第1页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_第2页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_第3页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_第4页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andPragmaticFailure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Cross-cultureCommunHaveFun有次房东问我

didueatanytingyet?我说no.

她听后重复了一遍

soudidn’teatanyting.我说

yes...

房东老太太犹豫了下,又问didueat?

我说

no.她接着说

soudidn’teat.

我说

yes......

估计她当时要崩溃了。

HaveFun有次房东问我didueatanyti第一次打电话叫TAXI......

对方问whereyoufrom.....我回答CHINA,还在奇怪叫taxi还分国籍~?对方可能以为我在搞笑,很郁闷的说

sorry,wecannotdothat.....我一听...火大...怎么有种族歧视啊..就问:why~?对方楞了半天,挂了.....刚来的时候去麦当劳吃饭没有餐巾然后跟人说要paper那人过会给我拿来了张白纸还问doyouneedapen?我狂晕了半天然后去厕所洗手的

来的第二年了,我去商店买鞋,然后拿着就去问营业员:isthismadeofbeeforpork(俺的意思就是猪皮还是牛皮的),那个营业员的表情到现在都记得。

第一次打电话叫TAXI......

对方问whereyo一、文化与语用费孝通(1985:76)说过下面一段话:文化的深处时常并不是在典章制度之中,而是在人们洒扫应对的日常起居之间。一举手,一投足,看着那样自然,不加做作,可是事实上却全没有任意之处,可说是都受着一套从小潜移默化中得到的价值体系所控制。在什么场合之下,应当怎样举止,文化替我们早就安排好,不必我们临时考虑,犹豫取决的。愈是基本的价值,我们就愈不假思索。行为时最不经意的,也就是最深入的文化体现。节选自:费孝通,1985,《美国与美国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文化与语用费孝通(1985:76)说过下面一段话:1.什么是文化?易中天谈文化(视频)1.什么是文化?易中天谈文化(视频)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是盲目的,无法实施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文化,交际三位一体。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背景的语2.文化与语言运用1)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保持沉默,都受制于各自不同的规约。如:在英语国家,只要听清楚了对方的提问,就必须予以回答,即使回答的文不对题也比不回答好,否则就是严重的失礼。然而,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时常允许保持沉默,一般认为这比回答不妥使自己丢脸或让对方难堪要好得多。有些文化(如美国文化)更注重言谈,交往时主要依靠言谈,说话的时候比较多。有的文化则“少言寡语”,如在北欧的芬兰,似乎不鼓励人们在公开场合与陌生人交谈。2.文化与语言运用1)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什么时候说话,什么2)说话的内容、话题也受到各自文化的规定和制约。如:西方文化通常允许人们随意谈论天气、工作、业余爱好、地方和全国性事件;而较少谈论各自的年龄、收入、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节选自:Thomas,J.1983.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AppliedLinguistics4(2):91-112.)又如:英语国家的人可以比较自由地、公开地谈论女性的身孕,甚至怀孕女性也会向异性直言其事;在中国人看来,这样做就不太合适了,不可随便和人(尤其是异性)议论此类事情。(节选自:顾曰国,1992.“礼貌、语用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4:10-172)说话的内容、话题也受到各自文化的规定和制约。3)在说话的方式上,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大,更值得我们注意。比如:日本人倾向于用较为间接的方式,进入正题前常常要寒暄一番,说些似乎不太相干的话,谈话中比较迁就对方,很少正面顶撞;相反,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而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此外,西方人一般先表明自己的主张,然后陈述理由;而日本却常常先说一通理由,最后才说出自己的主张。3)在说话的方式上,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大,更值得我们注意。4)文化还制约着言谈话语量的大小、音量大小比如:中国人请客吃饭,主人往往要再三劝说客人多吃多喝,只有在客人多次谢绝后,主人才会罢休。然而在英语国家,这样的话主人最多只会说上两次。(Thomas,1983)说话量的差异还反映在亚文化之间。如:中国,北方人似乎更为健谈,更喜欢和人“侃”,谈起来话也比较多,就是和陌生人也不例外。这点,和南方人就相差很大。中国人和西方人说话音量的差异4)文化还制约着言谈话语量的大小、音量大小

价值观念——文化特制的深层结构民族性格——文化特制的外化表现

二、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二、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定义:任何社会或文化中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1.价值观念(Value)定义:任何社会或文化中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别观念中国西方1、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天人相分2、人际关系群体主义个人主义3、对“变化”的态度求稳求变4、动与静求静求动5、人生态度做人做事6、人之天性观“性本善”“性本恶”7、时间取向灵活过去精确未来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别观念中国西方1、人与自然天人合一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vs.DividednessBetweenManandNature)中国:顺从自然规律,对自然的崇拜,改变自己适应自然。孔子:“天何言哉?”董仲舒:“以类和之,天人和一也”、“天人感应”。儒家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孔子:“天何言哉?”儒家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西方:不屈不挠地驾驭自然和征服自然,改造自己。西方: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哥白尼发现了新天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白尼发现了新天体2、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Collectivismvs.Individualism)中国西方(美国)

群体取向: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忽略,牺牲。他人取向:做事先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积极:谦虚谨慎、合作互助、爱国主义、内敛含蓄、成功时将功劳归给别人消极:缺乏个人进取精神、个人竞争意识、过分看中“关系”、过分注重面子、表里不一、失败时怨天尤人

个人主义:独特、自主、独立、放任个性向往自由、追求差异积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消极:过分张扬的个性影响群体合力、过于自信影响了人际关系的亲和力2、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中国西方(美国)群体取向:凡事以家庭《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以女子口吻诉说人言可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以女子口西方个人主义起源: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生物的个体是自认的基本单位。”美国富兰克林:“上帝帮助自助者。”英国首相丘吉尔:“我们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我们的名字而已,不是财产。我们必须寻找机会。我之特殊不适继承而来的,而是我通过拼搏取得的。”英语中以self为前缀的合成词有100多个,如“self-support,self-help,self-confidence,self-respect,”etc.西方个人主义起源:“人们不哀鸣忧虑,他们尽力迈步向前;他们不等待别人援助,他们自助;他们不等待机会,他们制造机会。”“你们的出路就在你的脚下。在你认为出路是在别处或别人身上时,你是要失败的。你的机会,你的成功就包裹在你的人格中。你的成功是在你自己的生命,正像未来的栎树隐伏在栎子中一样。你的成功就是你的自我眼睛、开展和表现。”

——林语堂“人们不哀鸣忧虑,他们尽力迈步向前;他们3、求稳与求变(TheSeekingofChangevs.theSeekingofStability)中国:求稳心态,不喜欢变化,循规蹈矩美国:敢于万事从头越,冲破传统轨迹3、求稳与求变中国:美国人的创意广告美国人的创意广告4、做人和做事

(Beingvs.Doing)中国:求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修身养性,自我压抑。宽容忍让,避免矛盾,相互依赖合作——静态美国:“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重视外向的行动和行为,认为自我压抑是不道德的,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求。冒险和竞争——动态4、做人和做事(Beingvs.Doing)5、性本善与性本恶

(InnatelyGoodvs.InnatelyEvil)对于恶的态度中国:儒家文化“性善说”如何加以控制、注重内省和人格完善哲学

“礼”作为一切行为的标准

“修身”:主张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来抵御恶的侵袭5、性本善与性本恶西方:宗教“原罪说”人们不断忏悔,设法改变“罪”的本性,努力超越现世,以期待末日审判,从而达到彼岸宗教作为自我约束的手段,强化法制对人的行为约束,维持社会秩序西方: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6、时间取向

“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活本性的话,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时间并不像英国人类学家所描绘的仅仅是一种习惯,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系统的一个因素,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在着时间和空间规范。”

——A.T.HALL6、时间取向6、时间取向(1)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

(Pastvs.FutureOrientation)中国:圆式时间,周而复始重视过去,崇拜祖先,尊老尊师,看重经验年龄信天由命

西方:线式时间,单向持续运动很少循规蹈矩,很少崇拜祖先,经验和年龄未必值得敬仰不相信命运,实现近期规划6、时间取向(2)对时间的使用差异中国:使用时间比较随意,灵活性强美国;受制于时间,有强烈的时间缺失意识(2)对时间的使用差异价值第一位第二位可忽略个性西方美国黑人东方穆斯林感恩戴德东方、非洲穆斯林、美国黑人西方—和谐东方美国黑人西方、非洲穆斯林谦逊东方美国黑人、非洲、穆斯林—西方守时西方美国黑人穆斯林、东方非洲命运东方——美国黑人、西方、穆斯林、非洲争先西方美国黑人—东方、非洲、穆斯林侵犯性西方、美国黑人穆斯林非洲、东方—集体取向东方、穆斯林、非洲美国黑人—西方尊老东方、非洲、穆斯林美国黑人—西方效率西方美国黑人东方—权威东方、穆斯林、非洲西方、美国黑人——坦率西方美国黑人、东方、穆斯林、非洲——价值第一位第二位可忽略个性西方美国黑人东方穆斯林感恩戴德东方二、民族性格1、定义:一个民族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一种总体的价值取向。

二、民族性格2、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民族性格(1)历史上有关中国民族性的主要观点观点类别此观点出现的频率1、仁爱慈悲、反躬修身63(11.6%)2、至大至刚,和平宽厚28(5.2%)3、中庸谦恭、圆熟含蓄45(8.3%)4、聪慧灵巧、自强不息37(6.8%)5、勤俭耐劳、安贫乐道132(24.4%)6、笼统无知46(8.5%)7、自私自利、虚伪欺瞒121(22.3%)8、家庭至上、权威主义70(12.9%)2、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民族性格(1)历史上有关人控制和战胜自然,不相信命运从上变化,差异强烈的时间意识,未来取向平等,民主,自由个人主义,尊重隐私权,相互独立自助,自力,创新精神好奇,冒险,竞争好动,强烈的工作欲,成就取向不拘礼节,非正式,坦率,真诚讲究效率,实用主义物质主义人道主义交往时求精确,“非此及彼”,讲究幽默(2)美国民族性格人控制和战胜自然,不相信命运(2)美国民族性格李大钊《东西方文明之根本差异》“东西方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化主静,西方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实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李大钊《东西方文明之根本差异》“东西方(3)中国人民族性格发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摆脱绝对化地以群体取向为上的道德束缚,开始把道德的社会功能从主要是调节人际关系转化为主要保证个人得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上来。在平等观念上,传统的结果均等或差序格局正在被机会均等的要求所代替。人们开始要求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广泛干涉及过多关注应当受到限制。(3)中国人民族性格发生的变化:一些不符合时代特点的观念(如“中庸之道”,“安分守己”等旧观念正在被破除,勇于革新,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等观念正在形成。社会期望由“无为”和“依赖”开始向“自为”和“自主”转化,其结果必然是更加自重、自信、自立、自强。一些不符合时代特点的观念(如“中庸之道”,“安分守己”等旧观三、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205-206)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三、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205-206)认为“语用失钱冠连

(2005:195)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范,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钱冠连(2005:195)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1.语用语言失误及其原因——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例1:学生帮助老师把煤气罐扛上六楼。(刘绍忠钟国仕2003:47)老师:Thanksalot.That’sagreathelp.学生:Nevermind.1.语用语言失误及其原因——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此例中学生帮了老师的忙,老师对学生的帮忙表示感谢。学生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不用谢”、“没关系”。虽然英语里“Nevermind”与“Notatall”,“Youarewelcome”,“Don’tmentionit”等同样表示“不用谢”和“没关系”,但它们在用法上却有不同。只有当说话人做错了某件事、感到内疚并请求听话人原谅时,听话人往往要用“Nevermind”来安慰说话人。本例子里的老师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学生跟她说“Nevermind”,显然不合适,属于混淆和误用了英语里的同义表达法,违反了英语本族人的语用习惯。此例中学生帮了老师的忙,老师对学生的帮忙表示感谢。学生本来想例2:学生在英语课上问教师,“Iamsorry.MayIaskyouaquestion?”例2:学生在英语课上问教师,“Iamsorry.Ma此处学生应当用“Excuseme.”学生混淆了“Excuseme.”与“Iamsorry.”的同义表述法。“Excuseme.”用于轻微的冒犯,而“Iamsorry.”则是为所犯的错误表示道歉。如克林顿在就性丑闻发表表示道歉的电视讲话中说了这样一句话,“I’msorryforfailingtotellthetruth,butIhavemyownrightofPrivacyas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此处学生应当用“Excuseme.”学生混淆了“Excus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有一间旅馆,房间里的服务

册上有这样的一段话,英文写:“Ifyouwishbreakfast,liftthetelephoneandourwaitresswillarrive.Thiswillbeenoughtobringupyourfood.”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有一间旅馆,房间里的服务册上有这样的一段话虽然那个“wishbreakfast”不太地道,但是乍一看,除了句子不太通顺,也没有什么大错。大概意思可以看出来:“要早饭的话,打个电话服务生就会帮你送上来”。可是要命的是,“bringup”这个词在英语中,很多时候是指晕车晕船引起的呕吐!这个用法在字典里估计查不到,可怜的以色列人。虽然那个“wishbreakfast”不太地道,但是乍一看也是旅馆,咱们来看看日本人的。“Youareinvitedtotakeadvantageofthechambermaid.”可能他们的意思是“有问题的话尽管找服务生”。也是旅馆,咱们来看看日本人的。“Youareinvite“takeadvantage”通常是做“利用”来讲的。更糟糕的是,用在“女服务生”前面就成了“占便宜”的意思。“takeadvantage”通常是做“利用”来讲的。更糟——不懂得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例3:某商场告示“入口处”被译作“WayIn”,“出口处”被译作“WayOut”,正确的译法应分别是“Entrance”和“Exit”。例4:某公园告示“请勿践踏草地”被译作“LittleGrassisSmilingSlightly.PleaseWalkonPavement”,正确的译法应是“KeepOfftheGrass”。——不懂得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课件“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Howareyou?Howoldareyou?)”;“你问我,我问谁?(Youaskme,measkwho?)”;“咱俩谁跟谁?(Wetwowhoandwho?)”这个教授教得很烂。[误]Theprofessorteachesbadly.[正]Theprofessorissoterrible.我希望你不要拖我的后腿。[误]Ihopethatyouwon'tpullmyleg.[正]Ihopethatyouwon'tholdmeback.“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Howareyou?How——将汉英词语等同,造成失误例7:一位中方高校的外事人员在向一位美国男专家的夫人表示致谢时称该女士“dependant”。该女士十分不快,因为该词的英文释义为“apersonwhodependsonanotherformaterialsupport”(物质上受人支持的人)。该女士是一位女权主义的支持者,所以她觉得受到了侮辱。而中方人员对该词的理解仅为“配偶”,而且没有明白“spouse”、“wife”、“dependant”三词在语义及使用语境上的差异,所以就把“dependant”作为“wife”来使用了。——将汉英词语等同,造成失误例8:英国留学生到中国朋友家拜访。A:Wouldyoulikesomethingtodrink?B:I’dlikeacupoftea.A:Redteaorgreentea?B:Um…greentea,Please,Well,canyoutellmewhatredteais?例8:英国留学生到中国朋友家拜访。——只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例9:期末打印文件的教师很多,打印机前排满了人,大家都很焦急。一位新来的教师更是手忙脚乱,便修改文件边打印,后面的老师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说:“Areyouherelong?”新来的教师答道:“No,IcameherelastAugust.”——只了解字面意义,弄不清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滥用完整句例10:英语课上教师问学生:“Areyoureadytogiveyourpresentation?”学生回答:“Ofcourse.Imreadytogivemypresentation.”(杨芳2008:122)此时学生只需用简短的省略回答“Yes”就可以了,而学生却用了语法结构完整的句子来回答。学生的本意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或者表明他对这次发言的重视。但从语用学的角度而言说话人故意在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quantitymaxim)。听话人会认为说话人在抱怨自己已经等得太久了或表达自己的不耐烦。——滥用完整句——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例11:在国外打车,对司机说,“WouldyoumindtakingmetotheFifthAvenue?在英语国家,出租车司机的责任就是将客人送到要去的地方,因此没有必要过于客气。虽然说话人认为出门在外多客气一些总是不会有错的,但是他的说法只会让听者不知所措。说话人显然用错了句式。“Wouldyouminddoingsth?”的用法虽也表示要求,但语力过弱。——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

2.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原因①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failure)Thomas认为:“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failure)源自于不同文化对恰当语言行为(appropriatelinguisticbehavior)构建的不同感知(perceptions)”。(Thomas1983:99)

2.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原因①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何自然(1997:207)认为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何自然(1997:207)认为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举止方式差异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例13:下课后,学生对外教说:“Youmustbeverytired.You’dbetterhavearest.”(王晓卉2002:144)——举止方式差异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此例中学生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对教师的关心,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但对英语本族人来说却不能不领情,甚至还会感到不快。因为他会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身体不好,上一节课就会感到疲劳。此例中学生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对教师的关心,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称呼差异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例14:一位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当他对房东老太太称呼“Grandma”时,被对方明确回绝。房东老太太称呼中国留学生son,中国留学生也感到不舒服。(余玉萍2007:126)——称呼差异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此例中,留学生可直呼其名,房东老太太不愿领受“奶奶”的尊称。在汉语里,称别人为“儿子”是不可容忍的。但在操英语的本族人之间,老者有时会称年轻人为son以表示亲切,而并没有侮辱他人的意思。此例中,留学生可直呼其名,房东老太太不愿领受“奶奶”的尊称。例一:老美:homeforadults/anadultcommunity/seniorcitizen/elderhostel中:您老、刘老、老先生、老师傅、老板、老总、老干部分析:美国人怕老,因而千方百计的避讳“old”一词,因而常用其他词代替。而中国人则常用“老”表示尊敬与爱戴,资深历练、有威望的意思。例一:老称呼涉及礼貌是汉语言文化的特征。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而英语国家倾向于对等式。因此某一种称呼方式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热情得体,但在西方文化里却是唐突无礼的;相反,另一种称呼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能唐突无礼,但在英语文化里又会十分真诚亲切。例如,我们总不能把常说的“小李”、“老张”用英语说成LittleBrown,OldJones吧?同样,西方人不分尊卑、长幼,直呼长辈名字(如学生对教授直呼其名)所表示的“亲切”,我们恐怕就体会不出来,反而认为那是唐突无礼,不能容忍。称呼涉及礼貌是汉语言文化的特征。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这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和“礼”。强调辈份、贵贱、尊卑的等级差别,构成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的准则。这种非对等式称呼表现出了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即我们属于“高权力距离的差序格局”社会,而西方社会正好相反,他们属于“低权力距离的平行格局”社会。这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社交语用失误例15:小张在美国的街头看到一位老太太提了一大包东西,就上前说:“CanIhelpyou,oldlady?”结果可想而知,小张只会招人白眼。在中国尊敬老人,帮老年人拿东西是美德。但在美国,会使人觉得自己老得无用了,他们会拒绝这种善意的帮助。——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社交语用失误“贬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是汉文化中礼貌的核心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