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法理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50题)1.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______A.扩充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2.一般来说,实质推理是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的推理。当出现法律规定本身的含义模糊,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或者法律中出现两种以上需要选择适用的条款,通常所述的“合法”和“合理”的矛盾的时候,需要运用实质推理。而对于实质推理,各国的法制实践一般通过以下哪些形式来进行?
A.通过司法机关对法律的目的和精神进行解释B.根据习惯、法理或者根据正义、公平等法律意识及伦理观念作出判断C.根据国家的政策或法律的一般原则作出决定D.根据权威法官或法学家的论证以及社会舆论导向等作出决定3.关于英美法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英美法系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法系B.英美法系以普通法亦即判例法为主要渊源,制定法不是正式法律渊源C.美国全国都属于普通法系D.英美法系经过发展,其法律也出现了成文化趋势,尤其宪法都为成文宪法4.某工厂职工甲怀疑同为该厂职工的乙(但甲与乙素不相识,从未谋面)与自己的妻子有不正当关系。一天晚上妻子很晚未归,甲便找到妻子在单位的宿舍,敲了半天门,没人答理。当他正准备踢开门进入时,里面冲出一男子,正是乙。乙在前面跑,甲在后面追,跑了很长时间后,甲追上乙并开始打乙。但不料一会儿,乙便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甲惊恐,慌忙与工厂另一职工将乙送至医院,乙却不治而死。法医鉴定证明,乙是因为过于激动并因为外力打击突发冠心病而死。
就此案,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起诉至法院,法院欲判无罪,但遭到被害人家属以及政法部门的强力反对,审判受到很大的阻力。迫于无奈,法院请政法委书记、检察院的相关人员坐到一起,并邀请了几位刑事法专家论证案例的性质。专家认为甲与乙事前并不相识,不知道乙有冠心病,且其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不可能致人死亡甚至不能达到伤害的程度,因此,乙冠心病突发死亡纯属甲不能预料的结果,最终,本案应作为意外事件处理。这时,政法委书记激烈地反驳,大意是:如果不判甲有罪的话,被害人的家属的情绪就难以平复、不依不饶,整天到政府去闹事,影响非常不好。最后,法院还是顶住压力,根据专家的意见判决甲无罪。
请用法理学原理分析政法部门和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5.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D.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6.
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A.法律体系B.法理学体系C.法系D.法学体系7.甲虽然只有9周岁,但身高已经超过1.5米。春节后独自用“压岁钱”买了一辆价值300元的自行车。对此,下列说法中,能够成立的是______。A.甲具有权利能力B.甲不具有权利能力C.甲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D.甲具有行为能力8.“赔偿责任”属于法律概念中的______。A.主体概念B.客体概念C.事实概念D.关系概念9.关于法的权利和义务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______。A.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B.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人们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C.法律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也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10.刘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中“子女”的含义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这里的“子女”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刘法官的这一解释属于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限制解释D.有权解释11.《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从法律规则的类别上看,该规则属于______。A.授权性规则B.命令性规则C.禁止性规则D.委任性规则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第1款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该条文表达的法律规则属于______。A.义务性规则B.构成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强行性规则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实施方式包括守法、行政和司法B.守法就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C.公正是司法的生命D.所有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14.刑事制裁与民事制裁的相同处表现在哪一方面?
A.制裁目的B.制裁程序C.制裁方式D.制裁机构15.在法的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______。A.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B.法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法的产生D.为了处理日益增多和复杂的事务,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16.简述法律事实的特征。17.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______。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C.字面解释D.法定解释18.法律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律移植反映一国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的吸收与借鉴。下列关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A.法律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只体现空间联系B.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C.1896年《德国民法典》体现了对罗马法的继承D.法律继承要求新法对旧法作适当改造,而法律移植因其同时代性可直接将被移植的法律用于本国法当中19.下列关于立法权和立法体制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_____。A.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是相同的B.立法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C.进行立法活动的前提是享有一定的立法权限D.立法体制解决的是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A.法与法律规则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B.表述法和法律规则内容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C.并不是所有的法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D.同一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1.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之为A.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C.立法体系D.规范性法律文件22.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法理学为部门法学的研究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B.一般法作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指的是国内法,不包括外国法C.法理学既是理论法学,又是法学边缘学科D.部门法学的研究对法理学具有指导意义23.从法的本质和特征方面论述法的局限性。24.在构成法律规则的条件、模式、后果等三种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模式。
25.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是______。A.习惯B.习惯法C.不成文法D.成文法26.关于守法的要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守法的要素包括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和守法内容等三方面B.在我国,守法的主体包括我国境内的一切国家机关、各党派和社会团体、公民和外国人或外国组织C.就守法的范围而言,对于只适用于当地的地方性法规,外地人是不需要遵守的D.守法的内容包括法律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行使,两者同样重要27.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有法律责任就有法律制裁B.有法律制裁必有法律责任C.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体现D.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互为条件28.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A.个人与房屋中介签订的居间合同属于法律行为B.爆发社会革命战争,发生自然灾害都属于法律事件C.双方恋爱数月后,发现性格不合最终分手属于法律行为D.因不可抗力而引起的某种法律后果的活动,可能被归入意外事件29.关于立法原则,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有______A.立法的民主原则仅包括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B.立法工作中要坚持权利本位,把保障权利作为权利义务设定的出发点C.立法活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维护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D.立法要求在语言上要具有明确性,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30.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
。A.禁止性规则B.委托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31.在法的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B.法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法的产生D.为了处理日益增多和复杂的事务,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32.法的本质主要表现在______。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33.关于我国立法和法的渊源的表述,正确的有:______A.从法的正式渊源上看,“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B.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C.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均可采取“条例”“规定”“办法”等名称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不属于我国的法律渊源3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2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审理查明,甲实施了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因此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10个月。法院在本案中运用的法律推理是______。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35.在疑难案件中,以下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实质推理______。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B.在法律中对有关主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C.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D.事实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36.下列关于法律论证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A.法律论证与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B.法律论证的过程主要是协商过程,不包含逻辑推理C.法律论证的融贯性要求裁判过程中价值与事实相统一D.法律论证结论的可接受性与司法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37.法律之所以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取决于哪些因素?______A.法律不一定能始终为人们所自愿遵守,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强迫遵行B.法律与国家意志关系密切C.法律不能自行实施,需要国家专门机关予以运用D.法律内容不符合社会现状,需靠外力迫使实施38.直接体现法律的本质和目的的法的作用是______。A.规范作用B.指引作用C.社会作用D.强制作用39.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______。A.公民B.法人C.公务员D.社会组织40.下列选项中,产生于19世纪的法学流派是A.分析法学派B.历史法学派C.自然法学派D.经济分析法学派41.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______。A.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更广B.法律规则一般比较具体,法律原则比较抽象C.法律规则相互间冲突时,法律原则可以成为解释法律规则的依据D.法律规则是司法裁判的依据,法律原则不能直接在司法过程中适用42.对逃税、抗税行为应当视不同情节依法追究______。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违约责任D.行政责任43.下列命题正确的有哪些?
A.法律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B.法律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C.法律意识必定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D.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必然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44.根据立法活动的定义,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活动______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D.法律汇编45.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创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用有意识的实在法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出来。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情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下列对此的理解,可以成立的是
。A.立法者和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是一样的B.法律是纯客观的,不具有任何主观性C.法律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和总结,具有主观性D.法律体现了人的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这种主观能动性并不表示任意或者任性46.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是哪一项?______A.已订婚的某对恋人之间的关系B.某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杨某与该院其他党员的关系C.被告人聘请某律师进行辩护D.某甲赌博输给某乙1000元钱,立下字据表示在3天内付清47.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有______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48.甲带一大公文包,里面有价值80多万元的提货单及其他贵重物品。甲去看电影,离开时把包忘在了座位上。后甲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寻包启事:一周内送还者酬金15000元。后来捡到该包者乙与甲在酬金问题上发生了争议,从而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的难点在悬赏广告的定性是合同还是单方行为,于是出现了不同解释: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悬赏广告是一种合同行为,因为尽管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但1929-1930年民国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第164条就规定了悬赏广告,从其前后的条文来看,从第153条到第165条都规定的是契约,因此介于其中的悬赏广告应该是契约。第二种意见认为悬赏广告是单方行为,因为《中华民国民法》第164条规定,以广告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者,对于完成该行为之人负有给付报酬之义务,对于不知有广告而完成该行为之人亦同。条文当中说到,完成广告所指定行为的人,即使他不知道有这个广告,登广告者也应该给他许诺的报酬。按这个意思,悬赏广告就不是契约而是单方行为。第三种即后来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在我国大陆,民法通则关于悬赏广告未有规定,学者起草的统一合同法的第一个草案规定了悬赏广告,当时就有学者说悬赏广告不是合同而是单方行为,不能规定在合同法中,后来正式稿中删除了该规定。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从法律解释分类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意见所用的解释方法,并分析不同解释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49.简述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要着力加强和完善的几个方面。50.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违法行为B.违约行为C.诉讼行为D.法律规定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C[解析]扩充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文法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正是“禁止攀枝摘花”的目的所在。故选C项。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2.参考答案:AB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法律推理的内容。法律推理有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之分。实质推理(辩证推理)是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法律或事实不确定时,运用特定的方法确定推理前提的过程。就法律不确定事说,法律适用者往往要根据对法律目的和精神进行解释或者根据国家政策、公平、正义等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来明确法律。而学理解释和社会舆论导向等只具有参考价值,不能直接依此确定法律,故A、B、C项正确,D项错误。3.参考答案:BCD[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二节中的英美法系的概念和源流。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和源头发展起来的,中世纪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人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因此英美法系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法系,A选项正确;英美法系中判例法和制定法都是正式渊源,不要因为称之为判例法系就否定了制定成文法的意义,B选项错误;普通法系即英美法系虽然是以“英美”为名称的法系,但是并不意味着美国全国都属于普通法系,美国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在拿破仑一世将其卖给美国之前一直是法国殖民地,因此属于大陆法系,C选项错误;英美法系经过发展,开始意识到成文法或者说制定法的价值,开始主动制定成文法律,但是在传统的驱使下,英国仍然没有采用成文宪法,其宪法是散见于多部单行法之中的,故D选项错误。4.参考答案:就法理学层面而言,主要涉及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问题,就此原则而言,政法部门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法院请政法委书记、检察机关和刑事法专家开会讨论案件的做法也是不正确的,但是最后顶住压力依法作出判决是正确的。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2)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3)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即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从上述(2)点来看,政法委不应该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干涉,司法机关也不应该召集政法委等人讨论案件,这些举措都会导致司法机关的独立司法受到不良影响。最终法院能够顶住压力作出依法判决,但是实际上也已经在过程中受到了不应该的影响。
实行这项原则的意义在于: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是保证司法机关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和正常行使职权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当然,遵循司法独立原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不受党的领导和其他机关的监督,但是要注意区分监督与干涉,不能将监督变成了干预,如本案中,尽管政法委有一定的监督权,但是不能在司法机关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对判决结果进行指摘,而只能是监督司法活动本身是否有违法之处。[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三节中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亦即司法独立原则。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司法独立原则的三点含义,准确将其中最具针对性的点与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述。参考答案的第三段是考生比较容易忽视的,即监督和干预的区别,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更好地遵循该原则行事。5.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法的特征。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是法的规范性特征,即它是怎样产生规范性作用的;统一性是指一国的法律规范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且在全国范围内只有这统一的一个法律体系,由此,A选项错误。社会关系就是由人们的行为构成的,人的行为如果不构成社会关系也就不需要调整了,因而调整人们行为实际上就是调整社会关系,没有本质区别,B选项正确。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对特定的人群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即不具备普遍性特征,因而不属于法律的范畴,c选型错误。国家强制力只是保证法的实施的最后手段,并非唯一力量,D选项错误。6.参考答案:D[解析]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部门法所构成的体系。法理学体系指法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主要指狭义法理学、法哲学、法社会学等)构成的整体。法系是按历史渊源之不同,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所作的分类。法学体系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正确答案为D。7.参考答案:A[解析]公民从一出生就具有权利能力。就本题而言,甲具有权利能力而不具有行为能力。故选A项。公民具有权利能力,但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就本题而言,甲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购买自行车的行为能力。8.参考答案:D[解析]赔偿责任表达的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为侵权或违约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因而属于法律概念中的关系概念。9.参考答案:D[解析]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但不能说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有的社会规范,如政党或其他社会团体的规章,也规定各自成员的某种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内容、范围和保证实施的方式上与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有很大的区别。故D项表述错误。10.参考答案:BC[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二节中的法律解释的分类。本题题干隐含了“按照我国相关规定”这一限制条件,因此,首先,因为我国的有权解释都只能由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作出,其中立法解释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司法解释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两个机关作出,行政解释只能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作出,法官个人在审判中作出的解释不属于这三类中的任何一类,因此,A、D两项错误;法官个人在具体审判中作出的法律解释除非上升为上述特定机关的解释,否则不具有普遍拘束力,只能是学理解释,因此B正确;而就解释的具体内容来看,将“子女”解释为“成年子女”显然是一种缩小范围的解释,属于限制解释,故C正确。就应试技巧来看,对于多选题,如果确定能排除其中两项了,那么剩下的两项无需分析必然是正确选项。11.参考答案:B[解析]《婚姻法》第5条规定属于命令性规则。在表述上,命令性规则一般有“应当”的字眼,禁止性规则一般有“禁止”“不得”“不要”等字眼。可见,选B项。12.参考答案:ACD[解析]法律规则根据其确定程度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和非确定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又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前者包括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其中义务性规则包括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则,因此属于义务性规则、强行性规则、确定性规则。A、C、D选项表述正确。根据规则所调整的行为关系与该规则产生的先后关系,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认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构成性规则是以该规则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则,在构成性规则生效之前,受其调整的社会关系并不存在,只有当规则产生之后,相关行为才可能出现,如关于税种、税率的规定,才产生了具体的税收关系。确认性规则即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进行评价,通过授予法律权利和设定法律义务对该行为关系予以确认并加以调整的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显然属于确认性规则而非构成性规则。B选项表述错误。13.参考答案:AC[解析]守法既包括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包括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非所有违法行为同时违反道德。14.参考答案:D[解析]刑事制裁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民事制裁的目的在于补救受害人损失;在程序上,刑事制裁一般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民事制裁一般由被侵害人提起诉讼;刑事制裁的方式有限制、剥夺自由或者剥夺生命,民事制裁主要是对受害人进行财产补偿。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制裁机关都是人民法院。故选D项。15.参考答案:ABCD[解析]A、B、D项明显可以成立,C项也正确的理由在于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这是促进法产生的重要原因。16.参考答案:(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它是法律规范社会的产物,没有法律就不会有法律事实,所以法律事实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规范所设计的事实模型。
(2)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3)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某一被称为法律事实的事实,肯定是对法律关系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17.参考答案:B[解析]这里的法律是指广义上的法律,包括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故为扩充解释。18.参考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继承。A项中,法律移植不仅仅体现空间联系,还可能反映时间关系。B项中,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C项中,德国为大陆法系国家,其民法典源于对罗马法的继承,C正确。D项中,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试、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摄取、采纳、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直接将被移植的法律用于本国法中。19.参考答案:BC[解析]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是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例如,在我国,中央和地方都有立法权限,但是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则由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可见,A项表述不成立。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的配置方面的组织制度,其核心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它既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也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关于法律制定权限划分的制度。可见,B项表述成立,D项表述不成立。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享有立法权是进行立法活动的前提。立法活动是行使立法权的过程和表现。可见,C项表述成立。20.参考答案:BCD[解析]法与法律规则的概念不同,其构成要素也不同,其中法律规则是法的构成要素之一。只有在制定法下法才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时不能一一对应。21.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六章第一节中的法律部门的概念。本题看似简单,但如果不能准确记忆或者掌握定义和内涵的话,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法律体系内容虽然也是本国的全部法律规范,但它是以法律部门为构成元素的,即先将法律规范划分成多个法律部门,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法律体系;立法体系一般是作为立法体制的别称,即立法权的分配体系;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文本载体。22.参考答案:A[解析]法理学的材料来源是通过对所有部门法材料进行高度抽象概括获得的,所以法理学既提供了研究部门法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它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对部门法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可见,选A项,不选D项。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法,一般法指古今中外一切的法,不仅仅指国内法,还包括外国法。可见,不选B项。法理学是理论法学、法学本科,而不是法学边缘学科。可见,C项表述错误。23.参考答案:(1)法的局限性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缺陷性。法既有自身的局限性,也有受影响性,主要表现在:1)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2)法律自身的特点产生的局限性;3)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4)法律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的学说是:法具有阶级性、国家意志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或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这对法的局限性的影响表现在:1)由于意志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主观反映与客观事实(物质生活条件)的不一致,从而使法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客观规律。2)反映到法律上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即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成员、党派、集团之利益,也非其简单相加;这种意志具有根本性、相关性,即体现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是与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根本经济利益相关联的意志;这种意志具有妥协性,即除了统治阶级内部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状况也会影响这种意志;这种意志又具有受限性,即便是最后形成的统治阶级意志,其要变成国家意志还要受到种种限制。上述这种意志的各种性质表明法调整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合乎客观规律。由于这种反映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因此决定了法总是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已经变化了的客观事实。
(3)从法的特征方面看:1)法具有规范、概括性、普遍性,使得法在追求统一的同时会造成适用上的偏差性和个案、个体的不公正性,即法律规定仅仅是一个对众多社会现象经过抽象的产物,尽管这一抽象能反映绝大多情况,也能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但不可避免地是法律拟制的产物,很难顾及个体的差异和灵活性;2)法具有权利义务性,这就使得部分社会关系尽管重要,但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很难及时上升为法律关系;3)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表明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专横性”,这往往为法的实施的不公正性制造了隐患;4)法具有程序性决定了法必然缺乏灵活性、效率性。
总之,法的本质决定了法必然有其局限性,这一点在法的特征方面反映得淋漓尽致,因此需要尽量克服法的局限性,同时也要承认其他社会规范的地位和作用,使其与法做到紧密配合,以达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24.参考答案:A[解析]法律规则由条件、模式、后果三种要素构成,其中模式是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一切法律规则都是用来调整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的行为的,因此,作为行为规则的模式是任何法律规则的核心。25.参考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不具备法的特性,不是法,因此无所谓习惯法、成文法。26.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四节中的守法的要素。因为守法行为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只涉及主体、范围、内容三方面,A选项正确;在我国,守法主体包括我国境内的一切人和组织,尤其注意也包括外国组织和享有豁免权的人,B选项正确;守法的范围包括了我国所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两点:其一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遵守也包括了当事人和非当事人,后者守法的形式是尊重和不干涉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实施或履行;其二是关于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遵守只是有地域范围上的局限,外地人如果涉及了肯定也需要遵守,C选项错误;守法的内容的两方面里,义务必须履行好理解,权利的行使对法律实现而言也同样重要,不能轻易放弃,这一点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D选项正确。27.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责任和制裁的关系。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三类,即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规定。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违宪责任。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密切关系。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应承担法律责任是实施和接受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具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结果或体现。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又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并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并不一定就有法律制裁。只有在责任不履行的条件下,才会有法律制裁,当事人履行了责任,就不会有法律制裁,故A错。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之一,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体现,故B项说法正确。C项说反了,因此C项说法错误。D项中,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和条件,它们不是互为条件。故D项错误。28.参考答案:C[解析]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故C选项错误。29.参考答案:A[解析]立法的民主原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内容的民主,二是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故A选项错误。立法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BCD选项均是其具体体现。30.参考答案:BCD[解析]禁止性规则与法律规则的确定性无关,而是与法律规则的调整方式相关。31.参考答案:ABCD[解析]A、B、D项明显可以成立,C项也正确的理由在于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这是促进法产生的重要原因。32.参考答案:ABCD[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不仅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A、B、C、D四项均是法两方面本质的反映。33.参考答案:AC[考点]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
[解析]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即可。B选项错误。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本不属于国内法范畴,但我国签订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具有与国内法一样的约束力,也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国际惯例也构成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如我国《海商法》第268条第2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C。34.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推理的分类。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其中实质推理又叫辩证推理。形式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它是指当作为推理的前提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命题,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本题中法院审理所使用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演绎推理。在这一推理过程中,法院首先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大前提),即《刑法》第252条关于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规定。也有通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原则的案件事实(小前提),即甲实施了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的行为,且情节严重。由此法院可以作出一个确定的判决(结论),即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10个月。这属于典型的演绎推理,或者说三段论推理,故答案选A。35.参考答案:ABCD[解析]四个选项都是需要进行实质推理的情况,形式推理是在前提和适用法律的结果都明确的情况下所作出的说明过程,它不同于法律解释,注意区分不要受其干扰。同时要注意实质推理在两种情况下都是需要的:一是法律规定本身不明确或有矛盾;二是事实存在矛盾,需要作出价值衡量。36.参考答案:C[解析]法律论证主要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对判决理由的正当性、合法性或者合理性进行论证。A项中,法律论证是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的必要过程。故A项说法错误。B项中,法律论证采用不同的法律推理方式,其中包括演绎推理等方式,故B项说法错误。C项中,法律论证的融贯性是指判决的结果与一般人的价值有契合之处。它是价值与事实相统一。D项中,法律论证结论的可接受性是司法判决与民众的基本价值情感保持一致,它与司法独立并不矛盾,都是依法裁判。D项说法错误。37.参考答案:AC[解析]国家的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最后保障手段。法律之所以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法律不一定能够始终为人们所自愿遵守,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强迫施行;二是法律不能自行实施,需要国家专门机关予以运用。综上,本题选AC。38.参考答案:C[解析]法的作用中,只有法的社会作用才能直接体现法律的本质和目的。39.参考答案:C[解析]行政处分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所实施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40.参考答案:A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本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简单记忆未解决,也可以通过各个法学流派产生的背景来判断其产生时间:自然法学派产生于法律实践还不够完善时期,借助理性以及价值判断未发展现实法律,因此出现很早,C选项错误;分析法学派是在法律实践大量丰富,可研究的现实材料极多,而且是在批判自然法的相对虚无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可能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完善的19世纪,A选项正确;历史法学派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产生的,是为了对抗法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而强调法律的民族和历史延续性,因此,是产生于19世纪,B选项正确;经济分析法学派伴随着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的出现而产生,法学交叉学科一般出现于20世纪,因此,D选项错误。41.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A项中,法律原则适用范围广,B项中,原则抽象,规则具体,C项中,原则可以弥补规则的漏洞,消除规则的冲突。而D项法律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如法律规则没有明文规定的时候)也可以直接适用于司法过程中,故错误。据此,答案为ABC。42.参考答案:BD[解析]逃税、抗税行为由于违反公共义务,情节轻者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重者构成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43.参考答案:AB[解析]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其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法律意识往往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必然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C选项表述错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必然要借助法律手段,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还可以通过政治、政策等法律之外的方式来实现,出于各种原因,统治阶级即便是为了强化统治,也不必然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故D项错误。44.参考答案:D[解析]法律制定,又称法的创制,是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抵押贷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实施指南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短期工劳务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金融投资风险兜底保障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知识产权股权转让定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交通系统-城区隔离护栏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户外探险活动贷款合同担保与安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产业合理化建议书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农业耕地承包与流转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GRc构件生产、安装与智能化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合同免责协议书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 PPVT幼儿语言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JB∕T 14089-2020 袋式除尘器 滤袋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陕西省宝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子版
- 毕业设计小型液压机主机结构设计与计算
- 19XR开机运行维护说明书
- 全国非煤矿山分布
- 临床研究技术路线图模板
- GB∕T 2099.1-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