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媒体时代的资本剥削与商品与免费劳工
随着web2互联网2的到来,不同媒体的文化模式和公众形式的变化,促进数字工作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资本产业和公众参与运营和网络应用的场所。员工和员工的劳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形式和商品形式以及一种普遍适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数字劳动对受众劳动的转化,一方面促进信息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实时共享,最大限度激发个体用户的积极性、创造性,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不断升级成功地将网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具有数字资本增殖效用的舞台表演。网民在社交平台上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的传播与互动成为一种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劳动形式,其无酬生产的视频、图片等媒介内容被平台资本产业转化成用于出售与交易的数据商品,受众的劳动剥削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亟需厘清受众劳动与商品化中的资本生产逻辑及受众面临的现实处境。一、数字劳动的提出数字化时代里,移动终端、网络化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形态,使得劳动分工趋向多元化。互联网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传统劳动行为和劳动类型发生巨大的变化,与互联网相关的劳动形态相继出场。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特拉诺瓦首次提出“数字劳动”的概念,他指出,受众的免费劳动在数字经济的环境下已经从文化知识消费转化成生产性行为,即数字劳动。近年来,数字劳动、免费劳工等议题成为学界尤其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对劳动议题的研究主要从传播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角度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劳动剥削、数字劳动、受众商品化问题,汪金汉从思想史角度出发,揭示商品经济交换的逻辑到数字资本剥削问题的劳动议题的发展脉络,二、基于受众劳动的产消模式在Web2.0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承担经济型生产工具和社会型生产工具的双重属性,依托受众劳动的价值实践,形成了以平台为中心的用户数据生产的非线性产消模式。社交平台上积极受众的参与、受众注意力投放、受众的需求管理构成一种可以获取利益的劳动形式,作用于资本价值的生产与流通等环节。(一)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身份新的媒介技术打破现实物理空间的阻隔,在互联网的“关系赋权”下建构网民身体缺场的公共话语空间,在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网络受众摆脱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消费者及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身份定位,自由创作与传播各种形式的媒介内容。斯麦兹将媒介视为由特定生产关系组成的生产场域,媒介使用者则是媒介生产场域中的劳动实践者,媒介在受众劳动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中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二)受众注意力的采集詹姆斯·韦伯斯特(JamesWebster)将受众、内容提供者、测量提供者建构成注意力市场,新媒体时代非线性的产消模式代替传统的线性传受模式,网络平台上免费劳动的实践依赖于受众注意力的吸纳。(三)建立稳定的资本生产关系网民被网络技术赋权了操控社会传播资源的能力,社交媒体必须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心理宣泄需求才能建立稳定的资本生产关系。新媒体技术的加持和信息共享的媒介环境使得受众可以自由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各种图片、视频、文本等媒介内容,传播与互动的即时体验效果刺激受众不断产生新的交往需求与下一轮的自觉劳动实践。三、平台生产内容模式当下,众多社交媒体采用UGC(用户生成模式)与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结合的模式,以提升受众对平台的关注度和扩大“受众商品”的生产。各种知识和艺术创作被资本市场赋予交换价值。(一)用户私人经验的培养“数字劳工”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网络受众不仅是观看者,同时也是媒介内容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受众的观看行为被数字资本转换成信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私人经验在福柯笔下的“全景敞视主义”的结构中成为可规模化生产的商品,即量产式“二手经验”。以具有强互动性与社交属性的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为例,首先基于用户的性别、年龄、爱好、地域等个人信息的同意授权而赋予用户平台号的身份代码,随后依据用户活跃度、搜索内容与浏览的兴趣意向等数据指标,对受众进行暂时分类以方便向受众推送符合其爱好的内容,为受众私人经验的传输提供基本可能。克里斯蒂纳·富克斯(ChristianFuchs)将“数字劳工”的剥削形式分为三种,其一,强迫性: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受众不得不接触与使用互联网。其二,异化:互联网产业通过用户信息机制掌握用户数据,并将其转化成数据商品。其三,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双重商品化:使用者本身沦为商品,其生产的信息同样沦为商品。(二)情感纽带、劳动和劳动是数字资本的应然价值取向,是资本网络受众的精力、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内容随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碎片化,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驱动力有效满足受众的身份认同渴求、碎片化的情绪释放和话语表达。另外,身体缺场的特殊交往形态、人声画实时互动及交往时间的随意更换,促进网络受众主体性和情感性两方面体验高度达成,同时也为网络受众情感的商品化提供资本增殖的契机。以部分社交平台中的网络直播为例,观看直播的受众基于家庭、职场、生活、社会热点话题的在线交流与主播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弹幕和礼物赠送强化其社交互动,主播根据受众个性化需求采取深层表演(Deepperformance)代替真实表达的情感管理策略实现有效的在线沟通,主播作为情感服务生产者,在关注、点赞、提问的符号互动中即时进行情感消费。同时,受众在参与式消费实践中以数字劳动形式回馈主播的情感支持。用户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输出情感劳动的过程其实质为劳动与商品化过程,只有用户之间相互合作,数字劳动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受众在活动参与中培养的工具性情感纽带促进网络圈群的产生,集群化的网络社区相比零散的受众更有规律创造商业价值,如明星粉丝社群。媒介平台利用受众参与式社交的快感体验、情感满足等表象遮蔽数字资本对受众互动行为劳动化、商品化及无偿剥削的事实性存在。网络受众劳动的异化加速其情感投入的商品化,情感异化为商品,服务于商品价值的转换。(三)受众的“价值网”与媒介的“商品化”传统共同体纽带的断裂、现实人际关系的空间移植,受众徘徊于不同媒介类型中。正如亨利·詹金斯所言,受众已变成媒介文化空间里的游牧民、“大规模平行文化”中的文本盗猎者。众多年轻用户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分享心情、表现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的微劳动被纳入生产消费的经济链条中去,在这个经济链条中,受众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受众本身是价值的代表,社交媒体平台利用受众与广告商做潜在的价值交换,双方基于受众劳动的“价值网”与媒介用户关系的商品化获取经营性利益创收。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上强关系与弱关系连接的使用价值,进一步强化受众与媒体的关系结构与用户黏性,构成资本价值传输与价值生产的一部分。四、“网络观众”的商业化社会困境(一)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流程数字资本主义的扩张不仅依靠现实物理空间的建构与生产,也需要网络社会关系空间的支撑与扩展。网络受众的商品化凸显家庭与工作场所界限的模糊,家庭和社会成为受众劳动的日常场所与非实体形态的工厂,并以受众商品和受众劳动为核心产品,传统社会的物质生产转化为思想意识生产,平台化的运营模式依靠各种媒介,以散点形式向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网络逐层侵入与渗透。根据鲍德里亚“内爆”(implosion)的观点,“内爆”指事物边界的消退和各式各样的事物崩溃(collapse)混杂在一起。(二)从空间到时间的殖民化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的发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空间的时间属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卡斯特笔下的“流动的空间”及哈维提出的“压缩的空间”,哈贝马斯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活动定义为日常生活的殖民化,信息化生存方式下受众形成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渗透个体的日常生活领域。(三)受众的需求管理基于身体隐性在场的媒介技术创造带给个体前所未有的参与式体验,个体化进程的日益加深,现实人际交往带来的压抑、孤独和冷漠迫使个体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付诸于社交媒体平台,网络受众更多关注自身的现实利益与关系,而缺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受众在日常生活领域抽离化与数字劳动实践过程中陷入主体性的弱化的困境。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认为资本家为赚取高额利润,会将原本属于资本的享受、娱乐等需要强加给消费者,通过广告宣传不断挑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使他们忽视衣食住行等真实的需求,变成被技术支配的、只追求享乐而不会批判与反抗的单向度的人。综上所述,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发展,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依靠网络受众参与、受众注意力投放、受众的需求管理的无酬劳动实践,形成以受众劳动为核心的资本经济循环模式。社交平台中受众从“参与者”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