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之一观沧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业质量】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积累“碣、澹、竦峙”等词语,能准确地、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读《观沧海》。2、抓住关键句,体会诗人面对短暂的人生,悲凉中又充满慷慨的感情。3、理解面对同一景色,不同境遇的人的感情会有所不同。【学习重点】2、抓住关键句,体会诗人面对短暂的人生,悲凉中又充满慷慨的感情。3、理解面对同一景色,不同境遇的人的感情会有所不同。【学习难点】2、抓住关键句,体会诗人面对短暂的人生,悲凉中又充满慷慨的感情。【学习方法】朗读法、关键字词赏析法【学习课时】1课时一、导入“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数千年来,依旧为人所津津乐道,这种主要在于他的另一个身份——诗人。诗歌对于曹操来说,不再是装饰,而是他精神和人格的重要象征。今天,我们走进曹操的名篇《观沧海》,一起感受政治军事强人的诗心诗情。二、朗读1.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EQ\*jc2\*hps14\o\ad(\s\up13(jié),碣)石EQ\*jc2\*hps14\o\ad(\s\up13(dàn),澹)澹EQ\*jc2\*hps14\o\ad(\s\up13(sǒng),竦)EQ\*jc2\*hps14\o\ad(\s\up13(zhì),峙)EQ\*jc2\*hps14\o\ad(\s\up13(zāi),哉)2.二读,读出情感。积极乐观。三、赏析1.翻译向东登上碣石山,以观赏大海奇景。水波荡漾,山岛耸立。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银河里群星灿烂,也似从大海里涌现出来。无比庆幸,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吧。2.划分层次,把握诗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地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海水和山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高兴言志3.站在哪里看沧海?碣石:《汉书·武帝纪》:“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勒石记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封狼居胥,指的是汉武帝时霍去病驱逐匈奴之后,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勒石燕然,即燕然勒功,是指东汉冠军侯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此后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变成了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是历代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最高军功。历朝历代,做到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不在少数,如最初的霍去病、窦宪,唐朝的李靖、李绩,明朝的蓝玉、朱棣。这其中,朱棣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朱棣是唯一一个以皇帝之身,亲自领兵作战而做到的。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了五次北伐远征蒙古,极大的削弱了蒙古势力,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朱棣在北伐中追击蒙古败军到了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只是后来朱棣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4.曹操眼里的“沧海”水何澹澹洪波涌起5.沧海为何会由“澹澹”而“涌起”?秋风萧瑟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曹操的心中之景。7.沧海象征什么?无限广阔的时空;无限广阔的胸怀。位置决定视野8.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9.学生自由赏析。参考: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第二层(“水何流渝”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第三层(接下来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屋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10.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参考答案: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11.三读,读出情感。广阔的时空里大有作为,积极乐观。四、补充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注释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换了人间:人间却换了新颜。1.情感?积极乐观。2.比较《观沧海》与《浪淘沙·北戴河》背景。《观沧海》: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当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浪淘沙·北戴河》: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3.面对水,不同人的不同反应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流水就是逝去的时间,珍惜时间。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个体生命的短暂和人类整体的永恒。4.总结:不同的境遇,面对同样的景色,就会有不同的感情。五、名家赏析《观沧海》解读袁行霈《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西南,六朝时沉入海里。“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诗人丰富的想像,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