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活动之一,对当代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广泛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学术界日益广泛的关注,这使对奥林匹克的研究与体育史学渐行渐远,至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体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显学。一、奥林匹克研究的由来与发展
对奥林匹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文艺复兴以后到现代奥运会诞生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20世纪70年代以前和80年代以后。第一阶段: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研究和整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时,发现了古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文艺复兴后期,许多教育家、文学家对古代奥运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许多研究。1450年,意大利政治家捷奥·帕尔维叶里(1405-1475)就提出:应该将古代奥运会的精神贯注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意识中。意大利医生美尔库里亚利(HieronymnsMercurialis,1530-1606)在《体操术》的前3卷中,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体操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明了古代体操与医学卫生保健学的联系。
18世纪时,英国人吉尔贝尔特·维特斯(1703-1756)首次提出了复兴奥林匹克思想的主张。法国记者吉尔伯特·罗姆在1792年的议会上建议“公共运动会将设置在闰日举行,因此它将更接近古希腊4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茨穆斯在《青年体操》中也讨论过奥林匹克运动会,1804年他也产生了恢复奥运会的想法。
随着人们对古代奥运会的兴趣日渐浓厚,一些人开始热衷于寻找奥林匹亚遗址。公元1766年,英国学者理查德·钱德勒(RichardChandler)在希腊发现了古奥运会遗址。1828年,法国兵团的随军学者在奥林匹亚发掘了第一批文物,并带回法国展览。柏林大学教授埃·库尔季斯(ErnstCurtius)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从1875年开始进行了为期6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于1881年发掘出大量的奥林匹克文物,引起了各国人士对奥运会更浓厚的兴趣。现代奥运会诞生
这些研究和复兴的努力导致了1894年国际奥委会和1896年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在现代奥运会诞生以前,奥林匹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古希腊体育和奥林匹克祭典历史的重建方面。第二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年代以前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以前,奥林匹克研究主要是由与奥林匹克组织相关的人士进行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具体事务和与奥林匹克宪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方面。在这个时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作出了最大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两极对峙和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的国际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得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奥林匹克研究也逐渐兴盛起来。除了继续对古希腊体育和奥林匹克祭典进行研究外,对奥林匹克祭典与古希腊社会宗教、战争等方面的联系以及泛希腊竞技衰落的原因的研究,对古代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的异同以及现代奥运会产生的背景等的研究,对现代奥运会历史的研究等也逐渐升温。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20世纪7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面对的日益严重的挑战和逐步缓和的东西方局势,使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前途和地位的忧虑日益加深,这使得对奥林匹克运动总体趋势、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奥林匹克主义等问题,逐渐取代传统论题而成为奥林匹克研究的重点。
二、
国际上的奥林匹克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迅速,但国际奥委会却未能因应变化了的国际政治和体育局势,僵化的理念和管理体制使奥林匹克运动内外充满矛盾和危机。到了70年代,这些矛盾终于集中爆发出来: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的惨案、1976年的蒙特利尔陷阱、1980年和1984年两届奥运会期间的政治抵制,几乎将奥运会推入绝境。
接替布伦戴奇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基拉宁和萨马兰奇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改革,经济上市场化、组织上民主化、管理上法制化,同时注意发展与各种国际组织的广泛联系,成为这场改革运动的突出特色。这场称为“萨马兰奇革命”使奥林匹克运动迅速走出了困境,影响越来越广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奥林匹克改革的深入,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奥林匹克研究还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在第2届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就曾抱怨会议过多讨论了与奥林匹克无关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奥林匹克研究逐渐引起体育学术界的注意。一些国家在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中开始陆续建立以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为名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利用大学特有的优势将科学研究、信息交流(召开学术会议、提供信息、出版学术刊物或研究成果)和教育培训(面向公众或专业人员讲授课程)结合起来,使奥林匹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奥林匹克运动的变革激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奥林匹克研究空前繁荣,各国学者出版了大量专著,发表了论题广泛的大量论文。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奥林匹克现象的学者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一些依托于大学的研究组织,例如英国拉夫堡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乌克兰基辅体育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学、韩国仁济大学等都设有奥林匹克研究中心。
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中心
成立于1982年10月11日,设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内。。由4个部门组成:①文献部:提供查询历史博物馆与图书馆的信息通道,可查到有关奥运历史、国际奥委会及其成员、各届奥运会、奥运会竞赛项目的演变过程及顾拜旦等奥林匹克先驱者的著作。②图片部:藏有27万幅黑白与彩色照片,其中关于奥运会的照片约有10万幅。③声像与多媒体部:藏有13000小时的资料(可连续播放540天);④档案部:藏有奥林匹克运动的文件、通信和卷宗。
该中心还实施一项针对青年学者的学术资助计划,以鼓励在奥林匹克历史、思想、奥运会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在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青年教师均可向中心提出申请,经专门的评审组批准后,可获资助,在该中心作为期3个月的学术研究。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奥林匹克研究
西班牙设立在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奥林匹克研究机构,1988年成立。主要目的是配合巴塞罗那举办1992年奥运会,寻求大学通过学术活动服务于奥林匹克理想的途径,开展奥林匹克研究、积累有关资料、培训和传递奥林匹克运动的信息。因特网址:http://www.blues.uab.es/olympic.studies西安大略大学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加拿大致力于从社会一文体的角度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促进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传递和信息交流的学术机构。建立于1989年。它以西安大略大学为依托,将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结合为一体。该中心的主要活动是召开国际奥林匹克研究讨论会,并出版会议论文集;邀请国内外学者举办有关奥林匹克研究的学术讲座,为本校师生和来访的研究者提供资料服务。该中心出版奥林匹克研究学术杂志《奥林匹卡》(Olympika),一年一期,是学术性较高的专业刊物。中心占地面积为279平方米,收藏有较丰富的奥林匹克研究资料,其中涉及布伦戴奇历史资料的缩微胶片较为完整,共计150卷。因特网址:http://www.uwo.ca/olympic澳大利亚在新南威尔士大学成立于1996年5月21日。该中心举办有关奥林匹克的讲座与研讨会,通过通讯和因特网上的站点提供信息服务。中心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等院校中与奥林匹克研究有关的人员、悉尼奥运会组委会、与举办奥运会有关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国际上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以及与组织残疾人奥运会、申办奥运会有关的人士。该中心出版的刊物有《奥林匹克的冲击》(OlympicImpact)。联系电话:93851551;传真:Fax:93851551;Email:R.Cashman@unsw.edu.au柏林奥林匹克研究所1990年11月,经德国奥委会决定成立的研究机构。该所的经费来自德国奥委会的固定拨款和不固定的项目研究经费,以科隆体育学院和基尔大学为依托,研究人员均在大学兼课或兼职,研究课题的进行也多依靠大学的力量。该所设施良好,具备进行研究、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条件,图书馆有较丰富的奥林匹克文献资料,尤其是德文资料。该所设有研究补助金,支持访问学者的短期学术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北京体育大学进行奥林匹克运动研究与教学的学术机构。主要功能是组织和进行奥林匹克科研项目,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开展奥林匹克研究的学术交流,提供有关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体育的信息服务。该中心现有研究人员6人,名誉主任何振梁先生。该中心举办奥林匹克研讨会、讲座,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奥林匹克教材《奥林匹克运动》,出版了《奥林匹克研究》论文集。国际奥林匹克学院
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和希腊的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大力支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研究,对奥林匹克研究的发展和研究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4月28日国际奥委会在罗马举行第44次全会,决定由国际奥委会赞助,希腊奥委会实施和运作,建立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经过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于1961年6月14日正式成立。在学院成立后的10年间,其活动仅限于举办国际青年学习班。1970年后,学院的教育计划围绕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各种问题逐渐拓展。1966年前,学员们住在帐篷里,在树荫下开会。1967年第一幢建筑竣工,此后经过多年营造,现已有了现代化的会议厅。图书馆藏有一万多本与奥林匹克有关的书籍,二百五十多种杂志、一百五十多种录像带和110部影片。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第一期学员在上课
现在学院组织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每年约举办四十多种活动。主要有国际青年学习班,国际研究生奥林匹克研究研讨班,国家奥林匹克学院主任、国家奥委会和单项联合会成员、管理者国际研讨会,高等体育院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国际研讨会,体育记者国际研讨会及各种专题研讨会等。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博物馆每年对部分需要利用博物馆资料进行研究的研究生或博士后人员提供经济资助,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则每年夏季在雅典举办奥林匹克夏令营,为参加夏令营的运动员和青年学生提供部分资助。奥林匹克博物馆(OlympicMuseum)位于瑞士洛桑,以奥运会为主题。奥林匹克博物馆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的倡议下,于1993年6月23日落成。1995年,在欧洲委员会(CoE)的帮助下,奥林匹克博物馆获得了“年度欧洲博物馆奖”。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访问洛桑,自从开馆以来,她已经迎接了超过260万名游客。
博物馆共5层,总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为了与洛桑的田园风光协调,地上建筑只有2层,其余3层在地下。进入300平方米的展厅内,首先看到一堵白色的“捐赠者纪念墙”。建造博物馆耗资6500万美元,其中70%来自捐赠。40来家企业和一些奥委会成员国的名字镌刻其上。
博物馆的展览共分为5部分,分别是古代奥林匹克的历史、现代奥林匹克的历史、顾拜旦个人展、奥林匹克邮票和纪念币展以及临时展厅。
奥林匹克史学家协会成立于1991年,是旨在促进国际间奥林匹克历史研究的学术组织。该组织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支持,现有来自30个国家的二百多名会员。协会的出版物是《奥林匹克历史杂志》(JournalofOlympicHistory),一年两期。
目前,有关奥林匹克研究的专门刊物有除国际奥委会的官方刊物《奥林匹克评论》(OlympicReview)、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奥林匹克中心的《奥林匹卡》(Olympika)和奥林匹克史学家学会的《奥林匹克史学家学会杂志》(TheISOHJournal)。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各奥林匹克研究机构陆续开通了官方网站,成为推动奥林匹克研究和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当前,国际上奥林匹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断扩展,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各个方面丰富着奥林匹克研究。
自1960年开始,每届夏季奥运会前,国际体育科学与教育理事会组织召开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国际奥委会于下一届奥运会前举行科学大会,国际残奥会也会在残奥会举行前召开科学大会,这说明在奥运会举办年,奥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体育科技界的盛会。1994年奥运会百周年大会时列出的研究专题,反映了奥林匹克研究蓬勃发展的状况。这些专题是:
1.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奥林匹克主义及其道德奥林匹克运动的结构体育运动与环境奥运会的未来及其计划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了解2.当代运动员运动员在社会中的位置、作用及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及其组织体育科学与现代运动训练影响运动员的潜在危险3.社会环境中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与政治体育运动与经济大众体育发展中国家的体育运动4.体育运动与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参与体育运动在大众传播中的影响体育运动与电视和其它媒介关系的演进21世纪的挑战为了整合科学体育研究的资源,使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在2004年雅典举行奥运会期间,国际体育科学与教育理事会、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会、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达成一致,决定各体育科学组织不再单独召开,而是由这四家国际体育组织共同举办奥科会,会议全称为“2008年国际体育科学教育和医学大会”,简称奥科会。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是一次综合性大会,涵盖了体育科学、体育教育、运动医学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学科,代表科学最高水平的科学家将应邀在大会上做报告。精心设计的大会的学术内容,将使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相互交流,大会学术内容包括了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适应体育运动、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与康复、运动生命力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除大会主题报告以外,大会还将设立专题研讨会,探讨体育锻炼、控制肥胖,体育科技在防止运动损伤中的科技运用,体育运动、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学等各类话题。此外,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要求第一届奥运会组委会在奥运会结束后对奥运会的总体影响进行评估,并向国际奥委会提交正式报告。
三、中国的奥林匹克研究
中国人最早知道奥运会是在1900年,这年农历六月第67册的《中西教会报》上,已有了关于法国巴黎召开第二届奥运会的消息报道。在1907年10月24日津第五届学校联合运动会举行颁奖仪式上,当时任南开中学校长的张伯苓以1906年在雅典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复兴10周年运动会为题发表了演讲。1928年,宋如海受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委派到荷兰观摩奥运会归来后,出版了记录观感的小册子《我能比呀》。这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现代奥运会的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一度被迫孤立于奥林匹克大家庭外,所以缺乏开展奥林匹克研究的动机和条件。直到1979年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以后,介绍奥运会历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著述才逐渐增多。直到成功举办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决定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后,中国的奥林匹克研究才起开开展起来。随着1993年《奥林匹克运动》教材的出版和各体育学院相继开设奥林匹克课程,对奥林匹克的研究迅速从主要关注奥运会,扩展到对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各方面的相互关系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此后,无论是研究队伍的人数及其学科背景,还是研究的成果,都有了迅速的增长。
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使中国的奥林匹克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种研讨会相继召开,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先后成立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或类似研究机构,各种奥林匹克书刊纷纷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底,各种奥林匹克研究或普及介绍的出版物已经有近百种,研究范围涉及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史、奥林匹克教育与文化、奥运会与经济、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发展、奥运会与法律、奥林匹克运动与传统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合作、奥运会与现代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吉祥物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吉祥物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吉祥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1984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吉祥物1988年汉城奥运会吉祥物图片展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墨尔本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奥林匹克诞生于西方政治社会之中,从一开始,它所追求的理念就有明显的政治含义。
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的关系奥林匹克与经济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离开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奥林匹克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奥林匹克与经济相互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与军事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成功地将战场上敌对血腥的厮杀在特定的环境中转化成为友爱、公平的竞争,使那些以杀戮征服为目的的军事技能和手段,在竞技场上变成对对手的生命毫无杀伤力和直接威胁的竞技项目。
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的关系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成为各民族展示自身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多视角的立体视窗。奥林匹克文化鲜明的象征性、浓郁的艺术性、内涵的丰富性、人文性。
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的关系奥林匹克艺术包括舞蹈、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摄影、戏剧、建筑艺术、体育集邮等各种艺术形式争奇斗艳,表现出体育运动的本质意义和人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健美的身体与健全的精神和谐交融的文化魅力。
“尽管奥运会首先是一项体育盛事,但其影响却远远超过赛场。”①顾拜旦先生在恢复奥运会之初就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的和艺术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罕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凝聚着人类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精华的宝库。
比如,国际奥委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赢利性国际体育组织,却获得了最多的经济收益;奥运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拒绝广告的体育赛事,却赢得了许多世界顶尖级的公司的赞助;奥运会主要是进行体育竞赛,但其开、闭幕式等仪式却是世界上最盛大的文化艺术庆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并作为一项事业成功的典范而为人称道,其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它继承了古希腊奥运会的人文传统,塑造了鲜明而独特的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一个五环形状的国际组织标志、一幅幅随处可见的奥运会宣传画、一个个类似儿童玩具的吉祥物何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何以引起国际奥委会如此地重视?为什么要塑造奥林匹克视觉形象?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起什么作用?这是进行奥林匹克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1.国内研究综述
中国国内最早撰文谈及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是王大平,他在体育文史杂志(1987.4-5)上介绍了历届奥运会会标,简单分析了会标同当时奥运会的关系,并对整体形象作了评论。朱立新、王郁沂在《艺术的体育与体育的艺术——从会标、宣传画看体育与美术的融合》一文中着重介绍了奥运会标志、宣传画与艺术的关系,他们认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标志、宣传画的创作,则将体育与视觉艺术的融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程至理在其专著《奥林匹克风》中,以《百年奥运、几多会标》为题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从1896-2000年历届奥运会会标。任海编著的《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和崔乐泉等编著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大众文化出版社,2000年)一书,比较明确地将奥林匹克标志、会标、宣传画、吉祥物、纪念章、项目图案、纪念品收藏放在奥林匹克与文化艺术的范畴。开始进一步分析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与艺术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张晓晴、梅蕾放在《体育与科学》杂志(2002.3)发表题为《现代奥运会标志设计与本土文化意蕴解读》的文章、徐桂霞、卓志伟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撰文《体育盛会会标功能分析》,将会标设计与奥运会理念相结合,分析奥运会会标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功能效果评定。这些研究成果将对奥运会会标的分析引向深入。奥林匹克形象的识别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理念识别。理念是具有哲学内涵的思想意识,可以比作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心脏”、“想法”。通过奥林匹克的理念能识别出奥林匹克自身的个性特征,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认知。二是行为识别,它是在理念系统得以确立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奥林匹克运动行为的动态形式,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过程,也称为“做法”。对内而言,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行为规范、开展经常的、普遍的体育活动,特别是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外则是透过社会传播系统等方式传达奥林匹克理念,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三是视觉识别,这是奥林匹克形象的静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市场分析报告委托合同(2024年)3篇
- 2025年度企业年会场地租赁合同(升级版)
- 2025年度互联网广告推广服务合同模板集锦
- 2025年度国防军事训练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回迁房买卖合同范本(含争议解决)
- 2025年上海市饲料买卖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度智能化工程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保设施设备进出口代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合同6篇
- 二零二四年数据中心消防系统运维服务合同范本3篇
- 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AP内容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安全创新创效
- 钢结构工程施工(杜绍堂 第五版) 课件全套 单元1-3 绪论、材料与连接- 钢结构施工安全
- 门诊诊疗指南及规范
- 2023《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PPT
- 国外文化消费研究述评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迷人的乡村风景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五年级行程问题应用题10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