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大纲要求一、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2)掌握生态影响的源和强度的分析内容与方法;(3)熟悉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二、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1)掌握生态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2)熟悉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调查和评价方法;(3)熟悉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方法;(4)了解淡水水生生物与渔业资源调查方法;(5)了解海洋生态调查方法;(6)熟悉“3S”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7)了解景观生态学方法在生态现状评价中的应用。三、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掌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中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的组成;(2)熟悉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与要求;(3)掌握生态机理分析法;(4)掌握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5)熟悉类比分析法;(6)掌握优势度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7)了解生物多样性评价的香农-威纳指数法;(8)熟悉土壤侵蚀、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四、熟悉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及应用。第一部分: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第二部分: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部分: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第四部分: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五部分:
生态保护措施一、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主要内容应包括:a)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b)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c)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d)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2)掌握生态影响的源和强度的分析内容与方法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生态特点以及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容(工程行为)应包括:a)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b)与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c)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d)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在工程组成和工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因子筛选和影响分析。
1,施工期主要有水、气、声、固体废弃物和生态影响分析,注意“三场”的布置与生态影响
2,运行期要看工程特点,特别要考虑长期影响及风险。(3)熟悉分析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生态类项目工程分析还强调施工方式和运行方式1施工方式工艺和时序的合理性。类比国内外同类工程,结合主要敏感目标的保护需求,判断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环境可行性,不同施工内容的施工时序安排的合理性,从而确定施工组织优化的可能性。2运行方式运行方式不同,环境影响亦不同。(不同调节方式的水电站。)2012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从P.21-P.28对生态影响型项目的工程分析进行了阐述。且重点对公路、管线、航运码头、油气开采、水电项目强调了工程分析的重点。二、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1)掌握生态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A.1资料收集法——即收集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资料,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从时间上可分为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从收集行业类别上可分为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从资料性质上可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划、规定、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生态调查材料等。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的现时性,引用资料必须建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A.2现场勘察法——现场勘察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A.3专家和公众咨询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是对现场勘察的有益补充。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意见,发现现场踏勘中遗漏的生态问题。专家和公众咨询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同步开展。A.4生态监测法——当资料收集、现场勘察、专家和公众咨询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评价的定量需要,或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生态监测法。生态监测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学特点和干扰活动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次,有代表性地布点。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态监测规范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查,必要时需现场采样、实验室测定。A.5遥感调查法——当涉及区域范围较大或主导生态因子的空间等级尺度较大,通过人力踏勘较为困难或难以完成评价时,可采用遥感调查法。遥感调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的现场勘察工作。遥感调查内容:卫星遥感资料、地形图等基础图件、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或GPS定位等技术获取专题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生成。A.6海洋生态调查方法(了解)调查方法见GB/T 12763.9—2007。主要内容:1、调查取样站位布设2、调查时间和频率3、调查内容: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人类活动要素4、海洋生态评价:评价对象(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污损生物)5、评价内容: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海洋生态压力评价。站位布设原则:研究对象空间分布变化大的区域多布站位;空间差异小的区域少布站位。人类活动强度大的海区多布站位,近岸海区多布站位,内湾多布站位,环境复杂的海区多布设站位。海湾和近岸调查站位间隔不低于10分1个站位,河口和排污口应适当加密设站,远海调查站位间隔不低于每度1个站位。具体间隔应根据调查目标和对象确定。沿调查要素变化梯度(如盐度、温度、深度、营养盐、污染物、海流流向、潮区等)布设站位。调查时间和频率:1、调查时间应考虑环境对生物的长期效应,应保证资料的连续性。调查时间和频次应根据具体的调查对象作适当调整,调查频次的时间间隔原则上应小于调查对象的生活(变化)周期。2、昼夜连续观测推荐每3h采样一次,一昼夜共九次。在正规半日潮的海区,应考虑潮周期,采样时间应包括高潮时和低潮时,采用现场自动记录仪可加密观测。3、大面和断面调查建议1-3个月调查一次,各月调查的时间间隔应尽量相等。海湾、河口、港湾调查应在相同的潮期进行,适当增加调查频次。4、季度调查宜安排在2月、5月、8月和11月,如有特殊需要应根据不同的海区调整调查月份。5、突发事故,如赤潮、污染物排放等,应增加调查频次。6、海洋工程及海岸工程的环境影响调查,根据管理需求安排调查频率和时间。采样:采水器—采水样。网采生物—不同规格的采样网,A.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了解)SL167—1996规定的工作方法:1、调查前,应对水库地形图、平面位置图和水位、库容、面积、流量关系表等基础图表以及别人在该水库及其相关水体的调查研究成果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供调查使用。2、调查应在水库水位比较稳定时进行。反映水库渔业资源基本状况的调查应为1个水文年;反映水库渔业资源年际变化规律的调查时期一般应为2-3个水文年。3、调查时期内,水的理化性质和水生生物的调查,至少应每季度采样一次。4、在保证必要的精度和满足生物统计学样品数前提下,兼顾技术指标和经费,决定采样点数量。所采集的样品应对整个水体或多项指标有较好的代表性。各调查项目采样点的布设应基本一致,以便于分析比较和配套。所有采样点应编号在地形图或平面位置图上,并按编号顺序进行采样。5、采样宜在上午8-10时进行。如难以做到,也应尽可能计划好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使每次采样时间基本一致,并记录各次的实际采样时间。采样时间内,水的理化性质和水生生物调查的采样应同步进行。6、在各采样点采样时,应同时测定水样点水域状况,并填定采样记录表。(A)水生生物调查:调查方法主要是取样法、捕获法,等。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鱼类。(2012年“方法”书P.138-149,对淡水和海洋生物及生态调查及评价方法有比较详细的说明。)群落结构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数量、种间关系,垂直分布及分层情况、水平分布,物种的丰富度,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调查方法:样方法。收集资料、经验测算。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估测与生物量测定(见2012年方法书P.159-163
)。群落评价:目的是确定需要特别保护的种群及其生境。包括群落保护类别(丰富度、危险程度)、群落环境功能(继承价值、教育效能、物种意义、群落代表性、人类影响)、栖息地或生境评价。(2)熟悉群落结构、生物量调查和评价方法(3)熟悉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方法调查方法1,收集资料法(收集标本—毛皮、骨骼等)2,样线法(现场调查—兽类的足迹调查法、鸟类调查-路线调查法、两栖爬行类的样方调查法)3,定位与半定位观察法4,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5,专家咨询法
6、捕捉法野生动物调查内容或调查结果种类、种群、栖息地分布、生境条件、生理特征、生态特性(主要包括活动规律、生活习性、迁徙路线、天敌及食物链等)。食源、水源、繁殖所(巢穴)、庇护所、领地。给出栖息地分布图、迁徙路线、食源分布图、水源分布图、领地范围图等生态图件。(2012年案例书的P.355、P.389-390的点评分析中均提及)评价方法:通过物种多样性评价方法、图形叠置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等对动物进行物种评价、生境栖息地评价。(4)熟悉3S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遥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与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面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土壤类型及其水体特征、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遥感得到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在生物量估测、资源调查、植被动态监测、景观结构和功能及全球变化研究中有重要作用。(5)了解景观生态学方法在环评中的应用A,空间结构分析(模地判定,景观优势度计算)B,功能与稳定性分析(生物恢复力、异质性、种源持久性和可获得性、景观组织开放性)重要的是景观优势度各参数及关系,以及应用。可以反映自然组分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分布,因此能较准确地表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三、环境影响识别与
评价因子的筛选
1,熟悉(05-07年掌握,08-12年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2,掌握(05-12年)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评价因子识别的方法(P.125-127)清单法(核查表法、列表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相关矩阵法和迭代矩阵法)叠图法(手工叠图法和GIS支持下的叠图法)网格法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
环境影响识别筛选1、目的:鉴别工程与生态受体之间的关键联系,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生态影响识别包括影响因素、影响对象、影响效应的识别。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征因子和参数。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生态影响识别要点
影响因素:
全面性(主、辅、配、公)(规划、建设项目)
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
影响对象:
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
(生态系统)
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
影响效应:
性质(正负?可逆?累积?)(相互作用)
程度(强度、长短…)范围(直接、间接)可能性(大、小)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四、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掌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中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的组成这两类图件分别对应的不同评价等级,均应熟记,并注意其区别。一级评价的基本图件(1)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2)工程平面图(3)土地利用现状图(4)地表水系图(5)植被类型图(6)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7)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8)生态监测布点图(9)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一级评价的推荐图件(1)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山岭重丘区时,可提供地形地貌图、土壤类型图和土壤侵蚀分布图;(2)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时,可提供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当涉及地下水时,可提供水文地质图件等;(3)当评价工作范围涉及海洋和海岸带时,可提供海域岸线图、海洋功能区划图,根据评价需要选做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图、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分布图、滩涂分布现状图;(4)当评价工作范围内已有土地利用规划时,可提供已有土地利用规划图和生态功能分区图;(5)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地表塌陷时,可提供塌陷等值线图;(6)此外,可根据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选作动植物资源分布图、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基本农田分布图、绿化布置图、荒漠化土地分布图等二级评价的基本图件(1)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2)工程平面图(3)土地利用现状图(4)地表水系图(5)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6)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7)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二级评价的推荐图件(1)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山岭重丘区时,可提供地形地貌图和土壤侵蚀分布图;(2)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时,可提供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当涉及地下水时,可提供水文地质图件;(3)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海域时,可提供海域岸线图和海洋功能区划图;(4)当评价工作范围内已有土地利用规划时,可提供已有土地利用规划图和生态功能分区图;(5)评价工作范围内,陆域可根据评价需要选做植被类型图或绿化布置图三级评价的基本图件(1)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2)工程平面图(3)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4)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三级评价的推荐图件(1)评价工作范围内,陆域可根据评价需要选做植被类型图或绿化布置图;(2)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山岭重丘区时,可提供地形地貌图;(3)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时,可提供地表水系图;(4)当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海域时,可提供海洋功能区划图;(5)当涉及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可提供关键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2)熟悉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与要求(3)掌握生态机理分析法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工作步骤如下:a)调查环境背景和搜集工程组成和建设等有关资料;b)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c)对植物或动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等级;d)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经济、历史、景观和科研价值的物种;e)预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f)根据建成后的环境(水、气、土和生命组分)变化,对照无开发项目条件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项目对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有时要进行相应的生物模拟试验,如环境条件、生物习性模拟试验、生物毒理学试验、实地种植或放养试验等;或进行数学模拟,如种群增长模型的应用。该方法需与生物学、地理学、水文学、数学及其他多学科合作评价,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4)掌握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指数法是利用同度量因素的相对值来表明因素变化状况的方法。指数法简明扼要,且符合人们所熟悉的环境污染影响评价思路,但困难之点在于需明确建立表征生态质量的标准体系,且难以赋权和准确定量。综合指数法是从确定同度量因素出发,把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变成能够同度量的方法。a)单因子指数法选定合适的评价标准,采集拟评价项目区的现状资料。可进行生态因子现状评价:例如以同类型立地条件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为标准,可评价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情况。可进行生态因子预测评价:如以评价区现状植被盖度为评价标准,可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植被盖度的变化率。b)综合指数法1)分析研究评价的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2)建立表征各生态因子特性的指标体系;3)确定评价标准;4)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将评价的环境因子的现状值(开发建设活动前)与预测值(开发建设活动后)转换为统一的无量纲的环境质量指标。用l~0表示优劣(“l”表示最佳的、顶极的、原始或人类干预甚少的生态状况,“0”表示最差的、极度破坏的、几乎无生物性的生态状况)由此计算出开发建设活动前后环境因子质量的变化值;5)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重;6)将各因子的变化值综合,提出综合影响评价值。即式中:
E——开发建设活动日前后生态质量变化值;Ehi
——开发建设活动后i因子的质量指标;Eqi
——开发建设活动前i因子的质量指标;Wi
——i因子的权值。c)指数法应用1)可用于生态因子单因子质量评价;2)可用于生态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3)可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d)说明建立评价函数曲线须根据标准规定的指标值确定曲线的上、下限。对于空气和水这些已有明确质量标准的因子,可直接用不同级别的标准值作上、下限;对于无明确标准的生态因子,须根据评价目的、评价要求和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值,再确定上、下限。(5)熟悉类比分析法比较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方法,一般有生态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和生态问题类比等。a)方法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好类比对象(类比项目)是进行类比分析或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该法成败的关键。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工程性质、工艺和规模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生态因子相似,项目建成已有一定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类比对象确定后,选择和确定类比因子及指标,并对类比对象开展调查与评价,再分析拟建项目与类比对象的差异。根据类比对象与拟建项目的比较,做出类比分析结论。b)应用1)进行生态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以原始生态系统作为参照,可评价目标生态系统的质量;3)进行生态影响的定性分析与评价;4)进行某一或几个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5)预测生态问题发生与发展趋势及危害;6)确定环保目标和寻求最有效、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类比法技术要点(1)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工程方面、生态环境方面(2)选择可重点类比调查的内容类比调查分析
(1)统计性分析;
(2)单因子类比分析;
(3)综合性类比分析;
(4)替代方案类比分析类比法调查方法(1)资料调查;(2)实地监测或调查;(3)景观生态调查;(4)公众参与调查(6)掌握优势度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对生态质量状况的评判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当匹配的,且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空间结构分析基于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其中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因此,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基质有3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基质的判定多借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也称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Do=0.5×[0.5×(Rd+Rf )+Lp]×100%上述分析同时反映自然组分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分布,因此能较准确地表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a)生物恢复力分析:分析景观基本元素的再生能力或高亚稳定性元素能否占主导地位。b)异质性分析:基质为绿地时,由于异质化程度高的基质很容易维护它的基质地位,从而达到增强景观稳定性的作用。c)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分析动、植物物种能否持久保持能量流、养分流,分析物种流可否顺利地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一种元素,从而增强共生性。d)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分析景观组织与周边生境的交流渠道是否畅通。开放性强的景观组织可以增强抵抗力和恢复力。景观生态学方法既可以用于生态现状评价,也可以用于生境变化预测,目前是国内外生态影响评价学术领域中较先进的方法。(7)了解生物多样性评价的香农-威纳指数法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是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个因素:①种类数目,即丰富度;②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equitability)或均匀性(evenness)。种类数目多,可增加多样性;同样,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提高。香农-威纳指数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同时考虑下列因素:A.丰富度和优势度;B.多度和密度;C.优势度和香农-威纳指数测量群落的多度和异质性。借用信息论方法。信息论的主要测量对象是系统的序(order)或无序(disorder)的含量。在通讯工程中预测信息中下一个是什么字母,其不定性的程度有多大。例如,bbbbbbb这样的信息流,都属于同一个字母,要预测下一个字母是什么,没有任何不定性,其信息的不定性含量等于零。如果是a,b,c,d,e,f,g,每个字母都不相同。那么其信息的不定性含量就大。在群落多样性的测度上,就借用了这个信息论中不定性测量方法,就是预测下一个采集的个体属于什么种,如果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其不定性也就越大。香农-威纳指数:H=-∑(Pi)(log2Pi)其中,H=样品的信息含量(彼得/个体)=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种数,Pi=样品中属于第i种的个体的比例,如样品总个体数为N,第i种个体数为ni,则Pi=ni/N设有A,B,C三个群落,各有甲乙两个种所组成,其中各种个体数组成如下:群落A100(1.0)0(0)群落B50(0.5)50(0.5)群落C99(0.99)1(0.01)
括号内数字即Pi。群落A的所有个体均属于物种甲,没有任何不定性,从理论上说H应该等于零,其香农指数:
H=—〔(1.0log21.0)+0)〕=0群落B的两个物种各有50个体,其分布是均匀的。则香农指数:
H=—〔0.50(log20.50)+0.50(log20.50)〕=l
群落C的两个物种分别具有99和1个个体,则:
H=—〔0.99(log20.99)+0.01(log20.01)〕=0.081显然,H值的大小与我们的直觉是相符的:群落B的多样性较群落C大,而群落A的多样性等于零。均匀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包含2个成分:①种数;②各种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各种之间个体分配越均匀,H值越大。如果每一个体分属不同的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如果每一个体都属于同一种,则其多样性指数最小。均匀性指数的测定可通过实际的多样性指数与估计群落的理论上的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的比率获得,步骤如下:Hmax=-S(1/Slog21/S)=log22S,其中Hmax=在最大均匀性条件下的种多样性值,S=群落中种数如果有S个种,在最大均匀性条件下,即每个种有1/S个体比例,所以在此条件下Pi=1/S,举例说,群落中只有两个种时,则:Hmax=log22=1因此,可以将均匀性指数定义为:E=H/Hmax,其中E=均匀性指数,H=实测多样性值,Hmax=最大多样性值=log2S(8)熟悉土壤侵蚀、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水土流失评价方法
1,水土流失定量数据:(1)侵蚀模数(侵蚀强度t/km2·a)(2)侵蚀面积(3)侵蚀量2,侵蚀模预测方法:(1)已有资料调查法(2)物理模型法(3)现场调查法(4)水文手册查算法(5)土壤侵蚀及产沙数学模型法
A=R
K
L
S
C
P(美国通用公式,各参数意义见2012年技术方法书P.279)3,土壤侵蚀强度分级(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2)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微、轻、中、强、极强、剧烈(3)风蚀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4,水土流失评价标准表4-1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东北黑土区200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表4-2风蚀强度分级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mm年风蚀厚(t/km2·a)侵蚀模数微度>70<2<200轻度70-502-10200-2500中度50-3010-252500-5000强度30-1025-505000-8000极强度<1050-1008000-15000剧烈<10>100>15000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见2012年“方法”书的281-285页)P增加是富营养化主因,但亦与N、水温及水体特征有关。
(一)流域污染源调查根据地形图估计流域面积;了解年降水量和径流量;调查流域内地形地貌和景观特征,了解城区、农区、森林和湿地面积及分布;调查污染物点源和面源排放情况。
(二)总磷的收支可用输出系数法和实际测定法获得。湖泊实测法水量收支平衡公式:输入量=输出量+
储存量(三)预测富营养化方法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湖泊中总磷与叶绿素a和透明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arlson根据透明度、总磷和叶绿素指标发展了一种简单的营养状况指数(TSI),用于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TSI用数字表示,范围在0~100,每增加一个间隔(如10,20,30,…)表示透明度减少一半,磷浓度增加1倍,叶绿素浓度增加近2倍。三种参数的营养状况指数值如表所示。环保部颁布了《地表水质量评价方法》,规定了我国地表水富养化的评价方法。与卡尔森指数有所不同。Carlson营养状况指数(TSI)参数值TSI<40,为贫营养;40~50,为中营养;>50,为富营养。该方法简便,广泛应用于评价湖泊营养状况。在非生物固体悬浮物和水的色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叶绿素a(Chl)和总磷(TP)与透明度(SD)之间高度相关。指数值(TSI)计算式如下:透明度参数式:TSI=60-14.41lnSD(m)叶绿素a参数式:TSI=9.81lnChl(mg/m3)+30.6总磷参数式:TSI=14.42lnTP(mg/m3)+4.15湖水过于浑浊(非藻类浊度)或水草繁茂的湖泊,Carlson指数则不适用。用TN/TP比率评估湖泊或水库何种营养盐不足。对藻类,TN/TP比率在20:1以上时,表现为磷不足;比率小于13:1时,表现为氮不足。绝对浓度也应考虑。pH值和碱度对于湖泊中磷的固定和人工循环的恢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植物和鱼类种类组成、密度分布、体积、生物量或相对丰度等资料,对于评价湖泊营养水平、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湖泊环境变化状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水体富营养化预测还有评分法和综合评价法等。五、生态保护措施05年大纲要求:1,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E抠像技术》课件
- 2024年度矿井废弃物处理与生态恢复合同
- 电气专项:企业用电安全管理
- 2024年国际马拉松赛道草坪种植合同
- 2024年度单位与物业公司安保服务合同:确保单位财产安全的合作协议
- 2024年度苗木运输及保险服务合同
- 《食品添加剂的毒性》课件
- 2024年度园林景观电照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企业投资与股权转让协议
- 2024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春季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成都港汇人力资源管理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企业工作人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1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导游英语口语测试题库
- 2024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文印竞标合同范本
-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实施规划方案(中建集团)
-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道带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汽车EPS无刷电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健身器材采购合同
- 移动厕所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