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思想之比较_第1页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思想之比较_第2页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思想之比较_第3页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思想之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思想之比较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属于同一个学术群体,但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也众所周知。胡塞尔作为现象学的奠基人致力于在先验现象学中探寻科学的绝对基础,而海德格尔试图以现象学方式开创反西方传统本体论的存在问题研究新思路。随着当代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对二者思想共通处的发掘,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研究不仅不断获得新的解读视角,同时也拓宽了自身原有的解释力边界。例如,E.图根哈特(ErnstTugendhat)、J-L.马里翁(Jean-LucMarion)和D.扎哈维(DanZahavi)主张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以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为前提,马里翁更是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研究纳入胡塞尔的现象学被给予性领域中进行阐释。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先验现象学和存在论之间的理论鸿沟,提供了理解两位哲学家思想内在关联的切入点。S.G.克罗威尔(StevenGaltCrowell)就由此出发,探讨了二者在先验意义构建主题上的共同成就一、海德格尔的解构:“观念”与“存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分歧在大多数学者看来是先验现象学和存在论的分歧。这一印象最初源于海德格尔在1925年的“时间概念史导引”马堡讲座。在这一讲座上,他首次公开批判了胡塞尔在《观念一》中所阐述的现象学还原和绝对意识理论,批判主要针对现象学还原的理论出发点以及还原的终点——绝对意识的存在规定展开,并最终指向胡塞尔思想中的存在遗忘问题。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始于对自然态度的悬搁。所谓悬搁,即中止对世界的存在设定。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是对现实世界主题的摒弃,他将胡塞尔的悬搁(Epoché)称为“物质世界主题的不参与(Nicht-Mitmachen)”在1936—1938年完成的《哲学论稿》中,海德格尔试图解构整个西方先验哲学传统并论证其与柏拉图观念论之间的传承关系。他主张,西方传统哲学对于存在意义的理解从根本上源自柏拉图观念论。在海德格尔看来,柏拉图的观念论是观念主义的原始形态,其构建了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基本形式。根据他的解读,柏拉图将存在者的存在(dasSeindesSeienden)当作观念(iδεα),观念即观念性本质,其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超越感性现实的恒常在场(beständigeAnwesenheit),也即实体对象性。这一含义来自一种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即表象(vorstellen)。“表象”在海德格尔那里意味着一种理性认知方式,是理论思维的开端。第二层含义是先天性(dasApriori),“先天性其实在观念,即存在者的存在之中。先天性(……)意味着存在于存在者的先行性(Vorgängigkeit)”尽管上述对先天性观念的阐释有些牵强,但海德格尔的论述目的与其说是解构先天性这一概念的起源,不如说是为了论证先验哲学家们对主体的存在理解如何根源于柏拉图观念论,为了解释为什么他们会把主体的存在规定为观念性本质,乃至实体对象,以及如何“一脉相承”地遗忘了存在。总而言之,根据海德格尔的解构,柏拉图观念论是先验哲学存在理解的源头,其将存在者表象为恒常在场的观念性本质,也即对象化的理论性实体。换句话说,柏拉图观念论是西方传统哲学将一切对象包括主体自身进行实体对象化的开端。无论是现象学还原的出发点,还是胡塞尔对绝对意识的规定,在海德格尔看来,都基于这种始于柏拉图观念论的实体对象化态度,并都“继承”了柏拉图观念论中的存在遗忘问题。二、对本体论柏拉图主义式存在理解的缺失根据海德格尔个人的解读,西方传统哲学包括先验哲学的存在遗忘问题,与对存在者的实体对象化息息相关,后者起源于柏拉图观念论。在这个意义上,先验哲学的存在遗忘包括其根源——实体对象化都可被称为一种柏拉图主义。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解构,一方面是为了揭示他所看到的西方传统哲学的存在遗忘问题与实体对象化的关联,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于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一个新的哲学开端,只有在新的开端中,知识真实的始源(Ursprung)才不会被遮蔽。然而,海德格尔将胡塞尔现象学也同样纳入他所批判的西方传统哲学范畴的做法并非毫无问题。尽管海德格尔在《哲学论稿》中才明确论述柏拉图观念论和先验哲学传统之间的关联,但在早期马堡讲座时期他就已经注意到先验哲学传统之存在遗忘问题跟古希腊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之间的关联,并试图构建“古希腊形而上学和现代先验哲学之间延迟了的对话”如上文所述,海德格尔将胡塞尔也一并归入了他所批判的柏拉图主义传统。这一做法无疑是草率的。胡塞尔确实吸收过柏拉图观念论思想,但他的存在理解是否就一定是海德格尔所谓的柏拉图主义?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澄清。胡塞尔在《危机》中曾提到,即使一个人“从柏拉图那里获得决定性的启发,以至于他之后成为一位柏拉图主义者,那他也可能在他飞逝的哲学生涯中从未有过时间、机会和兴趣去研究柏拉图的,包括未成文的所有文本”洛采区分了四种现实性(Wirklichkeit):物的存在(Sein)、事态(Sachverhalt)的持存(Bestehen)、事件(Ereignis)的发生(Geschehen)和语句(Sätze)的有效性(Geltung)。从这一分类出发,洛采指出柏拉图的观念所具有的真正现实性不是物的存在,而是有效性,由此他才能为知识的确定性辩护。“观念是永恒的,它既不生成,也不消逝,它不属于赫拉克利特的河流。(……)物的存在现实性(Seinswirklichkeit)对于观念来说是时有时无的,因为物是变化着的。有效性的现实性才是观念真正的现实性,因为它不会受变化的影响。”当海德格尔把胡塞尔归为柏拉图主义的时候显然没有区分本体论的和逻辑的柏拉图主义。因此,尽管胡塞尔对存在者的存在理解可能并不完全与海德格尔相同,但也绝非他所批判的传统柏拉图主义的即本体论的柏拉图主义式的存在理解。甚至,我们可以说,两者在反对本体论柏拉图主义式的存在理解,也即存在者的实体对象化这方面,可能更会形成共识而非分歧。如果考察胡塞尔的先验主体研究,更确切地说,考察他对先验主体作为知识始源(Wissensursprung)的研究,人们会发现,两者思想的差异可能并不会比他们的共识多。三、胡塞尔对我知的绝对意识在1911年3月的《逻辑学》杂志上刊出的《哲学作为严格科学》中,胡塞尔将哲学称为“关于始源的科学”和“第一科学”。胡塞尔在文中考察了从笛卡尔开始,经由费希特、康德直至20世纪的哲学传统,最后指出,哲学的真实意涵被两种当下的哲学倾向所扭曲。第一种是原始自然主义,其将意识也自然化。第二种即历史主义,其导向相对主义和世界观哲学。胡塞尔主张,必须消除这两种哲学倾向,才能够理解哲学的真实意义:哲学作为第一科学。所谓“第一科学”,也即关于知识始源的科学。“哲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关于真正的开端,关于始源,关于ριζωματαπαντων(一切存在之根源)的科学。”在西方知识论的背景下,“绝对性”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种,绝对性等于普遍性。在胡塞尔看来,对第一种意义的绝对性的追求从古希腊哲学就开始了。“它,最初的科学所根本追求的是绝对的普遍知识,其包含所有理解和解释中的存在,(绝对的普遍知识)是绝对的,不会被任何知识的界限所局限,它是目标。”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之后所致力于开展的现象学探索因其始源科学的定位而从未让知识的始源离开其研究视野。但他的始源研究并非首创,事实上,远至柏拉图,近至笛卡尔都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的始源进行过哲学探讨。胡塞尔的独创在于,他在意识行为建构的现象学领域研究作为知识绝对基础的始源,以一种解构的方式回溯最原初的、不能再被还原的绝对构建层面,所有其他意识行为都奠基于此,它即是意识行为建构的始源,知识的绝对基础,也因此构成了知识的先验领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胡塞尔的绝对意识与笛卡尔的“我思”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两者都尝试从人的意识或者心灵出发寻找科学大厦的绝对基石。这种相似也是海德格尔将胡塞尔绝对意识当作实体对象的一个主要原因。笛卡尔的“我思”最后被归为心灵,与身体一样具有实体意义的对象。实体的心灵,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身心二元论正是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和《存在与时间》中所极力反对和批判的。然而,不容忽略的是,胡塞尔自己在1931年出版的《笛卡尔式的沉思》中曾批判过笛卡尔的“我思”或者心灵的实体化。他指出,尽管笛卡尔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触及了那个作为知识绝对基础的先验领域,但是“笛卡尔自身却没有把握住这一发现的根本意义。(……)他就像哥伦布对自己发现新大陆一无所知,而仅仅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条通向古印度的新航道”除了批判笛卡尔将“我思”当作实体对象,胡塞尔对笛卡尔“我思”的另一评价也暗示了他与后者的另一层分歧。他说,“我思”是一种绝对化的公理,它结合其他有待证明的假设以及或许被归纳性论证的假设,为一门以演绎方式解释的世界科学提供基础,演绎解释性的世界科学即一门法理科学,类似一门数学性的自然科学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存在论研究海德格尔与胡塞尔思想的分歧,最早显露于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导引”讲座上对胡塞尔存在遗忘的批判,这次讲座也是海德格尔反西方传统本体论式的存在论研究的开始,在大多数学者眼中,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研究也标志着他与胡塞尔的分道扬镳。因为,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就其存在理解而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