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加官问题研究_第1页
西晋时期加官问题研究_第2页
西晋时期加官问题研究_第3页
西晋时期加官问题研究_第4页
西晋时期加官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晋时期加官问题研究

在中国古代的官方制度中,从秦朝到清朝都存在着增加员工的现象(1)。员工的添加是指除员工之外的其他员工。在不同朝代,加官的类型、作用及意义不尽相同。对加官制度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古代职官制度的认识,本文拟对西晋加官制度进行考察(2),借以管窥西晋职官制度之一面。一、加光禄大湾,也有加官西晋加官主要有特进、光禄大夫、侍中、散骑常侍等官职,下面分别钩稽史料所见西晋加官事例简述这些加官的特点。(1)特进。根据《晋书》记载,在西晋共有8人加官特进:杜预: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荀组:司隶校尉,加特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如故石鉴:司隶校尉,稍加特进王濬: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常侍、后军将军如故,加特进李胤:侍中,加特进刘暾:右光禄大夫,领卫尉,加特进索琳:卫将军、领太尉,位特进鲁芝:光禄大夫,位特进《晋书》卷二四《职官志》(以下简称《晋志》):“特进,汉官也。二汉及魏晋以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太仆羊琇逊位,拜特进,加散骑常侍,无余官,故给吏卒车服。其余加特进者,唯食其禄赐,位其班位而已,不别给特进吏卒车服,后定令。特进品秩第二,位次诸公。”官员加特进后,“食其禄赐”,这样官员除享受本官应有俸禄外,又多出特进一官的禄赐,即“(特进)食奉日四斛。太康二年,始赐春服绢五十匹,秋绢百五十匹,绵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八顷,田驺八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石鉴等任司隶校尉时加官特进,特进月俸为120斛,这样石鉴等的月俸就在本官俸禄基础之上增加了120斛,再加上其他如绢绵等禄赐,他们的经济待遇相较单任司隶校尉时得到了极大提高,至于政治待遇则是“位次诸公”,司隶校尉若无此加官则“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2)光禄大夫。西晋加光禄大夫共有17人,据其本官情况罗列如下:尚书省官员:裴秀(尚书令,加左光禄大夫)、华廙(尚书令,加光禄大夫)、魏舒(左仆射,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武陔(左仆射,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山涛(右仆射,加光禄大夫)、裴頠(尚书,加光禄大夫)中书省官员:张华(中书监,加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荀勖(中书监、领著作,加侍中,久之,进位光禄大夫)、裴楷(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戎(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司隶校尉:荀组、刘暾(加光禄大夫)侍中:贾模(加光禄大夫)太子属官:刘寔(太子太保,加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司马澹(太子太傅,加光禄大夫)、和峤、高光(太子少傅,加光禄大夫)据《晋志》:“左右光禄大夫,假金章紫绶。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其以为加官者,唯假章绶、禄赐班位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也。”另《唐六典》卷二“金紫光禄大夫”条注:“本两汉光禄大夫也。至魏、晋,有加金章、紫绶者,则谓为金紫光禄大夫。晋则金紫、银青、左、右四职并置,假金章、紫绶及加金章、紫绶并秩第二,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综合以上记载可知西晋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都可以作为加官,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与加官特进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前者比后者多出“章绶”而已。光禄大夫亦可为加官,《晋志》:“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汉时所置无定员,多以为拜假赗赠之使,及监护丧事。魏氏已来,转复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其诸公告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用加之。及晋受命,仍旧不改,复以为优崇之制。……其诸卿尹中朝大官年老致仕者,及内外之职加此者,前后甚众。由是或因得开府,或进加金章紫绶,又复以为礼赠之位。”光禄大夫品秩低于左右光禄大夫与金紫光禄大夫,《晋书》记载显示,加光禄大夫相对较多,而左右及金紫光禄大夫并不多。这与后者班位和禄赐较高有关,不是一般官员可享受之加官之故。裴頠、王戎、和峤、傅祗、山涛、高光、荀勖、司马澹等应属于一种情况,他们在加光禄大夫时未加开府,加光禄大夫的优宠性质主要体现在“禄赐班位”上,比如裴頠,本官尚书为三品,秩千石,而加光禄大夫虽仍为三品,但秩却由“千石”变为中二千石,在俸禄上即经济利益上就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他人的情况与此相同。所以加官光禄大夫获得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经济上,就是俸禄要明显高于本官。裴楷、魏舒、武陔、刘寔、裴秀等五人则属于加(左、右)光禄大夫的另一种情况,他们加(左、右)光禄大夫的同时还加开府,这样,其地位就比单加(左、右)光禄大夫有了更大的提高,据《晋书》卷二四《职官志》:“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开府位从公者为文官公,冠进贤三梁,黑介帻。”可见,加(左、右)光禄大夫、开府之后,其品级提升为一品,班位则从公,品级班位比起本官,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舆服等礼仪上也享受到更高的待遇。而这种情况,一般是在为官者资历较深时才能得到,有时是拜(八)公前的过渡官位,如魏舒,“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及山涛薨,以(魏)舒领司徒,有顷即真。舒有威重德望,”可见(左、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必须是资历与威望都很高的人才能得到的加官称号,因此获此加号者,在西晋时期廖无几人。(3)侍中。在西晋获得侍中加官的官员人数较多,共有37人加侍中(1),限于篇幅,这里仅依其本官不同划分如下几类:八公及(左、右)丞相者(12人)有石鉴(太尉)、王戎(司徒)、王浚(大司马)、何曾(晋王国丞相、西晋太尉、太保、太宰)、石苞(大司马)、司马晃(司空)、司马泰(司空)、司马保(右丞相)、司马睿(左丞相)、荀顗(司徒、太尉)、王浑(司徒)、张轨(太尉)地方都督兼任重号将军(4人):司马肜(都督关中)、司马允(都督扬江二州)、苟晞(都督青州)、步阐(都督西陵)中书省官员(3人):荀勖(中书监)、张华(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裴楷(中书令)尚书省官员(6人):卫瓘、华廙(尚书令)、山涛、卢钦(尚书仆射)、羊玄之(尚书右仆射)、司马漼(尚书)光禄大夫类(2人):司马干(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傅祗(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重号将军(5人):司马遐(抚军将军)、司马晏(上军大将军)、司马玮(卫将军)、司马柬(骠骑将军)、司马亮(卫将军)太子属官(3人):杨骏(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领前将军)、司马攸(镇东大将军、行太子少傅)、刘寔(太子太保等)。其他司马楙(大鸿胪)、刘暾(司隶校尉)。侍中,《晋志》:“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此处提到侍中在作为本官外,也可作为加官官号,这时它的意义体现在皇帝对官员的优宠上,因为侍中自汉以来就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4)散骑常侍。下面依其本官不同,分类如下:中书省监、令:荀组、温羡(中书监)、张华(中书令)3人尚书右仆射:司马繇、高光、王浑3人出镇地方兼任重号将军:司马略(都督荆州)、司马寔(镇许昌)、司马端(都督江州)、司马裒(都督青徐兖三州)、刘琨(都督并州)、步玑(监江陵)6人禁卫武官:羊祜(中军将军)、裴楷(北军中候)、华恒(领军)、胡奋(护军)、索靖(左卫将军)、王濬、司马羕(后军将军)、司马柬(右军将军)、王恺(骁骑将军)9人重号将军(未出镇者):司马晃(车骑将军)、王沈(骠骑将军、录尚书事)2人秘书监:刘智、华峤2人特进:羊琇1人太子少傅:和峤、山涛、华廙、刘暾4人开府将军佐官:卢志、傅祗2人散骑常侍在西晋可以作为加官,对此《宋书·百官志》与《晋志》没有明确交待,其他关于制度的专著如《通典》、《唐六典》等也未见记载。据《晋书》卷六八《贺循传》“建武初,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又以老疾固辞。……于是改拜太常,常侍如故。循以九卿旧不加官,今又疾患,不宜兼处此职,惟拜太常而已。”这是东晋初的事,所说“九卿旧不加官”即指东晋以前包括西晋在内,又《宋书》卷八三《任农夫传》:“前世加官,唯散骑常侍,无通直员外之文。”这是刘宋时事,那么前世当包括西晋在内,由以上所引可知散骑常侍在西晋是可作为加官官号的,《晋书》所载大量的加散骑常侍事例就是强证。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晋志》:“散骑常侍,本秦官也。……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之于中常侍,同掌规谏,不典事,貂珰插右,骑而散从,至晋不改。……常为显职。”与侍中接近,也是皇帝近侍之臣,它的加官意义也是显示皇帝对官员的格外优宠,并通过“貂蝉”来体现,如刘琨,西晋末期出镇并州,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假节并加散骑常侍,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进攻晋廷,而朝廷想通过对其殊遇来发挥刘琨藩镇捍卫北方的作用,这从刘琨感激之情可以看出,“愍帝即位,拜(刘琨)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加散骑常侍、假节。琨上疏谢曰:‘陛下略臣大愆,录臣小善,猥蒙天恩,光授殊宠,显以蝉冕之荣,崇以上将之位,伏省诏书,五情飞越……’。”(5)其他。以上分析了西晋的四种主要加官,其他加官还有奉车都尉与驸马都尉,据《通典》卷三七《晋官品》可知它们品级为第六品,相对较低,“武帝亦以宗室、外戚为奉车、驸马、骑三都尉而奉朝请焉。”二、加官参与决策上文对西晋四种主要加官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列加官情况作出下表。加官分布表:现据上表并结合史实对西晋时期加官的特点作如下分析:1.上表所见,西晋特进加官较少,以本官为司隶校尉相对较多。杜预、石鉴、荀组三人在任司隶校尉时加位特进,杜预在西晋平吴之役中勋功卓著,因其“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特进作为加官,除了在物质待遇上有所体现外,更多的是官员在班位(朝位)上会因之提升,所以一般不会轻易授人,其得到者也会因之获得进一步提升的资本。其他如石鉴、荀组、索琳、李胤后皆位至三公,与此都不无关系。至于刘暾则因逢战乱职官情况混乱,属特殊可不计。另外,王濬“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特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如故”,从官品上讲,他已是一品,“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开府者皆为位从公。”2.由上表可见,八公官员加官中仅见加侍中,在西晋本官为八公者大概有50人3.中书省官员与尚书省官员加光禄大夫、侍中与散骑常侍较多,在这个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取代三公九卿制,这样,朝廷在用人上对一些有才能或有特殊功绩的尚书省和中书省官员就会在职官待遇上有所优宠,以期进一步发挥这些官员的职能作用,如在贾后与汝南王司马玮之争中,张华站在贾后一方,为其出谋划策,故而“及玮诛,(张)华以首谋有功,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西晋时期尚书省的官员不但拥有议政权,而且拥有监督百官执政权为了提高尚书长官禄秩方面的待遇,朝廷便采取了加官的方式,对一些资历较深任尚书长官的官员授加官号或任命一些已有较高官位的人为尚书长官。如在西晋大概有43人尚书长官(令仆)可见,尚书长官任职官员中有半数以上是有加官或更高官位的。4.在西晋九卿逐渐向事务官转变,尚书各曹已在很大程度上侵夺了九卿的职官功能,所以相对而言,任九卿者一般与皇帝亲近程度较低,受到优宠的机会不多,故而西晋一朝仅见司马楙以大鸿胪加侍中。司马楙在杨骏执政期间“曲事杨骏”出镇地方或都督地方军事的长官加侍中或散骑常侍的比例也是较高的,共有10人,其中侍中4人、散骑常侍6人,除苟晞、刘琨外,其他皆为宗室成员。其中苟晞是司马越专权时,司马越为了“自牧兖州”,便把苟晞由兖州迁调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并进郡为公。苟晞加侍中当属特例,包含着当权者司马越的政治意图,是通过加侍中等拉拢苟晞。朝廷通过对这些官员显示格外优宠,以促进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力,以效力于朝廷。这也是西晋政治形势要求的,因为西晋虽是统一王朝,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到太熙元年(290年)武帝病逝,这一段时间是真正全国统一的相对安定时期,之后不久便是八王之乱,真正统一安定的时间很短,所以在政治上军事的重要性就很是突出了,对于出镇地方的将军加以优宠也就顺理成章了。其他禁卫武官、太子属官、秘书监等官职也频频加官,皆显示了西晋对这些官职的重视:因为西晋通过禁卫武官夺得政权所以对禁卫武官时极为重视的5.散骑常侍与侍中作为加官时的特点分析。《晋书·司马肜传》载,司马肜在为征西将军时加侍中,其后本官发生多次迁转,由车骑将军→卫将军→征西大将军→大将军、尚书令→太宰,但其传中并未交代其本官迁转时是否仍加侍中。《晋书·惠帝纪》:“(太安元年)五月已酉,侍中、太宰,领司徒梁王(司马)肜薨,”可知司马肜任太宰时,仍有侍中的加官,这种情况似乎表明本官迁转时,如无特别情况,则加官按例自动随本官除授,当然也有改为更高级加官的可能。关于这一点另有何曾一例,何曾在晋王国时为王国丞相加侍中,其后晋武帝践阼,便拜为太尉。何曾拜太尉的同时是否有加官,其本传也未作说明,但泰始初年的一封诏书中曾提到“……侍中、太尉何曾,……其以曾太保,侍中如故”再如荀顗例,他在曹魏咸熙中,迁司空,其传未言加侍中与否,然据晋践阼后的一份诏书:“……侍中、司空荀顗……其以(荀)顗为司徒”,知荀顗作司空时当加有侍中,不过,迁司徒时,是否加侍中,也没有交待,后来,荀顗迁拜太尉时,据其传所载诏文“侍中、太尉(荀)顗……其以公行太子太傅,侍中、太傅如故”尽管加侍中与加散骑常侍,都体现出对加官者的格外优宠,但相比而言,加侍中明显优于加散骑常侍,以司马晃为例试作分析。据《晋书》卷三七《司马晃传》:“惠帝即位,入为车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将诛杨骏,以晃领护军,屯兵东掖门。寻守尚书令。迁司空,加侍中,令如故。”可见其本官由车骑将军→守尚书令→司徒、(尚书)令如故,而加官由散骑常侍→侍中,就加官而言,侍中对应的品级优于散骑常侍所对应的本官品级。似乎可以显示,一个人本官上迁时,若其先后皆加官,则一般先加的是散骑常侍,后加的是侍中。再如山涛例,据《晋书·山涛传》:“咸宁初,转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除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其本官由太子少傅→尚书仆射,加官则是由散骑常侍→侍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这说明如果仕途顺利,在获得加官时,一般先加散骑常侍,后加侍中。如果联系山涛例来看,应该是侍中优于散骑常侍,而散骑常侍优于奉车都尉。西晋裴楷、张华、司马晃、司马泰、司马略、高光、王浑、司马柬的加官情况,都是这样。而华廙在惠帝即位时为尚书令,加侍中、光禄大夫,后因故被免官,再次出仕时,迁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华廙先加侍中后加散骑常侍,则是因为他的仕途出现波折,所以其加官经历是先出现侍中后加散骑常侍的,此种特殊情况与上述结论并不矛盾。三、两朝建元中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基于汉制的汉治制度的转变司马氏利用禁卫武官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政权,最终建立了西晋王朝,在政治制度上进一步发展了曹魏对汉制的变革。西晋王朝在建立前后对各种制度的建立是比较重视的,早在晋王国时便开始对曹魏制度进行总结,如《晋书》卷一九《礼志上》:“晋国建,文帝又命荀顗因魏代前事,撰为新礼,参考今古,更其节文,羊祜、任恺、庾峻、应贞并共刊定,成百六十五篇,奏之。”又同书卷三五《裴秀传》:“魏咸熙初,厘革宪司。时荀顗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秀议五等之爵,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这些记载显示了晋王国在禅代前夕对曹魏礼仪、职官、法律等制度的总结与变革,实际上奠定了西晋王朝的政治制度。整体而言,西晋的职官制度承继了曹魏的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变革,曹魏西晋两朝对汉制的改变极大,在中央官职方面主要体现在结束了两汉的三公九卿制,并开始向三省六部制转变,以禁卫武官制度为核心的武官制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等等。这些变革对后世影响极大,陈寅恪先生认为“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所谓(北)魏(北)齐之源者,凡江左承袭汉魏西晋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自东晋至南齐其间所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摹仿采用,传至北齐成一大结集者是也。其在旧史往往以‘汉魏’制度目之,实则其流变所及,不止限於汉魏,而东晋南朝前半期俱包括在内。”西晋特进、光禄大夫、侍中、散骑常侍等加官应是继承曹魏之制,其中只有特进在两汉时一直存在(1),其他如光禄大夫、散骑常侍等在曹魏时才开始作为加官,侍中在西汉时曾作为加官,到东汉时,仅有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