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道《劳生论》写作时间考_第1页
卢思道《劳生论》写作时间考_第2页
卢思道《劳生论》写作时间考_第3页
卢思道《劳生论》写作时间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卢思道《劳生论》写作时间考

路思道是北齐向隋唐的代表诗人。他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山东学者在进入关龙后的政治挫折。而范阳卢氏作为北朝的“五姓七望”之一,其家世背景对于认识鼎革之际北方士族的文化心态,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劳生论》是卢思道最为杰出的骈文作品,钱锺书更是推其为“隋文压卷”一、尉迟乍“还在三年间”,尉迟浚“以母老,表请解职”《劳生论》作于何时?依其篇首所言“罢郡屏居,有客造余者”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为《孤鸿赋》以寄其情……开皇初,以母老,表请解职,优诏许之。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滞。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时……岁馀,被徵,奉诏郊劳陈使由于这段史料记载的模糊和混乱,对于卢思道著《劳生论》时间的理解,学者产生了诸多分歧,主要有开皇元年、二年、三年诸说这里着重讨论卢思道“表请解职”的时间。《隋书》本传言卢思道“开皇初”以母老为由请辞武阳太守并获诏许,但唐代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则云“隋高祖为丞相也,迁武阳太守,以母老乞解职,优诏许之”及齐灭,仕周为宣纳上士。因取急诣相州,会尉迥作乱,以为中郎。德源辞不获免,遂亡去。高祖受禅,不得调者久之,隐于林虑山,郁郁不得志,著《幽居赋》以自寄,文多不载。德源素与武阳太守卢思道友善,时相往来。魏州刺史崔彦武奏德源潜为交结,恐其有奸计。由是谪令从军讨南宁,岁馀而还辛德源、卢思道皆为自北齐而入仕周、隋的士人,传中所言魏州刺史崔彦武奏二人“潜为交结”之事颇可注意。上文提及的杨坚为大丞相一事,显然是篡权称帝的前奏,因此,当即引发了尉迟迥等三方起兵。作为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在北齐亡国之后,尉迟迥被任为相州总管。相州是北齐都城所在,尉迟迥起兵之时,适逢辛德源“取急诣相州”,卢思道亦刚刚在当时隶属相州管辖的武阳郡就任太守。当时“赵、魏之士,从者若流,旬日之间,众至十馀万”其一,弹劾二人的崔彦武大象二年或已为魏州刺史。《北齐书·崔其二,辛德源“谪令从军讨南宁”或亦在大象二年。前述丁宏武文据《隋书·韦冲传》及《王长述传》,推断辛德源从军讨南宁的时间应在开皇二年至三年间。如上文所言,参与尉迟迥起兵的人员都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罚,辛德源虽未真正参与此次事件,但其中的干系很难辨明,既然如此,不太可能在一两年后再来处置辛德源。问题是,大象二年时,杨坚有讨伐南宁的命令和军事行动吗?按南宁州在今云南曲靖,“西魏取蜀,南宁酋帅爨氏据有其地,北周羁縻而已”通过对《隋书·辛德源传》的检讨,可以对卢思道《劳生论》的写作背景得出一个大致的推论:其感慨“劳生”的直接诱因是大象二年岁末的“罢郡屏居”,即请辞武阳太守;而辞官的原因,则是被魏州刺史崔彦武弹劾交结辛德源而投靠尉迟迥。作为北齐高门士族,在北齐亡国、身仕北周而又被尉迟迥拉拢、被杨坚猜忌这种跼蹐无地的夹缝之中,辛德源“谪令从军”,卢思道则被迫“以母老,表请解职”。当然,由于《卢思道传》和《辛德源传》可能都误书大象二年事入开皇初,我们只能依据疏略的史文来相互求证,所以这也只能是推论而已。至于《劳生论》的写作时间,《隋书·卢思道传》所谓“岁馀,被徵,奉诏郊劳陈使”是重要的时间线索。从史文来看,这次被徵是卢思道“罢郡屏居”后首次被皇帝徵召入朝,《劳生论》正是作于“罢郡屏居”至“被徵”之间。若“罢郡屏居”在大象二年岁末,“被徵”则在开皇元年岁末或二年初。考卢思道今存杂文,有《为隋檄陈文》《为高仆射与司马消难书》《祭漅湖文》诸篇,参以《隋书·高祖纪》中载开皇元年九月庚午“陈将周罗睺攻陷胡墅,萧摩诃寇江北”,“壬申,以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上柱国、宋安公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仍令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诸军”,开皇二年“二月己丑,诏高颎等班师”诸语以上讨论卢思道“罢郡屏居”及《劳生论》的写作时间,对正史中的记时多有怀疑。但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思路,假定文献中的时间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对这些时间的理解上。历史现实中一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要绵延许久,时间参差错综,是一条线甚至是一个网,而不是一个点,但文献记载往往只是事件本身的简约化,记时或取其始或取其终,这就为读史者带来了很大困扰。譬如从崔彦武弹劾二人“潜为交结”到卢思道“表请解职”,再到皇帝“优诏许之”之间,应该有很大的时间差,而绝非一个确定的时间,尤其是遭逢尉迟迥起兵、杨坚禅位这些大变局,“优诏许之”延迟至开皇元年,亦非没有可能(《劳生论》所谓“情礼已退,不获晏安”似即有请辞而诏未许之意)。此外,诗文中呈现的一般是事件初发甚或心迹初萌的时间,而史书中的时间一般源自朝廷的起居注(《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隋开皇起居注》六十卷),是朝廷对事件的接收或处置时间,相对要滞后很多。所以,文学史研究者为作品系年时,应特别注意文史互证中的时间问题,因为其中极有可能存在一种困境:文献中的时间都没有疏误,却无论如何拼接不出一个完整的历史画面来。在这一意义上,从情理上探寻历史的逻辑比从时间上看似精准的推敲,也许更能接近历史的真实。二、“自嘴唇”:北魏宗族的构成钱锺书论《劳生论》曰:“按‘设论’之体略如《答客难》、《解嘲》,而愤世疾俗之甚,彼出以婉讽者,此则发为怒骂,遂兼《广绝交论》与《晋纪总论》之命意。”前引钱锺书文,指出了《劳生论》的文体渊源。“设论”一体,为“论”而设“问”,“客”与“主”实际上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通过自问自答,试图达到一种自我宽慰和平衡,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皆是如此。卢思道《劳生论》亦是在两种不同的情境中论说,凭借仕与隐的矛盾话语,最终实现了内心的和解。但与《答客难》《解嘲》不同的是,《劳生论》驳论的缘由,并非东方朔、扬雄文中比较单纯的“士不遇”主题,而是更为复杂,在感慨“士”自身处境的同时,亦不吝批评北朝季世的“士风”。其一,通过在北齐的仕宦经历,表现了自己的“才地”双美以及北齐统治集团对其“才地”的压抑,进而表达了仕而欲隐的无奈。《隋书》本传云卢思道“自恃才地”,这是南北朝世家大族的普遍特征。刘宋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今吾子生于右地,九叶卿族;天授俊才,万夫所仰。学综流略,慕孔门之游夏;辞穷丽则,拟汉日之卿云。地胄高华,既致嫌于管库;才识美茂,亦受嫉于愚庸。笃学强记,聋瞽于焉侧目;清言河泻,木讷所以疚(《文苑英华》作“疾”)心所谓“地胄高华”,“生于右地,九叶卿族”者是也。和其他北方大族一样,范阳卢氏地位的确立,与其北魏时期结姻皇室和望族密不可分。卢氏族中,卢思道所属乃卢玄著房一支,其父卢道亮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二,隐居不仕,于众多兄弟中是唯一没有名位之人,而卢思道的叔伯或居于高位,或与皇室结亲。对于轻急躁进的卢思道而言,要想“平流进取,坐至公卿”所谓“才识美茂”,“天授俊才,万夫所仰”者是也。高度的文化素养,是世家大族确立其望族身份亦是其参与王朝政治的重要条件,北齐的世家大族无不以此自恃。如少与卢思道、辛德源同志友善的清河崔儦,“每以读书为务,负恃才地,忽略世人。大署其户曰:‘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入隋之后,回顾自己在北齐的政治生涯,从纨绮之年的“伏膺教义,规行矩步”,到巾冠之后的“缰锁仁义,笼绊朝市”,再到有齐之季的“申脰就鞅,屏迹无地”其二,通过在北周的仕宦经历,从刺世疾邪、弹射政治转向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表达了隐而欲仕的希冀。周武帝平齐之后,卢思道与袁聿修、李孝贞、颜之推、李德林、薛道衡、辛德源等十八人被征,令随驾赴长安,李百药在《北齐书·阳休之传》中胪列了十八人的官职及姓名,并表达了对卢思道的不满:“卢思道有所撰录,止云休之与孝贞、思道同被召者是其诬罔焉。”在《劳生论》中,卢思道如此书写其“罢郡屏居”后的“野人之乐”:一叶从风,无损邓林之攒植;双凫退飞,不亏渤澥之游泳。耕田凿井,晚息晨兴;候南山之朝云,擥北堂之明月。氾胜九穀之书,观其节制;崔寔《四民之令》,奉以周旋。晨荷簑笠,白屋黄冠之伍;夕谈穀稼,沾体涂足之伦。浊酒盈樽,高歌满席。恍兮惚兮,天地一指这段文字最后以《老子》的“恍兮惚兮”和《庄子》的“天地一指”为自由的境界,适与作者本《庄子》“劳生”之语以感慨人生仕宦的劳顿之苦相应。然而,卢思道显然不是一纯粹的道家,老庄只是其暂时排遣心中郁积的思想资源,他不是抽象地反对一切仕宦,他所抨击的是北齐“衣冠士族”在恩倖和士开等主政后争相“噉恶求媚,舐痔自亲”这种仕和隐的矛盾,在卢思道初任武阳太守时所做的《孤鸿赋》中已有所展现。武阳太守的品级虽较其初仕北周之掌教上士一职为高,且北周朝廷颇有以北齐旧人治北齐旧地之意,但远离新的中央政府难免有贬谪之感,《孤鸿赋》以“齐荣辱以晏如”三、第二段:“日中”、“不在第一,也不在此理念”《劳生论》不但是个人心迹的表达,亦是对时代弊病与历史兴亡的观照。从上文考论可知,此文写作缘于北周大象二年尉迟迥事件之后的“罢郡屏居”(请辞武阳太守),具体写作时间或当在隋开皇元年岁末入高颎幕府之前。当时的卢思道,辗转于新朝与故国之间,以自己的仕宦历程谛视鼎革之际的官场众生,将其分为两类:一是“谄谀谗佞,无愧无耻”与卢思道的时代相去不远,《启颜录》和《隋唐嘉话》两部小说中分别记载了一则轶事:思道初下武阳入京,内史李德林向思道揖。思道谓人曰:“德林在齐,恒拜思道;今日官高,向虽拜,乃作跪状。”思道尝在宾门日中立,德林谓之曰:“何不就树荫?”思道曰:“热则热矣,不能林下立。”卢黄门思道仕高齐,久不得进,时和士开方贵宠用事,或谓卢曰:“何不一见和王?”思道素自高,欲往,恐为人所见,乃未明而行。比至其门,立者众矣,卢驻辔望之,彼何人斯,森然而与槐柳齐列。因鞭马疾去小说家言乃稗官野史,纵然有流言或谣言之弊,亦往往事伪情真,是时代舆论的碎影,可作为心态史的史料。卢思道一向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