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有关小学语文课文教案合集7篇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问路指路》是九年制义务教化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听说课,也是这一册中最终一次听说训练。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序
本学期听说训练的要求是能听懂他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内容,并学会简洁交际应用中的应对用语。《问路》则是持续《打电话》后其次次进行交际性听说的教材。
它由三局部组成。为什么要问路、怎样问路指路和结果怎样。因为小兰把写着冬冬家地址的小纸条不知放哪儿去了,小兰到冬冬家玩,于是就要问路。小兰边问,民警叔叔边指,最终小兰找到冬冬的家。教材依照不清晰详细地址——小兰问路、民警指路——找到冬冬的家这样的事情发展依次写下来,思路清楚,条理清晰,便于同学述说。
(2)有物
这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则是问路和指路的对话训练。如何让同学较易地驾驭应对用语呢?教材图文并茂,插图的适当出现,则可引导同学细致视察图上民警叔叔的姿态、脸部的表情和手指的动作来体会他指路时的热忱看法。文章则可以引导同学阅读,在民警叔叔指路的那段话里,除了看法热忱外,还要留意指清路名、方向、标记等,这是很重要的基本学问。同理,小兰问路时看法该怎样,留意什么,礼貌用语该怎样运用等都可以引导同学——视察、——体会、——驾驭。教材有血有肉,声情并茂,变一段枯燥乏味的听说训练为一段连贯生动的对话训练。
(3)有用
本节课的问路指路用的日常应对用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加之教材内容丰富,画面形象,在训练同学的会话实力上又能按部就班、逐步提高,真正体现了听说训练的广泛性、交际性和好用性。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状况,按学问、实力、情感三条线,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懂得问路时看法要有礼、问得要得体;指路时看法要热忱、指得清晰。
(2)初步学会问路和指路,能说清一段连贯的对话。
(3)能把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途说清晰。
3.教学重难点
本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内容有三大块:①问路和指路要留意什么?②分角色扮演问路和指路。③能说清学校到自身家的路途。三块中难以驾驭的是理解指路时必需留意什么。这必需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去概括。由于指路时关系到实际的方向,可能和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相冲突,所以说清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途也是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由于这是一篇具有生活气息的生动活泼的听说训练教材,于是沿袭保守的“揭题——出示图片——指导视察——小段分说——整篇总说”的听说训练模式,大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融“美丽的动画揭题,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读读说说、演演说说、画画说说、评评说说”于一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老师的主导精神,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2.学法
同学是学习主体,听说技能的驾驭也必需通过时常的练习才能娴熟。因此这节听说训练以同学的自学和扮演为主。通过自学让同学明白听说训练的要求,懂得问路和指路时须留意的问题,再通过扮演、运用所学学问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际会话实力,精彩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讲解并描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画面——揭题
运用故事激发爱好,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揭题方法。但多媒体计算机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同学供应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为听说训练创设了美丽的情境。于是,上课一起先,我就边讲故事《糟糕的大头儿子》,边又为它添上新颖 的一笔——动画呈现生动画面。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节。”立刻画面上就出现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再如当讲到“当大头儿子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糟了!爸爸给的路途图不见了。”画面上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再出示一个大头儿子摸摸后脑勺的头像,最终音乐提示,出现字幕:“糟了,路途图不见了。”这样画面清楚,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其中也蕴含了大头儿子接着为什么问路的缘由。同理接下来“大头儿子没礼貌地问路,小白鸽不负责任地指路,以致最终大头儿子仍在十字路口,难过地流下眼泪”也都出示了一连串的动画,不但让同学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饶有爱好地走进课堂。同时也激起了同学的新奇:大头儿子在小白鸽的指路下,为什么找不到长城呢?它们究竟该怎样问路和指路呢?老师在同学悬念迭起,思维被疑问所激活的时候顺势揭题,导入听说训练。
2.勇闯三关,扎实训练
美国蓍名教化家布卢姆曾说:“假犹如学对教学目标有明确规范的话,假犹如学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帮助,全部的同学均能驾驭学校所教的大量东西”。于是我就带领同学去闯听说训练三大关。第一关就是内容关。如图所示:
这三道题其实就是本节听说课的重点,特殊是后两道题问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节课的中心。让同学通过自学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接着训练听说技能。技能是明确目标、驾驭方法后通过时常的变式训练而形成的。紧接着我就出示:
当同学自由扮演、指中扮演,再议议评评后,已初步具有操作问路和指路的实力时,我就带他们闯进第三关:
以上三关,从熟识要求——驾驭方法,初步运用——两次迁移,多次运用;层次分明,按部就班。同时勇闯三关,争夺金杯,形式新奇,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为攻克内容关,同学快速地主动凭借教材,阅读考虑,解决问题。接着分角色扮演,同学在活动中主动探究,驾驭方法。为顺当闯过练习关,同学必需动脑、动手、动口来攻克难关。老师则重在指导、点拨、评价,还可以让同学再次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行走的路途(包括方向、路名、标记等)帮助同学精确地驾驭指路的难点。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同学学得主动,整个课堂教学实现优教、优学。
3.首尾呼应,小结回味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不只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长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同学坚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爱好,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当同学闯三关后,我又重新带领他们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题中留下的问题放在课内将结束之际解决,让同学推断刚才大头儿子糟糕在哪?他该怎样问路呢?小白鸽又该怎样正确指路呢?让同学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相识,也从同学的信息沟通中反馈教学的效果。这样首尾呼应、完整显明。最终课在大头儿子经过小白鸽的指引,最终找到长城,师生一起观赏长城美景的愉悦气氛中结束。同学得到了美的享受,课也得到了美的升华。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爱好,培育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品尝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课前打算: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更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受到人们宠爱,你们喜爱古诗吗?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爱的一首诗,欢迎我吗?(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2、揭题: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结合文中的“预习”,读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引出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释词语,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三、运用方法,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们知道王安石吗?
(学生沟通搜集到的资料,老师作适当补充)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过渡:诗人把船停岸在瓜洲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跟自己喜爱的同学一起学习,用你们喜爱的方式学习,可以学前两句,也可以学后两句,还可以整首学,看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小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老师巡察与学生交换看法。
2、汇报学习状况。
3、引导学生了解京口、瓜洲、钟山三地的位置关系。
4、指导朗读一、二句。
隔着一条江、又隔着几重山,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可见思乡之情切,看谁能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切。(比较读、自己读、齐读等)
5、重点理解:又绿、何时
6、指导朗读三、四句。
江南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时候的家乡春暖花开、满眼新绿、生气勃勃,家乡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发出了无奈的长叹: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家乡呢?请同学们试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找小伙伴相互评价读,个别读,齐读)
7、试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8、沟通所知道的资料: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为什么不能回家乡?
(三)入诗境,悟诗情
1、配乐(古筝乐)朗诵全诗。
2、体会“绿”字的妙用。
(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美?哪个字用得最好?
(2)据说诗人起先时不是用“绿”字,同学们想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3)探讨:诗人为什么选择了“绿”字?
(4)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呈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酷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
3、配乐(古筝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使《泊船瓜洲》成为喜闻乐见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再读读这首名诗吧。
4、背诵。
四、总结延长
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很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绿思念家乡
何时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第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正确读记“奇妙、优雅、分辨、清爽、欢悦、嘹亮、凝合、奇异无比”等词语。
其次个.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宠爱之情。
第三.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视察、专心倾听山雨的,接着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特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打算: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美丽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视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视察后为我们描绘的漂亮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示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奇妙、优雅、分辨、清爽、欢悦、嘹亮、凝合、奇异无比
轻快: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宛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依次来描写山雨的。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4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覆盖、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如同、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复原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激发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根据观潮依次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学习作者有依次、抓特点的视察方法。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视察实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实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肯定去过很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日,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观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相互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假如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扬他,假如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状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检查生字读音状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肯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覆盖薄雾如同霎时余波复原涨高
闷雷滚动人声鼎沸踮着脚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讲解并描述在作者的想象中,将来的上学方式和今日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沟通将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讲解并描述在作者的想象中,将来的上学方式和今日的不同。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能与同学沟通将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具打算: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2155年时,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玛琪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妙的将来吧。
二、自主阅读读,检索信息
1.快速默读课文,讲解并描述在作者的想象中,将来上学方式和今日有什么不同。
2.学生沟通。
①“呀!”托米说,“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多奢侈呀!我们的电视屏幕肯定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了,可它还能接着给我们别的许很多多书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这个荧光屏上,全部的课文都现出来了,还跟着没完没了地提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厌烦的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她还只有六岁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学会用这种语言和机器老师对话了。
3.玛吉喜爱将来的学习方式吗?找到相关语句。
玛琪悲观极了,她原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4.你喜爱将来的学习方式,还是现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觉得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合作沟通,绽开想象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将来生活还会发生哪些改变?
2.学生沟通。
(学生不再须要每天到学校上课、每个人都是一个空间穿梭机,可以穿梭到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沟通可以用代码,或运用脑电波干脆沟通......)
3.把你想象的将来生活画下来,做成一张海报。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沟通了将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读完《他们那时候多好玩啊》文章,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记录在写作本上吧!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6
《蓝鲸》(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蓝鲸的形体特征及行动,呼吸、吃食等方面的生活习性。文章运用了列举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依据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四步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二、三自然段重点写了蓝鲸的形体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晰,作者列举了许多数字来说明。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书,圈出描写鲸很大的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1)蓝鲸的体长可达()多米,体重有()多吨,相当于()头黄牛的重量。鲸须有()米多长。它每天要吃()吨饭,每顿竞能吃下()吨鱼虾。(列举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蓝鲸很___________。
(2)蓝鲸的行动特别快速,每小时可达()千米。蓝鲸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米左右的水柱。(列举数据)1/212下一页尾页
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白蓝鲸很_________。
通过读、圈、填,让学生体会初步相识举数据这种说明方法,更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蓝鲸的确很大。
二、比一比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不仅介绍了蓝鲸大,还介绍了蓝鲸行动、呼吸等生活习性。在列举数据的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这些语句,再读一读,比一比,切实体会蓝鲸行动、呼吸、拉力等方面的特点。
详细的句子有:
1、蓝鲸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作比较)
2、一头蓝鲸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作比较)
3、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作比较)
4、3米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打比方)
5、远远望去,水柱犹如一股喷泉。(打比方)
怎么体会呢?就是抓住比较的事物,将两者深化地比一比。如第一句可设计如下比法:
a、这句话拿()和()作比较。
b、估算一下十几个成年人睡觉得要多大的地方?
c、闭起眼睛,想像一下蓝鲸的嘴巴就有多少大。
d、这一句话说明蓝鲸__________。
e、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这种感觉,这种特点。
剩下几句可在上述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比较体会。在比一比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详细的形象,获得感性的体验。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三、演一演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蓝鲸吃食的特点,即鲸吞。这一段内容较长,鲸的吃食有一连串的动作: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等,如何理解这段话,体会这些词?我让学生细致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蓝鲸,并用自己的嘴巴演示鲸吞的过程: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我还让同桌两人一个
演示,一个解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还深化地理解了课文。
四、拓一拓
学完了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再回到课题上。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一说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关于蓝鲸的学问?让学生自主总结,把刚才学得的学问,进行内化整理成块,并通过学生自主发言练习说话实力。
通过总结,学生储备了关于蓝鲸的肯定的学问,但不能让学生满意于这些,还要拓一拓:读了课文后,你对蓝鲸感爱好吗?你还想了解蓝鲸的什么呢?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言: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睡觉的?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生?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里面的主子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日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才智。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斗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其次计。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依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相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状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
靡,摧枯拉朽),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密密层层,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知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假如魏国占据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洁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5分钟)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具体)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购车合同样本范本
- 2025年拒绝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责任分析
- 房地产买卖补充合同范本
- 车库转让协议
- 2025《中央商务区B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承包合同》
- 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版合同:国内劳务合同
- 2025城区商场餐饮服务承包合同
- 广州南沙就业协议书
- 肇庆学院《岩土工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2023银行招聘考试题库1000题第4372期含答案解析
- 2022-202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导数及其应用(解析版)
- GB/T 17727-2024船用法兰非金属垫片
- DBJ50T-481-2024 装配式开孔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住宅 技术标准
- 2024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 海绵城市课程设计
- 2023.05.06-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高处作业吊篮工程部分)
- 广告媒体投放分包合作协议
- 小儿疼痛与镇痛的管理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高二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成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