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民法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50题)1.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与效力。2.用益物权3.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行纪合同4.请比较过错责任、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概念的不同。5.遗嘱变更和撤销的要件。6.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与效力。7.不安抗辩权8.辨析: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这里的“一年”为诉讼时效期间。9.合同的附随义务10.民事责任11.有限合伙设立的条件。12.简述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13.有限责任14.补充责任15.同一债权同时设定抵押担保与保证担保时的债权实现方式。16.简述自助行为的条件。17.私法自治原则18.辨析:委托代理中的代理人无条件享有复任权。19.共同侵权行为、共同侵权20.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21.简述口头遗嘱的生效要件。22.隐藏行为23.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请对此条文进行评述。24.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出发阐述民法是逻辑严谨的体系。25.辨析:“如果张三去世,我就把我的小轿车送给你”。这一民事行为属于附条件的民事行为。26.一般人格权27.简述肖像权和其法律性质。28.形成权在我国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29.简述口头遗嘱的生效要件。30.甲公司经过联系,与乙公司达成关于购买进口红松原木的合同,约定价格1400元每吨,购买1000吨,并商定了其他相关事宜。甲公司按合同在约定日期支付乙公司140万元,乙公司也按时发货。但甲公司对货物进行商品检验时,发现是国产原木,质量要低些,市场价格大约1200元每吨。但考虑到国产原木也能进行生产,于是只想要回自己20万元差价损失,于是向你进行咨询。你会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建议?甲公司认为乙是不当得利,你认为呢?并给出理由。31.合同的附随义务32.债的适当履行原则33.自然人的住所34.论述在我国设立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必要性。35.简述人身权的特征。36.简述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37.损益相抵规则38.简述委托合同与间接代理的联系与区别。39.简述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及区别。40.简述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41.民法时效制度的作用。42.无因管理43.简述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44.谈谈代理权滥用与禁止。45.什么是最高额抵押,它和一般抵押有何不同。46.由于房地产市场行情不明,X决定出售自己作为投资购买的房屋。于是,他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委托房屋中介公司A为自己代销房屋,签署了正式的委托书。当时,双方商定房屋的出售价越高越好,且不得低于45万元。不过,由于底价一旦泄露就无法卖出高价,所以在委托书上没有标明双方约定的底价。双方还口头约定:合同期限为从签约当日起的1年。由于行情越来越不好,A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2006年1月6日,A终于找到了一个买主Y,在出示了其与X的委托书后,A以44.7万元的价格代X与Y签订了房屋买卖契约。试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指出并说明A的行为的效果归属。47.结合合同法,试述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关系。48.简述附随义务的内容与效力。49.简述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50.权利瑕疵担保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
(1)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①须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②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③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者未提出履行债务。
④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2)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同时履行抗辩权属于延期抗辩权,没有否定对方请求权的效力。仅有使对方请求权延期的效力,即在对方没有履行或未提出履行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②同时履行抗辩权只能由当事人自己行使,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适用。当事人在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只须有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意思表示即可。
③当一方当事人拥有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在对方未请求履行时,自然享有不为履行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的地位,此时不必要求他作出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意思表示;但是,如果对方当事人提出履行请求,特别是以诉讼方式提出请求,他仍然不作出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表示,则应视为对抗辩权利益的放弃。2.参考答案: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我国物权法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用益物权的特征包括:①用益物权以对标的物的使用、收益为其主要内容,并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②用益物权是他物权、限制物权和有期限物权;③用益物权是不动产物权;④用益物权主要是以民法为依据,但也有以特别法为依据的。3.参考答案:(1)委托合同,又称委任合同,依《合同法》第396条的规定,“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行纪合同,是指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交易,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2)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之间的区别表现在:①行纪合同是有偿合同,行纪人为委托人进行一定的法律行为,委托人向行纪人支付报酬;而委托合同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②行纪合同的标的是行纪人为委托人进行的法律行为,限于商业活动;而委托合同的事务范围很广,商业、诉讼、亲近探望等法律行为、事实行为都可以。4.参考答案:(1)过错责任是以行为人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包括著作权侵权案件,应当由主观上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主观上的过错是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基本要件之一,并且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2)过错推定是指损害事实发生后,法律推定加害人存在过失,如果加害人能够证明自己无过失,则可被免除责任。这种推定多适用于受损害方不便或难于举证的情况。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在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适用较多。
(3)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归责原则,它是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情况下的一种严格责任。它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无过错的行为人也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但行为人所要证明的并不是自己无过错,而是受害人的故意是致害的原因,《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4)公平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与受害人都没有过错,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以公平考虑作为判断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当事人公平地分担损失的原则。《民法通则》在第132条中对这一归责原则加以确认。5.参考答案:遗嘱的变更,是指遗嘱人在遗嘱设立后对遗嘱的内容作部分的修改。遗嘱的撤销,是指遗嘱人于遗嘱设立后取消所设立的遗嘱。遗嘱变更和撤销的要件包括:
(1)变更、撤销时,遗嘱人须具有遗嘱能力。遗嘱人于变更或者撤销遗嘱时必须有遗嘱能力。遗嘱人在设立遗嘱后丧失行为能力的,于丧失行为能力后对遗嘱的变更、撤销不发生效力,原遗嘱仍有效。
(2)遗嘱的变更、撤销须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因受胁迫、欺骗而变更、撤销遗嘱的,不发生变更、撤销的效力。
(3)遗嘱的变更、撤销须由遗嘱人亲自依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办理。遗嘱的变更、撤销也不适用代理,只能由遗嘱人亲自实施。遗嘱的变更、撤销可以采用明示方式和推定方式。6.参考答案: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
(1)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①须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②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③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者未提出履行债务。
④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2)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同时履行抗辩权属于延期抗辩权,没有否定对方请求权的效力。仅有使对方请求权延期的效力,即在对方没有履行或未提出履行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②同时履行抗辩权只能由当事人自己行使,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适用。当事人在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只须有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意思表示即可。
③当一方当事人拥有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在对方未请求履行时,自然享有不为履行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的地位,此时不必要求他作出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意思表示;但是,如果对方当事人提出履行请求,特别是以诉讼方式提出请求,他仍然不作出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表示,则应视为对抗辩权利益的放弃。7.参考答案:不安抗辩权是指因双务合同负担债务并向他方先为给付者,如他方的财产于订约后显形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者提出担保之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不安抗辩权制度保护先履行义务人是有条件的,不允许先履行义务人在后履行义务人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行使不安抗辩权。只有在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害及先履行义务人的债权实现时,先履行义务人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8.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依《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一旦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则不再享有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诉讼时效的特点主要有:①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请求权。②诉讼时效经过以后权利人只是丧失了司法保护请求权,权利人仍然享有原权利。
题目中提到的“一年”的期间针对的是撤销权,撤销权是一种形成权,因而不符合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另外,1年期间经过后,撤销权就会丧失,因而也不符合诉讼时效的法律效果特征。因而,题目中提到的“一年”是一个除斥期间,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间,因而该说法是错误的。9.参考答案:合同的附随义务,是指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逐渐产生的义务。附随义务原则上不属于对待给付义务,不能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履行附随义务,债权人原则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可就其所受损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10.参考答案: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的含义包括:①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②民事责任是应由责任人承担的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③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补偿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失为主要目的;④民事责任既有过错责任,也有无过错责任;⑤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11.参考答案:有限合伙的设立,除需要具备普通合伙具备的条件外,还需要具备法律规定的与普通合伙不同的条件:
(1)有2个以上50个以下的合伙人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普通合伙人。
有限合伙由2个以上50个以下的合伙人组成;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规定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体现合伙企业人合性的特性,并为今后的实践留有必要的空间。
有限合伙至少应当有一个普通合伙人,这是因为如果没有普通合伙人,就没有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与有限合伙的性质相违背。法律对普通合伙人的人数没有限制,因为普通合伙人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人数不可能过多。
(2)有与普通合伙协议内容不同的合伙协议。
有限合伙协议除具有普通合伙应当载明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的有六项事项(《合伙企业法》第63条)。这些事项既涉及有限合伙内部活动的规则,也涉及债权人的利益。其中第二、三、四项是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有关事项。由于执行合伙事务关系到合伙事业的发展和合伙人的利益,所以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有关问题应当有具体规定,包括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具备的条件和选择程序;执行事务合伙人权限与违约处理办法;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
(3)有限合伙名称中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
(4)有限合伙人的出资。
有限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这主要是因为有限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如果以劳务出资,就会造成其出资和责任界限不易确定的状态,不利于保护债权人。
有限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有限合伙人按期足额缴纳出资对于合伙正常营业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都很重要。在有限合伙中,普通合伙人的出资往往很少,如果有限合伙人不能按期足额缴纳出资,合伙事业就不能正常运营。有限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如果有限合伙人不能按期足额缴纳出资,就会损害交易的相对人的利益。有限合伙人未按期足额缴纳的,应当承担补缴义务,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有限合伙登记事项中应载明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认缴出资数额。这主要是为了维护交易安全,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12.参考答案:(1)医疗侵权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因过错致使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而由医疗机构承担的赔偿责任。
(2)医疗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定的几种情形下则适用过错推定,即法律推定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人员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具体构成要件包括:
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了医疗行为。
②患者遭受非正常的损失。
③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负担一定的义务,没有尽到这些义务,则构成过错。如果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的,则推定其存在过错。
④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遭受的非正常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13.参考答案:有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其部分财产承担责任。例如,《海商法》第十一章专章规定“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区分无限责任和有限责任的主要意义在于,民事责任以无限责任为原则,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有限责任。14.参考答案:补充责任是指在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负的责任时,由有关的人对不足部分予以补充的责任。如《担保法》第17条规定的是一般保证,即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合同纠纷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时,一般保证的保证人才补充承担主债务人不能承担的责任。补充责任的责任人承担责任以主债务人不能完全承担责任为前提条件,如果主债务人有足够的财产承担责任,则不发生补充责任。在各国法律中,补充责任主要适用于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他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场合。15.参考答案: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的并存是指,同一债权,既有以担保物权的形式担保债权(即物保),又有以第三人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形式担保债权(即人保)。
(1)对这种物保与人保并存的情况,在理论上称混合共同担保。混合共同担保的特点有二:一是被担保的债权为同一债权;二是既有物保,又有人保。
(2)在物保与人保并存的情况下,应当如何处理,学者观点有分歧。《物权法》第176条区分了两种类型三种情况,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
①第一种类型,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这样规定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②第二种类型,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这样规定可以避免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后,再向债务人追偿的程序,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社会成本。另一种情况是,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样规定使提供物保的人与保证人处于平等地位,由债权人行使选择权,比较公平。另外,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16.参考答案:自助行为是指为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施以拘束、扣押或毁损行为。凡属构成自助行为,行为人不需要承担无过错的赔偿责任。但是自助行为的行使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1)存在合法有效的请求权。自助行为保护的权利仅限于请求权,包括债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
(2)须是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成立自助行为的基本要件。成立自助行为仅以保护自己的权利为限,为保护他人的权利,不能成立自助行为。
(3)须时机紧迫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这是自助行为的必要前提。“时机紧迫”指非在其时为之,将会导致请求权难以实现。“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指因时间紧迫,一时不能得到国家机关的援助。
(4)须不超过必要的限度。“必要限度”以达到暂时保全其权利为限或者采取给义务人造成尽可能小的损失的措施。17.参考答案:私法自治是指各个主体根据他的意志自主形成法律关系的原则。有学者说:“法律制度赋予并且确保每个人都具有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为特别是合同来调整相互之间关系的可能性。人们把这种可能性称作‘私法自治’。”现代西方国家对私法自治的限制有所加强,学者提出了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又称合同公正)结合的理论。对自愿原则的扩大解释(自愿包括自主),和当代西方民法对私法自治原则的确认与限制大体一致。18.参考答案:这种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根据《民法通则》第68条规定,“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负民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转托他人代理的除外”。可见复代理附有条件,除非紧急情况,必须事先取得被代理人同意或者事后告知被代理人并取得同意。
(2)委托代理人原则上没有复任权,因为委托代理的基础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但是在尊重被代理人意思和有利于保护被代理人利益的前提下,委托代理人在下列情况下可享有复任权:①被代理人事先授权可以转委托的;②转委托前征得被代理人同意的;③转委托后得到被代理人追认的;④在紧急情况下。如由于突患疾病、通讯联络中断等特殊原因,委托代理人不能办理代理事项,又不能与被代理人及时取得联系,如不及时转委托他人代理,会给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或者扩大损失的。19.参考答案: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侵害他人,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是共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正当性所在。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①行为人为二人以上;②行为的关联性;③共同的过错;④结果的单一性。20.参考答案: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二者的区别在于:①目的不同。宣告失踪是对一种确定的自然事实状态的法律确认,目的在于结束失踪人财产关系的不确定状态,保护失踪人的利益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宣告死亡是法律上的推定,即从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的事实,推定出他已死亡的事实。②期限不同。宣告失踪所需要经过的法定期限一般要短于宣告死亡需要经过的法定期限。21.参考答案:口头遗嘱是指由遗嘱人口头表述的而不以其他方式记载的遗嘱。口头遗嘱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须是在不能以其他方式设立遗嘱的危急情形下作出的。所谓危急情形,一般指遗嘱人生命垂危或者在战争中或者发生意外灾害,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来不及或者无条件设立其他形式遗嘱的情形。危急情形解除后,遗嘱人能够设立其他形式遗嘱的,口头遗嘱无效。
(2)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根据《继承法》第18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共有两类:一是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二是与继承人有民事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6条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22.参考答案: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关于隐藏行为的效力,通说认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隐藏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有效,应依该真实意思的相关法律确定。例如,甲欲以1万元财产赠与乙,但恐其家人反对,就伪书1万元的买卖合同,其1万元的买卖是虚假的,但其隐藏的赠与是真实的。23.参考答案:该法条是关于合同法中规定的免责条款无效的规定,体现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1)免责条款的概念
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者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这表明:其一,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条款。它既然是一种合同条款,就必须是经当事人双方同意的,具有约定性。其二,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许法官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其三,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或者限制未来的民事责任,具有免责功能,这是免责条款最重要的属性,是区别于其他合同条款的明显特征。
“免责”只是一种概括的命名。其实,在不同的免责条款中,免责的范围不尽相同。有的条款之免责,是完全排除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有的不完全排除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免责条款并非一律有效,有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不能发挥免责的作用。这样,免责条款又有无效的免责条款和有效的免责条款之分。
(2)免责条款有效的前提
免责条款有效以它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为前提,或者说以它成为合同条款为先决条件。只有免责条款成为了合同的组成部分,才谈得上免责条款的控制及解释。
判断免责条款是否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适用《合同法》总则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和《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行为的规定。免责条款以格式条款的形式表现时,判断它是否成为合同条款,适用格式条款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的规则。
(3)免责条款的有效与无效
《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是对免责条款无效的规定。免责条款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有效。《合同法》中将免责条款归于无效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是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重大财产损失的。可以看出这两点原因的共同点即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在我国法律上,确定免责条款有效和无效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第6条、第7条等规定的基本原则。就是说,如果民事责任的成立及其实现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稳定社会秩序、满足社会公德的要求所必需,是法律坚决谴责和否定侵权或者违约的表现,那么免除这类民事责任的条款无效。如果民事责任的成立及实现主要关系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对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来说虽然需要,但作用相对小些,即使允许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者限制之,也无碍大局,甚至是必要的风险分配,那么法律就可以承认这类免责条款有效。24.参考答案:(1)民事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具体包括: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每一项民事法律关系都是一定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主体就不能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指向的对象。确切地说,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由发生的事物。通说认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四类,即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主体是否具有民事权利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及非法律的社会关系相区别的标志。没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就不能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主体为权利义务之所属,客体为权利义务之所附”,内容为权利义务之具体化。
(2)民事法律关系是整个民法逻辑体系展开与构建的基础
①国家制定各种民事法律规范,目的是要求人们以其为根据设立各种民事法律关系,使人们的行为纳入民法调整的法律轨道。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自然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各种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涉及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卫生、体育等各行各业,内容纷繁,变化万千。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通过民法调整,反映在民事法律关系上,不外是主体、客体、内容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每项民事法律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民法学上称之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②民事法律关系是整个民法逻辑体系展开与构建的基础。以民事法律关系构建民法体系的方法是由注释法学派提出的。潘德克顿学派将整个法律关系的理论运用到法典里面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具体来说,在总则中根据法律关系的要素确立了主体、行为、客体制度,然后在分则中确立法律关系的内容,该内容主要是民事权利,具体包括债权、物权、亲属权、继承权。当总则中确立的主体、行为、客体与分则中的权利相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要素为主体、客体和内容,整个民法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围绕着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从而使得民法的逻辑体系非常的严密。
③民法总论可以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总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属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属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与期限,属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原因。分论中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这些都是研究各类民事法律关系。各类民事法律关系有不同的主体、客体、内容,有不同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规则。分论部分犹如巨型建筑中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侵权责任,内容是侵害他人民事权利的法律后果。上述全部内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整体结构。整个民法体系就是围绕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的内容、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和消灭进行的,因而可以说整部民法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可以引起不同的法律后果。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即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例如,订立合同的行为引起合同权利义务的产生、侵权行为引起索赔权利和赔偿义务的产生、自然人死亡引起继承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等。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或者客体的变化。例如,当事人双方的协议可以使原已成立的合同权利义务内容发生改变、不可抗力的出现可以使合同关系发生变更等。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即民事法律关系不复存在。例如,履行债务的行为可以使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分割共同财产的行为可以使财产共有关系归于消灭等。
(3)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
民事法律事实可分为行为和非行为事实两类。
①行为
a.行为是指人有意识的活动。人的行为是人有意识的身体动、静。“动”为“作为”,“静”为“不作为”,总称为“行为”。从民法上看,应作为而不作为,应不作为而作为,都会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故“作为”与“不作为”都可成为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是主要的民事法律事实,涉及范围很广,如抛弃所有权、继承财产、订立合同、转让商标使用权、董事会决议、汇票背书等,不胜枚举。
b.行为的分类
以是否合法为标准,行为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违法行为包括侵权行为和债务不履行行为。以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为标准,行为可分为民事行为、准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没有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无因管理等。
②非行为事实
a.非行为事实是指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学理上又称自然事实,其中又分为事件与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如人的出生、死亡,发生自然灾害,爆发战争等。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如物的继续占有、生死不明、时间的经过等。
b.区分事件与状态有法律意义。如战争爆发可能是当事人无法预料的,战争爆发是事件,可认定战争为不可抗力而免除债务人的义务与责任。战争持续进行是为状态,在战争状态下当事人订立合同,则当事人不能主张将战争状态认定为不可抗力而请求免责。2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指在民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行为,是指在民事行为中约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行为。
(2)附条件民事行为中的条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中的期限是必然发生的。本题中,张三去世是将来必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情。所以应该是附期限的民事行为,而不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26.参考答案:一般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以及人格尊严等根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相比,一般人格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①主体的普遍性;②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③所保护利益的根本性;④权利内容的不确定性。在学理上通常将一般人格权的内容概括为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及人格尊严四方面。27.参考答案:肖像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以自己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肖像权的特征包括:
(1)肖像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肖像权人去世后,其肖像利益仍然受到保护;
(3)肖像权体现的是自然人的精神利益;
(4)肖像权中包含有物质利益。
肖像权的性质属于人格权,即是民事主体平等享有的,经法律认可、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作为民事权利义务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权利。28.参考答案: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单方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形成权在我国法律上规定的情形具体包括:
(1)形成权的行使原则上不得附条件或期限,以避免置相对人于不确定的法律状态。《合同法》第9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形成权按照其行使对涉及的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设立性形成权,即因形成权的行使而创设一定法律关系的形成权。如对无主物的先占权、亲权的重新获得权、出典人对典物的回赎权、先买权、追认权。
②变更性形成权,即因形成权的行使而使既有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形成权。如选择之债中的选择权、损害赔偿权人多种救济方法的选择权、给付确定权、通知到期权等。
③消灭性形成权,即因形成权的行使而使既有法律关系消灭的形成权。如撤销权、抵销权、解除权、终止权、免除权、离婚权、主张婚姻无效权、继承抛弃权等。这种形成权最为典型,也是最常见的形成权类型。
(2)形成权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或是基于法律行为。有些形成权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只能通过法律行为设立,如买回权;有些形成权则只能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如抵销权、撤销权等,当事人不可凭空创设;有些则不仅要基于法律的规定,还要通过法律行为才能设立,如终止权、解除权、撤回权、先买权等。通过法律行为而设定形成权要么是一项处分行为,要么是类似于负担行为,如债权性的先买权。形成权的行使是通过单方法律行为进行的,这种单方法律行为一般是私法上的处分行为,所以要求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和处分能力,有些形成权的行使除了权利人做出行为外还要借助于国家行为,如我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的合同变更权和撤销权、第74条规定的债权人撤销权以及我国《婚姻法》第11条规定的婚姻撤销权。
(3)形成权可因权利人的放弃而消灭(《合同法》55条第2项)。大多数形成权基于私法自治都可以放弃,即使在亲属法领域的形成权,如离婚权也不例外。对形成权的放弃可以是单方法律行为,也可以是双方法律行为;可以是要式的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不要式的;可以是生前法律行为,也可以是死后法律行为;可以是有待对方特定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也可以是任意表达的意思表示。但有些形成权是不可放弃的,特别是侵入型的干涉权。形成权不是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但形成权持续时间太长会产生不良后果,并且会使效力减弱。因此,形成权在一定的时期内不行使,将导致其消灭。此一期间被称为除斥期间。这种除斥期间可以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合同法》第55条第1款、第75条),也可以是由对方当事人单方确定的,或者双方合意一起确定的(《合同法》第95条)。29.参考答案:口头遗嘱是指由遗嘱人口头表述的而不以其他方式记载的遗嘱。口头遗嘱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须是在不能以其他方式设立遗嘱的危急情形下作出的。所谓危急情形,一般指遗嘱人生命垂危或者在战争中或者发生意外灾害,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来不及或者无条件设立其他形式遗嘱的情形。危急情形解除后,遗嘱人能够设立其他形式遗嘱的,口头遗嘱无效。
(2)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根据《继承法》第18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共有两类:一是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二是与继承人有民事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6条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30.参考答案:(1)提供给甲公司的建议
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成立购销买卖合同。该合同成立生效。甲公司是买方,负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的义务。乙公司作为卖方,负有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交付合格标的物的义务,承担物的瑕疵担保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合同法》第158条规定,买受人发现标的物质量不符合标准时,应于约定的检验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质量符合约定,不成立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标的物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没有通知或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没有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质量符合约定。本案中,甲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了价款,但是在货物送达检验后,发现质量稍有逊色,不符合合同约定。明显乙公司没有交付双方约定的合格货物,是违约方,应承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责任。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或以其他方式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可以根据情况要求减少价款,或者修理、更换。《合同法》还规定,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可以解除合同。本案中,甲公司考虑到也可以使用,因此没有构成根本违约。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返还20万元差价损失以承担违约责任。
(2)可主张乙公司构成不当得利,具体分析如下: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而取得利益并使他人受到损失的事实。因不当得利所发生的债称为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是:一方取得利益;一方受到损失;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受益无合法根据。不当得利一经成立,便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受损人有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受益人则负有与之对应的义务。受益人以返还原物为原则。如无法返还原物,则应折价返还。因原物所生孳息,也应一并返还。
本案中,双方之间有合同约定,乙接受价款是根据合同约定,但是,由于乙提供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因而甲给付的货款中有20万元并无合法的根据,致使甲受到了损失,应当成立不当得利。31.参考答案:合同的附随义务,是指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逐渐产生的义务。附随义务原则上不属于对待给付义务,不能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履行附随义务,债权人原则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可就其所受损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32.参考答案: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者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债务的履行原则。《合同法》第60条第1款表述为:“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适当履行原则要求履行主体适当、履行标的适当、履行期限适当、履行方式适当等。33.参考答案:自然人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法律关系的中心地。自然人的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在我国,户籍上的住址在多数情况下与自然人的住所是同一的。34.参考答案:(1)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内容与特征
一般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以及人格尊严等根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人格权。其内容包括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以及人格尊严。一般人格权的法律特征包括:
①主体的普遍性。一般人格权的主体是所有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均平等享有一般人格权。
②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一般人格权的客体是民事主体高度概括的一般人格利益。
③所保护利益的根本性。一般人格权所保护的人格利益是民事主体的根本利益。
④权利内容的不确定性。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具体人格权能够对民事主体起到保护作用,则适用具体人格权的规定;如遇具体人格权无法起作用的情况,则适用一般人格权的规定。
(2)设立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必要性
设立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必要性是从一般人格权的地位和功能两方面来看的:
①一般人格权的地位
一般人格权作为一种一般条款,在人格权保护方面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②一般人格权的功能
a.产生具体人格权。一般人格权是具体人格权的源泉,从中可以产生出各种具体人格权。
b.解释具体人格权。具体人格权所保护的人格利益具有特定性。同时,这种人格利益包括哪些内涵和外延,有时并不明确,这时就需要借助一般人格权对具体人格权加以解释,将某些人格利益通过解释纳入具体人格权的范畴。
c.补充具体人格权。具体人格权所保护的人格利益具有特定性,彼此之间的衔接就可能出现漏洞。当某些人格利益遭到侵害,用现行法律承认的具体人格权予以保护不甚妥帖,同时还尚未达到创设新的具体人格权的程度,此时,就可以发挥一般人格权作为“一般条款”的作用,拾遗补缺。35.参考答案:人身权是民事主体基于人格或者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以在人身关系中所体现的人格利益或者身份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其主要特征有:
(1)人身权是与民事主体自身主体资格密不可分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具有很强的伦理属性,依附于权利主体,除特殊的、可以体现为一定经济利益的以外,不可转让。
(2)人身权的法定性。人身权的类型和内容是由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不可自由创设。
(3)人身权的固有性。公民人身权是文明和法治社会的应有内容,绝大多数人身权都是民事主体成为民事主体那一刻就开始享有。
(4)人身权是体现在人身权关系中的民事权利。人身权是使民事主体成为民事主体的权利,因此,与其他民事权利一样,这种权利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才有意义。体现人身权的社会关系即人身权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5)人身权具有非财产性,但同时具有可财产救济性。人身权多表现为一定的人格利益,法律限制或禁止权利人进行经济交易;但若人身权受到损害可以请求经济赔偿。36.参考答案: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1)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之间的联系。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权利能力实现的条件。民事权利能力表明了做民事主体的资格,行为能力则表明了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为民事行为的资格。
(2)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①二者确认的标准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因此,自然人自出生开始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而能否获得民事行为能力,还受自然人的年龄和认知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因此,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就有民事行为能力。
②民事权利能力在于确认主体是否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行为能力在于确认民事主体能不能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37.参考答案:损益相抵是指受害人基于损失发生的同一原因而获得利益时,应当将该利益从赔偿数额中抵销,加害人仅对抵销后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损益相抵的理论依据在于,侵权赔偿的前提是受害人的损失,而受害人基于同一原因获得的利益本身就会冲抵其损失。因此,损益相抵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受害人真正的损失,使受害人的真正损失得到赔偿。38.参考答案:委托合同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其效果转移于被代理人的代理,是委托代理的一种。
(1)委托合同与间接代理的联系
委托合同是间接代理的基础。二者的现实特征均为受托人和间接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与第三人从事民事交易或其他活动,最后再将法律效果归于委托人或被代理人,被代理人不直接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
(2)委托合同与间接代理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委托合同是一种合同关系,学理上称为委托之债,属于民法典债权编的内容。间接代理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属于代理权授予这一单方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属于民法典总则编的内容。
②内容不同。代理限于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不限于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民事法律行为,还包括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事实行为。
③内容的中心不同。委托合同以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心,代理以代理权为中心。在这种立法体例中,委托合同和代理关系不总是相伴而生。有时有委托无代理。39.参考答案:(1)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过错责任原则,又称过失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归责根据的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以下几层含义:①它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才可能承担侵权责任。②它以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作为确定责任形式、责任范围的依据。
过错推定是指在某些侵权行为的构成中,法律推定行为人实施该行为时具有过错。这些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仍属于过错责任原则,即构成要件中要求行为人的过错。
(2)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无过错责任原则,又称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不问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有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要件,行为人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来免责;②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③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仍然存在免责事由。
(3)二者的区别
①过错责任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责任的构成要件,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要件,行为人则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来免责。
②过错责任原则属于一般条款,在法律无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就可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同,单单有归责原则本身的规定尚不足以使无过错原则得到适用,其适用还必须有其他具体条文的明确规定。40.参考答案: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侵害他人,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是共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正当性所在。
认定共同侵权行为需具备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的复数性
共同加害行为主体应当多于一人,由此产生行为人彼此之间的责任认定及分担问题。这里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非法人组织。在行为人为自然人的场合,作为共同加害行为的主体,需要具备民事责任能力。
(2)行为的关联性
共同加害行为的数个行为人,每个人都实施了加害行为。这些行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造成了损害后果,各行为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3)共同的过错
传统民法学说认为,共同加害行为以共同的过错为必要,这种共同过错可以是共同的故意,也可以是共同的过失,还可以是故意和过失的混合。但是,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规定,在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者在共同过失的情况下,数人侵害行为的直接结合也可以构成共同加害行为。
(4)结果的单一性
数个侵权人虽然实施了多个侵权行为,但数个行为造成了同一的损害结果,该损害结果不可分割。41.参考答案:时效是指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定期间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该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力的法律制度。
(1)时效的分类
时效可分为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财产,持续达到法定期限,即可依法取得该项财产权的时效。取得时效因其事实状态必须占有他人财产,又称占有时效。诉讼时效是指因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即依法发生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的时效。《民法通则》仅对诉讼时效作了规定。
(2)民法时效制度的作用
①稳定法律秩序。时效制度的设置作用之一在于稳定法律秩序。在社会关系的事实状态与法律状态不一致持续一定的期间时,法律应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否认旧的关系,确认新的关系,以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和确保交易安全。实行时效制度,因法定期间的经过而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稳定法律秩序。
②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时效制度的作用之二在于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西方法谚有言:法律帮助勤勉人,不帮睡眠人。权利人如不及时行使权利,就可能导致权利的丧失或者不受法律保护或者使权利人取得权利,这就促使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③避免诉讼上举证困难。一种事实状态长期存在,必致证据湮灭、证人死亡,此事实状态是否合法,殊难证明。实行时效制度,凡时效期间届满,即认为权利人丧失权利或者不受法律保护,便于及时确定法律关系。42.参考答案:无因管理作为债的一种发生根据,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进行事务的管理或者服务的事实行为。无因管理的成立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管理他人事务;②为他人利益而为管理;③无法律上的义务。43.参考答案:(1)名誉权与荣誉权的概念
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其中,名誉是指社会一般人对特定人的德行、能力、素质、才能等所作出的评价。
荣誉权是指自然人对于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2)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
①评价的主体不同。荣誉是特定组织依据特定程序作出的,而名誉是一般社会评价。
②内容不同。荣誉是积极评价,而名誉则不一定是积极评价。
③是否可撤销不同。荣誉是可以被撤销的,而名誉则不存在撤销的问题。
④对自然人的影响不同。单就荣誉与名誉比较,名誉对于自然人来说,要比荣誉重要得多。44.参考答案:滥用代理权是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权时,违背代理权的没定宗旨和代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有损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各国法律一般予以禁止。
(1)构成滥用代理权应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①代理人有代理权。这一要件使滥用代理权的行为与无权代理行为区别开来。
②代理人行使代理权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背了代理权的设定宗旨和基本准则。
③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有损被代理人的利益。
(2)通说认为,滥用代理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自己代理
自己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同时为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和第三人,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实际上只由一个人实施。通常情况下,由于交易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很难避免发生代理人为自己利益而牺牲被代理人利益的情况。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自己代理也可能满足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双方的利益,甚至及时实现被代理人的利益。
现行法未规定自己代理。在实务中,对于自己代理的法律效力,有两种主张:a.无效说。自己代理违背了代理的本质特征,因此,自己代理无效。b.效力未定说。自己代理属于效力未定的行为,如事后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认,自己代理的法律后果就归属于被代理人。
②双方代理
双方代理又称同时代理,是指一人同时担任双方的代理人为民事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双方代理由于没有第三人参加进来,交易由一人包办,一个人同时代表双方利益,难免顾此失彼,难以达到利益平衡。在有些情况下,这种“一手托两家”的双方代理行为,也有可能满足两个被代理人的利益,甚至及时实现他们的利益。
《民法通则》对双方代理未予规定。对于双方代理的效力,通说认为,双方代理应予禁止,原则上是无效行为。但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双方代理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禁止双方代理是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如被代理人已经同意或者追认,则无禁止之必要。
③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代理人的职责是为被代理人进行一定的民事行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违背了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信任,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极端表现。
依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其代理行为的后果被代理人不予承受。恶意串通,是指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存在通谋;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是指实际造成了被代理人财产利益的损失。是否造成了被代理人的损失,应依客观标准确定。《民法通则》第66条第3款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不存在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通谋,则不负连带责任。45.参考答案:(1)最高额抵押是指对于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预先确定一最高的限度而设定的抵押权。《物权法》第203条中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2)最高额抵押权与普通抵押权的不同点包括:
①它所担保的债权最高额在订立合同时是确定的,即虽然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合同债权并不确定,但其最高金额是确定的;当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数次债权交易结束时,如果实际发生额低于担保的最高额,则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限。如果实际发生额高于担保的最高额,则以双方确定的抵押担保的最高额为限,超出该最高额部分的债权不予抵押担保。
②最高额抵押权主要适用于借款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就某项商品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交易而签订的合同,也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
③由于最高额抵押权的主合同债权是不确定的,因而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46.参考答案:(1)A和X之间是委托关系,X对A开出的委托书双方成立的是委托合同关系。
委托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①委托合同以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前提;②委托合同的目的,是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的事务;③委托合同为诺成性合同、不要式合同、双务合同,委托合同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并不以标的物的交付或者当事人的实际履行为合同的成立要件;④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
由上述可知,A和X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双方均应受委托合同的约束。
(2)A与Y之间形成的是房屋买卖合同,但该合同直接约束X和Y。具体分析如下:
《合同法》第402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本案中,Y看到了X给A的委托书,而且A也是以X的名义签订房屋买卖契约,因此,该合同直接约束X和Y。因此,房屋买卖的合同的效果归属于X。
(3)对于房屋的差价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二机械振动光学第1讲机械振动、振动图像练习含答案
- 教你写一份合格的上班玩方式保证书
- 《化学方程式》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件
-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春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高中数学 第2章 统计 2.2 总体分布的估计 2.2.2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2课时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教案 新人教版
- 高中英语 Unit 3 Travel journal Period 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草莓创意主题实用框架模板ppt
- 高处作业吊篮定期检修与保养项目表
- 山大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第5章 口腔种植外科-1概论、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5课 少年闰土 教学课件
- 系统辨识课件:第4章 数学模型的最小二乘法辨识
-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2导学案:政治生活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第六届全国仪表技能大赛DCS实操题1009a
-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
- 木材力学基本性质和概述
- 拆除设施计划及方案(参考模板)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