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互联网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孕育变革,也面临复杂、多元与冲突并存的多重挑战:一是,网络空间治理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散布垃圾邮件、传播不良视频、网络暴力等问题屡见不鲜;二是,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数字时代,小到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大到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网络安全的防线需要不断修补筑牢;三是,网络霸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搞技术封锁,影响全球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网络霸权是破坏网络空间生态的毒瘤。过去,在美国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管理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权力的边缘,没有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共同处境和出路的创造性提法,为各国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秩序良好、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其次,网络治理除了要完善网络法治,还需要互联网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网络空间的秩序需要大家共建、共享、共治。再者,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各方协作,其中网民的自律也尤为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应从自身做起,维护网络家园,避免其成为“垃圾桶”“戾气场”。(摘编自《习近平为何说“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中国新闻网”)材料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当前,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一个基于网络连接起来的命运共同体日益牢。今时今日,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也是网络空间的一分子。因此,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是大家的共同责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人们感受到数字中国的历史变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在庞大的网民规模基础上,创新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丰富网络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完善治理规则、推动全球合作……中国的互联网以丰富的发展实践和治理实践,既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持和保障,也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问题是时代的先声,解决问题是发展的动力。互联网诞生以来,人类在网络空间面临的发展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未曾断绝。尤其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滥用信息技术,从事网络窃密,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对这些互联网领域的“全球公害”,必须要既治标又治本。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网络空间治理越是呼唤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面对全球性威胁,唯有进行全球性应对,才能取得胜利。__________。积极推进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普及应用,努力提升全球数字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深化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合作,助推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深化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携手提高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合作水平,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这些务实之举、有力之措,表明了中国主张,展现了中国担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让互联网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中国呼吁: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稳定,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合作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中国提出的“十点主张”,是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体现,所提出的有益倡导,必将为各方广泛凝聚理念共识、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必定能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摘编自《开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图景》,“人民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管理机制将发展中国家排除于权力中心之外,是破坏网络空间生态的霸权。B.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使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需多方协作、多管齐下。C.因为中国网民数量在全球是最多的,规模已经达到10.51亿,所以能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D.对当前互联网领域的“全球公害”,只有全球性应对才有可能制定出积极的解决方案、取得标本兼治的胜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网民能够自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避免让网络家园成为“垃圾桶”“房气场”。B.庞大的网民规模有利于中国互联网丰富自身的发展实践和治理实践,这是我国互联网的独特优势。C.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等,是符合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的。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话题,二者都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全球公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某电子制造商遭到勒索软件攻击,部分公司网络被加密。B.某国电视台第五频道遭到黑客组织大规模的网络攻击。C.恐怖主义组织利用网络空间散布谣言,煽动民族仇恨。D.某国不再接受他国网络专业人才的留学深造申请要求。4.请在材料二第四段横线处补写出本段的论点,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5.有人说:“国家之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请结合两则材料,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答案】1.C2.A3.D4.(1)论点:针对全球挑战与风险,中国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或:面对全球性威胁,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2)理由:①由后文“这些务实之举、有力之措”可知,论点应与中国的行为、措施有关。②由“全球数字互联互通水平”“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合作”“全球数字产业化”等可知,观点应涉及中国在全球事物中的举措。5.①世界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利益共同体。②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就是在搞分裂与对抗,就是在搞霸权主义。③“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说明各国应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秩序良好、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找到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为……所以”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中国的互联网以丰富的发展实践和治理实践,既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持和保障,也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可知,中国能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并非因为中国网民多,而是因为中国互联网有丰富的发展实践和治理实践。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只要……就”过于绝对。从材料一最后一段“首先,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其次,……再者……”可知,“网民能够自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避免让网络家园成为“垃圾桶”“戾气场”,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条件之一。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全球公害”指网络空间出现的滥用信息技术,从事网络窃密,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等各种现象。D.不是网络空间内出现的现象,其余三项都是基于网络空间而滥用信息技术、从事网络窃密、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的现象。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及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此段上承“面对全球性威胁,唯有进行全球性应对,才能取得胜利”的观点,具体内容“积极推进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普及应用,努力提升……”等是中国在全球事物中的行为、举措,而且结尾部分已经说出“这些务实之举、有力之措,表明了中国主张,展现了中国担当”。故本段的论点应是为应对网络全球性威胁,中国的答案,即行动和措施。由此得出论点:“针对中国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或“面对全球性威胁,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当前,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一个基于网络连接起来的命运共同体日益牢。今时今日,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分析可知,世界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结合“过去,在美国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管理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权力的边缘,没有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分析可知,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就是在搞分裂与对抗,就是在搞霸权主义。结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共同处境和出路的创造性提法,为各国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秩序良好、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必定能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分析可知,“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说明各国应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秩序良好、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找到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蜕衣小史韩石山我是一只蝉。我像蝉脱壳那样,一层一层地蜕下了我的皮——母亲为我缝制的衣服。这个联想,是我看见妻子晾晒衣服时产生的。农历六月初六,在我的家乡,是晾晒冬衣的日子。如今住在城市里,妻子还保持着这个传统。早饭后,见天气好,她将压在箱底的冬衣取出,一件一件全搭在院子里的铁丝绳上。其中一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件棉衣,面子是青咔叽布,里子则是家织布的。红蓝白黑四线经纬交织成小方格,厚厚实实,远看很像一种绒布。袖口已磨破,露出白色的棉絮。这是我穿过的一件棉衣。15年前,我大学毕业后,要去山区工作,母亲特意为我缝制了这件棉衣。在我的穿衣史上,它可说是个分水岭。从此之后,我再没有穿过这种家织布的衣服。想起以往的穿衣史,我便产生了那个奇特的联想。蝉,从幼虫变为成虫,要蜕下一层皮来。而我,从小长到大,又蜕下了多少层母亲为我缝制的衣服啊。我的老家在晋南平原的一个小镇上。这里盛产棉花,女人大都会织布。我家人口多,收入少,我和哥哥小时候穿的衣服鞋袜,全是母亲织下的布做成的。几乎可以说,自呱呱坠地、剪断脐带后,母亲又用家织布这一新的“脐带”,将我们的身体和她连在一起了。家织布,我们那儿俗话叫“棉子”。母亲是织棉子的好手。她织的布,名堂可真多,什么格格布、道道布,还有麻麻布。那麻麻布,很像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雪花呢。我穿着母亲做的衣服,常被不相识的妇女拦住,一面赞叹,一面研究是怎么“缕线”的。记得50年代初,我们那个小镇子上,忽然兴起穿大氅的风气。大概是见别的孩子有,怕自己的孩子心里委屈吧,母亲连明彻夜地织布,总算为我兄弟俩缝制了两件大氅。我至今还能回想起自己穿着长及脚面的大氅(为了多穿两年,故而很长),冒着风雪上学时的快乐样子。穿家织布的袜子可就不好受了。布袜子,恐怕现在的年轻人连见也没见过吧。那样子就跟古装戏中武生穿的软底短靴差不了多少,当然没有那么花哨,是全白的。布袜子有夹的,有棉的,却绝没有单的。乡下人讲究实用,觉得与其穿单袜子,还不如光脚板好了。我长这么大,夏天很少穿袜子,或许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是,这根维系着我和母亲的脐带,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脆弱了。记得上初中时,夏天,我还穿着母亲缝制的蓝道道家织布衫子、麻麻布裤子。冬天则是一身黑棉袄棉裤。同学中也有穿洋布的,不多。高中我是在运城上的。在晋南,运城要算大地方了。可能是考虑到儿子要去大地方念书,母亲为我做了一件白洋布衫子。第二年春节,又请人为我做了一身蓝咔叽布的制服,可以套在黑棉袄棉裤的外头,显得体面点。第一次穿上制服,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母亲也乐呵呵的。可是,她哪里知道,这也便是我最终远离她的开始!外面是学生制服,里面仍是中式棉袄棉裤,这种“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装束,一直持续到我考上大学以后。其程序是:春节前做一身新制服,过年时套在棉衣上;夏天当单衣穿;冬天再套上。一年一换,周而复始。制服上衣里面套件中式棉袄还没有什么,制服裤子里面套件中式棉裤,那可就不妙了。明明直溜溜的双腿,总像罗圈腿似的。唯独家织布做的内衣内裤,穿起来最为舒服。刚上身时有点硬,洗过几水后,柔软如丝绸,又没有丝绸那种凉凉的感觉,可谓内衣中的上品。母亲知道我喜欢穿,总是旧的还未破便又做下新的,有时干脆同时做两件,让我替换着穿。由外而里,可说是我的“蜕衣史”的又一个新时代。在我是一种进步,在母亲呢,那就只能说是一种退步了。她是高兴还是忧愁,直到多少年后,我才明白。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吕梁山的一个村子里教学。那时,家境十分艰难。当时社会上忽又时兴穿中式上衣,以咖啡色的绸子面最为贵相,连农村小伙子也争相仿效。我虽有工资收入,却做不起那样的衣服。母亲猜出我的心思,便为我做了一件黑咔叽布面、家织布里子的棉衣,即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件棉衣。这倒也符合我当时的身份。两年后,我找下对象,是个农村姑娘。母亲欣喜之余,曾叹息地说:“往后有人给你做衣服了,你也不用再穿我做的衣服啦。”这话叫人心碎,她老人家知道,她的儿子从此之后,再也不仅仅是她的儿子了。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母亲为我做的最后一件棉衣,这多少年来,我一直舍不得丢弃,虽说早已不穿它了。后来,妻子和儿女都转为城镇户口,妻子还参加了工作,再后来又举家迁到省城。母亲年事已高,又离我千里之遥,连见一面都不容易。我这一辈子,怕再也穿不上她老人家用家织布为我做的衣服了。每念及此,总叫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夜不能寐,遂披衣而起,记下这一切,姑名之曰“蜕衣小史”。写于1985年9月23日(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看见妻子晾晒的一件棉衣,由此想到了自己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过程中一层层地“蜕”下母亲所缝制的衣服的“蜕衣史”,百感交集。B.“我”穿上了别人做的制服,“在我是一种进步”,意味着“我”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对母亲而言却是一种退步,因为儿子和她的感情疏远了。C.母亲为“我”做的最后一件棉衣,“我”虽然早已经不穿了,但一直舍不得丢弃,因为这件棉衣对“我”和母亲而言都意义非凡。D.“我”在穿衣方面的变化,既体现了“我”个人的成长史,又隐含着新旧生活方式差异、城乡物质和文化差异等时代背景,令人深思。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走在路上常会被不相识的妇女拦住,一面赞叹,一面研究“缕线”,这从侧面体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B.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写了“我”从“小时候—初中—高中—大学毕业—成家—举家迁到省城”等历程,井然有序。C.本文语言质朴、率真,充满生活气息,尤其是一些方言的使用以及对家乡织布习俗的简单描述,更为文章的语言增添了地域色彩。D.文章通过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了母亲这一劳动妇女的形象,尤其是细腻生动的动作描写使母亲的形象更为鲜明。8.面对“我”一次次脱掉母亲自制的衣服而长大、求学、工作、成家,母亲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复杂的情感,并探究这样写对塑造母亲的形象的作用。9.文章以“蜕衣小史”为题,有构思、立意、表达效果等多方面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6.B7.D8.母亲复杂的情感:①“我”每脱掉一层母亲自制的衣服,都意味着“我”的成长、进步,对此母亲是欣喜的。②“我”每脱掉一层母亲自制的衣服,也意味着“我”离母亲越来越远,而由于生活方式、观念的不同,和母亲的联系就越来越脆弱,对此母亲是感伤的。对塑造母亲的形象的作用:使母亲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真实可信。9.①构思上,以“我”一件件脱掉母亲为“我”所缝制的衣服为线索组织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②立意上,以“我”一件件脱掉母亲为“我”所缝制的衣服来体现母亲对“我”的爱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以小见大,立意深刻。
③表达效果上,把“我”一件件脱掉母亲为“我”所缝制的衣服比喻为“蝉脱壳”,新颖生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为儿子和她的感情疏远了”错误,根据原文,母亲通过为“我”缝制衣服把“我”和她紧密联系起来,而现在“我”穿上了更为体面的制服,这代表自己的成长;“母亲又用家织布这一新的“脐带”,将我们的身体和她连在一起了”,但当自己穿上别人做的衣服,只能说母亲和“我”的联系就越来越脆弱了,并不能说“儿子和她的感情疏远了”;同时此句是结果不是原因。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细腻生动的动作描写”错误,文中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只是一般性的描述,如“母亲连明彻夜地织布”“母亲为我做了一件白洋布衫子”等,体现不了“细腻生动”。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及作用的能力由原文“第一次穿上制服,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母亲也乐呵呵的”可知,“我”每脱掉一层母亲自制的衣服,都意味着“我”的成长、进步,对此母亲是欣喜的;由原文“可是,她哪里知道,这也便是我最终远离她的开始”和“两年后,我找下对象,是个农村姑娘。母亲欣喜之余,曾叹息地说:‘往后有人给你做衣服了,你也不用再穿我做的衣服啦。’这话叫人心碎,她老人家知道,她的儿子从此之后,再也不仅仅是她的儿子了”等可知,“我”每脱掉一层母亲自制的衣服,也意味着“我”离母亲越来越远,而由于生活方式、观念的不同,和母亲的联系就越来越脆弱,对此母亲是感伤的;作用:母亲对自己的情感有欣喜,也有感伤,刻画得母亲这一形象栩栩如生,也使母亲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立体可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构思上:由原文先写母亲为我缝制衣服“我和哥哥小时候穿的衣服鞋袜,全是母亲织下的布做成的”,到“第一次穿上制服,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母亲也乐呵呵的。可是,她哪里知道,这也便是我最终远离她的开始”“两年后,我找下对象,是个农村姑娘。母亲欣喜之余,曾叹息地说:‘往后有人给你做衣服了,你也不用再穿我做的衣服啦。’”可见,全文以“我”一件件脱掉母亲为“我”所缝制的衣服为线索组织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立意上:由原文“由外而里,可说是我的‘蜕衣史’的又一个新时代。在我是一种进步,在母亲呢,那就只能说是一种退步了。她是高兴还是忧愁,直到多少年后,我才明白”“两年后,我找下对象,是个农村姑娘。母亲欣喜之余,曾叹息地说:‘往后有人给你做衣服了,你也不用再穿我做的衣服啦。’”,字里行间流露着母亲对自己的“爱”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以小见大,立意深刻表达效果上:题目中把“我”一件件脱掉母亲为“我”所缝制的衣服比喻为“蝉脱壳”,新颖生动,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辞章,必不能传于后。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用事者得罪”与“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B.“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与“下饮黄泉”(《劝学》)两句中的“下”字含义相同。C.“无辞以白其大人”与“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白”字含义相同。D.“道不行于时也”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道”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年少时就显露出出众的才华,考取进士,又通过了博学宏词科考试,他精通经史诸子典籍,受到当时人的仰慕。B.唐顺宗即位后,柳宗元得到重用,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后受牵连出京担任刺史,任职期间刻苦为学,写作诗歌文章。C.刘禹锡本应被遣去播州,但柳宗元认为那里环境恶劣,不适合他们母子居住,自愿用柳州换播州,自己即使因此再度获罪也不觉遗憾。D.柳宗元被贬官后,没有得到相熟识而有能力有地位的人的推荐与引进,最终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2)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辞章,必不传于后。14.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做刺史时,针对当地的弊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答案】10.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11.B12.B13.(1)那些公卿贵人们,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地推荐赞誉他。(2)然而若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长,困厄的处境未达到极点,那么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流传到后世。14.措施:①结合柳州当地风俗,制定了相关制度;②针对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人质沦为奴婢的恶习,他想方设法帮助赎人,还采取用工钱抵销债务的方法,使还清债务的人可以回家。效果:政绩卓著;观察使将他这个办法推广到其他州县,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千人。(意思对即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赶上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为进士。“逮其父时”,时间状语,“逮……时”,固定结构,其后应断开;“虽少年”,“虽”是表转折的连词,与其后“已……”形成转折,应在“虽”前和“已”前断开;且“少年”和“已自成人”的主语都是子厚,各自断开;“已自成人”和“能取进士第”之间是承接关系,主语都是子厚,应在中间断开。故句子应断为: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获。/能够。句意:逢遇当权人获罪。/没有能够和项羽相见。B.错误。动词,下达、推广。/名词作状语,向下。句意: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向下能够喝到泉水。C.正确。都是“禀告、告诉”。句意: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老母。/就可以禀告婆婆。D.正确。抱负。/风尚。句意: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后受牵连出京担任刺史”错,原文“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可见他并未担任刺史,而是做了永州司马。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要人”,贵人;“出我门下”,成为自己的门生;“荐誉”,推荐赞誉。(2)“斥”,被动句,被贬斥;“穷”,处境困窘;“极”,到达极点。【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原文“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可得出:结合柳州当地风俗,制定了相关制度。结合原文“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可得出:针对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人质沦为奴婢的恶习,他想方设法帮助赎人,还采取用工钱抵销债务的方法,使还清债务的人可以回家。而对于效果,可根据后文他人的行为或评价看出效果或影响,对此,可根据原文“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得出:他治理柳州政绩卓著,因此观察使将他这个办法推广到其他州县,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千人。参考译文: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高伯祖柳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赶上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为进士,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的官职。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顺宗即位,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能像在司马时、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贬官后,如果有人能够推举他,将一定会再次被任用,不至穷困潦倒。然而若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流传后世。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能有辨别它的人。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①李白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注】①该诗是李白去朝(离开长安)居东鲁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天宝八载(749年)。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遇友人韦八而作此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点明了此次送别之人、送别之地、所去之地,与诗人另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题特点相同。B.开头交代了被送者的行踪,可以看出友人韦八应是暂时来金乡做客的,看似随意落笔,实则精心设计。C.颈联两句直抒胸臆,以问句形式表达诗人及友人在离别之际所具有的复杂、强烈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D.尾联写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望”字重叠,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16.颔联中的“狂风”“咸阳树”两种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狂风”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也使下文“我心”挂于咸阳树的描写水到渠成。“咸阳”指长安,“咸阳树”是诗人想象中的意象,是诗人“济苍生、安黎元”理想的外在形象化呈现,点明诗歌题旨。②该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由送别勾起自己的理想之思,抒写了诗人西望京华、思君念国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及友人在离别之际所具有的复杂、强烈的情感”错误,“此情不可道”指诗人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颈联主要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而非友人的情感。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以及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狂风吹我心”不一定是送别时真有大风伴行,而主要是状写送别时心情激动,如狂飚吹心,由此可见“狂风”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也使下文“我心”挂于咸阳树的描写水到渠成;至于“西挂咸阳树”,把我们常说的“挂心”,用虚拟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咸阳”实指长安,因上两句连用两个长安,故此处用“咸阳”代之,由此可见“咸阳树”实则是“长安树”是诗人想象中的意象,是诗人“济苍生、安黎元”理想的外在形象化呈现,点明诗歌题旨;“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两句诗虽因送别联类而及,但也表达出诗人的心已经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别的心情;再联系前文对“咸阳树”这一意象的理解以及注释中对背景的介绍,此联也表达了诗人的理想之思,抒写了诗人西望京华、思君念国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地长期与外界隔绝,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3)李密《陈情表》中,表现其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尔来四万八千岁②.不与秦塞通人烟③.映阶碧草自春色④.隔叶黄鹂空好音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⑥.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塞”“鹂”“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天清展,鲜艳的朝阳从地平线拱起,公鸡跳到鸡笼顶上庄严地打鸣,通宵迷路的兔子便循着鸡鸣声从荒野深处往家赶。很快,鸭子们心有所感,也跟着“嘎嘎”不止。家的气息越来越浓,兔子的脚步便越来越急切。被吵醒的我妈打着哈欠跨出家门,看到兔子们安静地卧在笼里,一只也不少。兔子为什么会迷路呢?我妈说,因为它个儿矮,走着走着,一扭头就看不到家了。若是赛虎的话,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便前肢离地站起来,这样便可“①”,而且它还能站很久很久。我渴望有一天它能够直立行走。丑丑不会站,不过也不用站,A.它是条威猛高大的牧羊犬,本来就具有身高优势,B.远方地平线上一点点小动静都逃不过它的眼睛。鸡虽然也矮,但人家从来不迷路。在荒野中闲庭信步,优哉游哉。太阳西斜,光线微微变化,便准时回家。我觉得鸡认路才不靠什么标志,也不靠记性,人家靠的是灵感。我从没见哪只鸡回家之前先②一番。鸭子们要么一起回家,要么一起走丢,整天③的,走到哪儿嚷嚷到哪儿,你呼我应,声势浩大。黄昏时分,大家差不多都回家了。我妈结束了地里的活,开始忙家里的活。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按要求进行改写。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1)将A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2)将B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高瞻远瞩/一目了然②东张西望/左顾右盼③大惊小怪/大呼小叫19.①.它是条威猛高大的牧羊犬,并非没有身高优势。②.难道远方地平线上一点点小动静能逃过它的眼睛吗?/远方地平线上一点点小动静岂能(哪里能)(怎么能)逃过它的眼睛呢?20.拟人。“闲庭信步”“优哉游哉”赋子鸡以人动作和心态,形象地表达出鸡在寻路回家时的从容淡定,表现出其认路本领的高超,暗含作者的赞赏之情。(意思对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由前文“若是赛虎的话,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便前肢离地站起来,这样便可……”可知,此处语境是说赛虎站起来后可以看清远处的东西,可填“高瞻远瞩(一目了然)”。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处,由前文“鸡虽然也矮,但人家从来不迷路……我从没见哪只鸡回家之前先……”可知,此处语境是形容一种张望的状态,可填“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这边看看,那边望望,形容向四周寻找查看或观察动静的样子。左顾右盼:左看看,右看看,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或迟疑不决的神态。第三处,由后文“走到哪儿嚷嚷到哪儿,你呼我应,声势浩大”可知,此处语境是形容鸭子们成群叫嚷的状态,可填“大惊小怪(大呼小叫)”。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大呼小叫: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叫乱喊。【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1)原句中,“……是……,本来就具有……”都是以肯定句的形式表达,试题要求改写成双重否定句,就是要求以“并非不是”等形式,使用两个双重否定词来表达肯定之意,对此可针对“身高优势”进行改写,如:它是条威猛高大的牧羊犬,并非没有身高优势。(2)原句中,“远方地平线上一点点小动静都逃不过它的眼睛”是个陈述句。其中,“都逃不过”表达陈述性的否定语气。因此,若想改成反问句,可将此处的陈述语句改写成反问语气词,比如“难道……能逃过……”“怎么能逃过……”等。故可改成:难道远方地平线上一点点小动静能逃过它的眼睛吗?/远方地平线上一点点小动静岂能(哪里能)(怎么能)逃过它的眼睛呢?【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鸡虽然也矮,但人家从来不迷路……人家靠的是灵感”一句中,两次用到了“人家”这一称呼,赋予鸡以人的称呼。从表达效果上看,“但人家从来不迷路”“人家靠的是灵感”两处形象地表达出鸡在寻路回家路的从容淡定,将其认路本领的高超表达的淋漓尽致,也颇具画面感,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感上看,对鸡两次用到了“人家”这一称呼,但描写鸭子时却没有使用这一称呼,更能体现作者的赞赏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都有跷二郎腿的习惯,这看似轻松惬意的动作,却存在着韧带损伤、下肢血栓等不少健康隐患。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避免跷二郎腿?专家提醒,跷二郎腿虽然“一时爽快”,①。第一,导致关节周围的韧带、半月板、软骨的损伤,造成局部疼痛;第二,导致颈、肩、腰背的疼痛;第三,导致腓总神经的损伤,造成大拇脚趾头翘不起来;第四,长期跷二郎腿也会导致下肢水肿、下肢血栓形成等疾病,影响健康;以至造成栓塞,带来生命危险。已经形成跷二郎腿的习惯,可能会使身体受到伤害。②?专家建议,最好不要跷二郎腿,实在没有办法要跷二郎腿的话,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保温材料供货合同模板
- 2024版权质押合同具体条款及标的说明
- 2024艺术品买卖合同标的描述与交易程序
- 2024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铸造工程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节能材料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医疗机构兼职护士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玻璃钢储罐租赁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生物科技研发人员劳动合同规范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钢琴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4354-2008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
- GB 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
-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翻译行为的目的与委托
- 《中国国家处方集》附录
- 消防安全值班制度
-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依托智慧教学 优化英语课堂
- 伟星管-云上装饰
-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19年版)
- 销售黄金法则ABC三角沟通法则
-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 养老院老年人误食误服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