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阶段疏通文本,搜集资料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
阶段一疏通文本,搜集资料
目标1借助相关资料工具,疏通文本,建立个人学习手册。
目标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等。
环节一制作个人学习手册
活动一
分别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批注阅读四篇课文,提出质疑。
活动二
把疑难语句整理在疑难本上,互相解答;依据全班学生的疑难展示,整理出疑难语句汇编。
活动三
梳理文言知识。学习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要注意纵横联系、触类旁通,作归类性梳理。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设计并制作个人的学习手册。
参考:
文言知识卡片
文章篇目
文言知识通假字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疑问汇总
示例:
附:
《谏太宗十思疏》
1.记字音
①木之长(zhǎnɡ)②浚其泉源(jùn)
③戒奢以俭(shē)④塞源(sè)
⑤殷忧(yīn)⑥载舟覆舟(zài)
⑦虑壅蔽(yōng)⑧黜恶(chù)
⑨谬赏(miù)⑩弘兹九德(zī)
2.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3.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根。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古义: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
今义:尽情。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5)三驱以为度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6)何必劳神苦思
古义:为什么一定。
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4.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安稳)
②不念居安思危(安逸,安适)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疑问代词,哪里)
④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抚慰,安抚)
⑤安步以当车(徐徐,悠闲的)
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2)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信)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相信)
③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
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不虚伪)
⑤惊鸿去后,杳无音信(音讯)
⑥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
⑦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确实,实在)
(3)当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②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③遥想公瑾当年(过去的某一段时间)
④(蒙)毅不敢阿法,当(赵)高罪死(判处,判罪)
⑤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应当)
⑥安步以当车(当作)
⑦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适合,适应)
(4)何
①今守之而不足,何也?(为什么,什么原因)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为什么,怎么)
③豫州今欲何至?(作宾语,哪里,什么)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作定语,什么)
⑤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思江海下百川(居……之下)
(2)名词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表面上;内心里)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重任、重权)
②居域中之大(重位)
③想谗邪(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小人)
⑤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⑥居安思危(安逸的环境;危险的可能)
(4)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②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5)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喜欢)
②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以……为忧,担心)
6.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
7.成语积累
(1)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2)载舟覆舟: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3)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善始善终: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
(5)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6)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答司马谏议书》
1.记字音
①强聒(guō)_②卤莽(lǔmǎng)
③见恕(shù)④拒谏(jiàn)
⑤怨谤(bàng)⑥利弊(bì)
⑦不恤(xù)⑧盘庚(gēng)
⑨胥怨(xū)⑩会晤(wù)
2.通假字
不复一一自辨
“辨”同“辩”,分辩。
3.古今异义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今义:数量极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4.一词多义
(1)度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制度,法度)
②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
③度义而后动(考虑,揣度,估量)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
⑤猿猱欲度愁攀援(度过)
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次)
(2)复
①不复一一自辨(再,又)
②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④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3)见
①终必不蒙见察(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看见)
③冀君实或见恕也(相当于“我”“自己”,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有称代作用)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⑤图穷而匕首见(露出)
(4)知
①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知道,了解)
②则非某之所敢知(接受,领教)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认识,识别)
④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⑤子产将知政矣(执掌)
⑥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朋友)
(5)则
①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连词,表承接,那么)
②某则以谓(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③则固前知其如此也(那,这)
④竭诚则胡越为一体(连词,表假设,如果,那么)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就是)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连词,就)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以膏泽斯民(施恩惠)
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事),办(事)]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谄媚,巴结)
(3)形容词用作名词
以兴利除弊(有利的事业;有害的事情)
《阿房宫赋》
1.记字音
①缦立(màn)②呕哑(ōuyā)
③剽掠(piāo)④锱铢(zīzhū)
⑤鼎铛(chēng)⑥囷囷焉(qūn)
⑦不霁何虹(jì)⑧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
⑨尽态极妍(yán)⑩迤逦(yǐlǐ)
庾(yǔ)粟粒(sù)
架梁之椽(chuán)
2.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常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阴晴冷暖。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
(4)齐楚之精英
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
今义:①精华。②出类拔萃的人。
3.一词多义
(1)走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通达)
②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③双兔傍地走(古代指疾行,即跑)
④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2)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种族,民族)
③士大夫之族(类)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筋骨交错的地方)
⑤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
(3)爱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爱护)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喜好)
③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怜惜,同情)
④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舍不得)
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4)使
①使负栋之柱(让)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动词,派遣)
(5)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掠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取得)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⑤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妻)
⑥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择取)
(6)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③且焉置土石(相当于“何”,哪里)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⑤草木无知,叩焉何益?(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④族秦者秦也(灭族)
(2)名词作状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北边;向西)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在早晨;在夜晚)
③辇来于秦(坐辇车)
④廊腰缦回(像人的腰一样)
⑤日益骄固(一天比一天)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4)动词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5)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5.文言句式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
(3)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
《六国论》
1.记字音
①弊在赂秦(lù)②六国互丧(sàng)
③思厥先祖父(jué)④暴霜露(pù)
⑤颠覆(diān)⑥洎(jì)
⑦殆尽(dài)⑧胜负之数(shù)
⑨如弃草芥(jiè)
2.通假字
暴霜露,斩荆棘
“暴”同“曝”,暴露。
3.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古义:它的实际数目。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思厥先祖父
古义:泛指祖辈、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4.一词多义
(1)率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率领,带领)
③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遵循,沿着)
④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约、大概)
⑤子路率尔而对(轻率,草率)
(2)善
①非兵不利,战不善(好)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良的,美好的)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④素善留侯张良(交好,亲善,对……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友善地)
⑥衡少善属文(善于,擅长)
(3)弥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越来越)
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满,遍)
③病日臻。既弥留(弥留:多指病重将死)
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
(4)易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容易)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换,交换)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换)
④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⑤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地势平坦,平易)
(5)与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动词)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和,同,表示并列,连词)
③与战胜而得者(跟,同,表示比较,介词)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疑问语气,用法大致和“乎”相同,但语气比较委婉)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侍奉;礼待)
(2)名词作状语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按道理,从道理上讲)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在……之后)
③并力西向(向西)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3)动词的使动用法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却,击退)
(4)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战果;大的战果)
(5)形容词用作动词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6.文言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
(4)后秦击赵者再。状语后置句
(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句
环节二了解时代背景,倾听历史声音
活动一
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单元作品的文体知识、写作背景,做好笔记相关资料包括:(1)疏、书赋、论的文体知识资料;(2)作者的资料,包括作者生平、写作目的、时代背景等;(3)有关作品的时代背景资料。
这一学习活动可在课后完成。
本单元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优秀士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以史为鉴,积极思考而发出的“理性的声音”。倾听这些理性的声音,可以激发心怀天下、勇担责任、坚守道义的精神,加强关注现实、深入思考的意识,也可以从中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只有结合对作者的认识、对特定时代的了解,才能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受、所传达的认识的独特性,也才能真正认识作品的文学价值、思想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晋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于其手。唐贞观十一年(637)上《谏太宗十思疏》,十三年上《十渐不克终疏》。《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魏征集》20卷,已散佚。
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文体“疏”通称“奏疏”。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类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答司马谏议书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因守旧派反对,前后两次被罢相,后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文体“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此外还作书写、记载讲,如“明初四杰”之一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赌输赢的人的故事。奏章,奏议,如秦李斯《谏逐客书》。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名门,唐宰相杜佑之孙,26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球形水晶玻璃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玉米罐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新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寒假预习背诵版
- 江苏省海安八校联考2025届初三语文试题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语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电视新闻节目研究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市重点中学2025年中考英语试题1-4月复习专号含答案
- 中国人民大学《外科护理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州师范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试剂售后承诺书
- 放空气器的安全操作规程
- 吃动平衡宣讲-李士雪课件
- CDMA数字光纤直放站CRRU
- 《木兰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
- 特种设备(承压类)生产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清单
-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词专项练习
- DB32-T 4281-2022 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 防护棚验收表
- 医院药学智慧装备规划建设构想
- 2023年防腐防火涂装、钢结构变形检测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