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墓志》墓主崔考_第1页
《崔墓志》墓主崔考_第2页
《崔墓志》墓主崔考_第3页
《崔墓志》墓主崔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崔墓志》墓主崔考

刘祠崔州神道教纪念碑和杜克熙祥祥行为首次揭示了崔州家族的起源。崔州派六个儿子是中唐文学家族的典范。新出土的《崔諲墓志》《崔垍墓志》《崔氏殇子墓铭并序》与崔陲家族存在关联,为崔陲家族墓志。《崔諲墓志》墓主崔諲系崔陲之兄;《崔垍墓志》墓主崔垍系崔酆子,即崔陲之孙;《崔氏殇子墓志铭并序》墓主系崔陲曾孙,即崔郾之孙。笔者依据志文内容,结合传世文献,对三篇墓志相关内容进行考释和探讨,庶几有所发现。一、《崔墓志》曰唐故大理主簿清河崔公(諲)墓志铭并序尚书膳部员外郎于公异撰维唐贞元五年正月廿六日,大理主簿崔公没于长安新昌里,春秋六十有八。其年八月十五日归祔于洛阳偃师县先茔,礼也。公讳諲,字敬仲,清河武城人也。九代祖寅,官婚清甲,故称小房焉。与范阳卢翘、陇西李强、荥阳郑瑶为世亲焉。积厚降儒,委仁纂贤,盘如崇山,注如长川,地由人高,才为世出,其崔氏乎。曾祖道郁,皇太中大夫、婺州司马。祖综,正议大夫、上柱国、醴泉县令。父佶,皇通议大夫、太子中允,赠汝州刺史。咸以清德懿范,显于家邦。公本于孝仁,散为百行,桢干无叶,醇源不醏。经史之学,升堂睹奥,艺文之旨,聆风达微。童丱之岁,即为外王父黄门监卢公、伯舅兵部侍郎奂器异之。兵部以其子妻贤自出也。始以孝廉,射策上第,补临洺尉,转朝邑尉、湖城主簿、安邑尉、伊阳尉、告成丞,至大理主簿,凡六任。在临洺□,采访使韦虚舟命为支使,司空王思礼、河中观察使李齐运洎京兆尹辟书交至,咸请介副。居大理也,君子尽心,冤人多出。前后所莅,门不受私,乘轺察风,投刃鞫讼。名在初命,礼从上宾,才使然也。宜其丰福难老,登于胶庠,今道尽数穷,学者所以疑于命也。呜呼!以公之友悌仁信,宽明斋庄,简而能通,群而不杂,捐华采实,好退遗荣。处下无劘切之言,居穷无陨获之色,其古贤欤?贤而遘屯,仁而莫寿,暗忽回适,谓之何哉?公继夫人荥阳郑氏荣王府主簿铦之女,铦即瑶之犹子也。夫人都淑纂组,中外宜之。大历五年,先公而逝,今则祔焉。公母弟陲,御史中丞河东盐铁等使,依仁致用,郁为尽臣。三女,长适渤海李文楷,哭泣无节,奄□而谢。一子郕,前守潞州参军,徒跣奉丧千里归葬。季以德升,男以孝著,女以慕终。如是公为不没矣。铭曰:泱泱齐风崔之先,□门似续世世贤。大理器用牛无全,六佐使车官不迁。□□连息古所然,洛之滨兮嵩之下。松柏攒攒封野土,□□□焉终万古。《崔諲墓志》系于公异撰,题署“尚书膳部员外郎于公异撰”。志文首记墓主卒于贞元五年(789),享年68岁,根据墓主卒年时间推知崔諲生于开元九年(721)。卒地为长安新昌里,据《唐两京城坊考·西京》卷3记新昌里“次南新昌坊。南门之东,青龙寺。……礼部尚书李益宅。……刑部尚书白居易宅。”《崔諲墓志》记贞元五年崔陲任御史中丞河东盐铁使,与刘禹锡《崔陲神道碑》记崔陲“居无何,韩晋公为丞相,制国用,思公前绩,乃传召之。抵京师,授检校户部郎中,兼侍御史,斡池盐于蒲”志文记墓主崔諲幼时深受家族经史艺文教育影响,其弟崔陲亦表现出出众的文学才华,刘禹锡《崔陲神道碑》记曰:“(崔陲)力行好学,于子道以孝闻,处伯仲间以友闻,读《易》至编绝,以精义闻,至德中戎揭猾夏,王师出征。公少有奇志,思因时以自奋,乃作《伐鲸鲵赋》上献,既闻耳矣,果器之。”《崔諲墓志》撰志题署“尚书膳部员外郎于公异撰”,《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旧唐书·于公异传》均未载于公异任膳部员外郎一职,据此方墓志可补其职官之阙漏。据《旧唐书·于公异传》载:“于公异者,吴人。登进士第,文章精拔,为时所称。建中末,为李晟招讨府掌书记。……公异初应进士时,与举人陆贽不协,……及贞元中陆贽为宰相,奏公异无素行,黜之。诏曰:‘祠部员外郎于公异,顷以才名,升于省闼。其少也,为父母之所不容,宜其引慝在躬,孝行不匮,匿名迹于畎亩,……宜放归田里,俾自循省。其举公异官尚书左丞卢迈,宜夺俸两月。’”二、崔是崔的兄弟关系唐故河南府伊阙县令清河崔府君(垍)墓志铭并序堂弟前郑滑颍等州观察推官朝散郎监察御史里行镒撰公讳垍,字黄中,清河武城人也。皇太子中允、赠右仆射府君讳佶之曾孙。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太师府君讳陲之孙。太府卿府君讳酆之子。公为人谨厚,处众谦和,早以门荫补家令寺主簿,历右金吾卫曹参军。时本卫大将军张茂宗署引驾仗判官,授河南府洛阳县尉,转河南县丞。秉心奉公,皆著劳绩。迁府士曹参军,拜伊阙县令。抑豪猾,抚惸独,陈驱鸡之术,有恤人之美,令行百里,惠布一邑。命屈于时,竟未迁擢,乃从常调,送名于丞相府。方议除授之际,遽迫流运之悲,以会昌四年四月廿五日不幸遇疾于上都靖恭里之私第,享年五十四。其年六月十五日归葬于河南府偃师县亳邑乡之原大茔之左,礼也。公娶荥阳郑氏,皇太子右庶子偁之次女。有子二人:长曰贾七,次阿尚,年皆幼稚。女四人,长适今汝州司仓军荥阳郑简柔。次以多疾,愿入空门,法号广素。余二人皆丱岁。镒即公之从父弟也,痛幽明之永隔,惧谷之变迁,握管衔悲,直纪其事。乃为铭曰:呜呼府君,行周于身。安时俟命,退迹全真。早以门荫,累更吏事。政推佐邑,化侔三异。卑己奉公,怀仁抱义。未展长才,遽钟下位。亳邑之原,邙山峻焉。幽室一閟,亿万斯年。《崔垍墓志》系墓主崔垍堂弟崔镒撰志,墓主卒于会昌四年(844),享年54岁,顺推崔垍生于德宗贞元六年(790)。志文首述墓主家世源流,介绍崔垍为崔陲之孙即崔酆之子,“皇太子中允、赠右仆射府君讳佶之曾孙。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太师府君讳陲之孙。太府卿府君讳酆之子”,此则材料与刘禹锡《崔陲神道碑》、《崔郸墓志》所记崔陲家世合,补《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下》崔酆子嗣之阙,纠《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下》记崔瓘为崔酆子之误。刘禹锡《崔陲神道碑》、《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下》记崔酆职官为“酆为大农”“酆,司农卿”,《崔垍墓志》述父崔酆职官为太府卿,据此方墓志补刘禹锡《崔陲神道碑》、《新唐书》表崔酆职官之阙。崔垍以门荫入仕,初授家令寺主簿,《新唐书·志第三十九上百官四上》卷54记家令寺“掌饮膳、仓储。……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撰志人崔镒自署为墓主堂弟,崔镒在志文亦称“公之从父弟”,《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下》“清河小房崔氏”未见崔镒记载。考察崔陲孙辈名字俱从玉旁,例如刘禹锡《崔陲神道碑》记崔邠子璜、瓘;《新唐书·崔郾传》记崔郾五子:瑶、瑰、瑾、珮、璆;《崔郸墓志》记崔郸子璞、璬。通查崔陲孙辈名字均从玉旁,未有从金旁的名字。当然,崔酆子崔垍的名字未从玉旁,因此笔者怀疑垍字当从玉旁,录文整理者因墓志文字磨泐不清,恐“土”和“王”字形相近而讹误。崔镒自述为崔垍从父弟,但在崔陲孙辈均未发现,笔者推测崔镒恐系崔陲兄崔諲大房之后辈,查《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下》记崔諲孙崔锷,锷字从金旁,证明推断合理,因此大致判定崔镒是崔陲之兄崔諲的孙辈,崔陲系崔镒叔父,崔镒与墓主崔垍即为堂兄弟关系。但崔锷与崔镒两人究竟为何种关系?目前因缺乏史料,尚待考证。崔镒在《崔垍墓志》中题署“前郑滑颍等州观察推官朝散郎监察御史里行”,其他仕宦经历唐史皆不可查,但在太和二年(828)《唐故知盐铁福建院事监察御史里行王府君(师正)墓志铭并序》中保存了崔镒仕履的另则史料,其云:“公讳师正,字中权。……女九人,一女嫁崔镒,八人或初笄,或始崔垍会昌四年卒于长安靖恭里私第,据《唐两京城坊考·西京》卷3记靖恭坊曰:“次南靖恭坊。……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宅。太子太保崔彦昭宅。”其中增订注曰:“太子太保崔彦昭宅应为太常卿崔邠宅”三、中晚唐科举考试内容方面汝生不凡,胡为早夭?孰若勿生,天理难晓。慈亲弟妹,汝当见之。同处可乐,永往何悲。孤独厌苦,驰心冥路。倘如平昔,夫妇男女。幸速尽数,来启泉户。魂兮无不安,期我如朝露。《崔氏殇子墓铭并序》墓主崔曼容为崔《崔氏殇子墓铭并序》记载崔志文载崔曼容“外姑臧李氏,皇京兆府功曹掾友仲女”,即外祖母为李友仲女,也就是说李友仲系崔曼容曾外祖。而在宝历二年(826)《唐故亳州司兵参军赵郡李府君(群)墓志铭》志文称崔曼容深受文学家族艺文熏陶,从小随父学习《礼记》《毛诗》《何论》《文选》相关内容,此方墓志反映出中晚唐科举考试内容由儒家经典向文学诗赋转变的倾向。唐人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儒家经典知识、科举考试内容、诗赋创作等相关科目传授。唐代墓志所见唐人家庭教育,其子弟注重《礼记》《毛诗》修习的例证甚多,兹不赘述。《何论》指唐代说理文的一种代表文体,乃进士明经策问应试的文体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7对“何论”考试内容做出具体解释:“‘何论’者,……其所问各十条,皆非深义,逐条所答,才数句,或止一言,或直称未审。考官二人,花书其上,并批通不。”综上所述,《崔諲墓志》《崔垍墓志》《崔氏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