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1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2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3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4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考纲】古代土地制度【考情】新课标全国卷——五年五考:2023年,T24汉代抑制兼并2013Ⅱ,T25宋代不抑兼并2016Ⅰ,T25汉代田庄生产2016Ⅱ,T26宋代不抑兼并2016Ⅲ,T27明代租佃关系其他考试中心命题:海南卷——2考均田制;大纲卷——明代租佃制稷王中学刘胜军2023.3整合第1页土地制度

劳动是财富之父,而土地则是财富之母。——【英】威廉•配第《赋税论》★土地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制度,实质是土地所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主要方面,是古代经济关系基础★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经济制度①土地制度演化反应生产力水平发展②土地制度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③土地制度决定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第2页一、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如何理解这种土地公有制呢?体现: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派实质:生产力水平低下恩格斯说“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第3页“公田”、“私田”井田制商周时期以国有为名贵族土地所有制“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瓦解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第4页

为确保国家赋税收入,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事实上就是认可了私田主人土地所有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商鞅变法条令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改革变法春秋战国第5页一、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实质:特点:②土地事实上被贵族控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①受封者和耕作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买卖和转让,要交贡赋。)时间:出现于商,鼎盛于西周开始瓦解:春秋时期原因:体现:各国税制改革根因“公田”被抛荒,“私田”变私有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使用直因彻底废除:其他荒地大量被开垦,兼并战争频繁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第6页封建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政府掌握国家分派军功赏赐公田转化巧取豪夺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二、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一)土地私有三种形式主导同步并存,此消彼长第7页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整个院落占地10642㎡,建筑面积4175㎡,被誉为晋商大院代表。同步乔氏家族在巅峰时占有良田千顷。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买田置地蔚然成风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第8页土地兼并原因与影响原因: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存在2)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观念影响3)土地保值增值,商业资本购买地产4)宋后来政府不抑制土地兼并政策5)社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治上:使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矛盾激化;使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封建地租重,更乐意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第9页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据《魏书》回答:均田制履行前提、原因、内容及实质?有何意义?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何?均田制:一次土地革命前提:国家占有大量无主荒地原因:抑制兼并,保护自耕农,增加税收内容:实质:土地国有制(露田、麻田、桑田)意义:国家、农民、社会经济第10页

重读地主史之抗租:杨白劳与黄世仁

总体上来讲,地主在与佃农斗争中,并不像黄世仁对杨白劳那般具有压倒性优势。按协议收足地租,对所有地主而言都是一种奢望。佃农抗租,有太多地主无法监控和应付伎俩。正是这些伎俩,在地主与佃农之间达成了微妙利益平衡。如何结识佃农典型代表——杨白劳

唐宋时期﹐除个别经济比较落后地域劳役地租成份还比较高外﹐一般地域广泛实行产品地租﹐其中实物定额租百分比有了扩大。在唐朝租佃“常田”预付租﹐大多为货币。宋朝官田租大量采取货币形式。地主和佃农按一定百分比分取农产品,称提成租。一般对半提成。有时地主获取产品提成百分比高达六四、七三甚至八二。定额租制则事先要求,佃农无论丰歉,每年交足固定租额后余皆归己,地主不再干预生产活动。第11页概念:地主出租土地、按契约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经营方式原因:过程:战国——产生,汉代——扩大,宋代——日益普遍,明清——渐成主流二、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四)租佃关系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商品经济发展影响:①佃农拥有更多自由,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削弱。②佃农自主权扩大,积极性提升,有利农业发展。③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④有助于新生产关系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地租形式变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第12页土地私有制君主自耕农地主政府掌握国家分派“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私人开支自给自足交纳赋税取得方式经营方式产品分派土地兼并军功赏赐公田转化巧取豪夺土地买卖主导本课小结井田制(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政府经营租佃制雇工第13页第14页土地革命(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1947年)第15页1953年,农业改造,建立合作社,实行土地公有制第16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23年,废除农业税第17页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2023年全面推开。第18页为何要研究全国卷?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高考题,社会上流传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试题是精雕细磨产物,它反应了对考试内容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精确拿捏、对学生水平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犹如和试题制作者对话。——历史命题组长刘芃第19页考向、答案在往年试题中(2023新课标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023新课标Ⅱ,26)宋代,有田产“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他大都是到处租种土地“客户”。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瓦解 D.政府管理失控第20页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制度。赋,指对土地课税,即田赋,有时还包括人头税和资产税。役,亦称徭役,即在统治者强迫下,平民从事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第21页1.西周:贡赋2.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3.秦朝:按人丁收税、征发徭役、兵役4.汉朝:编户齐民制度5.北魏:租调制6.隋唐:租庸调制7.唐中后期:两税法8.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9.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10.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1.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过程第22页1.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2.鲁国实行“初税亩”3.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征税4.认可土地私有初税亩第23页

主要盛行于两汉,编户农民根据资产多少对封建国家承当田租、赋税(更赋、算赋、口赋、)和徭役、兵役四项负担。编户制度第24页

主要实行于魏晋南北朝。主要理解北魏租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这里“调”指户税,征收帛或布。租调制第25页1.唐朝前期2.成年受田男子必须缴纳租调和服徭役,不服徭役能够纳绢代役——庸(谷物)3.确保了农时,有助于农业生产发展内容特点4.按人丁收税;纳绢代役(布帛)租庸调制第26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法无法维持2.780年,宰相杨炎提议颁布3.按照资产和田亩,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4.这是我国封建税制重大变化内容影响由人丁税转为财产税表白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两税法第27页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剧烈,国家“积贫积弱”2.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赋役制度3.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避免偷、漏税募役法:政府雇人服役,不服役者交免役钱或助役钱4.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与募役法第28页1.明朝中期(明神宗时),张居正改革2、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多种赋役、杂税合一,折银缴纳3.有助于避免豪强官僚隐田逃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负担;反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削弱;促使货币地租产生和部分农产品商品化。清丈土地,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赋役杂税一律折银缴纳一条鞭法第29页1.清朝前期,康熙帝实行2.以康熙五十年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固定丁数,后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3.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深入松弛,

促进了人口增加

有助于农业恢复和发展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30页

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了。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第31页(二)古代赋役制度演变主要趋势1、标准: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以唐两税法为标志)

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2、地租形式:劳役地租为主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分别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

反应:封建经济发展尤其是后期商品经济发展3、征收种类:繁杂

简单(以明一条鞭法为标志)第32页4、征税时间:不定期

定期(以两税法为标志)5、必须服徭役、兵役

能够代役(以“庸”制为标志)6、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第33页②赋役征银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对应反应。认识①这种演变说明,伴随历史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第34页(三)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原因1、是生产力发展必然成果2、维护统治,必须调整生产关系3、农民反抗斗争4、土地兼并第35页(四)赋役制度变化影响1、认可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4、劳动者有较大人身自由,有助于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5、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原因之一

。(黄宗羲定律)第36页

上表反应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1.(2023广东)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人称为“盗贼”。这反应当初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2.(2023浙江)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是北宋赋税构造变化表①农业税消长反应农业生产削弱趋势②非农业税增加反应工商业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3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3.35117.228:72第37页3.(2023广东)南宋时国家商业税收超出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4.(2023海南)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白南宋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渐加强第38页5.(2023天津)对右图所示内容结识正确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统计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根据6.(2023大纲)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第39页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

上表反应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7.(2023全国)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第40页1.(2023新课标Ⅱ·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首材料唐前期,继续履行北魏以来“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替代)”。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主要地位。唐中期后来,伴随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躲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履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成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掌握也更为精确,“天下便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