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基础知识】一、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1)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兴起。①康有为撰写的、,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2.过程(1)序幕——公车上书①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②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__”,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2)高潮——百日维新①时间:____年6月11日到9月21日。②标志: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___”诏书。③措施: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3)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__得以保留外,全部被废止。(4)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____仍很强大。②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③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3.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2)推动中国____的发展。(3)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直接原因:____斗争的兴起。2.口号:“____。”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1)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的举措。(2)慈禧太后采用“_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__控制利用__。4.结果及其原因:1900年8月,在____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5.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6.评价(1)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迫使列强改变了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2)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存在明显的____行为;由于没有____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___的深渊。三、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侵华原因:镇压____运动。2.概况(1)北方西摩尔率军进犯北京→攻陷大沽炮台,进犯天津→天津陷落→占北京。1800.6.10廊坊阻击战→6月中旬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慈溪宣战→7月8月西逃议和(2)南方: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____”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3)列强罪行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攻城略地,烧杀抢掠,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②___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的内容主要危害惩办“____”,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____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____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完整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跟踪训练】1.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通过妥协减少变法阻力 D.与洋务派宗旨并无不同2.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这表明康有为()A.否定西学的创新性 B.强调西方文化源于中国C.认为中西文化相通 D.找到了变法的理论基础3.近代某思想家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某篇文章中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该文章是()。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 D.《天演论》4.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变法失败后,白话报刊反而更多出现,还出现“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等,更多西方学说被翻译介绍到中国。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是()A.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反清爱国的政治运动C.一次践行民主共和的改革尝试 D.一次“自强求富”的勇敢探索5.《中华日报》曾在时评中指出:“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它评价的是()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义和团运动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某次侵华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俄战争7.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中国南方五省“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不久浙江、福建、两广、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相继参加,互保区域扩大到13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由此可知()A.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B.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C.南方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清政府中央权威已下降8.某条约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据此可知,该条约为()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辛丑条约》第二款(二)规定:“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奴化教育 D.心理征服

答案以及解析【基础知识】一、1.(4)①《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②《变法通议》2.(1)①《马关条约》②公车上书”(2)①1898②明定国是③“百日维新”(3)京师大学堂(4)①守旧势力②社会基础3.(1)旧式官僚体制(2)民族资本主义二、1.(1)瓜分中国(2)反洋教2.扶清灭洋3.(1)先抚后剿(2)招抚__4.中外反动势力6.(1)反帝爱国(2)盲目排外先进阶级半殖民地三、1.义和团2.(2)东南互保(3)②俄国3.首祸诸臣华北4.5东交民巷主权【跟踪训练】1.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革,以儒家“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这是对封建主义妥协的表现,以此减少变法阻力,C项正确;务实之风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的风气,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具有革命色彩,排除B项;洋务派致力于“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二者宗旨不同,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近年西政西学……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可知,康有为强调西学与中华文化存在重合之处,认为中西文化相通,C项正确;否定西学的创新性不符合材料中的“日新不已”,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先于西学,而不是源于中国,排除B项;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排除D项。故选:C。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可知,材料为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变法通议》,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思想,C项正确;《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著作,排除A项;《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阐述托古改制的著述,排除B项;《天演论》是严复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的著述,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排除D项。4.答案:A解析:“维新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白话报刊反而更多出现,还出现‘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等,更多西方学说被翻译介绍到中国”表明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A项。题干只提到了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对人们所进行的思想启蒙,并不涉及反清爱国的内容,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而不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主张,而不是维新派的主张或目标,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快意”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阶段民族矛盾尖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判断义和团运动,D正确;AB阶段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新变法并强调复仇雪耻,排除。故选:D。6.答案:C解析: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于是,一些有识之士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该被推翻,越来越多人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故选C项。鸦片战争之后是开眼看世界阶段,此时并不会有推翻清政府这个“帝王之家”的想法,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学习西方还停留在器物阶段,不会有“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政府”的想法,排除B项。日俄战争之后,一些人认为是君主立宪的日本打败了君主专制的俄国,对君主立宪更加推崇,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根据“……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可得出在列强入侵的过程中,清政府的权威不断被削弱,统治根基动摇,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8.答案:D解析:“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指的是清政府要求自己的官员严禁辖区内民众参加反帝斗争,这意味着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这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D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都没有要求清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