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知识】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的分裂局面。(2)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的历史教训。(3)目的:通过强化专制集权以维护政权稳定。2.措施(1)加强中央对____的控制。①中央派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____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____。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分散____权力,使其互相牵制。①在中央:由____专掌军政,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____”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②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____,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____,与____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3)抑制武将,实行____的方针。①罢免____兵权,用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②大力提倡____,扩大____规模,抬高____和____的地位。3.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____和____,强化了____。(2)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____;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边防危机。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关系(1)战争:北宋建立之前,____建立的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2)议和①背景: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②内容:宋辽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____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____”。③影响: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关系(1)战争:北宋又与西北____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屡战屡败。(2)和议:____向____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3.北宋财政危机(1)养兵:通过募兵制供养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导致军费直线上升。(2)养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前期的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危机。(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3)“____”失败。①发起者:____。②宗旨:整顿官僚机构。③败因: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2.目的:实现____。3.变法开始时间、相关人物: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4.变法领域及措施(1)领域: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2)措施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②强兵方面,对____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____”的____制,取代募兵制。5.评价(1)王安石变法达到了____目的,增加大笔收入。(2)____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3)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4)围绕变法问题,____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1.偏安局面的形成(1)南宋建立①北宋灭亡:____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____攻灭,两位皇帝被俘,史称“____”。②赵构即帝位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偏安江南局面出现。(2)偏安局面的维持①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后岳飞被害。②签署宋金和议:____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____、西至____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____,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③偏安局面的持续: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跟踪训练】1.宋王朝吸收了唐代覆亡的历史教训,建立起以分权体制为最大特色的藩镇割据防范体制。这主要表现在()A.分割中枢机构的权力 B.崇武抑文的基本国策C.参知政事的全面放权 D.事权分离的地方建制2.景德元年(1004年)缔结澶渊之盟,北宋承认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的合法性;庆历二年(1042年)辽索取周世宗时收复的关南之地;绍兴十一年(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宋代采取的治国策略是()。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 C.岁币政策 D.守内虚外3.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A.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C.支持变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 D.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4.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中央文件”严禁农业贷款“抑配”(强制摊派),但地方仍普遍存在以“自愿”之名强行配额的现象,部分地方官吏甚至把“中央文件”规定的20%的利率擅自提高至30%或40%。由此可推知,王安石变法()A.触犯了豪强的利益 B.重视消除官场腐败C.难以赢得民众支持 D.大量使用实干人才5.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北宋送给对方钱物②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③都有利于边境贸易的发展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林升《题临安邸》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确立 B.金朝始终不能灭亡南宋C.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 D.南宋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以及解析【基础知识】一、1.(1)五代十国(2)军阀割据政局动荡2.(1)地方①文官知州节度使②转运司朝廷③禁军(2)机构①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三衙②四监司通判知州(3)崇文抑武①宿将文官②文治科举文官士人3.(1)统一安定中央集权(2)行政效率二、1.(1)契丹族(2)②兄弟岁币2.(1)党项族西夏北宋岁赐三、1.(3)庆历新政①范仲淹2.富国强兵4.(2)②农民兵农合一征兵5.(1)富国(2)强兵(3)人民(4)统治集团四、1.(1)①1127金朝靖康之变(2)②1141淮水大散关臣岁贡【跟踪训练】1.答案:D解析:防范藩镇割据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中央机构的权力的划分,排除A项;宋代是文官政治,排除B项;参知政事是分割丞相的行政权的副丞相,没有对参知政事全面放权,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君主为了防范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分割地方的政治、军事、财政等权利,D项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将管控的重心放在内部,在处理边境问题时十分软弱,故选D项;重文轻武是宋代政治的特点之一,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强干弱枝主要指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岁币政策是指向北方政权缴纳贡赋,不包括割让土地,排除C项。3.答案:A解析: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王安石变法的宗旨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所以两次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故选A项。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不符合庆历新政,排除B项。支持变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只符合王安石变法,而不符合庆历新政,排除C项。在皇帝支持变法的情况下,地方官僚有一部分不执行新法政令是可能的,但不会都不执行,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但地方仍普遍存在以‘自愿’之名强行配额的现象,部分地方官吏甚至把‘中央文件’规定的20%的利率擅自提高至30%或40%”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甚至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因此难以赢得民众支持,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王安石变法被部分豪强地主用来获利,并没有体现触犯了豪强的利益,故A项错误;“消除”的表述太过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王安石变法存在一些弊端,并不是强调使用实干人才,故D项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后,双方达成协议:北宋每年送给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