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21年_第1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21年_第2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21年_第3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21年_第4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21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练习-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21年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21年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钟鸣鼎食”往往用来形容贵族生活。考古发现的青铜乐器“钟”始见于周代遗址,可能存在于______A.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B.陕西长安普渡村遗址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D.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ABCD

B

[解析]周是在陕西岐山一带发展起来的,即“周原”,周文王时期,由岐周而东,先在泾渭之间建立毕邑,后来在沣水西岸建立丰邑,即今西安市西南。因而周代的遗址可能存见于关中平原一带,B项正确。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的古蜀国文明的反映;安阳殷墟遗址是中国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2.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主导的诸多改革奠定了隋唐王朝的统治基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A.建立府兵制B.推行计账法C.实行六官体制D.改用鲜卑姓氏

ABCD

A

[解析]西魏宇文泰创建的府兵制,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对北周实力的加强以及以后的统一有重大作用,也对隋唐的府兵制有直接影响。隋朝及唐朝的建立者都出身于关、陇贵族,据守北方重镇,府兵制为隋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影响最大的。推行记账法是为了保证政府收入。宇文泰为了争取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的拥护而实行六官体制。改用鲜卑姓氏是为了胡化汉人。

3.唐初,孔颖达等奉唐太宗之命编定的用于科举取士的官书是______A.《白虎通义》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十三经注疏》

ABCD

B

[解析]唐太宗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适当的治国措施,在文化上,推崇儒学,统一经学,编订《五经正义》作为科举取士的官书。《白虎通义》是班固等人撰集而成的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为宋代朱熹所著。《十三经注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包括《周易》《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宋代学术思想活跃,流派纷呈,计其要者有蜀学、洛学、关学、闽学等,其中关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A.苏轼B.程颐C.朱熹D.张载

ABCD

D

[解析]张载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学者称之为横渠先生,他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创立了关学学派,是理学开创时期的重要代表学派,主张学以致用,把学术思想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联系起来,力图为现实服务,反对空谈。以苏轼、苏洵、苏辙为代表的学说被称为蜀学;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学说为洛学;朱熹是闽学派的代表,也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5.明代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是继“两税法”之后赋役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该法在全面推行前曾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最早出现于______A.洪武年间B.永乐年间C.嘉靖年间D.万历年间

ABCD

C

[解析]“一条鞭法”最早的倡导者是内阁大学士桂萼,他在嘉靖九年就已提出,到了万历九年,张居正把它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通行。

6.洪仁开的《资政新篇》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当时中国人的认知水平,这主要体现在______A.提出了学习西方的整体方案B.公开反对中央集权专制制度C.丰富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主体内容D.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ABCD

A

[解析]《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是整饬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同时还提出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非常强烈的资本主义特征,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

7.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最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清政府______A.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B.给予参与战争的各国“最惠国待遇”C.允许欧美各国商人在华开矿设厂D.有“义务”镇压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ABCD

D

[解析]《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同时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在华代理。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并进行镇压,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8.五四运动爆发后,国内很快出现亲俄“狂飙”和宣传社会主义的浪潮,研究系和国民党人的一些刊物也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引发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A.苏俄发表《对华宣言》B.巴黎和会的召开C.国内工人运动的兴起D.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

ABCD

A

[解析]1919年7月苏俄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对华宣言》的发表是亲俄和宣传社会主义浪潮的直接原因。

9.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因全面进攻解放区受挫而实行所谓“重点进攻”战略,集中兵力进攻______A.东北、陕北解放区B.东北、晋察冀解放区C.山东、陕北解放区D.山东、晋察冀解放区

ABCD

C

[解析]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指挥23万人的部队进攻只有2万人的陕北解放军。毛泽东主动撤出延安,国民党军队虽然成功占领了延安,但在其后的运动战中多次失败,解放军先后在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中多次击败敌人,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标志着其在陕北的重点进攻策略失败。1947年4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指挥的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国民党军队发动的重点进攻均遭失败。

10.195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调整工商业,采取了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订货、向农民收购土副产品、用协商方式解决劳资纠纷等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任务是______A.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轻重工业关系B.调整公私关系、工农关系、产销关系C.调整产销关系、轻重工业关系、工农关系D.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

ABCD

D

[解析]1950年初,物价稳定以后,由于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等原因,发生了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歇业、职工失业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开始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包括对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以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取得根本好转。

11.波斯帝国是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其灭亡标志着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取代波斯帝国的是______A.孔雀帝国B.罗马帝国C.亚述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ABCD

D

[解析]波斯帝国是西亚古代著名的文明古国,它第一个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内部统治政策的发展为后世帝国统治提供了借鉴经验。从居鲁士建立帝国到大流士改革,这时期是波斯帝国的国家机器完善时期。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征,进攻波斯帝国。衰败的波斯帝国一溃千里,丢失大片领土。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12.印度列国时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相比较,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______A.普遍实行君主专制B.思想文化空前繁荣C.宗教派别林立D.海外贸易发达

ABCD

B

[解析]公元前6—前4世纪是印度历史上一个诸国林立的时代,被称为列国时代。诸国分立的局面,为思想家们提供了比较广大的活动空间,各国的统治者也给他们适当的礼遇,各个阶级、各个派别都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结果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各家纷纷发表各自观点。因而印度列国时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相比较,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13.“三世纪危机”后,罗马统治者利用基督教并使其成为帝国统治的精神支柱。标志教会与帝国政权合流的会议是______A.尼西亚会议B.沃姆斯会议C.拉特兰会议D.萨狄卡会议

ABCD

A

[解析]《尼西亚会议》解决了一些长期陷于纷争的神学和教会体制问题,使基督教教义规范化,并有助于巩固罗马帝国统一,标志着教会与帝国政权合流。

14.13世纪中期至16世纪初,埃及大力推动对外贸易,在沟通欧洲与印度洋沿岸、东南亚、中国等的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时期统治埃及的王朝是______A.马木路克王朝B.阿尤布王朝C.法蒂玛王朝D.土伦王朝

ABCD

A

[解析]马木路克王朝是埃及历史上一个伊克塔制封建制的国家,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马木路克是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势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15.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文化成为人文艺术家乐于表现的题材。梵蒂冈宫系列壁画中,描绘古典哲学家聚集一堂的作品是______A.《教义论争》B.《雅典学院》C.《创世纪》D.《末日的审判》

ABCD

B

[解析]《雅典学院》为古典哲学题材,而其他三项均为宗教题材。《雅典学院》塑造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古代著名哲学家聚集一堂进行讨论的场面,是拉斐尔最优秀的作品。《教义论争》(又称《圣礼之争》)描绘了出席圣礼仪式的各代教皇和高级僧侣。《创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琪罗根据《圣经·创世纪》的神话,在罗马西斯廷礼拜堂天花板上画的壁画。《末日的审判》是米开朗琪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祭坛后面的大型壁画,画了他喜欢的但丁、碧特丽丝等意大利的英雄们,而且安排他们向天堂飞升。

16.判断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依据是______A.改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B.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C.机器制造业的建立和发展D.纺织业技术改造完成

ABCD

C

[解析]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17.下列能体现《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的表述是______A.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B.《人权宣言》精神的产物C.宣告了黑奴的解放D.标志着美国邦联国家的建立

ABCD

A

[解析]《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宣布“人人生而平等”,提倡“天赋人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宣布“主权在民”的原则,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8.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目的是______A.加强幕府统治B.削弱西南藩权C.实现民族振兴D.夺取世界霸权

ABCD

C

[解析]明治维新是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严重威胁下爆发的,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日本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机,驱逐外国势力,必须改革幕藩体制,推翻幕府统治,通过改革,实现民族振兴。

19.“二战”后,为了同苏联争夺更广阔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建立美国控制下的冷战联盟体系,杜鲁门政府向亚非拉地区推行的经济与技术援助计划是______A.“十四点”原则B.“第四点计划”C.马歇尔计划D.曼哈顿计划

ABCD

B

[解析]“第四点计划”是“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不发达国家推行的所谓“援助”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是美国对亚非拉推行的新殖民主义计划,因为是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美国试图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拉拢亚非拉的国家和人民,扑灭该地区的革命运动和排斥老牌帝国主义的势力,为美国的资本输出铺平道路,B项正确。“十四点”原则是指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是美国企图冲出美洲、对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出的公开挑战,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马歇尔计划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曼哈顿计划是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20.推动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防务实体的方向发展,使欧洲一体化产生质的飞跃的条约是______A.《欧洲煤钢联营条约》B.《罗马条约》C.《布鲁塞尔条约》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ABCD

D

[解析]1951年法、意、德、荷、比、卢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该条约的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联营、原子能联营和经济共同体3个共同体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或欧洲共同市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了实现欧洲联盟的目标和步骤,使欧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有了重大进展,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有了总体目标、决策程序和手段规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为欧洲联盟实现统一货币规定了时间表,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使欧盟在国际格局中成为强大的一级,从而使欧洲一体化产生质的飞跃。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10分,共80分。1.徐光启

徐光启:明末著名学者,进士出身,官至大学士。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交往,接受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与技术,并著书加以介绍、推广,翻译《几何原本》等西学典籍,著有《农政全书》等。

[解析]此题考查明代科技发展。需要答出徐光启的著作,尤其对其代表作《农政全书》需重点说明,并对他的贡献作出评价。

2.《穿鼻草约》

《穿鼻草约》:1841年英国全权代表义律单方面公布的协议草约。鸦片战争中,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后,义律逼迫清朝钦差大臣琦善接受割让香港、赔偿烟价等议和条件。琦善未签字。中英政府都未承认这项草约。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涉及的条约。需要答出《穿鼻草约》签订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经过及结果。

3.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5月30日,上海群众游行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共产党员顾正红,遭英国巡捕枪击。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罢工、罢课、罢市,引发全国范围的反帝运动,推动大革命高涨。

[解析]答案中指出五卅运动的性质、时间、爆发的原因、发生的过程以及影响。

4.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议批评了党内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解析]此题考查抗战时期的重要会议。需要回答出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以及达到的主要成果。

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所著。记述了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争霸战争。内容追求客观真实,富有批判意识,对西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古希腊文化。需要答出著作的、主要内容、著作的突出特点及影响。

6.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早期重商主义主张禁止货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对外贸易,形成顺差,增加本国金银货币。

[解析]亚当·斯密称这种学说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重商主义。

7.约翰·布朗起义

约翰·布朗起义: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发动的反对黑奴制的武装暴动。1859年,约翰·布朗等在弗吉尼亚境内夺取军火库,释放黑奴,最终被俘遇难。该事件鼓舞了美国人民的废奴斗争。

[解析]此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重要的事件。需要回答出起义的性质、时间、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8.南北对话

南北对话:自1964年开始,联合国定期举行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为调整相互间经济关系的会议。对话有利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后由于美国等国的消极立场,对话陷于停顿。

[解析]此题考查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第三世界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后,在国际经济上仍然处于不平等的依附地位。针对这一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领域内的反霸斗争,集中在要求改革旧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上。

三、史料分析题

每小题30分,共60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八月初四日,钦奉圣旨条画内一款:诸斡脱(为蒙古王公贵族经营商业与高利贷的西域商人)、商贾,凡行路之人,先于见住处司县官司具状召保,给公凭,方许他处勾当……经过关津渡口验此放行。经司县呈押,无公引者,并不得安下。遇宿止店户亦验引,明附店历,每上下半月。违者,止理见发之家,笞二十七下。

中统五年八月初四日,钦奉圣旨条画内一款:往来客旅、斡脱、商贾及赍擎财物之人,必须于村店设立巡防弓手去处止宿。其间若有失盗,勒令本处巡防弓手立限根捉。如不获者,依上断罪。若客旅、斡脱、商贾人等,却于村店无巡防弓手去处止宿,如值失盗,并不在追捕之限。

——《元典章》

材料二

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冬十二月,立诸位斡脱总管所……至元九年八月丁酉,立斡脱所……至元二十年五月己卯,立斡脱总管所。

——《元史》

问题:1.概述材料一中加点句子的大意。

斡脱及商贾、外出之人,先到居住所在地官府衙门递交申请并找担保人,由官府给予凭证,才能去他地办事。

往来客旅、斡脱、商贾及携带财物的人,须到设有巡防弓手的村店住宿。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的商业发展。元代实行的是不同于中原传统的重商政策,因此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和管理就宽松得多。斡脱是元廷重视商业的一个反映,是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斡脱们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从中坐收高额息银。

2.简述材料所反映的忽必烈统治时期行商管理的背景和措施。

背景:①忽必烈统治时期,随着疆域扩大,中外贸易活跃。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元廷重商观念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商业发展起来。当时使用统一的货币,遵奉着统一的政令,驿站邮传遍布各地区,商队往返络绎不绝,元代商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②朝廷推行惠商政策,在鼓励客商贩运的同时加强管理,特设管理斡脱的机构,为斡脱商人提供种种特权,他们可以不服差役,不纳商税。

措施:元廷对商人进行防盗及旅途安全等方面的保护,带有财物的商贾可到设有巡防弓手的村店住宿,还督促各级政府为商旅提供方便,保护他们的安全,并且责令官、民赔偿其“失盗”的物品,这些政策促进了元朝商业的繁荣;商旅出行须持官府许可证明,在要道路口和渡口等处经查验方可通行。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假使西方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那么,它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将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不过,假使它们四分五裂,在自己执行职责时手软,假使让这紧要关头的几年白白混过去,那么,我们大家确实都要在浩劫中被毁灭了。

——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针对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在和《真理报》记者谈话中指出:

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它们难于合作……

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

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丘吉尔先生在这里是蛮横无理地诽谤莫斯科和上述的苏联邻邦……

如果组织新的进军来讨伐东欧……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将像26年前一样被击败的。

——摘编自《斯大林文选(1934~1952)》

问题:3.分析丘吉尔演说的主要意图。

鼓吹反苏情绪;主张英美等国联合起来抵制苏联“扩张”。丘吉尔认为共产主义对西方文化造成巨大威胁,主张英美应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付苏联的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当时国际形势、英国的利益和丘吉尔的反共情结使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新的世界格局已见分晓,大英帝国风光不再,沦为二流强国;美国取代英国,转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力主在全世界发号施令;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它有实力向美国叫板。尽管美、英、苏在二战中曾经是一致对敌的盟友,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彼此间利益的冲突不断加剧,它们之间的摩擦不断升温。

4.概括斯大林谈话的中心内容。

揭露丘吉尔演说的实质是鼓吹反苏情绪;警惕英美等国挑起反苏战争的危险性;警告如挑起反苏战争必遭失败。

5.概述丘吉尔演说的历史背景,及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背景:①“二战”结束后,美英与苏联的战时联盟渐趋瓦解,美英、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逐渐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②美国、苏联力图扩张各自势力。美国在大战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了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满足于此,还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称霸世界。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战后在世界上影响大增,战后又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并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影响:丘吉尔的演讲史称“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的第一枪,对“冷战”格局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啊,使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四、论述题

每小题40分(其中主体内容占30分,论述组织占10分),共120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1.论述汉晋时期门阀土族的形成。

门阀士族是一个高踞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层,拥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地位。萌生于汉末,初步形成于西晋,鼎盛于东晋,南朝后期逐渐衰落,其影响由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唐代。

(1)东汉末初步形成。东汉尊崇儒术,一些家族累世精通儒学,官高位显,并常操控地方政府,成为世家大族。汉魏、魏晋之际,世家大族的支持成为新政权建立的重要条件,他们不断积累政治资本,获得各种特权。

(2)西晋时期门阀士族确立。九品中正制的蜕变是门阀形成的政治条件。曹丕时期,制定九品中正制,由各郡现任朝官的高门大姓品评本地人物。但九品中正制反过来成为世家大族稳固自己势力的工具。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制度变为他们培植势力的重要工具。品第是士人人仕的前提,品第的高低决定官职的高低。由于门第高则品高,所授的官也高,门第低则品低,所授的官也低。因此,高级官吏都被大族高门所垄断。魏晋士族正是由这些在九品中正制中蝉联高位的高门大族所形成,而那些出身寒微者,即使才智过人,也难有出头之日,士、庶的界限越来越分明;经济上,占田令明文规定了品官的经济特权,士族不仅享有占田荫客的特权,而且也被默许多占土地、劳动力,使士族获得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专收贵族子弟的国子学,在教育上为世家大族提供特殊照顾,至此,士族也有了教育特权。士族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背景,积极参与政治,开始变成社会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3)东晋时期门阀土族鼎盛。东晋政权是在北方侨姓大族王、庾、桓、谢及南方吴姓大族朱、张、顾、陆的共同扶植下建立的,门阀士族被东晋政权所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①政治上,门阀士族几乎把持了全部朝政,终东晋一代,一直是王、庾、桓、谢几个大族轮流执政。清职由士人担任,寒人不得染指。②经济上,东晋门阀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门阀士族封山占泽、兼并土地并荫有大量佃客。③法律上,士族地位突出,确立了“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的准则。④社会等级上,士族与寒门界限森严,土族的交友、婚宦都有一定限制,不得逾越规矩;私人修谱之风兴盛,以维护门阀特殊的社会地位。

(4)门阀士族的渐衰:南朝时,士族腐朽,奢侈无度,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薄武事,因而逐渐丧失军权。刘宋时期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南朝确立法度,以尚书、中书等低级官职“出纳王命”,削弱了士族的权力:通过建军功、担任中书舍人、典签等途径而兴起的寒门势力,逐渐取代了士族在权力中枢的位置。寒人的兴起,反映了皇权的加强和士族门阀的衰落。

[解析]答案应当从门阀士族的形成、确立、鼎盛、衰落四个阶段进行论述,同时也应当指出门阀士族的主要特征,注意史论结合。

2.论述中世纪盛期英、法两国王权发展的异同。

相同点:(1)国王都是最高封主。英国与法国同是罗马帝国崩溃后由日尔曼人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在中世纪均实行过封君封臣制,缔结封君封臣关系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

(2)王权的发展与罗马天主教廷及封建诸侯的斗争交织在一起,教会在开始对国王具有很大的约束力,但后来随着教会权威的减弱最终都被国王所控制;

(3)国家权力分散,政治分裂。

(4)英法都在12-14世纪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王权的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不同点:(1)封建制度形成对王权的影响不同。9-10世纪诺曼人的入侵,造成西欧政治和社会体制的重大变化。诺曼征服后,盎格鲁一萨克逊贵族中有许多人战死,许多人逃亡,留在英国的也被诺曼征服者剥夺了财产。跟随威廉来英国的诺曼人有的原来就是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封臣,有的到英国后很快得到封土,也成为英王威廉的封臣。这些人组成了英国新的封建统治阶级。威廉一世在征服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集中强大的王权。他曾命令全体封建主向他宣誓效忠,以保证政令统一。1086年,他下令对全国土地进行调查,对土地的归属、财产状况、耕身份等,作了详细调查和登记,即“末日审判书”。因而在诺曼征服后,英国王室领地远超其他封臣,封臣难以合力对抗国王,王权相当强大,后通过改革,进一步削弱地方封建主的权力。

法兰西王国是法兰克王国分裂的产物,法国加佩王朝初期王权软弱,一些强大的封建诸侯,其领土、财富和实力都远远超过国王。后通过王位世袭、联姻、战争、和城市结盟等途径扩大国王领地和权力,打击地方封建主;通过打击天主教廷势力削弱教权对王权的干预;设立国王法庭等提高国王在民众中的威望,使王权稳步强化。

(2)议会对王权的影响不同。13-14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英、法两国都出现了议会,但两国的议会对王权的影响是不同的。英国议会自产生之日起,就对王权产生某些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取决于王权的强大与否,但总的看来,议会对王权能起到某种程度上的限制作用。

法国的三级会议从不像英国议会那样,真正成为政府的一级组织。它在王室征税问题上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因此不能通过对金钱的逐步控制而得到与国王讨价还价的地位。它不像英国议会那样由皇家会议演进发展而成,而完全是一个分散的、外在的组织;市民与多绅不同于英国下议院,没有真正参与国事的机会。总的来说,法国议会是在王权加强过程中,国王强加给自己的附属物。

(3)对后世的制度影响不同。两国王权都经历不断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王权形式:一种是在议会限制下的英国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朕即国家的法国专制王权。英国王权的发展起点高,诺曼征服后,王权较为强大,12—14世纪,王权进一步加强。但英国王权在加强的过程中,限制王权的因素也随之增长,到了近代欧洲,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法国从加洛林王朝开始,王权很弱,13-14世纪,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王权极度发展,专制政体完善,最后以君主制的形式表现出来。

(4)贵族联合对王权的影响不同。贵族的力量对王权产生持久重大影响。13世纪,市民和封建主联合对抗王权,《大宪章》等意在限制王权。以后的《牛津条例》《斥国王书》都是贵族一马当先,不惜以武力与国王对抗。在法国,大贵族不需要联合就能与国王相对抗,但随着国王逐渐削平这些割据一方的大贵族。大贵族也结成联盟,但最后以国王胜利而告终,贵族们因为享有王室恩赐的特权(主要是免征军役税的特权),从而甘愿在政治上受王室控制。在三级会议中只有市民阶层要求对国王进行制约,而贵族对此并不给予有效支持,甚至支持国王打压市民。

[解析]贵族对王权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贵族实力强大则王权衰弱,贵族实力弱小则王权强大。但是国王拥有贵族无法比拟的法律权威和精神力量,所以国王总会巧妙的利用国王的权威逐渐制服割据一方的大贵族。各贵族只顾自己,就容易被国王分化瓦解,而只有贵族的联合才能确保对王权的长久制衡。英国贵族的联合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支柱。

3.论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1)背景:①美苏矛盾和攻守态势的变化。苏联扩张军事实力,积极推行南下战略,从战略上的劣势地位变成了与美国势均力敌。美国寻求同中国关系的缓和,其目的在于加强美国的安全和推行同苏联缓和的政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制衡苏联成了尼克松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苏关系的破裂。1960年,苏联挑动边界事件和在中国境内制造民族分裂,致使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后,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和制造流血冲突,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

③多极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向。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盟国能够对美国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离心倾向越来越大。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削弱了美国的核威胁。日本、英国等挣脱美国的羁绊开始与中国频频往来,在文化和经贸等领域作出了不少努力。中法两国于1964年在北京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日益破产。

⑤越南战争的消极影响。美国国内还面临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严重问题,这些危机都与正在进行的越南战争有关,尼克松早就看出越南战争是个无底洞,它耗尽了美国的人力物力。

⑥中美寻求改善两国关系。中国要着重对付苏联在北方边境集结重兵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民族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这些都要求实现同美国的和解。

(2)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了长达20年的封锁,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