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庙王中学高二语文联考

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

行。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书院始于唐,完备于宋,废

止于清,前后有千余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学霸,培养出诸多政治、学术、文学等大咖。

范仲淹、魏源、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书院。

书院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

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

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

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

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据清嘉庆年间官修《全唐文》收录

的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铭《陈氏书堂记》载,五代时期,著名的“高考补习班”是南朝陈

文帝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后裔创办并不断扩大的位于洛阳县(今江西省德安)的“陈氏书

堂”。“堂虎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

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陆续诞生了睢

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知名书院。其中睢阳(应天

府)、岳麓、白鹿洞、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

700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

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

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

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于是,一些

“年度热点问题”(如当年的自然灾害、河运海运、粮食问题、边界争端等),便成为学

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考前就针对可能的考题做好并背熟文章,一旦考

到,直接默写出来。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1000多所,针对科

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辅导老师,那些

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

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

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

题”简直神乎其神。他与朱熹、张械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吕祖谦著有《古周易》

《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博议》《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集》等。朱熹的儿子、张械的

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针对科考,吕祖谦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

定制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

生拥有“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于是,前来“补习”的

学生“至千百”。当然,吕祖谦这种专门针对考试而施教的做法也备受诟病,同时期的温

州乐清诗人刘皴就讥讽道:“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

未能根绝。

(摘编自赵柒斤《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产生于唐代,到清代才废止,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分布于众多领域。在古代

“补习班中”,书院的名气最大。

B.唐末至五代,一些避居山林的读书人创立私人书院,战乱频繁和官学式微是其产生的

重要原因。

C.五代时期,位于渭阳县的陈氏书堂颇具规模,“堂庆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当地已

成年的“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习。

D.吕祖谦针对科考,对书院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教学内容紧密贴合科举,于是前来学习

的人很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从科举“补习班”出现的背景说起,继而论证书院的历史和它在人才培养

方面的贡献。

B.第三段比较了官私书院的不同,并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现

象。

C.文章第四段引用史料记载,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各历史时期的私人书院为迎合科举

考试的需要而功利施教的做法。

D.文章虽然在“谈古”,但语言富有时代感,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

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官办书院集修书、校书与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

场所,以提高他们参与科举考试的应试能力。

B.因为宋人吕祖谦“押题”神乎其神,所以朱熹的儿子、张械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

学。

C.虽然吕祖谦自创的备考模式很受考生追捧,但同时期的诗人刘歌却对这些应试做法颇

有微词。

D.封建朝廷为了遏制私人书院对科举考试公平性的干扰,自宋仁宗执政末期始多次打压

私人书院,但都未能使其根绝。

参考答案:

1.C2.B3.C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五代时期,……当地已成年的'子弟'都可

以来这里修习”错误,选项扩大范围,第三段说的是“堂虎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

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由此可知,原文还有“子弟之秀者”的限定,选项忽略了

这一限定。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B项,

“第三段……并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数量增多的现象”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的

例证不能论证“私人书院数量增多”这一内容,第三段举出“陈氏书堂”的例子,并说

“堂虎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自是宦

成而名立,盖有之”,这一材料是证明私人书院规模扩大。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

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

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错误,这一说法缩小范围,第三段说的是

“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选项忽略了“业务

时间愿意学习”这一类学生;

B项,”因为宋人吕祖谦‘押题’神乎其神,所以朱熹的儿子、张械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

求学”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朱熹的儿子、张械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

求学。针对科考,吕祖谦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定制了一册'模拟

复习大纲及考题',……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

能顺利过关”,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D项,“对科举考试公平性的干扰”无中生有,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自宋仁宗执政末开

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并没有提

打压书院的原因。

故选Co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

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

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

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

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

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夜之随想曲

我陪他坐在小河边。

新月初上,沙滩上洒着一层迷蒙的月光。一条条柔软的柳枝从头顶上垂吊下来,悠悠摆

动,拂抚着我和他的脸。

“空气多好啊!”他用手撩着水,撩起的水珠落进河水里,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般的声

音。“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乡下人比城里人富有得多了!”

我很自豪。我生活在乡下,总愿意听到别人赞美乡村,尤其是城里人对乡村的赞誉之

辞。

“唉!”他感叹着,遗憾地摇摇花白的头,“我那小孙女,长到八岁了,没有见过河水,没

有摸过沙子。每到星期日,总要我领他去公园,那些假山假湖,她一进去,就没命地跑啊蹦啊!

我看着真难受!被人踏得光溜溜的假山,泄得发黑的一潭臭水……哪有这大自然的河水的美

景呢?我的孙女要是到这沙滩里来,该乐死了哩!”

“那你把孙女领来呀!让孩子在乡下玩玩多好!”我热烈地邀请。

“我前日来时,孙女就要跟我来,我也想带她。”他说,“她奶奶给整好了衣服,她妈妈

给装好了吃食,奶粉、白糖、蛋糕、巧克力,哨呀,装下一大包,真够我背的。结果呢?我引

着孙女要下楼了,她妈妈突然说,要是孩子病了可怎么办?乡村人没有讲卫生习惯,孩子是很

难适应的。我下乡来头一个星期,就闹肚子,我也就……”

我嗯了一声,相邀的热情顿然冷却了。

“孩子抵抗力差呀!”他解释说。

我点点头,这是对的。

“城里的孩子真可怜!”他敲着膝头,叹惋的口气,“吃不上任何新鲜的东西。奶粉加

工过了!苹果是糠®的!西红柿是催熟的!连面粉也是囤积了多年的小麦磨下的陈货!我在房

东家里,看见女当家每天早晚给孙子挤羊奶,多新鲜!西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吃,维生素一点

也不损失……我的那个小孙女,真可怜!啥好东西也吃不上……”

我想点头搭讪一下,脖颈竟然不听支配,只好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我和他住在一个叫做前庄的村子里,搞农村调研,他是组长,我是组员。半个多月的相

处,我大体得知,他是地区的一位中层领导干部,下乡“抓点”来了。我有幸陪他住在前村,

原是以为荣幸的一一这是我有生以来直接接触的最大的一位领导。我每月的工资,只抵得

他的工资的零头的一半。

我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农民老婆。我从来不敢用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去心疼孩子。我

想尽一切可能节约的途径省下每一块钱,再到渭北的富裕地区去买苞谷。我们队里的粮食

总是欠缺,我能保证一家老少填饱肚子,就自以为是最大心疼了。

他一一我的组长,现在在美妙的夏夜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为他的小孙女不能呼吸新鲜空

气,不能尝新鲜水果,不能喝到鲜奶而深深惋惜。

大约看着我无端地沉默起来,他笑着说:“你能在农村工作,太好了!我就喜欢农村,所

以这次下乡,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城里没什么好留恋的。你可记住我的话,甭往城里钻!”

我点点头,笑笑,说:“我就算想进城,也钻不进去。我是一个小技术员,到城里没工作

干呀!再说,我那点工资,在乡下还能凑合,到城里可就没法……”

“你工作几年了?”他关心地问。

“我六。年从省水利学校毕业,现在工作整整十五年了,工资一次也没长过。"我流露

出某些怨气

“工资是低些。”他安慰我说,但随之就对我进行教育了,“我参加革命时,没有工资,

照样拼命干!干革命不能讲价钱!”

我的意识里强烈地拒绝接受这样冠冕堂皇的教育。我多少知道,他早在我这个年龄的

时候,已经有保姆料理家务了。他已经不需要向谁再讲价钱。他不满足的,仅仅是孙子看不

见大自然的真山和真水,呼吸不上乡下新鲜的空气,尝不到从树棵上刚摘下的带着露珠的苹

果!

“空气多好啊!”他站起来。

“空气……是好啊!”我也站起来。

“我的小孙女要是跟着我,该多好!”

“你带一个保健医生来……”

“我的资格不够哟!”他哈哈一笑。

我想说点什么迎合他,然而终于没有说。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悲凉,他一边抱怨自己亲爱

的小孙女吃不上新鲜水果和牛奶,却一边教导根本连糠了的苹果也吃不到嘴的孩子的爸爸

一一我,要艰苦奋斗,继承传统……

“我一定要说服小孙女的奶奶和妈妈,带她到乡下来,看看真山真水,呼吸新鲜空

气。”

他在夏夜温适的空气中沉吟着,终于下了决心,而不再考虑卫生条件了。

“你把时间选择得稍晚一点,”我提示这位城里人说,“那时候,前村大队果园里的苹

果就要成熟了,很新鲜……”“这倒对!”他高兴地点点头,居然把我的话当真了……

【注】①糠,方言,指果蔬失去了水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听到组长夸赞乡下人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比城里人富有时,“我”感到

“很自豪”。这里的“自豪”其实是反语。

B.组长的儿媳已经给女儿装好下乡时的吃食,临行时却又担心乡下的卫生条件对女儿健康

不利,主要表现了组长的儿媳对乡下的偏见。

C.组长抱怨城里的孩子只能吃糠苹果,却不知道“我”的孩子连糠苹果也吃不起,这既反

映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也表现出组长工作不够扎实。

D.正如标题所示,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但始终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中发展,如一支优美婉转

的小夜曲。

5.第二自然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一段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我”在与组长的交谈中,有丰富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全文分层慨括。

参考答案:

4.C

5.①特点:新月迷蒙,柔柳低拂,营造出静谧、清新的氛围。②作用:扣题,交代故事发生的

背景一一乡下月夜(环境方面);引出下文,为组长赞美乡下空气作铺垫(情节上);景中寓情,

烘托出“我”有幸陪组长坐在小河边时的喜悦之情(人物)。

6.第一次听组长赞美乡下的自然条件时,充满自豪,满怀邀请组长孙女下乡玩的热情。

②听组长担心乡下卫生条件却又忧虑孙女不能像乡下人那样吃上新鲜东西时,“我”的热

情冷却。

③“我”进而想到自己和组长的巨大差距,感到失落,心生怨气。

④组长对“我”进行“传统教育”并对“我”的埋怨毫不理解时,“我”感到悲凉。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

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

主旨和环境。A项,“这里的‘自豪‘其实是反语”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我

很自豪。我生活在乡下,总愿意听到别人赞美乡村,尤其是城里人对乡村的赞誉之辞”,

此处的“自豪”是“我”当时的真实心理感受,并非反语。B项,”主要表现了组长的儿

媳对乡下的偏见”有误,儿媳的看法不完全是偏见,还有对子女的爱。D项,”情节跌宕

起伏”“始终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中发展”与原文不符,”如一只优美婉转的小夜曲”也

评价不当,“随想曲”与“小夜曲”是两种不同曲风,本文叙述平静、自然,更近似

"随想曲"。

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二自然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一段描写有何作用?请

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环境的特点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先找到这段景物

描写,明确描写的中心以及景物的特点,“新月初上,沙滩上洒着一层迷蒙的月光。一条

条柔软的柳枝从头顶上垂吊下来,悠悠摆动,拂抚着我和他的脸”,这是写沙滩上的景

象,主要写“新月”“柳枝”等景物,“新月”是迷蒙的,“柳枝”是柔软低拂的,营造

出静谧、清新的氛围;这一段景物描写在第二段,处于文章的开头,从与标题的关系来

看,紧扣标题中的“夜”,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从与下文的关系来看,引出下文的情

节,为下文组长赞美乡下空气环境好做了铺垫,这些都属于结构上的作用;从内容上来

看,这一处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有幸陪组长坐在小河边时的喜悦之情。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

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

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

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

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

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比如本

题中,所涉及的环境描写在第二段,考生应先抓住所写的景物明确环境的特点,然后考虑

这一景物描写与标题、下文情节以及人物心情的关系。

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层慨括”“我”在与组长的交谈中的心理变化,这

是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既然是“分层概括”,这就需要考生

先给文章分层,然后圈出直接或间接写“我”心情的语句。一开始听到组长赞美乡下的自

然条件时,“我很自豪”,“我热烈地邀请”组长孙女下乡玩;当听组长担心乡下卫生条

件却又忧虑孙女不能像乡下人那样吃上新鲜东西时.,“我嗯了一声,相邀的热情顿然冷却

了”;等到“我”进而想到自己和组长的巨大差距时,“我”内心失落,”流露出某些怨

气”;最后组长对“我”进行“传统教育”并对“我”的埋怨毫不理解时,“我的心头掠

过一阵悲凉”,“他一边抱怨自己亲爱的小孙女吃不上新鲜水果和牛奶,却一边教导根本

连糠了的苹果也吃不到嘴的孩子的爸爸一一我,要艰苦奋斗,继承传统……”,根据这些

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日月山

李迪

李老师,我七年前从西北师大毕业,当时有好多地方能签约工作:云南、贵州、宁

夏、青海……我挑了又挑,选了青海。

接受我采访、称我李老师的人,名字有点儿怪,叫赵程皇。一个胖胖的甘肃姑娘,老

家在张掖。她说自己喝凉水都长肉,说是“胜天半子”拆开重组。我没听明白,她豪爽一

笑,天生胖子啊!

我俩谈话的地方叫日月山。这里是青海通往西藏的门户。山之青海这边儿,屹立着中

石油的汇源加油站,胖姑娘就在这里当上了一名加油员。

李老师,你可不知道,刚进十月,这里就下雪了。我第一天晚上在站里值班,门外似

乎有鬼哭狼嚎,嗷,嗷!我从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太恐怖了。老员工说,山口风大,吹到

玻璃上就是这声。外面来车了,赶紧出去加油。一推门,风把人往里刮。眼看着离加油机

就几步远,愣是过不去。噎一口,喘半天。

我们这里是换界区,车进藏,油就贵了,司机们都钾足劲儿在这儿把油加满。人可老

多了。一摸油枪,寒气直接钉进骨头,上牙打下牙,张开嘴都说不出话。宿舍里没火,冻

得睡不着。站里的被子又小,盖得了脚,盖不住头;一盖头,脚又露出来。哪儿都冷,哪

儿都不舒服。

这时候,我特别想家,想妈,就给妈打电话,说冷,说被子小。妈说,那么多人都在

站上干着,你赵程皇不比别人差。你要好好的,坚持就是胜利!

话是这样说,妈不知道,坚持下来有多难啊!

又是一个风雪天,我身上包得跟粽子一样,哆嗦着两手加油。我站在最外面的机子

旁,油枪插进油箱里,两眼不由得看看远山,看看雪。老家离青海太远了,得翻过一座大

坂山,海拔六千多米。山路崎岖,弯儿又急,开车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能摸到云……

正想着,忽然感觉有人在看我。是的,我能感觉到这个人在看我。

我抬眼望去,不远处有一个身影。

啊,这身影好熟悉!

是谁,是谁?

是妈妈啊!

我顾不上跟司机打招呼就飞奔过去。

妈站在雪地里看着我,佝偻的背上,背着一个打成豆腐块的大号被子!山风吹乱了她

过早飘白的头发。

妈妈,妈!

我大声叫着。在奔过去的一瞬间,我发现妈已经把脸上的泪擦干了,只剩下红红的两

眼。

妈,您怎么来了?

我想你了,丫头!

妈说完,一把把我抱过来,搂在怀里。我感觉妈的身子在往下沉。让被子压得往下

沉。

我的眼泪一下子冲出来!

我放声大哭。忘记了这是在加油站,忘记了周围还有人。

妈啊,妈,您来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就那么在雪地里站着……

妈说,丫头别哭了,去好好加油,人家等着呢!

妈刚退休,可我觉得她已经老得不行了。我不知道她在风雪里站了多久,身上的衣服

全湿了。她本来可以寄钱给我,让我在这儿买被子。可是,她没有寄,也没有打电话说要

来送被子,就这样不声不响,在风雪中,翻过大板山,把被子从张掖背了过来。

后来,我才知道,妈从没来过青海,也不知道日月山。从张掖来的客车,都是白天

开,晚上到。她为了能在白天赶到加油站,就坐了一辆私家车,本来八九个小时的路,因

为风雪,整整走了二十多个小时!

妈跟我说,丫头,我们己经陪伴你二十多年,你长大了,从不会走路到会跑,以后的

路你要自己走了。有些苦,有些难,是你这辈子必须要经历的。爸妈只能在旁边给你鼓鼓

劲儿,就像这样给你送床被子,让你感受到我们永远在你身后。无论遇到什么,你都不能

放弃。人生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只要放弃了就归零,就要重新开始!

妈在站里待一天就走了,说怕影响我工作。

跟她分手的时候,我不敢回头,怕回头发现她在看我,我受不了。

打那以后,我换了个人,每天迎着开来的车,离老远就把手高高地举起一一

您好,欢迎光临!九十三号油加满吗?九十七号油加满吗?

再苦,再累,我永远微笑着。为了妈妈背来的被子,为了赶路的人能到达他们想去的

地方!

说到这儿,程皇停了下来,眼里闪着泪,遥望日月山。

我知道,她又想起家,想起了妈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甘肃姑娘赵程皇,并通过写赵程皇笑谈自己“胜天半

子”,突出了赵程皇豪爽乐观的性格。

B.小说善于安排伏笔。如前文写“老家离青海太远”,车行八九个小时,下文写母亲

“整整走了二十多个小时,前呼后应,突出了母亲此行的艰难等。

C.小说语言口语化,富有表现力。如“门外似乎有鬼哭狼嚎,嗷,嗷!”,突出山风之

大,写出心中的恐惧。“路上能摸到云”突出了山路高险。

D.小说构思巧妙。文章采用对话体,既写“我”(李老师)与赵程皇的问答,也写赵程

皇与她妈妈的对话,叙事简洁,笔墨集中,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8.“被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小说两次写到赵程皇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

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7.D

8.①站里被子小,突出条件差、天气冷、困难大,是赵程皇打电话回家的原因,推动情

节发展;②母亲不声不响、历尽艰辛送被子,是故事的高潮,突出关心、怜惜女儿的母亲

形象;③小说结尾,被子成了父母的鼓励、支持的象征,是赵程皇的精神动力,升华了小

说主旨。

9.①第一次是“我的眼泪一下子冲出来”,突然看见送被子来的母亲,充满惊喜与激

动,见到亲人尽情释放心中的思念与委屈;②第二次是“眼里闪着泪”,是对母亲、家乡

的思念,对母亲风雪中送来温暖与慰藉的感激,为自己的成长感到欣慰。

效果:①丰富了赵程皇的人物形象;②表现了赵程皇的成长,凸显了困难、磨难(鼓励、

支持)使人成长的主题。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涉及人物形象、情节、语

言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分

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

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本题D项,“采用对

话体”错,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赵程皇自己的叙述,并非“对话”。故答案为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考虑物象本身的作用,然后考虑对人物、

情节、环境、主题的作用,最后还要加上艺术手法的作用。本题“被子”在情节发展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被子短小,才引起了后面赵程皇打电话、妈妈送被子的情节,因此

被子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在人物塑造方面,送被子的艰辛体现了母亲对赵程皇的爱

和关心,也借以表现赵程皇的成长。在主题反面,被子在母亲走后成了赵程皇的精神支

持,被子的意义得到升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某种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从文中找到该情节所在的位置,然后

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个情节发生的特定情境以及当时人物的心理,要结合所在的矛盾冲突、

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效果可从对人物的作用和对主题的作用两方面来

答。本题第一次流泪是在突然看到母亲出现,“妈妈,妈!我大声叫着”可知她心中惊

喜、激动,由“我放声大哭。忘记了这是在加油站,忘记了周围还有人”可知又有这段时

间受苦的委屈以及对母亲的思念。第二次流泪是在文章末尾,由后面的“遥望日月山”可

知流泪的原因有对家乡、母亲的思念;由“为了妈妈背来的被子”可知有对母亲送被子的

感激;由“打那以后,我换了个人”可知有对自己成长的自豪。效果就是表现赵程皇的成

长以及凸显关于成长的主题。

【点睛】“物象”的基本作用有哪些?1.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

感,烘

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2.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

节发展;显示线索,作铺垫,构成对比,(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

3.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4.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感情,象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

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

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

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筑杀命吏,毁室

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僮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

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力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

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

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

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十方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

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

让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成者为一等,赠官

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

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窠植党乱政,遂

削夺,命捐费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

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

召拜刑部右侍郎

B.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

刑部右侍郎

C.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

召拜刑部右侍郎

D.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

拜刑部右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帝王年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是从

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之

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称为“进士”。

C.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开I」、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

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D.荫: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的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

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

现宦官一旦得命,就敢于弹劾官员,甚至将官员鞭打致死时,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B.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全部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

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

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

不同,分别加以抚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诸高费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参考答案:

10.DII.A12,B

13.(1)可是各位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

是答应。

(2)(张问达)起先因为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

疏。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

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

“营”的宾语是“三殿”,不要断开;“有奇”用在数字之后,表示比这个数字多,不要

和数字断开;“问达”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

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

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中国古代

帝王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启用的。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

原文是“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

后者并没有上报给皇帝。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

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费:钱财、财货;率:大都、大多;

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辄:总是,表强调;以:因为;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至是:到这

时;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

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

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

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

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

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

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

啊!”

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

国的矿税,皇帝没有回复。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

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

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

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

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

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

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

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

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接连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

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

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

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

职。(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

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天启五年

(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窠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

剥夺张问达的官职。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不久,张问达去

世。因巡抚张维枢的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张问达家由此破产。崇祯初年,赠太保,荫

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5.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

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

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

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雷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

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

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

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

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

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

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

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音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

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

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己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

师大蜘,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

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

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

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

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

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

瞩目的状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

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

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

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

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参考答案:

10.C11.D12.A

13.(1)界限分明,就会知道有天下太平或动乱,何必把尊贵视为快乐;知道有百姓喜乐

哀愁,何必把侍奉视为快乐。(2)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总是让人难

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

10.试题分析:注意“上"是动词‘‘奉上"的意思,放到前句作谓语,“自固其位”“危

于幕巢”“犹欲邀功”姐欧股对称,各自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上”是动词“奉上”的意

思,放到前句作谓语,“自固其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姐欧股对称,各自断开。

11.试题分析: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12.试题分析:文中“戒家事勿以白”一句的意思是蒋重珍告诫别人,不要用家务事干扰

自己,不是不和皇帝谈家务事。

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治”译为“太平”、“乐”译为“意动用法,视为快

乐”、“休戚”译为“喜乐"、“奉"译为“侍奉”、“频严"译为“频繁严厉”、

“辄”译为“总是”、“堪”译为“忍受“、"消变"''译为"消除祸患”。

参考译文: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名,任建康军签判,母亲亡故,改任昭

庆军签判,不久因公事与掌管监察的同僚意见不合,请求任宫观官,改任奉国军签判。绍

定二年,奉召入京应对,首先以“从皇帝到百姓应当首先懂得内心与外物这两者的界限”

为主题进言:”界限分明,就会知道有天下治乱,何必把尊贵视为快乐;知道有百姓喜乐

哀愁,何必把侍奉视为快乐。”第二年,在雪川等待任命,转到文阁门,请求应对,当权

者忌惮他,把他差遣到镇江府任通判,他推辞了。恰逢临安火灾,他应诏上奏:“我近来

上奏的本心外物界限之说,是想要陛下亲自掌握大权,不要退让托付给旁人,完全打破私

人感情,求得问心无愧。祖宗宗庙最重要,侍奉它应该视为他们还活着一样,但从小到

大,宗庙从未在火灾发生之前加以防备过;宰相的府第,华美屋宇纵横连片,然而火烧得

焦头烂额,唯独宰相府则因防患未然而得以保全,这也足以看出人心堕落,仅知道有权

势,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动。过了些时日,因星象变化,皇帝征求进

言,蒋重珍再次申述上次的言辞。又担心有些执政的大臣果真离职,皇帝放任,大权旁

落,于是进献《为君难

规戒。应召成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又兼任崇政殿说书,嘱咐不要把家务事告诉自

己,他要一心一意地使皇帝明白。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

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守边将领把《八陵图》进

献给皇帝,诏令百官集体讨论,蒋重珍说史嵩之已经失去了相位,处境比筑于帷幕上的燕

巢还危险,仍想求得功劳,巩固自己的地位。应该选派贤明的统帅,让他亲自到边境,审

时度势,分条呈报该处理的事物。丞相主张出兵关、洛,蒋重珍力争认为不可。正赶上边

防的将领商议是和是战的意见不统一,皇帝再次召集大家商议,蒋重珍上奏说:“从前乞

求一心守备,不得已就用兵应战,今天不敢改变上次的主张。”他的建议没被采纳。出兵

关、洛的军队大败,又要进军,蒋重珍说:“如果因为失败感到羞耻而想战胜敌人,内心

不平而酿成愤恨,心气不顺而变为恼怒,士兵、百姓的性命,怎么能凭借愤怒来驱使

呢!“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总是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

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他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起居郎,因病请求离职。三次辞

官都没被允许,诏令守刑部侍郎退休。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

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论语》15.42)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5.21)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15.40)

21.请简要概括“孔子相师”一事所反映出的“仁”和“礼”的关系。

22.上述材料中“道”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21.“仁”是“礼”的依据和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

22.(1)”与师言之道”“相师之道”的“道”指与人相处的规矩;(2)“邦有

道”“邦无道”之“道”,指国家政治情况;(3)“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指人

的思想主张。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定向解读能力。做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各个材料,在

看清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找到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具体分析,按要求合理作答。审读材

料,孔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这句话可提示材料一与“孔子相师”一事有关。联

系材料内容看,材料一中,孔子提醒乐师注意脚下台阶,并向他介绍在座的人,这都是相

师之道,是礼节。孔子帮助乐师,能做到言辞恳切,礼节周到,态度诚恳,是有仁爱之心

的表现,总体上体现了孔子尽心待人的原则。由此可以体会“仁”与“礼”的辩证关系,

“仁”是“礼”道德情感的依据和基础,“礼”是“仁”在制度和礼节上的表现形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内涵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审题,逐一理解

材料内容,再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词语内涵,紧扣要求提炼信息要点,分别整理

作答。材料一中,从语段里看,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张在这里问的是这是不

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孔子回答说,“然,固相师之道也”,意思是“这就是帮助乐师的

道”。他们的“道”是指与人相处的规矩。材料二中,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邦无道,则愚”,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啊,在国家治世昌盛的时候就表现自己的才智,

国家混乱无道的时候就装作愚蠢躲避。这里的“道”指的是国家政治情况。材料三中,子

H:“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的意思是“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这里的“道”是

指人的思想主张。三个“道”所在的语境不同,“道”的内涵不一样。回答上述材料中

“道”的内涵分别是什么,要分点对应作答。

参考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

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

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对,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啊,在国家治世昌盛的时候就表现自己的才智,国家混乱无道的

时候就装作愚蠢躲避。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达到,他的愚蠢别人却学不到。”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的柔性人造

触觉神经,更智能的人造皮肤出现。人类皮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成千

上万个感受器用于感知压力、温度、位置等信息。()。如果能让机器人

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触觉,可以感知温度、压力,甚至具有神经活动,那么它们将“解

锁”更多的新技能,进而实现的目标。据介绍,这种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能

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与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实现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

形成的杂化反射弧。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其与螳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

了这种兼容性。这种人工神经触觉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柔性和高灵敏度,它可应用于

假肢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兼容,柔性轻质的结构将使相关产品具有很好的舒适性,相关产

品便会,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潜在意义。同时,由于这种人造神经

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工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冠绝一时指日可待随心所欲锦上添花

B.首当其冲唾手可得随心所欲画龙点睛

C.冠绝一时唾手可得为所欲为画龙点睛

D.首当其冲指日可待为所欲为锦上添花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神经信号由这些信息转化而成,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B.这些信息转化成了神经信号,逐级传送到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中

C.神经信号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转化,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

D.这些信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在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逐级传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因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

替人工作。

B.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的作用,并在极端环境中

代替人工作。

C.由于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

替人工作的作用。

D.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柔体机器人,从而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代替人

工作。

参考答案:

17.A18.D19.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

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

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冠绝一时: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当其

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语境中强调研究出一种视觉神经,选用“冠绝一时”。第

二处,指日可待:事情、希望不久就可以实现。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语境中说

更智能的人造皮肤很快就可以研究出来,应为“指日可待”。第三处,。随心所欲:想怎

么做就怎么做一切由着自己的心意。为所欲为;任意行事,含贬义。结合语境感情色彩,

应为“随心所欲”。第四处,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美好。画龙点睛:比喻作文

或说话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词语,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语境中说人工神经触觉系统

性能好,相关产品的情况如何好,结合语境应选“锦上添花”。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

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

的句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

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前一句最后是“信息”一词,应让''这些信息”作为后面

句子的主语,排除AC;根据句意,信息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的,故选被动句,排除B。故

选Do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

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

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

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找

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