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点及其渊源_第1页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点及其渊源_第2页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点及其渊源_第3页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点及其渊源_第4页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点及其渊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点及其渊源

古希腊哲学家的最大代表之一是巴特(公元前427年至307年),他一生中写得很好。它被认为是理想国的主要代表作。该书内容涉及到政治、哲学、敎育、伦理、经济等许多方面,但其最根本的宗旨乃是构绘出一幅奴隶主贵族所想往的国家蓝图,是第一卩乌托邦著作。《理想国》的思想覌点对罗马帝国衰微时期的新柏拉图学派,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的乌托邦作品,欧洲早期(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共产主义者,十八世纪的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十九世纪和现代的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都有影响。本文就《理想国》一书的主要政治覌点及其渊源作些探讨。《理想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书中柏拉图假托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別人辯论,用提问、启发、诱导等方式,层层展开,由浅入深地阐明自己的覌点。使人不但看到辯论的结果,而且看到思想演变的过程。柏拉图树立了这种对话文体的典范,后来为许多思想家所效法,这也是柏拉图的一个卓越贡献。《理想国》的主要覌点:柏拉图认为,国家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类的需要,沒有一个人可以自给自足,“旣然我们有许多需求,幷且需要许多人来供应这些需求,一个人为了一个目的需要一个邦手,为了另一个目的需要另一个邦手;当这些伙伴和邦手集合在一起居住,这个居民团体就是国家”,“国家岂非木石所造,乃是由人类之组织而成,国家之如何,政治之如何,唯其国人之品性如何是赖”,这就是说国家性质是由人的品性决定的。显然,柏拉图所说的国家起源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生存的社会性问题。国家作为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它是在产生了阶级、阶级斗爭不可调和才历史地产生的。国家的性质是国体问题,由统治阶级的性质、面貌决定的,离开这个基本认识,奢谈国家都是不得要领。柏拉图所理想的国家中,“每人专司一事与其性相近之事”,强调各人固定地干一样事,奴隶继续当“会说话的工具”,贵族奴隶主是掌权的,应该继续幷永远掌权,自由民各各从事农工商业活动,好好地干各自的行业,这样各守其分,这就是理想国所要求的最基本秩序,也是理想国的建国宗旨。柏拉图从理性出发神秘地用神喩的形式,以所谓人的自然本性不同来论证了这种分工,他说人天生有三种质;一种人是用金子做成的,另一种人是用银子做成的,第三种是铜铁质的人。金质的人,富于天才和智慧,他们应该管理和支配国家,是理想国的统治者;银质的人,他们天生忠于主人、忠实于统治者,他们勇敢善战是维护秩序、保卫理想国的武士,国家的鷹犬;铜铁质的人应从事生产劳动供养社会,因为“铜铁铸成的人卽孜孜为利,唯土地、房屋、金錢是图,而金、银铸成的人,因在其统系中无复外来之物,每心响道德,而保全旧有之秩序”这三种不同质的人,由于具有不同的天性,因而就应该分別属于理想国家中的三个等级。柏拉图进而把美德说成有四种;智慧美德是统治者所具有的;忠勇的美德是武士、是国家保卫者应该具有的美德;节制,就是律己,这个美德是第三等级的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唯独第四种美德:“正义”这是整个国家,全体人民必须共同具有的。所谓正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当一个个人作一种对国家有关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又是最适合于他的天性时,这个国家就有了正义”,对人民来说,就是各个等级的人安分守已、各守其位,使国家这个整体由各个卩分有机地组成,所以正义是普遍的和侵透一切的美德,如果沒有“正义”“工匠欲强为军人,或军人欲强为治国之人,弃其固有之职,不能称职是肯定的了”而且,“一旦铜铁铸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就要倾覆,此乃亡国之道!”很淸楚柏拉图理想的国家是个等级制的奴隶主国家,他的一切构思的出发点就是把奴隶社会等级划分固定化、理论化、神秘化。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对柏拉图这种等级划分曾说过:“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分工是城邦的基本原则,它不过是就埃及的等级制加以雅典式的理想化”(《资本论》第一卷53年版第443页)。柏拉图俨然宣布理想国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王,只有哲学王才有神授的灵感,才能认识眞理,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政治这门统治术。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不是哲学家来治理,或者所谓国家王公不是眞正地通晓哲学,不是把政权和哲学结合在一起,而是“摈去弗道,而別求之于他途者,则国家终无脱离苦恶之一日”,甚至人类的苦难也会沒完沒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所谓眞正的哲学家大加推崇,说这些人是敏于学,强于记,有胜人之胆量,阔大之胸襟,追求眞理,为眞理而献身的,他们关心正义和理性应如何去培养,如何去透彻理解,如何去身体力行。他把眞正的哲学家比作船长和高明的医生,说船长是一舟之领袖,有统治众水手之权,他不应该請求众水手来统治自己,这是自然的道理,……又好比一个病人有病,他应该去找能治好他病的医生来把病治好,人欲人管理当自赴能管理人者之门,言下之意他正是这样的船长、医生。柏拉图主张把国家的统治权交给哲学家实际上是指他自己,当时他就是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曾三次去西西里岛的塞拉库萨,想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终因不被采纳悻悻而归。柏拉图认为哲学王得了治理之权,则第一事滌垢蕩瑕,使固有之积习一洗无剩而后己,不必先订种种琐屑之法律以扰人,这是哲学家治理国家不同于寻常政治家的地方;第二事待气象革新再制定法之大纲;第三事仰望而俯视,视世人之德能否与宪法相合。柏拉图主张哲学王统治理想国,不是依靠法律,也不是象斯巴达国家那样诉诸军人的武功来维持,而是靠出类拔萃的哲学家凭智慧来统治,这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柏拉图认为国家一切災难的主要祸根是私有制和私有规念的存在,他使国家人民意见分歧,奴隶主阶级内卩不能团结一致,奴隶主国家面临危机。由于对金錢、财富的追求,“执政者当富有之时,徒知挥金如土,仅有执政之名,而无执政之实,形似治国之人,而实不过为一败家子”,因此,柏拉图在他所设计的理想国里,在统治阶级(第一等级)和武士(第二等级)中实施公产,取消私有财产,实现财产公有,做到“旣无私人之房屋,私人之妻子,则无私人之快乐,痛苦,一切私人之欲得之物,凡一人所以为快乐者,众人皆视为快乐,一人所以为痛苦者,众人皆视之为痛苦。……只有这时,才不复有我的,非我的谬见,而使国家有分裂之害”,这样一切爭端、倾轧、仇恨、贪婪等都可以随之消除,根除了国家一切災难的祸根。在第三等级中,柏拉图是允许有财产的,但对他们财产的积攒有严格的限度,所有解放了的奴隶和外邦人经营商业,在这个国家居留期限不得超过20年,如果他们的财产超过一定的限度,卽住期不滿20年也必需驱逐出境。对外商业由政府控制只有必需品才允许进口,奢侈品绝对不许输入,这样使第三等级的人不致因财产的积累,或通过选举等途径而发生擢级升越现象,能始终稳定在第三等级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取消家庭,妻子是公有的。柏拉图把婚姻说成是社会的事,而完全不是私事,婚姻的目的是为理想国家提供优质后代。结婚由长者指定,从后代的优选出发分配男女结合,女子从20岁——40岁,男子从30岁——55岁这个期间应该生育。出世的婴儿立刻从他的母亲那里带走,把他们一起集中在一种特別的机构中,公共哺育,使得母亲认不出孩子,孩子也不认识父母。柏拉图以为取消私有,取消家庭这样就可以防止分裂,养成统治阶级内卩的统一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他说:“一个组织完善的国家就如同人体一样,伤一指而全身痛,那么城邦的公民,除躯体而外;无物可称为已有,故爭执、诉讼等事就无由发生”。柏拉图不了解私有制是一切剝削制度的基础,当然也是奴隶主国家的基础,他所设想的用剝削阶级的公有代替剝削阶级成员的个人私有,用消灭家庭的办法来巩固这种公产制度,压制个性,来提高共性,通过约束限制统治者个人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实上,随着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主私有制以及商品生产取得支配地位,对金錢、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柏拉图的财产公有,妻儿公育的主张遭到他的学生亚历士多德的严正批判。亚历士多德认为:依了柏拉图的意见,那不是城邦的大公统一,而只能是城邦的消亡,“某一物被认为是你自己的,这在感情上就发生巨大变化”,搞公产反而会引起混乱,“凡属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最少受人照顾”,大家的东西常常是大家都不管,一个人有“成群的奴婢,不如少数人服侍得更好”,至于妻儿公育,消灭家庭亚历士多德认为更是荒唐的事,他说:“在柏拉图这样的社会里,亲属的名分和称号,实际上已失去原来的意义,人情淡如水”,“每个公民应该是任何儿子的父亲,每个儿子也应是所有父亲的儿子,结果任何父亲管不住任何儿子”。总之,亚历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公产主义,实行起来达不到予期的目的,在那种制度下,除掉降低个人的兴趣之外,只会引起普遍的爭吵,而不会产生协调,由于家庭的力量消失淨尽,由于眞正的亲属关系都不知道,什么丑事都可能发生,柏拉图的这一主张在奴隶社会生产条件下必然碰壁,就是到后来,也为立法家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柏拉图反对民主政制,他攻击民主制是一种随心所欲,五花八门,混乱一团的制度。在《理想国》中,他对民主制滥加指责,说它是一种无人领导的政治制度,民主政府是恶政府,民主社会是恶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为父者习于为子者平等,而有时竞对之有畏惧之心,为子者也俨然与父幷立”“敎师必畏惧学子,……学子则藐视敎师,不听其敎训”“少年人得与老人幷立而爭街,老年人自居于少年人之列,事事取少年之态度”“奴隶之以金錢购来者亦得自由与主人同”,在民主国度里,甚至犬、马、驴子都自由放任不听人指挥“犬得与主人幷立,驴马昂然行于路中,行人不让路,就得被撞倒。……”在他看来,当时雅典民主得太过分了,搞得国家不象国家了,实际上当时雅典的民主制仍然是奴隶主国家的民主制,正如列宁所说:“奴隶制度时代的国家,不论是君主政体或共和政体,贵族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总是奴隶主的国家”(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1954年版第414页)奴隶连做人的权利都沒有,何谓民主过头?综上所述,柏拉图所理想的是一个反民主的、等级森严的、统治阶级内卩搞公产共妻的贵族奴隶主国家。二柏拉图对民主制看法的转变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第一个提出客覌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人。他把自然界看作是由理念世界卽眞实存在的精神世界派生出来的。他曾以‘床’为例,说明理念世界和实物世界的这种关系,他说世界上有三种床,一是世界上本来就有的、称之为床的那个东西,这个理念的床,不妨说它是神造的;二是木匠依床的理念所制造出来的个別、具体、感性的柏拉图的理想国,那些在当时和后来都无法实现的主张,正是具有神授灵感的哲学王柏拉图沉醉于自我反省、领悟出来的理念国家,他完全离开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纯粹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可见,柏拉图理想国的问世,除贵族奴隶主利益的驱遣之外,还打着唯心主义哲学的深刻烙印。尽管柏拉图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可感知的现实世界,然而,在阶级社会中各种思想体系,都是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问题只是反映得是否正确。柏拉图《理想国》中所表述的主张除认识论上的根源外,还有着社会根源和思想上的渊源。柏拉图生于城邦危难之秋,阶级斗爭日益激烈,他痛恨民主制度不是偶然的。早在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的繁荣发展时期,奴隶主阶级內卩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派別和集团,卽奴隶主民主派和奴隶主贵族派,奴隶主民主派代表了新兴的工商奴隶主的利益,他们反对奴隶主贵族派的专权,主张以财产的多寡来确定等级,以奴隶主民主制代替奴隶主贵族专制。柏拉图出身于富豪贵族奴隶主家庭,他20岁就追随贵族奴隶主思想家苏格拉底,进行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的活动,苏格拉底主张治国不应由众人,而应由能者,善者卽贵族,这种主张与雅典奴隶民主制显然相违背了,柏拉图对他的思想心领神会,幷加以发展。伯罗奔尼撤战爭期间,他们又参予顚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活动,公元前399年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当权者处死了苏格拉底,这更加深柏拉图对民主制的仇恨。当时的雅典,奴隶主贵族已经失势,城邦奴隶制的危机已露端倪,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除奴隶主内卩两大派(雅典与斯巴达国家)的爭霸之外,还有被奴役的城邦反对霸主奴役的斗爭,在各城邦国家内卩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爭,又有自由民内卩经两极分化之后出现的穷人和富人的斗爭……柏拉图从贵族奴隶主的立場出发,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切的一切全卩归罪于民主派的兴起,甚至历时卄七年的伯罗奔尼撤战爭结束,斯巴达奴隶主城邦战胜雅典奴隶主民主政体,这个胜负柏拉图也归咎于雅典的民主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有些主张,我们还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发展中找到它的摩本。柏拉图自己曾经在《克里提亚斯》篇中(一卩历史幻想著作),把理想国中的社会制度,说成是过去在雅典曾经存在过的一种制度。在希腊神话和诗歌中有过人类历史处于“金时代”的传说,例如在荷马史诗之后的赫希俄德的敎喩诗《农作与日子》,诗中敍述了人类生活的艰苦,提到人类经历了金时代、银时代、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时代,作者认为时代交替是每况愈下,到铁时代就沒有公理而讲强权了。希腊社会发展中也有关于人类幸福的幼年的说法……柏拉图受这种思想影响,他在《理想国》中,曾提到克洛诺斯统治下的黃金时代,幷把自己理论与早期社会联系起来。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有些主张还与斯巴达的“平等人公社”极其相似。在当时希腊200多个城邦中,幷存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城邦奴隶制,一种是雅典式的,一种是斯巴达式的,雅典的贵族包括柏拉图在内,总是对斯巴达秩序怀有绝大的偏爱,柏拉图一直把斯巴达式的制度看作是原始国家制度的范例。雅典式的城邦奴隶制,是直接从氏族社会解体而产生的城邦国家;斯巴达等城邦奴隶制国家是由多利亚人征服该地区,而把自己原有的氏族解体时期的卩落制度带到被征服的地区来。征服者多利亚人成为这个国家的奴隶主集团,多利亚人保持全付武装,象战士一样保持在营垒里住宿,他们一概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认为从事农业和手工劳动是卑微的职业,他们几乎全卩时间用于军事操练和出征;在斯巴达国家里,庇里阿西人(边区居民)经营手工业、商业和农业,他们仍然保持人身自由,但必须向斯巴达人缴纳贡税,被征服的希洛人则全卩奴隶,他们和希腊其他各国的奴隶一样,沒有什么区別,只是他们不属于个別主人,而隶属予整个斯巴达国家,为奴隶主集团所公有,他们以自己劳动养活斯巴达人,处境最困难。斯巴达国家在征服者内卩长期维持氏族公社的所有制,土地是平均分配,购买土地和积蓄财富是被禁止的,斯巴达人卽使在平时也有共同会食的习惯,斯巴达人还非常重视对儿童的选择和敎育,家中诞生了婴儿,便要送到长老那里,让长老决定他们的命运,体弱的婴孩生下来就给弄死,只有强健的儿童才被送到育儿所养育,小孩子7岁至18岁都要经受严格的训练,以培养他们成为勇敢善战,刻苦耐劳的战士。以上诸方面,柏拉图从中直接吸取幷引为理想城邦的借鉴。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是城邦奴隶制向奴隶制帝国的过渡时期,城邦制虽然过时了,但奴隶制还有生命力,柏拉图崇拜斯巴达的城邦,把斯巴达社会的许多生活加以美化、理想化,他力图维持和巩固这种“亚西亚古代”。柏拉图从理念出发,完全离开了客覌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他关于理想国的主张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一派空想。他要求理想国人都要具有善、正义这样的德性,同时他也承认在实际生活中不正义的人不见得沒有幸福,那么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人们卽然得不到幸福,又不能追求私产,更无家庭情爱的维系,这样的理想国怎么能吸引人们去实现它呢?大约他自己也感到缺少感召力吧!《理想国》全书最后,他公开宣扬灵魂不死、天命、天堂地獄、天地报应之类的说敎,以此来训誡人们是“善”,从哲学上囘归到科学哲学之前的神学思想,进而达到神秘主义。到了晚年,柏拉图深威《理想国》不易实现,于是在《法律篇》里抛出第二等理想国,此中允许有私产,把等级分工中的工商业分给自由民,农业归奴隶从事,幷认为法律是需要的……表现出他开始袒护富人的调和倾向,柏拉图一而再提出的救世良方,终因其空想而付诸东流。三贵族的证法思想《理想国》作为希腊社会政治生活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他所提供的思想和素材对后人是有一定价値的。柏拉图不懂得国家的阶级实质,然而他的《理想国》却是按森严的等级来构绘的,他要求各人专司一事,以保持国家稳定的阶级秩序,在治国中他突出着眼于以哲学王为首的少数统治者(奴隶主阶级),硏究他们內卩各方面的协调一致,挖空心思想了许多办法,诸如公产,共妻公育等使他们的统治继续下去,他的这些建国方略,对我们认识国家的阶级实质从反面给以启示。特別値得提起的是柏拉图论述各种国家组织形式相互更替的篇章,对后人是很有启发的。他看到国家是演变的,他直接从贵族政治开始,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健全的组织形式,之后依次出现贵人政治、财伐政治、民主政治和價主政治,这些组织形式好似是国家瓦解的不同阶段一样,具有一定的历史顺序。他写到最初的贵族政治由于代代相传,成分(血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一卩分统治者利欲薰心,把眞正贤明的人从国家事务中排挤出去,这就是贵人政治。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对财产的崇拜也日胜一日,最后法律也明文规定应该由富人来统治,于是出现财伐政治,关于财伐政治他还讲到“于是彼等日富一日,然人愈富,其忽视道德必愈盛,盖设以金錢与道德同置天称之上必一升而一降”(这对剝削阶级眞是一点不假!)。在财阀政治下贫富对立现象继续发展达到严重程度,发生了穷人对富人的暴动,穷人取得胜利后便根据平等原则让大家共同掌权,这就建立了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领袖又演变成独裁者,这样民主政治下放任自由便被最悲慘的奴役所代替,至此贵族政治这个最幸福的城邦,变成实行僭主政治最不幸的城邦。在这个演变的敍述过程中,柏拉图已不自觉地摆脱了“绝对理念”的束缚,以贵族奴隶主的眼光,实地考察了现实社会,使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现实中各个阶级爭夺物质利益的斗爭,柏拉图在这里猜测到会演变的内在联系,幷试图从每一种政治内卩去寻找变化的原因。他还提出了物极必反的思想“极端之专制必产生于极端之自由”,“极端之自由者终必降至极端奴隶之境”。正象恩格思所说:“古代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辯证法家”(《马、恩文选》第三卷第129页),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表现出丰富的辯证法思想。柏拉图是阶级性非常鲜明的奴隶主贵族思想家,他沒有折中,而是从客观唯心主义理念出发,一直走到灵魂不灭、对天命的信仰主义上去。他非常强调贵族奴隶主的共同的阶级利益卽共性,处处强调这个共性,他强调哲学要和政治紧密结合,要为政治服务,他讲道德,强调“善”德,这所谓善就是维护奴隶主国家等级制的第一信条,因而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是最高、最根本的道德,舍此个人有再好的美德,智慧都等于无用,在文艺上他是第一个提出政治标准的人,他似乎猜测到社会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要为政治服务。柏拉图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敎育,当然这只局限于一、二等级内卩。他在《理想国》中用了很大篇幅来讨论这一问题,他详细地评判了那些诗人的作品应该给儿童读,那些著作不应该给儿童读,以便利于发展和巩固勇敢,明理和正义感的品质。他对儿童敎育注意到全面发展,他还列举了各门学科的用途和目的。他详细地制定了一套培养守卫者的制度,不但要考验守卫者的行为,而且要考验守卫者的智力。他提倡有挑选的敎育,注意选拔人才,而且很强调的一点是要从小抓起,从小就让他们学习各种卩门学科;数学、几何天文学、音乐等;在20岁时就要从中选拔有才干的,敎给他们以高级的综合科学知识,这种知识把各门学科联合成统一整体,在30岁时要进行新的考验,挑选具有辯论才能的人,辯论术是一门高级科学,而且是一门最重要的科学,只有完全成熟和修养有素的人才能从事辯论术的硏究,这些人经过五年辯论术的硏究,可以成为低级的领导者,之后在低级职务上继续接受考验,年滿50岁以后品学兼优者便登上飞黃騰达的最高峯,其中一卩分人可从事哲学硏究,另一卩分人则担任领导工作和敎育下一代守卫者的工作。在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曾因谈及敎育多且细,被有些哲学家认作是敎育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