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动画艺术的构建与传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节选)
周大勇王秀艳
动画片以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构成了它的幽默源,而这些元素无疑与儿童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
相匹配。也就是说,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与儿童的接受心理具有同构性,这决定了动画艺术能够深入儿童内心世界,
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从背景布局到动画形象的设置无不呈现了它的特异性,比如“海绵宝宝”“天
线宝宝”“大头儿子”“果宝”“大耳朵图图”等形象从外形的设计上就带有一定的怪异性。如果说怪异外形是动画
片幽默产生的潜在条件,那么滑稽动作与拟人的话语则直接将幽默表露出来。
很多动画艺术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又并非现实生活原貌,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变异化”组合。
这种组合方式是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对儿童而言,这种艺术组合与呈现既具有“熟悉感”又不乏“陌生化”信息的
融入。将儿童置于“熟悉”到“陌生”之间,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索欲望。从“喜羊羊”“灰太狼”“加菲猫”
到“忍者神龟”“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物拟人化形象的塑造上,我们不难看出动画形象“熬悉”与“陌生”融合的特
性。而且几乎所有的动画都按照“拟人”的化身来呈现,并借助拟人的“陌生化”来呈现“熟悉的形象”,拉近了与
儿童的距离。不仅如此,以动画形象的“小巧灵动”向儿童传递“人小鬼大”的信息,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培育。
通常动画片的叙事方式是基于“冲突”或“问题”而展开的。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的确立是基于对立主体双
方矛盾而反映出来的,一种是“斗勇”型,比如《变形金刚》《黑猫警长》《忍者神龟》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善恶分明、情节清晰。另一种则是纯粹“斗智”型的,比如《猫与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魔术师与兔子》等等以
智慧战胜对手。“问题”的叙事模式是围绕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路径而展开的,比如《海底总动员》是围绕小丑鱼父子
从分离(问题出现)到团聚(问题解决)来完成叙事的。基于“冲突”和“问题”模式下的动画叙事使情节起伏跌宕,
让儿童完全融入动画之中。跳入“动画世界”的儿童,在“冲突”和“问题”的推动下,能够满足于其心理体验。需
要说明的是,儿童从“动画世界”再跳回“现实世界”就感觉很困惑、也很不情愿和某种不适应,需要及时干预。看
来,家长需要做好儿童的“把关人”,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控制和引导。
在动画想象艺术中,有时候改变了现实的关系法则,试图在动画中植入一种“平衡”,而恰恰是利用这种超越现
实的方式引起受众对其关注。在《猫与老鼠》中,与现实相比,猫和老鼠的关系错位了,猫的诡计总是能被老鼠识破,
而且猫总是被耍,似乎猫永远也斗不过机灵的老鼠。对于猫与老鼠的颠覆性构建恰恰是动画艺术性的体现,这种动画
叙事的构建改变了自然法则。动画艺术再象“对立关系错位”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对儿童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认
知图式产生冲击。《猫与老鼠》在叙事过程中所传递主题是动用智慧“弱小一样可以战胜强大敌人”,把斗智斗勇的精
神传播给儿童。但不能不提及问题的另一面,这种构建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低龄儿童认知的困惑,心理学研究表明,7
岁以下的儿童还不能充分理解电视节目的虚构性,常常认为故事人物在生活中真实存在。”而对大龄儿童而言并非坏
事,这种违背常理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利于儿童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逆向思维的培育。
今天的儿童,一方面存在着缺少玩伴的孤独,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无休止''学习牢笼”的禁锢,二者不同程度地压
制了童真的释放。而动画世界的自由舒展、千变万化以及趣现实的想象力恰恰给儿童送去了属于他们特有的童真
——“单兔”“快乐”“稚趣”“游戏”等。尽管“动画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现代科技助推下
的动画艺术正在弥合儿童已经破损的童年之梦。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入动画世界的儿童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对于儿童
而言,不但喜形于色,而且也指向其内心深处,在心理上达到舒展和释放。
1,下列关于“动画艺术的构建”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是优秀的动画片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B.动画艺术形象要源于生活,但不照搬生活,要注意“熟悉感”与“陌生化”的融合。
C.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或“问题”叙事模式分“斗勇”型和“斗智”型两种。
D.动画艺术主要采用“对立关系错位”这种超越现实的方式来吸引儿童。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要与儿童接受的心理相匹配,动画才能深入儿童内心。
B.儿童长时间置身于“动画世界”,不容易回归“现实世界”,需要成人及时引导。
C.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违背了自然法则,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D.在自由舒展、千变万化的动画世界里,儿童可以暂时消除孤独,获得满足和愉悦。
3.动画艺术对儿童心理有哪些影响,请结合原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会记住许多事
刘亮程
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棵树,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
树会记住许多事。
其它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譬如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叉,把人引向歧途。人本身又会遗忘许多人和事。
当人真的遗忘了那些人和事,人能去问谁呢。
问风。
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最后落到哪里。风在哪停住,
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我们丢掉后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挪移了位量。有些多少年后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回来,面
目全非躺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有些在昏天暗地的大风中飘过村子,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到村里。
树从不胡乱走动。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我们走了又回来,担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
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
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在人的
一辈子里,人能看见一场风刮到头,停住。像一辆奔跑的马车,甩掉轮子,车体散架,货物坠落一地,最后马扑倒在
尘土里,伸脖子喘几口粗气,然后死去。谁也看不见马车夫在哪里。
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
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我们到地下去找,我们向天上去找。
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髡上,儿女们蹲在
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院门半开着,能看见路上过来过去的几个人、几头
牛。也不知树根在地下找到什么。我们天天往树上看,似乎看见那些忙碌的枝枝叶叶没找见什么。
找到了它或许会喊,把走远的树根喊回来。
我们到土里去找,我们在地上找。
我们家要是一棵树,我们也会像一棵树一样;伸出所有的枝枝叶叶去找,伸到空中一把,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
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还有鸟叫和虫鸣,抓回来再一把一把扔掉。不是我要找的,不是的。
多少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再也找不回来的,是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它消失了,又正在被遗忘。
那根躺在墙根的干木头是否已将它昔年的繁枝茂叶全部遗忘。我走了,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
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当我回过头去,我对生存便有了更
加细微的热爱与耐心。
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我。
有一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
我八岁那年,母亲随手挂在树枝上的一个箧,已经随树长得够不着。我十一岁那年秋天,父亲从地里捡回一捆麦
子,放在地上怕鸡叼吃,就顺手夹在树杈上。这个树杈也已将那捆麦子举过房顶,举到了半空中。这期间我们似乎远
离了生活,再没顾上拿下那个筐,取下那捆麦子。它一年一年缓缓升向天空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没看见。
现在那捆原本金黄的麦子已经发灰,麦穗早被鸟啄空。那个筐里或许盛着半筐干红辣皮、几个苞谷捧子,筐沿满
是斑白鸟粪,估计里面早已空空的了。
我们竟然有过这样富裕漫长的年月,让一棵树举着沉句句的一捆麦子和半德干红辣皮,一直举过房顶,举到半空
喂鸟吃。
“我们早就富裕得把好东西往天上扔了。”许多年后的一个早春,午后,树还没长出叶子。我们一家人坐在树下
喝苞谷糊糊。白面在一个月前就吃完了。苞谷面也余下不多,下午饭只能喝点糊糊。喝完了碗还端着,要愣愣地坐好
一会儿,似乎饭没吃完,还应该再吃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了。一家人像在想着什么,又像啥都不想,脑子空空地呆
坐着。
大哥仰着头,说了那句话。
我们全仰起头,这才看见夹在树权上的一捆麦子和挂在树枝上的那个筐。
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
(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前面写路会丢掉人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路的“不可靠”,它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忘却,这与树“会
记住”形成鲜明对比。
B.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树上的筐,写出了作者对过去那段岁月的感叹,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伤感,字里
行间透露着些许苦涩。
C.结尾写“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形象地展现了树春荣秋衰的过程,表达了记忆
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D.本文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树的“记住”归根结底其实是人的记住,文章通过树传达一种对生活、自然、生命的
深刻理解,形散神聚。
2.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文中多次提到“找”,作者到底在找些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带上她的眼睛(节选)
刘慈欣
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天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我掏出她的眼睛
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连同你的触觉和味觉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
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象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
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注声。
“上次离开后,我常梦到这里,现在回到梦里来了!”她细细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象从很深
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
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国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半趴到地上
闻,一缕淡淡的清香。我们就这样一朵朵地看花,闻花,还给它们起名字,直到我对这套小女孩游戏实在厌烦了。
“我和她们都互相认识了,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我会好多次一遍遍地想她们每一个的样儿,你那儿的世界真好!”
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熬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象……地狱。呀,天布,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
丝丝的,“不,别动,这就是天国的风呀!”应她的要求,我又一次次把手在溪水中打湿,再举到风中把天国的感觉
传给她。
沉默地走了一段,她又轻轻地说:“你那儿的世界真好。”
我说:“我不知道,灰色的生活把我这方面的感觉都磨钝了。”
“怎么会呢?!这世界能给人多少感觉啊!看!当那片云遮住太阳又飘开时,草原上光和影的变幻是多么气势磅
薄啊!看看这些,您真的感受不到什么吗?”
日落前,我走到了草原中一间孤伶伶的小旅店,她又提议我们立刻去看日落。
“看着晚霞渐渐消失,夜幕慢慢降临森林,就象在听一首宇宙间最美的交响曲。”她陶醉他说。我暗暗叫苦,但
还是拖着沉重的双腿去了。
“你很珍视这些平凡的东西。”回去的路上我对地说。
“你为什么不呢,这才象在生活。”她说。
“我,还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这样。在这个时代,得到大容易了。物质的东西自不必说,蓝天绿水的
优美环境、乡村和孤岛的宁静等等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所以人们不再珍视什么了,面对着一大堆伸手可得的水果,
他们把拿起的每一个咬一口就扔掉。”
“但也有人面前没有这些水果。”她低声说。
我感觉自己刺痛了她,但不知为什么。回去的路上,我们都没再说话。
这天夜里的梦境中,我看到了她,穿着太空服在那间小控制舱中,眼里含泪,向我伸出手来喊:“快带我出去,我
怕封闭!“我惊醒了,发现她真在喊我。
“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我脑袋发沉,迷速糊糊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草原上的农雾使它有些发红。
我伸了个懒腰,对着夜空说:“隈,你是不是从轨道上看到月光照到这里?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
还能看到呢。”
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音乐,不知过
了多久,音乐变成了呼唤,她又叫醒了我,还要出去看月亮。
我十分恼火,但还是出去了。云飘过来了,月亮在云中穿行,草原上大块的光斑在缓缓浮动,如同大地深处浮现
的远古的记忆。
“你象是来自十八世纪的多愁善感的诗人,完全不适合这个时代,更不适合当宇航员。”我对着农空说,然后摘
下她的眼睛,挂到旁边一棵红柳的枝上,睡觉去了。
我醒来时天已大亮,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笔罩在蒙蒙的小雨中。她的眼睛仍挂在红柳枝上,我小心地擦干镜片,
戴上它,立刻从眼睛中听到了她低低的抽泣声,我的心一下子软下来。
“真对不起,我实在太累了。”
“不,不是因为你,呜呜,天从三点半就阴了,五点多又下起雨..我,我看不到日出了,我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呜呜,好想看的,呜……
我的心象是被什么东西融化了,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一天一在里,她教会了我某种东西,一种说不清的东西,
象月农中草原上的光影一样朦胧,由于它,以后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会有些不同的。
(节选自刘慈欣(带上地的眼睛》“草原”一节,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带上她的眼睛”除了指“我”通过传感眼使带着“她“看草原风光外,还另有深意。
B.“我”是一个感觉被磨钝了的,不珍视生活的人,“她”是一个多愁善感而热爱生活的人。
C.从“她”的话语里可知“她”可能要长期待在那个封闭、压抑、醋热、物质条件有限的地方。
D.本文描写的虽然是未来世界的故事和生活场最,但其反映的主旨也具有现实意义。
2.请结合全文简要解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请就本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康集跋
[清]黄丕烈
六朝人集存者寥享,苟非善本,虽有如无。此《嵇康集》十卷,为丛书堂抄本,且匏庵④手自仇校,尤足宝贵。历
览诸家诗目,无此集不*I,则旧抄为尚矣。余得此于知不足斋。源饮年老患病,思以去书为买参之资。去冬曾作札往
询其旧藏残本《元朝秘史》,今果寄余,并以此集及元刻《契丹国志》、活本《范石湖集》为副。余赠之番饼②四十枚。
闲窗展玩,因记数语于此。观张艺塘征君跋知此书旧出吴门而时隔卅九年又归故土物之聚散可惧可喜特未知汪伯子③
为谁何耳。基医丙寅寒食日,晨雨小润,夜风息狂,茏翁④书。
四月望后一日,香严周丈,借此校黄省曾本,云是本胜于黄刻多矣。余家亦有黄刻,暇日当取校也。前不知汪伯
子为谁何,今从他处记载,知其人乃浙籍而寄居吴门者。家饶富,喜收藏骨董。郡先辈如李克山、惠松崖,皆尝馆其
家,则又好文墨者也。是书之出于其家固直。后人式微,物多散佚,可慨已。然思后人得其物,而思其人,停知爱书
好古,昔有其人,犹胜于良田美产,转徒他室,数十百年后,名字翳如,不更转悲为喜乎?伯子号念贻云,余友朱秋
崖乃其内侄也,故稔知之。羌翁又记。
又日:是书余用别本手校副本备阅。于丁卯岁为旧时中宾顾某借去,久假不归,遂致案头无副,殊为可惜。顷因
启厨见此,复琰数语,俾知此本外,尚有余校本留于他所也。癸酉五月廿有六日,复翁。其去得书之日,已八阅岁矣。
(选自《嵇康集校注》)
[注]①匏庵:明朝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吴宽,世称匏庵先生。②番饼:旧时对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的俗称。③
汪伯子:这十卷《嵇康集》曾经的一住收藏者。④茏翁: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黄丕烈的号,下文的“复翁”也
是他的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张芭塘征君跋知此书/旧出吴门/而时隔卅九年/又归故土/物之聚散可惧/可喜特未知汪伯子为谁何耳
B.观张芭塘征君跋/知此书旧出吴门/而时隔卅九年/又归故土/物之聚散/可惧可喜/特未知汪伯子为谁何耳
C.观张芭塘征君跋知此书/旧出吴门/而时隔卅九年/又归故土/物之聚散/可惧可喜/特未知汪伯子为谁何耳
D.观张芭塘征君跋/知此书旧出吴门/而时隔卅九年/又归故土/物之聚散可惧/可喜特未知汪伯子为谁何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刻,指宋代刻印的书籍。宋代,雕版印刷术盛行,雕版印刷、批量生产的书籍就叫刻本,刻本是相对于手抄本
而言的。
B.嘉庆,皇帝年号。明清时期,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常用皇帝的年号代指皇帝,如明朝的万历、崇祯,
清朝的康熙、乾隆等。
C.西宾,又称“西席”。古人的坐席分宾主.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坐最尊贵的坐东朝西的席位,称为“西宾”,
主人则面朝东坐,称为“东家”«
D.跋,文体的一种,在这里用作动词。书籍中的跋主要是用来向读者说明或介绍与该书有关的一些情况。通常正文
前的叫序,正文后的叫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介绍了《嵇康集》的来源,并肯定了这十卷书有极高的价值,同时还肯定了吴匏庵先生亲手校对其中的
谬误,使得此书更为宝贵。
B.文章第二段,作者肯定了藏书的价值。在作者眼中,收藏书籍、写下跋语留给后人,自己的姓名也会被人铭记,
这远比留下田产家财有意义。
C.文章第三段,作者介绍自己曾手抄了一份《嵇康集》,作为阅读的副本,但后来被顾某借去,顾某离开后一直没有
回来,所以自己一直没有可供阅读的副本。
D.全文围绕《嵇康集》而作,作者不仅记叙了与此书有关的各种琐事,也有一些即兴而发的议论,可见作者作为藏
书家,对书籍的一片赤诚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得此于知不足斋。深饮年老患病,思以去书为买参之资。
(2)是书之出于其家固直。后人式微,物多散佚,可慨已。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南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②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寨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③收新茧。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②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缓慢。③尝面:品尝新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其“绿”。
B.上阕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表现出了盎然意趣。
C.“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上的景象: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农桑丰收在望。
D.这首词运用豪放的笔调,将景物与农事描写得自然连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词的上阕是怎样描绘“水乡春景图”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钻之弥坚,瞻之在前,一.(《论语》)
(2)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一”(《楚辞•渔父》)
(3)一,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蟠于天地,o(苏轼《赤壁赋》)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一,―。(林逋《山园小梅》)
7、《掌上的心》是当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品读该诗,说说这首诗的妙处。要求:答出3条妙处,100字左右。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8、微写作。
下面是习近平主席讲话中用的典故,请你从这句话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超过100字)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出自《尚书》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人之在天地,如鱼在水,不知有水,只待出水,方知动不得。(宋程颐)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4)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英国罗素)
(5)最崇高、最尊贵的财富,除了生命之外断无他物。(日本池田大作)
度过一个全民抗“疫”的非同寻常的寒假,终于可以开学了。请你以高三毕业班学生代表的身份,在2020年春季开学
典礼上,以“疫情带来的思考”为主题,从下面几句名人名言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向全校师生做一个演讲,体现你
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B
2.C
3.①动画元素的组合与儿童接受心理形成同构性,能够深入儿童内心世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索欲望。②拉近了
与儿童的距离,帮助儿童自信心的培养。③基于“冲突”和“问题”情境下的动画叙事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体验。
④“对立关系错位”的动画形象对儿童原有的认知图式产生冲击,有利于大龄儿童打破定式思维。⑤动画艺术使其心
理获得快乐,使他们在心理上达到舒展和释放。
【解析】
1.试题分析:A.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构成了动画片的幽默源,不是优秀的动画片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C.动画片中的“冲突”,一种是“斗勇”型,另一种则是纯粹“斗智”型的D.动画艺术是有时采用“对立关系错位”的方
式,不是主要采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C项,由原文可知,“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是,违背咱然法则的,对儿童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认
知图式产生冲击。……而对大龄儿童而言并非坏事……”,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对儿童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认
知图式产生冲击,但不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要点能力。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
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等内容,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C
2.①通俗质朴:“干红辣皮”“苞谷糊糊”等语词,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②生动形象:“像一辆奔跑的马车”“打
盹的云”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寻常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③含蓄跳跃:“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天
地间丢了东西”语言看似没有关联,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
3.①找寻浓厚的、无法割舍的亲情。②找寻往昔生活那些难忘的记忆。③找寻一种温暖永恒的精神追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
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展现了树春荣秋衰的过程”分析不当,“忘了”就会“变成一根干木头”,意思就是“忘了”就等于“失去
生命”,意在表达记忆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故选C。
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语言特色鉴赏与表达技巧鉴赏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
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特色鉴赏。但鉴赏语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
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
此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遣词造句特点等角度分析。
比如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
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形象地概括出一棵树生长的过程,生命逐渐丰盈的过程,富有
哲理;“在人的一辈子里,人能看见一场风刮到头,停住。像一辆奔跑的马车,甩掉轮子,车体散架,货物坠落一地,
最后马扑倒在尘土里,伸脖子喘几口粗气,然后死去”运用比喻,生动地描摹了人生命匆匆,走向衰老乃至死亡的过
程;“捉那些闲得打盹的云”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记忆中从前日子的悠闲美好。
文章还运用了不少地方口语,富有乡土气息,使得语言通俗质朴,切合散文的内容。比如“叼吃”“干红辣皮”“苞
谷棒子”“苞谷糊糊”,生活化的语言很有亲切感。
作为散文,这篇文章也有很多含蓄跳跃,诗化的句子,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比如“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树在
天地间丢了东西”语言看似没有关联,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
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主题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层意。
然后抓住关键句子或词语,品味内涵,从而梳理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文中有很多表现我们“寻找”的句子,找到这些句子,看看上下文写了什么,就能够概括出“找”的到底是什么。
第10段有“我们到地下去找,我们向天上去找”,接着11段描写“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
地上或木头上。刚吃过饭,还要喝一碗水。水喝完还要再坐一阵。院门半开着,能看见路上过来过去的几个人、几头
牛”,这里描写一家人坐在树下吃饭的情景,虽平凡质朴却温馨美好,可见“我”“找”的是浓厚的、无法割舍的亲
情。
第13段出现“我们到土里去找,我们在地上找”,而14段说“一把抓那些多得没人要的阳光和雨,捉那些闲得打盹
的云,还有鸟叫和虫鸣”,16段说“我会记起一生中更加细微的生活情景,我会找到早年落到地上没看见的一根针,
记起早年贪玩没留意的半句话、一个眼神”,可见“我”“找”的是往昔生活那些难忘的记忆。
17段说“如果我忘了些什么,匆忙中疏忽了曾经落在头顶的一滴雨、掠过耳畔的一缕风,院子里那棵老榆树就会提醒
我。有一棵大榆树靠在背上(就像父亲那时靠着它一样),天地间还有哪些事情想不清楚呢”,而18——23段写关于父
亲挂在树杈上的麦子和母亲挂在树杈上的筐子,以及我们一家的谈论。这里的“筐”“麦子”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
温暖的美好的记忆和精神追求,“我”“找”的是一种温暖永恒的精神追求。
【点睛】
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1.从遣词造句角度
解题思路: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及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拟声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以及整句、散句、长句、
短句的组合等。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艺术手法角度
解题思路:艺术手法是作者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语言作用是生动活泼、音律和谐、增强气势、风趣幽默
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更传神。
3.从语言风格角度
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如散文的语言一般是生动形象、朴实自然、清新明快的,或者是风趣幽默、
夸张讽刺、富有表现力的;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是科学简明、准确形象、平实自然的;而一些哲理性文章,其语言风格
一般都是含蓄深沉的。
3、1.B
2.①“她”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对平凡事物的珍视、对感受世界的渴求无形中感染了“我”;②“我”学会了用欣赏
的眼光看待世界,“我”眼中灰色、单调的生活也会变得美好、丰富起来。
3.答案一:本文并不欠缺文学性。①情节设置有匠心,有巧合、有悬念、有照应,故事有很强的可读性。②刻画人物
手法多样,个性鲜明的对话、细腻的心理、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③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写景绘形
绘色,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④小说主题饱含人性思考、人文情怀。
答案二:本文并不欠缺文学性。①情节巧妙,如通过“眼睛”这一枢纽将两个不同世界、性格不同的人关联起来;设
置悬念,如我多次提到“她”的所在之处,她都避而不谈,引人联想;前后照应,“你那儿的世界真好”“我怕封闭”
反复出现,突显了“她”内心的渴望与不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②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她”敏感、丰富的内心世
界;通过“厌烦”“恼火”“心一下子软下来”等心理描写表现“我”思想情感的变化;通过“感觉都磨钝了”“给
人多少感觉啊”之类的对比,表现出“我”和“她”不同的生活态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③景物描写绘形绘色,花
清香、风柔和、月色朦胧,意境恬美;“她”的话语感性、温柔、如诗如画,富有抒情意味。(答出其中一点即可)④“我”
和“她”的故事,既引人反思高科技背景下人类情感缺失的问题,又启发人们转变视角,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
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
B项,“感觉被磨钝了”错,原文是说“我”在感受自然美这方面的感觉被磨钝了;“不珍视生活”概括不当,原文
提到很多人不珍视平凡的东西,并不是说“我”不珍视生活。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
关键词“某种东西”和“不同”,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由“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
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不,别动,这就是天国的风呀!'应她的要求,我又一次次把手在溪水中
打湿,再举到风中把天国的感觉传给她”“看着晚霞渐渐消失,夜幕慢慢降临森林,就像在听一首宇宙间最美的交响
曲”“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等句子可以看出,“她”教“我”欣赏小花,感受草原的
风,看晚霞,看夜幕,看月亮升起……让“我”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感受,学会了珍惜平凡的事物。
由“物质的东西自不必说,蓝天绿水的优美环境、乡村和孤岛的宁静等等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所以人们不再珍视
什么了,面对着一大堆伸手可得的水果,他们把拿起的每一个咬一口就扔掉”“我脑袋发沉,迷速糊糊很不情愿地起
了床”“我十分恼火,但还是出去了”“我的心象是被什么东西融化”“以后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会有些不同的”可
以看出,最初,“我”并不懂得欣赏和珍惜,不愿意带着“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后来,“我”的心被融化了,
眼前的世界与以前发生了改变,“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我”眼中灰色、单调的生活也会变得美好、
丰富起来。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
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
本题同意与否皆可,需要言之成理。如:本文并不欠缺文学性。
情节上: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结尾照应前文,“我”在“她”的感染下学会了欣赏、珍视,故事性强。
人物上:有人物对话描写,有动作描写,“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
身“;有心理描写,“我脑袋发沉,迷速糊糊很不情愿地起了床”“我十分恼火,但还是出去了我的心象是被什
么东西融化”等,人物形象鲜明。
语言上:文中有多处优美语言,如“当那片云遮住太阳又飘开时,草原上光和影的变幻是多么气势磅礴啊”“云飘过来
了,月亮在云中穿行,草原上大块的光斑在缓缓浮动,如同大地深处浮现的远古的记忆”。
主旨上:小说用科幻故事,引发人们学会欣赏,学会珍视,饱含人性思考、人文情怀。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
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
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
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
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
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
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
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o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
“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
本而合理推断。
4、1.B
2.C
3.C
4.(1)我是从知不足斋得到这十卷书的,泳饮年纪大了身体有病,想用历年藏书去换买参的钱。
(2)这部书出自他家,本来就是合宜的。他的后人家境衰落,物品大多散失,实在让人感慨啊!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
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
选定正确项。
本句中,“此书”为“旧出吴门”的主语,两者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可惧”与“可喜”相对应,或为
一词(不断开),或为两词(断开,其前、其后亦断开),可以排除A、D两项。这句话的大意为:看张甘塘征士的题
跋,知道这套书早先出自苏州,时隔三十九年,再次回归故土。万物的聚散,既让人害怕又让人欣喜。只是我还不知
道汪伯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
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
C项中,“西宾”“西席”指坐西边的席位,面朝东(东向为尊)的人;主人(东家)则是坐东朝西。
故选C。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
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
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C项,“顾某离开后一直没有回来”,理解错误。原文中的“久假不归”是成语,这里意思是“长时间借用而不归还”,
并非C项所说的友人“离开后一直没有回来”。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句中得分点:“余得此于知不足斋”,介宾短语后置句;“以”,介词,用;“资”,钱。
第二句得分点:“是”,代词,这;“固”,副词,本来;“式微”,家境衰落;“慨”,感慨。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
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
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六朝人的书集能保存的很少,如果不是善本,即使有也如同没有。这本《嵇康集》有十卷,是丛书堂的抄写本,
并且匏庵亲手校正,非常的宝贵。遍览诸家诗目,全都没有此集宋刻,那么旧抄为优了。我是从知不足斋得到这十卷
书的,源饮年纪大了身体有病,想用历年藏书去换买参的钱。去年冬天曾经作札前去询问他的旧藏残本《元朝秘史》,
现在他果然寄给我,并把此集以及元刻《契丹国志》、活本《范石湖集》作为副本。我赠送他外币四十个。闲时在窗前
欣赏,于是在此记住了几句话。看张艺塘征土的题跋,知道这套书早先出自苏州,时隔三十九年,再次回归故土。万
物的聚散,既让人害怕又让人欣喜。只是我还不知道汪伯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嘉庆年间丙寅寒食节那天,早晨下了
小雨,夜里风停,茏翁书。
四月十六日,香严的周文,借此书校正黄省曾本,说是这本比黄刻强多了。我家也有黄刻,空暇的时间也应当取
来校正啊。之前不知汪伯子是什么人,现在从别处记载来看,知道这个人是浙江户籍,并且寄居在吴门。家里富饶,
喜爱收藏古董。郡丽先辈像李克山、惠松崖,全都曾经住过他们家,那么又是一个喜好文墨的人。这部书出自他家,
本来就是合宜的。他的后人家境衰落,物品大多散失,实在让人感慨啊!这样想着后人得到他的东西,那么想着这个
人,使人知道他爱书好古,以前有这样的人,胜过良田美产,转让于他人,数百年之后,名字湮灭无闻了,不更是转
悲为喜吗?伯子的号叫念贻云,我的朋友朱秋崖是他的内侄,故熟知他。茏翁又记。
又说:这部书,我用别本亲手校正副本以备阅读。在丁卯年被旧时朋友顾某借去,长时间借用没有归还,于是以
致案头没有副书,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就因为打开厨柜看见这不书,又作了几句序言,使人知道在这部书之外,尚且
还有我的校本留在别人那儿。癸酉五月二十六日,复翁。距离他得书的时间,已经有八年了。
5、1.D
2.①以水为背景。这幅画水面上涨,面积也大。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鹅儿嬉戏,微风吹拂,画舫迟缓,舟行塔移,
与充满生机的碧水绿岸相得益彰。③以绿为主色。水岸芳草黄中透绿,绿满两岸。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是让选
“正确”还是让选“不正确”的,是“一项”或是“两项”;其次,阅读选项,回归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
行比对。
D项,“运用豪放的笔调”错误。通过阅读这首词,可以感觉到作者通过对水乡春景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
明净的水乡春景图,传递出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其笔调是“清新愉悦”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
其次依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回答。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作品简要赏析“词的上阕是怎样描绘'水乡春景图'的"o据此,考生重点分析上阕描写“水
乡春景图”的方法即可。
对上阕内容理解与分析,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结合采用的艺术手法,分析画面特点,指出表达效果。
在这首词的上阕中,出现的意象有春水、芳草、鹅儿、微风。“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春水涨
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写出了水面开阔;
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是动景,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
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画面色彩以“绿色为主”;
“横塘塔近依前远”,前方的塔是静景,与上句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沿途美丽风光,表达出诗人大自然的
喜爱之情。
6、仰之弥高忽焉在后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
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仰”“弥”忽焉“期
功”“茕”“孑”“匏樽”“属”“沧”“粟”“疏影”“清”“浮”,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
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7、①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和自信。②色调对比鲜明,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理视觉
刺激。③反复咏叹草莓红润可爱,强化了意象的生动性、可感性,产生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④诗句错落
有致,使诗歌具有建筑美。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包括鉴赏诗歌的技巧、语言、构思等方面。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语言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
含蓄,言此意彼。《掌上的心》是近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于比喻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述,从
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和自信。心——红红的草莓;掌——厚厚的绿叶。草莓甜美多汁,具有清
新而纯正的天然本色;叶不但绿而且是“厚厚”的,显然温馨而柔软。这是一组巧妙而妥帖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成
功的艺术基石。以绿衬红,对比色调的鲜艳明丽给予读者心理视觉的强刺激。心用“草莓”明喻以避免诗的晦涩难懂;
“恶鸟”暗喻恶人,又使诗含蓄蕴藉。“草莓”系特指,因为这是全诗的“核心”;“恶鸟”则系泛指,将一切邪恶
之徒概括言之。明暗相间,广狭互补,显得既明快简洁又耐人咀嚼。“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
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艺之精髓。诗分二节,每节的首三句几乎相同。诗人之所以回环往复地咏叹心——“草莓”之红润
可爱,是因为这样既强化了意象的可视、可感之生动性,又突出了心被啄之后的痛惜,具有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
术效果。
【点睛】
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
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
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
“精彩”二字。结构完整。小作文的特点是小,但一般结构都应是完整的,所以开头要明快,用一两句话引出话题或
点明中心;结尾收束要迅速,或照应开头,或点明、深化中心。这样才能集中笔墨写好主要部分。
8、有志者事竟成。凡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是有志之人。“志”让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志”让詹天佑砥砺
奋进,成为中国铁路之父;“志”让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拯救万民于水火。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
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
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文章可以围绕“志”或“勤”来写,观点准确,有论据分析,思路清
晰,语言流畅。如天道酬勤。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来,多少成功
之人,无不是通过挥汗如雨的付出才开启了通向成功与真理的大门。所以只要勤劳,自有酬报。
【点睛】
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
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
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
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
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
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
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
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
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
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
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9、【例文】
致敬最美逆行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
役中,有那么一群人为了远方的人们,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
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园林绿化工程土壤改良与植保服务合同
- 2024热量表购销合同范文
- 2024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二手房定金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度物流运输合同运输方式与时间安排
- 师说课文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冷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研发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合同
- 2024年度BIM模型数据共享与交换合同
-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产业技术路线图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2024年版
- 护理观察瞳孔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让我们一起去追“星”!两弹一星之核弹老人魏世杰课件高二下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不锈钢管市场洞察报告
- 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情况
-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修订及影响专题讲座课件
-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小学神话故事教学的几点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