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1.gif)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2.gif)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3.gif)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4.gif)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1305d10c230a80db5b50318e4f00235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A.瓦解了宗法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2.西周时秦尚未取得诸侯地位,直至东周初才获西陲封地,以农耕为生存之本。但与戎为邻,又使秦不得不战。所以当晋,楚等国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并开始重视文化发展时,秦还在力求稳定的生存空间。这样的历史文化特点对秦的影响是()A.重视功利疏远礼治 B.灭六国完成大一统 C.推行工商食官制度 D.耗尽国力短暂而亡3.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交融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诸多条件。以下符合这些条件的有()①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产生认同观念,融入华夏族②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③各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④北方各诸侯国为抵御匈奴族南下在北部修筑长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史记》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该材料的准确理解是()A.秦始皇雄才大略居功至伟 B.秦始皇刚愎自用大权独揽
C.秦朝建立完备的政权系统 D.秦朝皇权与君相矛盾突出5.《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毋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行传书,受书,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该史料表明()A.秦朝中央皇权至上 B.秦朝建立起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C.秦朝交通运输发达 D.秦朝疆域广阔不能及时传送到全国各地6.如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 B.始皇个人品行 C.秦朝速亡原因 D.秦朝制度创新7.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8.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严格的等级制度 B.权力的高度集中 C.注重血缘纽带 D.“尚武”精神浓厚9.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A.促进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C.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 D.打破贵族世袭特权10.欧阳修曾言:“秦既诽古,尽去古制。自汉以后,帝王称号,官府制度,皆袭秦故,以至于今虽有因有革,然大抵皆秦制也。”谭嗣同在《仁学》中畅言:“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由此可知,欧阳修认为秦制()A.不利于后世治国理政 B.在传统中国影响深远
C.为秦朝二世而亡缘由 D.是对传统体制的背离1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皇帝制度 B.皇叔制、宗法制、郡县制度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12.下图是考古发掘的秦朝几方印章,据此可判断出秦朝()
A.实行“书同文、车同轨” B.地方推行了分封制体制
C.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章13.现代学者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如“制度性腐败说”“六国余孽说”“区域文化冲突说”“强置郡县说”“‘故地ˈ‘新地ˈ不同政策说”等。关于秦朝骤亡原因的认识()A.偏离了秦朝社会的基本史实 B.由于年代久远学者见解不同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趋于全面 D.现代观点比传统观点更可信14.《汉书》记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A.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 B.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
C.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D.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15.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以泰山封禅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其受命于天的至高地位,但丞相李斯在秦始皇死后,篡改传位诏书;陈涉则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起义口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楚、赵、魏、齐等旧国在秦末战乱中复立。这反映了()A.天命观念遭到抛弃 B.对秦缺乏国家认同 C.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D.皇帝制度缺乏权威16.某位同学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信息结论A赭衣塞路,囹吾成市,天下愁怨社会矛盾尖锐B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C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旗”直接推翻秦王朝的统治D三者(萧何、韩信、张良),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刘邦善于用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0分)17.制度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西周)在分封制条件下,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即所谓“分土而治”。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但对诸侯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一种类似盟约的关系。(秦汉)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统治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它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皇帝,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官僚制依靠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而发挥其功能。——摘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1)阅读材料一,结合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富国强兵?(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1)根据材料一,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文化政策带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明显的报复心理。早在秦统一之前,秦人就备受歧视,秦文化不为六国文化所容;秦统一后,六国旧贵族和诸多儒生仍然蔑视秦国文明,诽议秦政,甚至在朝廷公开毁议秦政。骄傲的秦国,趾高气扬的秦始皇,被激怒了,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屈辱,不能容忍任意诽谤朝政。更不能纵容儒生们继续反秦。这是秦实行文化征服、兼并政策的导火索,也是秦文化统一政策的一个根源。根植在秦始皇内心深处的暴烈、刚愎、功利等特性被诱发,秦文化政策的失误也就暴露出来了。——胡明焕《秦亡新论》评材料中关于秦文化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和解析1.【答案】D2.【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材料“西周时秦尚未取得诸侯地位,直至东周初才获西陲封地,以农耕为生存之本。但与戎为邻,又使秦不得不战”,可知,秦国发展农业较晚,同时与戎为邻,为了求得稳定的生存空间,其对于文化的重视远远晚于晋国和楚国,最终使得秦国重视功利疏远礼治,故A正确。
B.秦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国强兵,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
C.工商食官制度是官营手工业制度,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
D.耗尽国力短暂而亡不符合事实,故排除D。
故选A。
3.【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统一条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民族交流增加,以华夏族为主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和经济联系加强等,都为国家统一准备的条件,故①②③正确。
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南下是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而不是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基本条件,故④错误。
4.【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始皇,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题干“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秦始皇专任狱吏,将所有大权集中于一身,这说明他刚愎自用大权独揽,故B正确。
ACD.这三项题干信息均无法体现,故ACD错误。5.【答案】B6.【答案】D【解析】6.【答案】D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的制度创新,而不昰“秦国”。
B.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始皇个人的品行。
C.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的制度创新,而非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可知,三则材料共同强调秦朝制度的创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的主旨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7.【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汉帝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加强君主专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及官僚制度,故A正确。
B.“二府三司制”是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不选B。
C.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出现,故不选C。
D.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出现,故不选D。
8.【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制度的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C.是周朝建立的分封制、宗法制的特征,排除。
B.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建立了郡县制。实行了地方权力归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故B符合题意。
D.“尚武”精神浓厚符合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故排除D。
9.【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该项表述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错误。
B.秦朝加强管理并未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故B错误。
C.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加强对六国王子皇孙控制,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C正确。
D.该项表述题干信息不能反映,故D错误。
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与题干信息相悖,故不选A。
B.由题干“自汉以后,帝王称号,官府制度,皆袭秦故,以至于今虽有因有革,然大抵皆秦制也”可知,欧阳修认为秦制在传统中国影响深远,故B正确。
C.题干未体现,故不选C。
D.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D。11.【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权就有一切”即指皇权制,其特点是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家长制的纽带是宗法血缘关系,反映了宗法观念之下的父权为上;“官僚政治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政府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综上所述,故D正确。
ABC.三公制属于官僚政治的表现,无皇叔制的说法,此三项对应均存在错误,故排除ABC。
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材料看不出“车同轨、书同文”,故不选A。
B.秦朝推行郡县制,故不选B。
C.材料中的几枚印章体现了当时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以及地方的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容,故C正确。
D.项太绝对,故不选D。13.【答案】C【解答】A.现代学者从历史、文化、制度和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未偏离秦朝的基本史实,故不选A。
B.年代久远并非学者见解不同的主要原因,故不选B。
C.现代学者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提出了诸多新见解,这些见解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说明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关于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的探究趋于全面,故C正确。
D.现代观点未必比传统观点更可信,而且从材料中也不能得出此结论,故不选D。
14.【答案】A【解答】
A.根据题干中秦始皇在统一后不恤民力修筑万里长城而带来“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可知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A项正确。
BC.题干体现的是秦筑长城而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是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也不是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排除BC项。
D.题干不能体现出秦朝筑长城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排除D项。
15.【答案】B【解答】
B.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包括君主认同、王朝认同与文明认同三个方面。题干体现了对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以及秦的官僚体制的不认同;“旧国复立”体现了没有形成“秦朝人”的整体观念,缺乏对秦的国家认同。故B正确。
A.该项不符合史实,天命观念对古代中国统治影响深远,故排除A。
C.题干主旨不是强调暴政,故排除C。
D.皇帝制度具有权威性,该项不是题干主旨,故排除D。
16.【答案】C【解答】
A.秦朝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赭衣塞路,囹吾成市,天下愁怨”,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故A对应正确。
B.结合所学可知,秦的统一,建立起“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故B对应正确。
C.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但最终起义失败,没有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故C对应不正确。
D.此三者(萧何、韩信、张良),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说明刘邦善于用人,故D对应正确。
17.【答案】(1)废井田,授田于百姓,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的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茶制床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石榴干红葡萄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油压压弯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有色金属连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搅拌机搅拌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小体视棱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内置式伺服放大器模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冲裁拉伸模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鸡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香油红尖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学校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教材解读新人教版
- 全国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试题附答案
- GB/T 6404.2-2005齿轮装置的验收规范第2部分:验收试验中齿轮装置机械振动的测定
- GB/T 11376-202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金属的磷化膜
- 谶纬神学与白虎通义
- 分析化学(第6版)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
- 海上日出配套说课PPT
- 新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 (完整word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
- 详情页测试文档202208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