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琴曲《广陵散》是刺韩王还是刺韩相上_第1页
现存的琴曲《广陵散》是刺韩王还是刺韩相上_第2页
现存的琴曲《广陵散》是刺韩王还是刺韩相上_第3页
现存的琴曲《广陵散》是刺韩王还是刺韩相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存的琴曲《广陵散》是刺韩王还是刺韩相上

《音乐理论》(2)吴淑、徐健二同志的《崇冠怒深》一文,对《琴歌集》的艺术分析有很多好的看法,对读者有启发。但其中涉及现存《神奇秘谱》中的琴曲《广陵散》与汉代蔡邕《琴操》中所说的《聂政刺韩王曲》的渊源关系,却引起我一些疑问,现在写出来,向二位同志请教。两位同志的文章开头引了宋徐照的一首诗,现在我也借同一首诗中的另一句为题。(一)《广陵散》是表现“刺韩王”的故事文章认为“现存的琴曲《广陵散》就是琴曲《聂政刺韩王曲》”。根据什么作出这一结论呢?作者首先指出:现存琴曲《广陵散》“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根据这些小标题,可以看出乐曲是表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就是说《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曲》的题材相同。我们知道,《广陵散》一曲表现什么内容,历来有不同见解。现存琴曲《广陵散》虽然标题为聂政的故事,但究竟是表现“刺韩王”,还是表现“刺韩相”也是有争论的。因为,仅从分段小标题本身,很难看出《广陵散》一曲是表现“刺韩王”还是“刺韩相”的故事。小标题“刺韩”可解释为“刺韩王”,亦可解释为“刺韩相”。其他诸如:“冲冠”、“发怒”、“投剑”等,与“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或“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两个故事都相符合。如果缺乏其他更为确凿的史料作为佐证,即断言乐曲是表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是缺乏说服力的。在这一方面,作者提出北宋《琴书·止息序》中关于《广陵散》的一段话:“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郁慷慨,又亦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说:“这种情绪的变化过程,用以解释乐曲是表现‘聂政刺韩王’的内容,不也是很贴切的吗?”这是很成问题的。一,《琴书·止息序》中所述之《广陵散》其谱现已不存,它与明代《神奇秘谱》中之《广陵散》二者是否同一传谱的乐曲,到目前为止尚无法证明。二,《止息序》中对于乐曲的规模、结构(如说:《广陵散》一曲“计四十一拍,五拍序其事,亦诗之序也。十八拍,是其正也。又十八拍;契者,合也,言合鬼神也。八拍会《止息》意,绝也。”)虽然介绍甚详,但是关于乐曲的内容,只不过是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宋代传谱的琴曲《广陵散》的意境(即上面所引的“其怨恨凄感”一段文字),并没有具体指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更没有提及它是否与聂政的故事有关。如果认为可以用这来印证乐曲表现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故事,那么,这样的描写,印证“刺韩相”或除此而外的另一个怫郁慷慨、激昂悲壮的故事内容,不是也很相合吗?所以我认为,在没有更多的证明材料的情况下,根据《止息序》中的“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之鬼神……”一段,说现存琴曲《广陵散》是表现“刺韩王”的故事,这是有点牵强的。何况《广陵散》即使是表现了这一题材,也不见得它与汉末《琴操》所说的《聂政刺韩王曲》就是异名同曲。作者还根据现存琴曲《广陵散》用“慢商调”定弦法,明《琴书大全》中记述的《报亲曲》(俗名《聂政刺韩王曲》)也是“慢商调”,以此来证明《广陵散》曲即《聂政刺韩王曲》,说:“现存所有的琴曲有好几百首,其中只有《广陵散》是“慢商调”,可以推断《聂政刺韩王曲》和《广陵散》实际是同一乐曲的不同名称。”这一点是十分令人不解的,《琴书大全》成书较《神奇秘谱》晚一百多年。《广陵散》一曲虽有“慢商调”调意的记载,汉代《琴操》中的《聂政刺韩王曲》则根本没有“慢商调”的记载,何以因“慢商调”而推断出两首曲子为“同一乐曲的不同名称”呢?(二)《琴操》并非确证的“士为知己者死”,而是真实地调解了“刺韩王”等作者在列举了历代对琴曲《广陵散》内容的不同解释后说:“这种内容上的不同理解,也由于官方史书的有关记载而更增加了混乱。在《史记》和《战国策》中,聂政是一个因受‘黄金百镒’的收买而感恩戴德甘愿效死去刺杀韩相的忠实奴才,从而宣扬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道德。”看来,作者所说的“混乱”,是由于《史记》、《战国策》中所记载的:聂政受严仲子之托,刺杀韩相的事所引起的。那末,在作者看来,蔡邕的《琴操》乃是比较可靠的立论依据。这里,我们不谈《战国策》、《史记》的记载是否可信的问题,因为艺术创作是可以不要严格按照历史事实的细节的。对于司马迁曾经热情歌颂、称之为“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的侠义行为,以及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时期“君君臣臣”的传统观念已经动摇的情况下,出现“士为知己者死”这种风尚,应如何评价——是否可以简单地说成是被人收买,作了忠实奴才,这样的问题,也不去谈它,因为这是属于另一范围的问题。这里,我只提一个问题:《琴操》的说法,是否一定真实可靠呢?过去有人曾怀疑它并非汉代蔡邕所撰;也有人提出其中有些记载多与经史不符,因而怀疑它的可靠性。这些问题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不过,我们只要看看《琴操》中所载的《聂政刺韩王曲》解题,就可以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例如:解题一开始即说:“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那末,我们要问,聂政是在刺杀韩王之前所作呢?还是在刺杀韩王之后所作?据解题讲:聂政在刺杀韩王之后“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显然,“刺韩王”之后即行死去,必是无法作曲了。那末,“刺韩王”之前所作,又何以知道身后之事?如“枭磔政形体”、其母“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等等,并表现于乐曲之中?《琴操》之说本身就有漏洞,为什么这倒不引起混乱?再说非官方的史料中也有《广陵散》是表现“刺韩相”故事的(如:元耶律楚材的诗作)。如果以客观的态度,对各种不同的说法进行认真、严肃的科学分析,从而去伪存真,这是完全应当的。但如果仅仅因为这些记载与自己的某种先入之见(例如:认为“刺韩相”说就是“歪曲篡改”、是“把反抗暴君的斗争篡改成效忠君王”、是“根本上颠倒了聂政的形象”、“宣扬封建道德”等等)相违,便予以否定,而冠之以“混乱”,那显然是不公平的。(三)《广陵散》并非针对封建国家跟上述问题相关联,我以为文中有一个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作者认为:“我们可以认为现存的琴曲《广陵散》就是琴曲《聂政刺韩王曲》。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历代封建卫道者们对《广陵散》的叫骂声中,还可以得到有力的说明”。作者在此引用了唐代的孙希裕、宋代的朱熹和明代的宋濂三个人为例。这是用简单的阶级划分办法来代替了学术问题的分析。同时,把封建阶级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乐曲的内容是什么和前后上千年两首乐曲的关系如何,三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搅到一起了。我的粗浅理解,封建阶级人士的叫骂则有之,但之所以叫骂却不一定是因为《广陵散》表现了“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就以作者文中举以为例的三个人来看吧。紧接上引文,作者指出:“唐代的孙希裕为了压制别人弹奏此曲,竟然把陈拙拿来求教的乐谱焚毁,说什么:‘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根据史料的记载,唐代的孙希裕确曾将陈拙拿来求教的《广陵散》谱焚毁。但我们应当指出,作者在引用史料时是有所疏漏的。我们不妨将《琴史》有关这一段话的原文摘引下来以资验证。《琴史》云:“孙希裕,字伟卿。博精杂弄,以授陈拙。唯不传《广陵散》。拙以谱求诲,希裕焚之,曰‘《广陵散》乃嵇叔祖愤叹之辞。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可以看出孙希裕焚谱的原因,是他把《广陵散》看作是嵇康“愤叹之辞”,因而认为“有伤国体”,并不是针对“刺韩王”的内容的。而作者引用时恰恰漏掉了“乃嵇叔祖愤叹之辞”这重要的一句。又如作者提出:“宋代朱熹指责道:‘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欢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琴书大全》引《紫阳琴书》)。明初的宋濂也叫嚷:‘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琴书大全》引《太古遗音》)。”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不避繁琐将宋濂的原话引录如下。明宋濂跋《太古遗音》道:“建乐立均,贵乎和平。宫君而商臣,君尊而臣卑,有不可毫发僭者。康当晋欲代魏之时,忧愤无所泄,所制《广陵散操》特慢商弦与宫等。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尚可为法乎?……”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到他是把《广陵散》跟嵇康因“晋欲代魏”而发的“忧愤”联系起来的。显然,如果从封建正统的观念出发,宋濂不会反对这种“忧愤”之情。宋濂之所以反对《广陵散》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特慢商弦与宫等”;另一方面是:“其声忿怒躁急。”我国古代,对于“乐”最强调一个“和”字。“和”被作为评定作品好坏的标准。而《广陵散》的音乐“其声最不平和”,有失古琴“中正和平”之旨。故而朱熹和宋濂批评它。至于朱熹说它有“臣凌君之意”,很可能也是从《广陵散》的定弦而来。古代尝有以五弦(或五音)配君、臣、民、事、物的说法。《乐记》中说:“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滞之音矣。”《广陵散》慢商为宫,所谓“臣凌君”正是这种附会之说,宋濂所说:“宫君而商臣,君尊而臣卑,有不可毫发僭者”也是一个意思。看来,这些骂声并不能使作者的论断“得到有力的说明”。作者还认为:“正因为《广陵散》的斗争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于是他们用尽了一切手段进行歪曲、篡改以至恶毒攻击。”这也是不尽符合历史事实的。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成员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包括文艺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就说对于这曲《广陵散》:元代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大汗时期任事,官至中书令。按照他的政治地位来讲,无疑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他不仅会弹《广陵散》曲,对琴曲《广陵散》的内容、寓意、演奏都有精妙独到的研究。从文献上看,他对《广陵散》一曲是极为称赞的,有他自己赞《广陵散》的诗为证:“古谱成巨轴,无虑声千百”,“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明代朱权,是皇亲国戚,大约也可以算得“统治阶级”的一员。他将琴曲《广陵散》收入《神奇秘谱》中,并放在“太古神品”一类之中,不可谓不重视、推崇吧?至于更改曲名“以光琴道”,也未见得是在《广陵散》上开刀,因为这些大、小题目都早有记载。其他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至于对《广陵散》一曲的题材内容有不同的意见,也还可以进行研究,但对持另一说者一律冠以“歪曲”、“篡改”、“恶毒攻击”的说法,恐怕与事实是不相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