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古竹镇新坑村调研报告_第1页
河源市古竹镇新坑村调研报告_第2页
河源市古竹镇新坑村调研报告_第3页
河源市古竹镇新坑村调研报告_第4页
河源市古竹镇新坑村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农村面貌有多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多大的提高?扫完墓后跟乡亲们就乡村经济发展进行了讨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资源都有一定优势的东江革命根据地重镇.新坑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一个村庄,距离墟镇16公里,依山傍水,森林跟水资源都非水.改革开放以来,开通了公路,农田水利设施不断齐全完备,经济面貌有一定的改观,但弊大于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年级跟三年级两个班,操心18个学生.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农民穷,但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亿元。两者相减,可以看出农民白白地为政府贡献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呢?(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二)乡镇基层组织太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下面再让我每年用在这方面的费用就高达4000多亿。加之官多嘴巴多,每年要吃掉多少农民的税?况且,领导多了政绩就一定要“好”,所以很多地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达400元之多,比城镇的收费标准还高。在此我不禁想问:义务教育(四)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不: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一)地下六合彩仍很猖獗(二)计划生育工作有放松迹象两年进行一次的国土清理随着土地审批权的上收而取消,乡镇干部只款,你罚一千,我就只要八百。存在放水养鱼或明里暗里鼓励生的现(三)乡镇、村组干部队伍状况堪忧我接触到的乡镇干部普遍担心的是乡镇的正常运转和自己的出路。取消农业税后,国家转移支付的力度到底会有多大,大家心里没有底。特别是不准收缴2002年以前农民欠交的上交款,也不准抵扣直补资金等政策,乡镇干部觉得日子过不下去。加上乡镇机构改革的“三个一批”(退一批、休息一批、保留一批)迟迟没有落实,人心比较不村组干部老化,能力差。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当干部。一部分是能力差表现不好的,群众不愿选。原有的村干部尽管不叫人满意,也只好将就。我接触到的村组干部感到利益难协调,事情难办。如修公路,一个村多则20多个组,少则10多,路又不在一起,大家都要修,都要早修,但因意见不统一,结果谁也没有修成。而群众反映干部能力弱,办不成事。(四)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三,让我看到希望的地方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比过去大大提高,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呼也愿意集资投劳,只是希望国家多投入一些.今年的路大多比以前要泥泞一些,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都在拓宽路基,争取尽早通过公路部门的验收,进入水泥路面的铺设。国家政策是到2010年,村村通水(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责.(三)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调整农业结构,(四)依托优秀旅游城市大背景,充分利用浑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天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希望大家就所了解的农村问题发表一下高见.按照“区领导下基层蹲点调研”活动要求和安排,于3月19-23日在全村共345户、14个队组、1205人(不包括外来人口380人),其中党员30人、村民代表33人、五保户3户、低保户4户。全村共有耕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214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9430元,与全区农木工程为来源,注意: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公文网cn制度",建立镇三套班子领导蹲点联系村制度,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我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通一、基本情况大道西侧、世纪大道南侧,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0亩。该村现有户数391户,总人口1387人,村集体总资产为258万元;二00六年度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2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纺织业是该村主要支柱产业,全村大部分家庭从事纺织和开花工作。全运输车6辆、开花机35台、纺纱机200台、撕棉机15台。本届村两总人数为8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会5人,党员干部4人;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上4名,平均年龄为37岁。该村现有党员32名,其中正式党员29名,预备党员3名,平均年龄48岁。支部活动正常,兵组织、调解委员会。村支部书记郭必领(1974年7月出生)和村委会主任薛纪勤(1957年5月出生)为人正派,有思路,积极肯干,但积330亩。该村现有户数196户,总人口772人;二00六年度该村(1)灾后重建工作还是比较艰难。全村灾后重建共有77间,已建了27间,其中有30间由于地基调整问题而搁置在那里。(3)村纺织业发展很快,出现了用电紧缺的现象。(4)由于村班子刚刚整顿好,村干部工作一时难以开展,村里(5)现在村办公楼成了半拉子工程。落实和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集中处理机制,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3000多米村河岸砌石工程进展顺利,使村四是解决好村里遗留的问题。其一是在98年建设龙金大道时,该村有16间拆迁安置地基在龙金大道规划区内,由于有关部门工作中没有衔接好,导致16间地基批东建西,这个问题已经交代龙港国土分局抓紧妥善办理。其二是2000年村里土地被征,但没有返回土地指标,现在村里需要30间地基安置村民住宅和村里在建设康庄工程时,拆除村民老房子6间,需要安排6间地基。这个问题要等镇里2、寿山村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解决布角料在灵宜公路两侧乱堆乱放(影响交通及环境)的问题。有条件的村还可以争取一些本镇本村在外企业家力拆违。其次要做好垃圾的集中收集,要按照“户集、村收、镇运”的每一件事情,看似‘小事’,但其实都是‘大事’,需要努力解决导干部一定不能把自己蹲的点当成了个人的“承包地”,甚至利用手不能把"点"当成了面。要真正了解和掌握群众疾苦,重点抓好农村我于11月中旬住入小埝村开展调研,前后共五天时间。先后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4次,深入25户点难点问题,组织13个涉农的重点部门,赴小埝村举办“信访直通车”,现场接待群众上访,共接待群众200多人次,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80件,帮助解决难点问题近100件。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共同研究了小埝村以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协调资金28万元用[文秘114网-找文章,到文秘114网]五小埝村2004年由1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9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15人,其中村干部7人,中共党员78人,全村730户,2760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3006亩土地,人均1.01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今年人均实际收入1800元,比2004年下降100元。1、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一麦一稻,以农为主。全村稻麦总产量470万斤,总产值282万元。面积受损,使该村粮食减产、减收达20以上。3、人均占有土地少,全村3006亩土地,人均占用面积只有1.01亩。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1%,据对25户调查,家庭收入31万元,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乡村干部作风满意的6户,占24%,基本满意的19户,占76;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7户,占28%,基本满意的农户为18户,占72%。农村人民来信和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14户、11户,占比分别为56%和44%。村设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电话使用率达88%,村里建有两座水厂,正常用上了自来水的户达到10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只有4一5户,缺少能人大户带动,除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外,虽然农在该村或周围的村庄销售。又如,该村每年劳务映,今年该村粮食比往年正常年份减产达20%多,部分农户连正常年以来,通过实施信用“一证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看,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农户分别为25户、25户和18户,占比分别达100%、100%和72%。但对清财化债效果表示不满意有7户,占28%。以小埝村为例,该村为享受上级优惠政策,在铺设乡村水泥路面时集体负债15万元,全部为信用社贷款,村里几乎无集体经济,要偿还这15万元债务还要假以时日。重要方面。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的为8户,达32%,列12项调查事项的最高。一是农田水利弱化、排灌设件退化。农业机械多数是“老弱病残”,超期服役,不少“老掉牙”一是村组干部素质不高。15名村组干部中,只有2人具有高中文化,其他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轻干部不多,年龄50岁以上的7人,40一50岁的5人,30一40岁的3人;二是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全村78名党员,最年轻的党员也有38岁,40岁以下党员3人,40—50岁的21人,50—60岁的36人,60岁以上的8人,党员年龄一年的收入为3000元,村长2800元,村里的副职干部为2500元,(三)夯实基础,开拓市场,有效解决瓶颈制约。富阳新闻网发布:2007-9-2716:13:47浏览:次洞桥镇人民政府镇长郭林平4月23日—27日,我按照市作风纪律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工作户走访、干部座谈、和群众交心),使我发觉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袁家村是我镇原三溪乡11个行政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村,同时也是385户农户、1319人,分16个村民小组、散居8个大自然村(小自然村有七八个)。村辖地域面积有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4亩、山林面积8328亩。全村现有个私企业10家,(其中规模以上3家)去年工业产值为8948万元,企业从业人员约300来人。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796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7494元。从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化等一大批工程项目,总筹集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使村民群有限制与人民群众对向往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无限袁家村两委班子自2005年换届改选产生以来,战斗力和号召力都比如总投资300来万元的高村畈段溪流改道及土地整理项目;投入120程;投入数十万元完成了“双建设、双整治"化示范村"创建工程;另外,还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发动村民投工5000余个,将村通往各自然村的总长近20公里的道路全部进行了路面硬化。80余盏路灯的安装和40多座垃圾房的建造,等等这些工程由于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国家和社会对45岁以下、20岁以上的青年人在村里很少看见。他们大多是大学毕民”,而不愿回乡当一个真正的农民。这个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进过程中,千万不能对"二十字"方针存有偏解和曲解,更不能急功50多户200来人口,有两条山坞的机耕路需要建;坞里主要田畈的吃、事要一件一件做"的基本道理还需要我们当基层干部的去与老百和困难逐个突破,争取在5月底前动工开建。时间调整,由原来的下午5点亮至次日凌晨改为晚7点至午夜11点。我于11月中旬住入小埝村开展调研,前后共五天时间。先后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4次,深入25户农户进行走访,共与村宣传党的“三农”政策,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13个共接待群众200多人次,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80件,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100件。将关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协调资金28万元用于重建年久失修、群众日思小埝村2004年由1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9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15人,其中村干部7人,中共党员78人,全村730户,2760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3006亩土地,人均1.01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今年人均实际收入1800元,比2004年下降100元。1、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一麦一稻,以农为主。全村稻麦总产量470万斤,总产值282万元。面积受损,使该村粮食减产、减收达20%以上。3、人均占有土地少,全村3006亩土地,人均占用面积只有1.01亩。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1%,据对25户调查,家庭收入31万元,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乡村干部作风满意的6户,占24%,基本满意的19户,占76%;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的7户,占28%,基本满意的农户为18户,占72%。农村人民来信和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14户、11户,占比分别为56%和44%。村设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电话使用率达88%,村里建有两座水厂,正常用上了自来水的户达到10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只有4一5户,缺少能人大户带动,除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外,虽然农映,今年该村粮食比往年正常年份减产达20%多,部分农户连正常年以来,通过实施信用“一证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分别为25户、25户和18户,占比分别达100%、100%和72%。但对清财化债效果表示不满意有7户,占28%。以小埝村为例,该村为享受上级优惠政策,在铺设乡村水泥路面时集体负债15万元,全部为信用社贷款,村里几乎无集体经济,要偿还这15万元债务还要(三)农村基础设施"隐患"与增加农业收入的矛盾。重要方面。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的为8户,达32%,列12项调查事项的最高。一是农田水利弱化、排灌设件退化。农业机械多数是“老弱病残”,超期服役,不少“老掉牙”一是村组干部素质不高。15名村组干部中,只有2人具有高中文化,其他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轻干部不多,年龄50岁以上的7人,40一50岁的5人,30一40岁的3人;二是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全村78名党员,最年轻的党员也有38岁,40岁以下党员3人,40—50岁的21人,50—60岁的36人,60岁以上的8人,党员年龄一年的收入为3000元,村长2800元,村里的副职干部为2500元,村民组长为1500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组干部处于干群互吃请,平均每年每户达2000元,加重了农民负担。(一)宣传农民,营造氛围,鼓励全面建设小康。(二)调整思路,统筹城乡,积极实施倾斜政策。(三)夯实基础,开拓市场,有效解决瓶颈制约。于4月中旬带领人大有关人员到宜山镇宜一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民该村共有村民487户,1962人,2006年村集体资产6000多万元,其中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资产4350万元,村委会资产1666.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村集体年总收入69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414元,人均住房面积43平方米。村党委下辖5个党支部,党员96人,村两委干部和计划生育员共有8名(其中一名在企业管理,全部实行58名,其中党员代表有24名,占总数的41%。各个组织的主要负责制和个体企业13家。村集体拥有停车场、搬运队、印染厂、无纺布团大楼、酒店大楼、娱乐城大楼、临街70多间店面和三处出租厂房等集体资产,全村累计大小房屋400多间。全村实有劳动力1201人,就业劳动力达1190人,就业率达到99%,劳动力已全部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2004年9月份,该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依法按程序对村集体的3000万元有经营性的企事业、市场、房地产等集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村集体共为176位老年人发放养老补助金207850元;出资249000元为266位社员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占适龄总人数的74.5%(全村已有59位村民领取社会养老金);集体达到100%(去年全村上交医疗保险金32000多元,药费报销10多万元),已有889位村民参加健康体检;有270户村民参加政策性房屋保险;全年为27户子女就学困难、大病救助、发放低保金、困难补助、救灾等资金支付共计41650元,投资75多万元,建设一幢建筑面积为1344平方米的四间六层廉租房,解决村民住房困难;经济合作社年终股份分红120万元,其中社员分红822041.6元,户均达2000多年来,该村党组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锋工程"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行“党员承诺制"和“设岗定责"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级文明单位等。村党组织在199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还1、经济发展方面:集体要创办的参股企业(利升纺织有限公司)近2、环境卫生方面: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要求镇差"现象,努力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到原第四生产队0.87亩晒谷场征地,该生产队少数村民受经济利益(一)建设三大工程:即创办一个集体参股气流纺企业,兴建两幢标1、创办一个集体参股企业——利升纺织有限公司。去年9月份,经民合办一个股份制气流纺企业,村集体占3股,村民个人占7股,计划投资1400多万元,投产四条赐来福F-9纺机生产线,目前厂房建投资150万元兴建两幢四层标准厂房。每幢10间,总建筑面积为3360平方米,每平方米估计年租金80万元,每年可增加租金收入20多万面积10024平方米,为七层四合院式框架结构建筑,该工程总共有单间套190套,预计投资700万元,除保持老住户外,另可安排100多(二)完善四项基础设施:即河滨公园配套建设,渔池街路道建设,3、渔池街北首道路建设。去年下半年,由于建设廉租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该道路宽10米,长约100多米,需投资10多万4、第二老公寓东首三角地建设。该块三角地建设,本(三)具体落实的五方面工作。1、搞好租赁到期及新建房屋招租工作。宜一大楼(原基金会大楼)、租赁,今年预计可提升租金24万元。通过三大工程建设和租金的提升,预计今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50万元,其中生产性收入争取达到400万元,比去年要增加100万。3、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村5、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①搞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2003年,因吉利集团建造厂区征用土地而整村拆迁。新的安置房采赔偿额达到4600余万元。村民按照政策由政府提供1.5万元每人的养老保险经费,不够部分按照规定由政府、村集体、个人按3:4:32003年8月31日全村签订拆迁协议,全村有383户,1358人,其中独生子女107人,居民97人,当时全村共有房屋464间,面积达73950平方,其中已拆的349间,60350平方,共建造临时过渡房15639平方,住着280户,800人。村民的过渡房费按照规定,前两年4元每月每平方,两年以后8元每平方每月。双庙共有土地1270亩,其中吉利集团共征用350余亩、道路等共征用80余亩、一期安置小区128亩、二期安置小区征用326亩、其余的380余亩由村集体出资预征用(包括台州市客运南站用地200余亩)。全村拆迁给双庙以村民不用化钱就可以无偿得到60平方每人的商品房(按照规定独生子女1人按2人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