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页2各区域(肺段)支气管立体构型
及其在X线胸片上投影各区域(肺段)支气管立体构型及其在X线胸片上投影有及其主要临床实用意义,它是判断肺部病变部位、范围及某种性质形态学依据掌握该知识将有利于摆正体位引流位置,同时是诊疗和判别诊疗主要依据请注意各区域(肺段)支气管形态、容量大小及其位置,在病理状态下还要注意其周围组织改变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页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页(左右1,2,3……数字)
图2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页5表1区域(肺段)支气管名称
右肺
左肺上
叶S1支(尖支)上
叶上支S1+2支(尖后支)S2支(后支)S3支(前支)S3支(前支)中叶S4支(侧支)下支S4支(上舌支)S5支(内支)S5支(下舌支)
下叶S6支(背支)下
叶S6支(背支)S7支(内底支)S7+8支(前底支)S8支(前底支)S9支(侧底支)S9支(侧底支)S10支(后底支)S10支(后底支)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页6支气管与肺区域(肺段)肺区域(肺段)在解剖学上是一个独立单位,它包含肺组织含有一个肺区域性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及对应肺动脉和肺静脉分枝在肺段与相邻肺段之间有极小量血管和支气管相互交通,也就是有侧支循环和侧支呼吸存在,但对施行外科手术,并无影响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6页7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7页8支气管与肺区域(肺段)各区域(肺段)大小不等,形态也不规则,由一层薄纤维包膜分隔,肉眼观察不易明确分辨,在显微镜下检验时则很清楚胸腔外科医生则按肺血管与支气管排列分离肺区域(肺段),至于注射色素入区域性支气管,成功时也很清楚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8页9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9页10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0页11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1页12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2页13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3页14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4页15正常人区域性支气管数目有一定差异,分类和命名也不一致。普通将右肺分为10个肺区域。左肺S1支(上叶尖支)和S2支(后支)合并成S1+2支(尖后支);S7(下叶内底支)和S8支(前底支)合并为S7+8支(前底支),共八个肺段。左右二肺累计18个肺段。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5页16支气管与肺区域(肺段)每一个肺区域名称及其所属支气管名称相同,仅“支”和“区域”不一样。为便于和图对照起见,各支气管肺段均用S1、S2、S3……等数字来表示临床上对支气管分支开口部位与肺区域在X线胸片上对应部位比较重视。为便于说明起见,将支气管分支与支气管肺段按各体位胸片上阴影分述如后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6页17【右肺上叶】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于右主支气管之外侧,距隆凸1厘米左右,以后即分为三个三级支气管,通向三个肺段。
S1支(尖支):向上垂直,形似圆顶,位于右肺最高部。后前位片上内缘靠纵隔,外缘自肺门上部向上外方到第一、二前肋骨外。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7页18
S2支(后支):开口于后外方,呈四边形阴影,在S1后外侧,上缘在第二前肋骨高度,下缘在水平裂,与S3
阴影相重合。侧位片显示在前方。肺结核病多发于此。
S3支(前支):向前向外并微向下,呈四边形阴影,在S1前内侧,下缘至水平裂,上缘约在第二前肋间。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8页19[右肺中叶]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于右主支气管之前上方,其开口与下叶尖支之管口相对,分为二枝,因为中叶与下叶重合,在判别病变位于中叶或下叶时,应拍侧位片。
S4支(侧支):向侧外方,后前位片略呈长方形阴影,上缘为水平裂,下缘不清楚,侧位片上呈二角形。S5支(内支):向下向前,侧位片上呈长三角形,尖端在肺门,底部在胸骨后。
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19页20【右肺下叶】右下叶支气管是右主支气管向下延伸,分为5枝。S6支(背支):开口于后壁,与右中叶支气管口相对,有时则稍低。背段是右肺下叶背部和尖部,所以又称下叶尖段,范围较大,几乎与中叶相仿,故国外有些人以中叶命名为前叶,而以此背段取名为后叶。此段上缘约在第六后肋骨高度,阴影与上叶重合,所以S6病变有时误作上叶病变。侧位片上呈三角形阴影,上缘为斜裂,尖端向肺门,后缘在胸壁约第三至第七胸椎处。
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0页21
S7支(内底支):垂直向下,是下叶管口下所见第一个基底段口。内底段是一个较小肺段,靠近右侧心脏缘,故曾取名心段。侧位片上呈小三角阴影,位于心脏与横厢所造成角度。
S8支(前底支):向前向外向下。前底段位于下叶前外侧,后前位片呈三角形,阴影在肋膈角处。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1页22
S9支(侧底支):在中叶内支外方,常居后方。侧底段与前底段阴影大致相同,侧位片则在前底段之后,亦呈三角形。S10支(后底支):向后向下。后底段在下叶后内侧,填满肋漏角位置,形状与内底段阴影相同,但较大。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2页23
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3页24【左肺区域】左肺上叶与舌叶,相当于右肺上叶与中叶,左上叶之S1支(尖支)与S2支(后支),系由一根三级支气管所供给,故称为S1+2支(尖后支),X线片上阴影,自肺门向上行,边缘在第二前肋间,直至肺门。S3支(前支)与右侧相同。
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4页25舌叶之S4支(上舌支),与右肺中叶之S4支(侧支)同,S5支(下舌支)则与S5支(内支)同。下叶之S7支(内底支)与S8支(前底支)合而为S7+8支(前内底支,简称前底支),相当于右肺之S8支(前底支)及S7支(内底支),其余S6支(尖支)、S9支(侧底支)、S10支(后底支)则左右二侧相同。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5页26依据以上肺段阴影形态,及其在后前位上部位,固可约略推知系哪一肺区域,但须赖侧位片及透视检验,才能深入加以证实。在拍摄断层胸片时,如断层机有特殊装置,可计算病灶距胸后壁之距离,很是方便。如无此设备,为防止浪费,医生应预计病变在哪一肺区域,以准备拍前后位断层,或侧位断层。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6页27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7页28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8页29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29页30
右侧:①上叶动脉;②上叶静脉;③上叶动静脉与右肺动脉干围绕透亮部;④右肺动脉干;⑤上叶动静脉分支部与上叶支气管分支部重复投影部;⑥右肺动脉干与支气管交叉部;⑦右支气管;⑧中叶静脉;mA中叶动脉;uA下叶动脉;uV下叶静脉。左侧:a+b上叶动静脉;①肺动脉干与上叶支气管交叉部;②跨越左侧支气管肺动脉;③下叶动脉;④肺动脉与左心缘间下叶支气管。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0页31图22.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1页32图23.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2页33图24.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3页34图25.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4页35图26.
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5页36图27.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6页37二、呼吸理疗介绍1、呼吸理疗:用物理技术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一个治疗方法。包含体位引流、拍背、震颤、咳嗽、吸引、呼吸练习等。2、呼吸理疗作用:呼吸理疗有促进有效呼吸,改进通气:有利于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促进肺扩张。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7页383、体位引流及叩背技术:依据患者肺部病变部位(经过胸片,听诊〉取适当体位以引流出肺部分泌物。引流所采取体位是以肺段解剖基础确定。引流肺段在上,并尽可能与其所要引流支气管主干垂直。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8页39上部肺段在引流支气管之上。引流这些肺段正确位置是一个头高半卧位。相反,肺底在引流支气管之下,引流这些肺段应置病人于倾斜位。使脚比头高。引流右中叶和舌叶时,病人应取仰卧及(左或右)侧卧。在正确引流体位同时叩击病人胸壁,产生震动,使粘附在微小气道上痰液或痰栓松动,经过重力作用排入支气管、气管,最终引出体外。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39页404、体位引流所采取
体位及方法(1)凡X线胸片显示区域性阴影者均采取区域体位引流法。诸肺区域(肺段〉用S表示,分布在该S区域支气管用阿拉伯数字标示。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0页41若将身体头端稍抬高,叩击背上部及前上胸壁,可引流上部支气管:若身体向头端低200,叩击背下部、侧胸壁下部及前胸壁下部,可引流基底区域支气管。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1页42
五指并拢、屈曲成勺状。扣击时采取腕关节运动。天天作体位引流4次(早、中、晚、睡前),每次扣击5分钟。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2页43S1区域体位引流法取坐位,身体稍向背侧靠。扣击前上胸壁、肩部及背上部。图2S1S1+2S1S1+2右左正位片侧位片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3页44图3正位片侧位片S2区域体位引流法右肺:取坐位时,尽可能将躯干前倾.或者取腹卧位,上体同水平呈30度角,再作左下侧卧位(斜20~30度)。从背上部向外侧扣击。左肺:基础上同右肺,但作右下侧卧位,头端稍抬高。S2S1+2S2S1+2右左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4页45取仰卧位。扣击前上胸壁。S3区域体位引流法正位片侧位片S3S3S3S3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5页46S4、S5区域体位引流右肺:取右侧稍抬左侧卧位,身体向头端下倾14度。左肺:同右肺,但作左侧稍抬右侧卧位。正位片正位片侧位片侧位片S4S4S5S4S5S4S5图5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6页47取腹卧位,头端向下。扣击背部中央。S6区域体位引流正位片侧位片右左S6S6图6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7页48S7区域体位引流取右侧卧位,头端向下呈20度角。扣击背下部之内侧。图7正位片侧位片S7右左S7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8页49S8
区域体位引流取仰卧位,头端向下呈20度角。扣击前胸壁下部。图8、正位片侧位片右左S8S8S8S8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49页50S9区域体位引流
(右肺)右肺:取左下侧卧位,头端向下呈20度角,扣击前胸壁下部、侧胸壁下部及肺侧下部。图9、侧位片正位片
右左S9S9S9S9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0页51S9
区域体位引流
(左肺)左肺:取右下侧卧位,头端向下呈18度角。扣击背下部、前胸壁及侧胸壁下部。图10正位片侧位片右左S9S9S9S9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1页52S10区域体位引流取腹卧位,头端向下呈20度角。扣击背下部。图11正位片侧位片右左S10S10S10S10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2页53(2)凡X线胸片显示弥漫性肺容量增加者,均采取全方位体位引流法。该法又分为横式卧腿法和纵式卧腿法。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3页54图12、全方位体位引流
(横式卧腿法)(1)将患儿横卧大腿上(先俯后仰),身体头端稍抬高。扣击背上部、侧胸壁,以引流上部支气管。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4页55图13、全方位体位引流
(横式卧腿法)(2)将患儿横卧大腿上(先俯后仰),身体向头端低20度角。扣击背下部、侧胸壁下部及前胸壁下部,以引流基底区域支气管。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5页56图14、全方位体位引流
(纵式卧腿法)(1)操作者取坐位,膝部屈曲。将患儿双脚分开成坐马式,然后俯卧在大腿上。以膝部角度来调整患儿身体倾斜度。以此引流S2、S4~7区域支气管。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6页57图15、全方位体位引流
(纵式卧腿法)(2)方法同图14,但患儿取仰卧位。可引流S1、S3区域支气管。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7页58全方位体位引流
(纵式卧腿法)(3)患儿一样取坐马式俯卧(或仰卧)于操作者下肢。操作者下肢伸直,一手按下患儿头部不让抬高。如此可获更大倾斜角度(约20度)。另一手扣击背(前胸、侧胸)部,引流基底支。图16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8页59三、温州医学院从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体位引流研究介绍1、研究对象:凡临床上存在①
喘鸣症状(除外气管、支气管异物及器质性气道狭窄病例);②在X线胸片上存在区域(节段)性实质性阴影(炎症或肺不张)、支气管周围浸润阴影、支气管空气像;③两肺容量弥漫性增加(充气像)者。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59页60计90例患儿,于1995年1月至1996年1月入院,年纪1月至ll岁,男51例,女39例。按X线胸片异常表现,分为区域性阴影和弥漫性肺容量增加性阴影两个别,各45例,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3组,即体位引流组(简称引流组)、雾化吸入组(简称吸入组)及对照组,各15例。治疗前3组病例在年纪、性别、入院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60页61
2、方法:对照组仅为常规用药,不作超声雾化吸人和体位引流。吸入组除常规用药外还加用超声雾化吸入(地塞米松2~4mg,庆大霉素4~8万U,-糜蛋白酶5mg,生理盐水(10~15ml)。引流组均采取常规用药、超声雾化吸入及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方法如前述。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61页3、结果附表3组主要症状、罗音及胸片异常连续天数比较(X土S)
组别例数体温咳嗽喘鸣罗音胸片异常区域阴影部引流组155.40土2.307.67土1.536.07土1.581)7.07土l.249.20土2.71吸入组158.00土1.559.67土1.747.86土2.301)9.20土1.4711.53土1.78对照组1512.20土2.0412.00土2.009.77土2.222)12.40土2.4414.93土1.77F值41.6721.0711.1631.3225.54
P值<0.01<0.01<0.01<0.01<0.01弥漫性肺容量增加部引流组153.53土2.065.67土1.583.27土1.297.60土1.858.53土2.22吸入组154.80土1.727.53土2.585.40土1.938.53土1.7111.33土3.66对照组157.21土1.571)9.53土2.836.73土1.0110.40土2.2414.53土4.96
F值14.509.1716.137.498.81P值<0.01<0.01<0.01<0.01<0.01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62页63本组依据X线胸片异常表现,采取区域性和全方位进行体位引流,结果显示体温、咳嗽、喘鸣、罗音及胸片5个参数都有非常显著组间差异,吸人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而引流组疗效更优于吸入组。而且体位引流相当方便、经济、实用且无损伤性,所以作为辅助治疗呼吸道阻塞性气道狭是值得提倡好方法。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63页644、本体位引流研究护理体会保持气道通畅是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关键。本组研究表明,体位引流是到达该目标最有效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支气管纤毛功效恢复和促使支气管粘膜SigA正常分泌,对于阻塞性气道疾病良性转归很有裨益。在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肺区域结构和小儿体位引流第64页655、体位引流注意点(1)必须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自考公共事业管理必考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2017年广东b证试题及答案
- 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与保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美容师考试技能提升同步公务员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二手车评估师的考前心理调节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个人职业定位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师时效性服务与客户体验试题及答案
-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0年mpacc英语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师最常见误区试题及答案
- 智联招聘测评题库2024答案
-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安全教育
- 无人生还介绍读后感课件
- 彝族服饰简要介绍课件
- 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工艺与操作资料课件
- 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
- 医疗纠纷的法律风险与法律防范
- 迎审指导及注意事项
- 山东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T-SDAMTIA 0001-2023)
- 《铜产业链》课件
-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